登陆注册
3218100000012

第12章 随想录(2)

大脑无法停止重复的思维,这种无尽重复的思维成了我们很大的烦恼,根本无法体验生命的安详与宁静。认同了思维,就成了思维的仆人。我们往往觉得我就是大脑,我就是思维。大脑和思维真的就是你自己吗?禅修是让我们超越这些思维,回到内心的深处。当真正进入禅修的时候,你会知道谁才是你生命的主人。

禅修讲究两个要点,安住和觉知。第一是无造作地安住在生命柔软的深处,安住在生命的当下和真实里。第二是觉知心灵的每一圏涟漪,不被妄念带着奔跑,不让妄念带走生命的当下。禅修是丟掉所有对错的认知,尤其是分别妄念,将心赤裸裸地安住在此刻生命的状态,没有任何造作和意念的呵护。

禅修不是在幻觉里,而是觉察虚幻的躁动,是看到水中的影子而觉知到水和影子相互合一的本质。禅修是领悟心的相续和心的本质的合一。无造作地安住在生命此刻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禅,清醒地带着觉察自知的心可以叫做修。禅修就是培养安住并觉知的心。禅修要放松、自然、舒展、明觉地回到原本自在的境界。

禅修可以培养我们更细微的觉察力,从而将觉知带进生活中。觉察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让我们洞察自身,理解外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有利于精准有效地达成目标。陷入自我混沌状态会使生活出现太多的冲突。禅修培养觉察力,给生活带来力量,让生命有归宿感。禅修让我们与生命自然沟通的同时与外界自然连接,特别是明觉自身能力的提高,免受各类文化习俗的局限,不迷失于附加的标签之中。

当烦恼的时候,想象自己放松地躺在柔软的草地上,自由地张开双臂,蓝天静静地守着你,白云慢慢地从眼前滑过,给你深情注视,感谢天……给你无限的空间。合上眼睛,大地稳稳地将你托起,小草温柔地抚摸你每一寸肌肤,感谢地……给你无尽的安全。留意你均匀的呼吸、平缓的心跳、湿润的双眼、流动的血液……感谢父母,给你伟大的爱。这时,你会听到鸟鸣,闻到花香,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感恩生命,让你如此地安然……

我们并不缺乏拥有,缺乏的是感受和沟通。蓝天下、山野间,放眼白云舒展、静享清风拂面、倾听万物细语、深吸花果芬芳……当你感受了大地的丰富,大地就属于你;当你感受了天空的辽阔,天空就属于你;当你感受了存在的微妙,一切就属于你!

超越逻辑

只要真诚地感受自己的生命,就能摆脱局限,生活就会充满宁静和喜悦。

有时候我们觉得不快乐是由于努力不够,总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的某一天。可是请想一想,我们巳经度过了这么多岁月,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能确保获得快乐吗?我们知道快乐是什么吗?现在不就是过去的未来吗?也许即使快乐在眼前,我们都认不出它来。

经常有人说他不能信任任何人,有这样想法的人常常以为自己没有问题,而问题在于他人,我们可以找出他人不可信赖的种种有力证据。按这个逻辑,实际上我们自己同样也是不可信赖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条条框框的世界里,就好像孵化在笼子里的鸟,一直以为笼子就是整个世界。一个连翅膀都不能张开的地方,你怎能知道你本可以展翅翱翔!人们往往陶醉在自己的观点里,被判断和执着淹没了生命。

修行的真正含义和目的就是改变自己的习性。改变犹如蜕变一样痛苦,我们必须勇敢地挣扎而出,因为这是生命唯一的出路。人们往往在五官表象里看到自己,用自己的逻辑、判断和知识解读人生。这种带着偏见和比较的方式产生了不认同、愤怒、悲伤甚至绝望,生活因此陷入无尽的烦恼。

我们无法基于自己的见闻和经验去获得事物的真相。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依靠感觉和感知来做判断。无明使我们无法了解事物的真相,因此导致了很多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

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信仰是终极的,这种观念制造了很多问题。当我们抱着刻板的教条与他人的想法进行比较,冲突就不可避免。世人执着于成见,必定容不下非议,以此造成的冲突不仅存在于家庭成员之间,也见诸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之中。

