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200000096

第96章 缓称王(3)

朱元璋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还加强了对江南根据地的税收征管力度。他对于本辖区丰富的盐、茶等资源派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取证调查工作,不仅彻底搞清了盐、茶等物资的具体数目,并且还为这些物资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规定了相应的税率。依据史书的记载,可知当时的官吏每年取得到的俸禄都是从这些盐税中抽出来的,可见当时的收入相当可观。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明初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垦田面积达850多万顷,比洪武初年增加了接近4倍。黄淮流域大片荒芜了的土地,重新种上了庄稼,使元末残破的农村又重新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开源要抓,节流也要抓。作为穷苦人出身的朱元璋,可以说此时已经算得上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了。在物质上,他已不缺什么了,但他深知那些钱财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因而在用度上特别注意节俭。我国古代有许多劝勤的格言和故事,传曰: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书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儒学理想中的圣帝明君流传着一个又一个勤政爱民、勤俭节约的佳话。而历代丧邦亡身之主,则有着更多的骄侈纵恣、荒淫无度的教训。孔子热烈讴歌大禹是个完美无缺的人,为什么呢?他吃的是“菲饮食”,穿的是“恶衣服”,住的是“卑宫室”,自奉如此菲薄,而却竭尽全身心力修河治水。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连篇累牍的历史经验教训,尤其是近在眼前的元朝覆亡的悲惨下场,对朱元璋震动极大。除不断要求下属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外,朱元璋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处处节省。据说,“四菜一汤”的就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一天,适逢马皇后的生日,朱元璋趁众大臣前来贺寿之机,有意摆出粗茶淡饭招待群臣。大臣列席后,只见从第一到第四道菜,分别是炒萝卜、炒韭菜、炒芹菜、炒青菜,最后上的是葱花豆腐汤。朱元璋面对大家诧异的表情,郑重其事地说:“列位爱卿,这萝卜是百味药也,可治百病,这韭菜生命力旺盛,象征国家长治久安;这芹菜、青菜寓意为官要清廉、勤于政务、体恤民情;这葱花豆腐汤是奉劝列位,切勿徇私枉法,要一清二白。”宴后,朱元璋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谁若违犯,严惩不贷。朱元璋称帝的前一年,在南京建宫室时,他把图纸上雕琢考究的部分都砍掉,完工后,叫人在壁上画了许多触目惊心的历史故事作为装饰,目的在于警戒自己。当时有个官儿想讨好他,说某处出产一种很好看的石头,可以用来铺设宫殿的地板,被他狠狠地训了一顿。此外,他自己用的车舆器具服饰等,按惯例应用金饰的,他都下令以铜代替。主管的管员说,这并不需费多少金子,朱元璋却说:“朕富有四海,岂吝惜这点黄金?但是,所谓节约,非身先之,何以带动别人?而且奢侈的开始,都是由小到大的。”朱元璋不但自己节俭,要求别人也是如此。有一天,一个宦官穿着新靴在雨中走路,被他骂了一顿。另一个散骑舍人穿着一件极华丽的新衣被他看到后,便问道:“这衣服费了多少钱?”舍人说:“五百贯。”朱元璋当即训斥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它来做衣裳,骄奢如此,实在是太糟糕了。”告诫他今后不能这样奢华。由于朱元璋的倡导,明初形成了节俭的社会风气,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得民心则昌,失民心则衰”。君王只有戒淫逸,勤政事,才能深得民心。小到治理一方水土,大到掌管一个国家,没有正确的理论方针和行之有效的办事方法是行不通的。朱元璋无疑是这方面的实干家,他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诸多方面下的一番苦功夫,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军纪严明