当对生活的认识建立在大脑思维的基础之上时,我们会认为生活是相对稳定和不变的,进而会认为生活只有一个真相。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见解、经验和感觉得出真相,因此你我的真相均不相同。如果我们认为只有一个真相,那就是认为每个人都该具有同样的想法,事实并非如此,而我们的错误结论导致了很多分歧和冲突。

我们往往觉得烦恼和外界事物有关,但是仔细阅读烦恼,会发现它只是你内心的看法和判断所产生的,和外界事物毫无关系。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看法。我们的幸福、快乐、恐惧、憎恨、不安和烦恼,都和我们的看法连在一起。如果看法发生一点革命、获得一点解放,那些困难和危机也许会因此而失去威力。

我们的看法来自于哪里,我们是否想过这个问题?或许看法和生命一点关系也没有,人们的看法和思维模式都是后天获得的,当用这些观点和思维模式来解读自己的生活,生活就变得如此复杂。

逻辑和知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逻辑和知识代替不了生命本身。生命的存在与逻辑与知识没有任何关。你听从逻辑,但生命不会听从逻辑,逻辑对生命毫无价值,起不了任何作用。如果抛开有限的逻辑去感受无限的生命,也许更能接近生命的真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无法用逻辑来衡量,比如爱。爱和逻辑一点关系也没有,爱绝不是通过学习和服从逻辑而获得的,爱是生命里自然流淌的能量。一旦出现逻辑,爱就消失了。

如果用逻辑来预测,就说明还有疑惑,只有丟下疑惑,才能把爱全然地给予世界。逻辑使我们无法普遍地爱他人,生命因此陷入狭隘与沮丧。人类最大的悲哀是把妙不可言的生命局限于死板的逻辑之中!所以,我们需要超越逻辑的约束,在放松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体会生命本来的清净。

敢于超越逻辑、接近困难,就是伟大的开始。以这种超越的心态去突破局限。面对生活,将会有无数的奇迹展现在你面前。人类的伟大在于懂得思考,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佛陀讲了八万四千个法门,目的就是让我们去思考;无论《金刚经》、《心经》、还是其他所有的佛经,没有一个是讲答案的,都是在启发人们思考。

禅宗有一句话:“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小小的疑惑和思考,可以明白一些道理,大胆的怀疑和思考,可以让你大胆地探索,明白更深层次的真理,得到更多的答案。而一点疑惑都没有意味着一点都不用思考,对于真理更是无缘参透。

正确的思考能让我们创造奇迹,反之,偏执的思考会给我们带来狭隘、偏见、执着,让我们无所适从。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思考是答案的唯一主人。完美而真诚的思考携带着完美而真诚的答案。

我们的潜能是超越时空与逻辑的。如果总是受欲望与情绪局限,就根本无法发掘这个宝藏。带着祝福和爱的祈祷帮助我们摧毁自我的羁绊,开启潜能的大门,让生命在没有边际的天空自由飞翔!

感悟生命

每个人都渴望并探索着真理,我们所探索的真理就在我们的生命里。生命,就是真理。

人终究是要死的,这个问题永远是个问题。不管想还是不想,我们谁都不能保证明天自己还活着。生命中最能考验我们的就是死亡,生命中最神圣的或许也是死亡。宗教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解决生死的问题。佛教的生死观不是拒绝生死,而是安然地接纳生死。

什么是无常?我们很难把书本知识和理论的推断带入生命中去理解无常,因为无常是无法用逻辑破解的。观想无常,能帮助我们接受死亡并清晰生命的不确定性。对于无常的认识,也许会让你了知生命的真相,从虚幻的骗局中觉醒而重新定义永恒,思考永恒。

当无常与死亡不再是未知的阴影,它们就再也无法笼罩你的生命。当死亡不足以影响我们去真正体验生命的时,我们就是真正超越了死亡。生命如此短暂,无论人多么聪明勤奋博学,能在死亡来临之前完成自己的所有目标吗?因此,充分享受生命的每一刻,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就是当下一刻。