朱元璋非常重视军风军纪问题。他深深地记得陶安、冯国用等人对他的教诲:“拔而取之以为根本,成有势之强。然后命将出师,倡仁义,收人心,不贪子女玉帛,则为有德之昌,而后天下可定。”作为一个以建立专制政权为目的的政治家,朱元璋深深懂得对于一个封建专制政权来说,从它的建立到发展壮大是与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如果不仰赖于一支纪律严明,保卫政权的军队,专制制度将会寸步难行。由此朱元璋认识到“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起王兴伯,莫不由此”,时时处处注重对军队的建设。早在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之时,他就曾亲自回家招募青年农民入伍,而且注重收编归降的地方武装扩充自己的队伍;重视日常的军事训练,严明军纪,这是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的有利保证。当他的部队发展壮大之后,每天的事务颇多,便把亲自训练部队改为交由将帅去训练,但他仍然是常常亲自检查、检阅,当发现不足时,便亲自加以指导。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正月出征淮东之前,朱元璋还曾亲自阅视部队,命令镇抚居明率领军士分队进行模拟演练,胜者赏给银两,负伤而不退却者也赏给数量不等的银两,并赐给医药治疗,还亲自设酒馔,犒劳全体将士,鼓舞士气。朱元璋经常告诫他的部下们,一定要注意军纪的问题,军纪不严明,必然会骚扰百姓,军风不整就等于纵容部下,其结果不堪设想。没有严格纪律的军队就等于一群乌合之众,而一群乌合之众怎能打胜仗呢?因而军纪是强兵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朱元璋把军纪建设当做一件大事来抓,规定非常严明的纪律也是可想而知的事了。朱元璋非常重视将自己的部队向正规化方向建设,始终常抓不懈,其中尤其重视军纪的整顿。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部队,受到初步的军事训练之后,看到左右诸将“统御无法”,他对此非常看不惯,“心常鄙之”。后来当了带兵官,就身体力行开始注重纪律的整顿。有一次,朱元璋带领一支归降的队伍出征,两名士卒违犯命令,他“即斩以徇”,使“众皆股栗”,不敢再违抗命令。在朱元璋进攻镇江之前,为了引起将士对纪律的重视,他和李善长、徐达一起搞了个苦肉计:临出师前两天,他召集将士,故意当众历数将官“纵士卒之过”,宣布将按军法论处,再由李善长出面求情。让他们保证今后一定严格约束士卒,并领兵攻打镇江,立功赎罪。战前强调军纪的制度也就由此形成。后来每次攻城略地,朱元璋都要亲自训话,反复告谕将士:“惠爱加于民,法度行于军,只有这样的部队才有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人民的支持,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为了严明军纪,朱元璋还十分注重奖罚制度的建立,一旦发现有严守法纪的典型,朱元璋便死抓不放,教育部队,通令嘉奖。在亲征婺州时,朱元璋有一次夜出私行,恰巧遇见到自己安置的夜间巡军。巡军办事认真,根据实行宵禁的命令,上前出面阻拦。随行先锋张焕告诉巡军的小头领,说这是位“军中高官”,要求放行。巡军毫不通融,坚定地拒绝说:“我不认识这是哪位高官,只知道他是一名犯夜者!”朱元璋不仅没有发怒,反而奖赏给巡军二石米,从此他也遵守规定不再夜出。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兵的军纪有问题,有毛病,责任一定是出在了当官的那里。因此朱元璋来个擒贼先擒王,对于那些违反纪律的将领或者士兵,处罚往往非常严厉。而对于那些能够严格遵守军纪的将领,他则要通令嘉奖。对于那些颁布了禁止扰民的命令之后,继续违犯命令的官兵,他毫不留情无一例外地一一处死,这极大地震慑了那些不守纪律的官兵。这里有几例朱元璋治军,赏罚严明的实例:击败陈友谅后,常遇春“克签不杀”,纪律严明,朱元璋派人嘉奖;至正十六年(1356年)的徐达由于辖下“诸将不戢士卒,虐取陈保二赀,致怨而叛”,加上常州久攻不下,朱元璋“命自元帅(徐达)以下皆降一官”。