人生有三大秘密:我们无法知道自己何时死亡、无法知道自己在何处死亡、无法知道自己以何种方式死亡。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难以回到生命的自然状态去解读生命本身。思考死亡能够使我们超越生与死的局限,并且超越生死带来的希望与绝望,更深刻、更广博地解读人生、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

人与人的经历千差万别,但生与死却是每个人都要穿越的门。我们往往求生厌死,无力承受生命的消失,所以避免提及任何关于死亡的话题。其实,思考死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价值。当你真正了解了死亡,就是了解了无常,也就懂得了拥有的内涵,也就会更加感恩与珍惜。

死亡是生命的一邰分,它从未和生命分离过。对生命来说唯一能确认发生的事实就是死亡。生命从存在开始就不停地向死亡奔跑,死亡是生命注定的结局。拒绝死亡,就意味着拒绝生命,生命的存在就是死亡的存在。

对于死亡,更多的人知道它是在物质层面的一种消失,然而在心灵层面,我们却无法确认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不了解死亡,也许就不能真正了解存在、更不能了解生命;了解了死亡,也许就了解了生命的全部。通过死亡探索生命,将会与生命在更深层次连接。有限的认知让我们相信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可你是否想过,或许死亡也是生命的起点?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如果我们带着宁静、喜悦,带着祝福和爱离去,结局是多么幸福快乐;如果带着悲伤、寂寞,带着恐惧和遗憾,结局是多么悲哀可怕!真实地接纳死亡,会让我们与无限的爱连接。

给自己一点时间,深刻地想一想:生命中归根结底你最缺少的是什么?每天忙碌也好,无聊也罢,烦恼重重,都是为什么,到底要什么?到底在追求什么?今天挚爱的也许就是明天厌恶的,明天期许的也许就是后天躲避的,“要”与“不要”纠缠着我们整个的生命,掠夺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要什么”和“不要什么”而犹豫徘徊,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完了全程。

身处如此繁华的世界、物质的天堂,我们却几乎没有笑容。在生活里笑不出来,难道在天堂里能笑出来吗?你是否想过,在过去的生活中,你的行为、言语和意识曾伤害过多少生命?然而反过来,你又真正成就过多少人呢?

如果不能把你的感觉与你的心灵联系起来,即使到了天堂,也到不了快乐与幸福。

很多人都在努力寻找生命的答案。其实,世上没有其他的答案,赤裸裸的自己就是答案。佛陀只是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能更接近答案。生活中需要老师,生命中也是如此。老师让我们懂得改变和进步,任何改变生命的元素都可以称为老师。生活让你改变,敢于面对生活,就意味着敢于亲近老师,生活是生命最好的老师。

别人只能帮助你,只有你自己才能拯救你。佛教讲的不是佛和菩萨的解救,佛教告诉我们,改变自己是拯救自己的唯一方式。

信念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如果这么多年的努力还没有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是否还继续坚持原有的信念呢?信念是尘世快乐的根本,正确的信念是开启转变、祥和之门的钥匙。有了它,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就会圆融和愉快,就有可能维护好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当信念不存在、不正确时,我们就会孤独、空虚、不快乐。

佛教的核心不在于信仰,佛教的核心是在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生命、感悟自己。如果没有一点感悟和改变,还是一味情绪深重、充满烦恼,那么,即使信佛一万年也没有任何意义。

修行的真正内涵和目的是什么?是改变。人们往往沉迷在自我的观点里,无法改变。改变需要勇气!改变自己,丟下自我的所有习性、判断和执着,否则,判断和执着就占据我们。很多所谓信佛供佛的人都在自欺欺人,其实供奉只不过是用来满足欲望的另一种方式,从来没有真正供奉过。

供奉了佛的东西却比佛还关心,这能叫供吗?我们虚伪得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多么虚伪。

没有必要去改变生活的角色。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戏,人人都是演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接受你的角色,但记住这只是一场戏。所有的东西,我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虽然我们认为生活当中的任何东西都必须要拥有,比如房子、金钱和权力,事实上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拥有,也只是暂时地使用罢了。

我们崇尚复杂的生活,因而失去了单纯的生命,变得如此脆弱、痛苦、不自在。不管追求什么,我们最需要的是自由。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是我们的自由。自由来自于生命。在生活和生命之间,我们需要更多了解的是生命。生活是生命的产物,是为生命服务的,应该为生命带来和谐、安详、快乐和喜悦。

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过好每一天。能真正拥有的就是此刻,此刻改变就是所有的改变。

此刻是过去的延续,未来的开始;此刻是一切力量的根源,是一切的起点。当下从没有与生命分离过,它就是你的本质。当内心深处没有任何挂碍,把嫉妒的心、愤怒的心、贪婪的心、怀疑的心、执着的心,八万四千个心全部归零,连自己的性别、身份等等一切都没有了,我们就回到了一个“空”的状态。这是每个生命原始的本然。

回到生命的当下去感受生命本身!

同类推荐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热门推荐
  • 不良贤妻:恶魔老婆别惹我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很多时候,亦庄亦谐、精辟生动的小故事往往比大道理更能打动人。思路决定出路,这些对管理者和普通人都富有启发意义的管理寓言将给我 们一些有益的启发。为了便于阅读,我们对这些寓言的寓义进行了适当的 阐述,尽量做到既不影响读者对寓言原文的独立思考,又能引导读者一步 步地深思其中的道理,力求让每一篇寓言都对读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 带着电脑游仙侠

    带着电脑游仙侠

    天降超级美女电脑于仙侠之世?!涂小子该如何笑傲仙侠之界,醉卧美人之膝,尽请期待!!!你屠我一族我得你一国,大难不死,必成大道
  • 道巅峰

    道巅峰

    生死十余载,苍茫两泪痕。破道百余年,独留红尘泪;一人独上青天,揽下九天血月;划长空,行万里,登顶犹可为!踏剑破歌流星雨,逆仙九转轮回;纵万千铁马,百万雄师,吾亦杀尽三十三;道巅峰,夺吾红颜!
  • 圣经文学二十讲

    圣经文学二十讲

    指点圣经文学的精微玄奥,揭示先知作品的异象神性,阐述人文精神的深层意识,钩沉博爱文化的极致华章,探索自由与独立的思想根源。
  • 逝去的童年岁月

    逝去的童年岁月

    女主人公有三位,男主人公也有三位,他们在同一个班级里擦出了有趣搞笑的故事
  • 神之酒

    神之酒

    这种人,被称为侍酒者,他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使者,而是一群继承了古老技艺,谋求神酿的人们。他们搜集的材料森罗万象,植物,动物,甚至情感与时间。他们用自己神秘又独特的方法,保存并酿制这就液,等待时机,向神献上一杯用材料酿成的琼浆。据说,被认同的那一杯,就叫做神之酒。酿制的人能因此得到神的赏赐与垂爱,化污浊为澄清,知晓古老神秘的智慧。这是作为人的最高境界。
  • 为魔

    为魔

    一身奔袭九千里,一剑曾屠百万神。我为魔者,斗神战佛!魔者为我,诸神奈何!
  • 上古之初

    上古之初

    手持轩辕神剑,脚踏上古神龙,诛灭魔神蚩尤,收复炎帝异族,一统洪荒天下!他就是黄帝!华夏民族的祖先!开创华夏民族文明!上古之初,天下大乱,轩辕黄帝师从人皇伏羲,建立盖世伟业!却不想邪神当道,蛮兽横行!且看轩辕黄帝灭神诛仙,称霸上古之初!
  • 名门弃少

    名门弃少

    名门世家弃子,一朝梦醒重生,循着前世的记忆,一处前世各大势力隐约传闻的修真宝藏,一只雪色可爱的通灵小宠,还有那娇俏可爱的校花空姐,妖娆可人的当家花旦,优雅端庄的总裁姐姐,热烈灼人的警花美女,成熟性感的豪门千金……各类奇遇滚滚而来,护己、护花、护亲人、护兄弟,为了保护他们,林云被世人称之为:”妖孽!!“”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所有的人都仰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