对于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大将,朱元璋也不姑息迁就。当忠诚守纪的胡大海在绍兴前线打仗时,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和王勇等三人在集庆城粮荒时用粮酿酒,公然犯禁。朱元璋下令依法斩首,都事王恺见状出面求情说:“胡大海此时正在率兵进攻绍兴,可因此饶他。”朱元璋不为所动,大怒道:“宁可胡大海反我,也不可坏我号令!”于是当下下令,将胡三舍等三人斩首。胡大海是朱元璋军中攻城略地屡建功勋的重臣,也是开国文臣宋濂、文武全才的刘基和叶深、章溢等众多多智多才者的举荐人,在军事上是朱元璋所倚重的人物,朱元璋能说出“宁可胡大海反我,也不可破坏军纪”的话,可见朱元璋军纪至上的态度。除了建设正规的作战主力部队之外,朱元璋还特别重视和重用民兵队伍的建设。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一月。他正式下令建立管领兵民的万户府,这是一种兵民的专门管理机构,又是朱元璋全民皆兵思路的发端。为了使人理解他之所以这样做的必要性,他特地告谕中书省臣,说:“古者寓兵于农,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暇则讲武。今兵争之际,当因时制宜。所定郡县,民间岂无武勇之材,宜精加简拔……立民兵万户府领之,农时则耕,闲则练习,有事则用之。事平,有功者一体升招,无功令还为民。如此,则民无坐食之弊,国无不练之兵,以战则胜,以守则因,庶几寓兵于农之意也。”这一思想在日后的运用更加成熟和完善,于是在所辖区域内普遍推行了民兵制度。民兵的出现可以说与军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些民兵有警则出,无事则农,战时进而攻敌,无战之时则维持地方治安,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正规部队的兵源补充问题。由于大业初创,处于各派政治力量和元朝挤压时期,而且朱元璋的实力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并不够强大,所以,朱元璋为了加强对将官的控制,防止他们不服指挥调遣甚至出现叛变投敌的行为,把出征将官的妻子家室统统留在集庆。朱元璋这么做表面上说是为了家人的安全,要加以保护,实质上却是留做人质,控制将士。早在渡江时,朱元璋便实行过这种做法。攻占集庆后,朱元璋又专门规定:“与我取城子的总兵官,妻子俱要在京住坐,不许搬取出外。”为此他允许年轻将官在身边无妻、情感需要的情况下在外纳妾,“将官妻子留于京城居住,听于外处娶亲”。以稳定军心,但妻子则不可随军。为了防止生变,朱元璋还派出自己先后收养的20多个义子作为监军,每攻占一个重要城镇,就派一个或两个义子去和带兵的将官一起镇守,以便发挥监督作用。这些义子对义父朱元璋个个是忠心无贰,派他们去与将官一同镇守,即可以把握政治方向,又可起到纪检军纪的作用。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军事家、政治家能认识到以上这些实属不易。朱元璋不仅能够接受名儒贤士的告劝,而且把它化作自己的自觉意识,看来这确实是明君与昏君或庸君的根本区别所在。朱元璋不但对于谋臣武将采取既信且疑的态度,在对待降卒的态度上,朱元璋也是一样的。攻打采石时,蛮子海牙见朱元璋一时无法攻下集庆,便从江北峪溪口出动,攻占了采石。朱元璋及全军的家眷都留在和州。和州与太平的交通只有水路,而且必经采石。蛮子海牙攻占采石,切断了朱元璋的后路,使之军心不稳,并对朱元璋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为打破这种局面,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朱元璋命常遇春反攻采石,用襄阳大石炮猛轰元军水寨和船队,俘敌1万多人,蛮子海牙率残部逃往集庆。这一战,打通了前线部队与后方的联系,安定了军心。

三月初一,朱元璋在太平会集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在集庆城下,朱元璋在江宁镇大破了元军陈兆先的阵营,将领陈兆先被俘,其部下36万元军都投降了朱元璋。在怎样对待这些俘虏的问题上,朱元璋与众多部将产生了分歧。大多数的将领认为这些人只是形势所迫,并不是真心地为主公效力,久居日后必定会起兵造反,应当把这些人全部杀死或者遣散,以绝后患。而朱元璋认为这些人久经沙场,经验老到,而且这又是首败,一定担心自己会受到迫害,如果操之过急,事情处理不当,就会引起这些人的哗变,到那时可就不好收拾了。与其放虎归山,还不如收为己用。主意一定,朱元璋就着手策划,终于想出了一个赢得信任又能保全自己的妙计。朱元璋首先从这投降的3万多人中挑选出500名精壮的战士,当做自己的警卫队,但这500人觉得朱元璋这样做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一开始便非常害怕。为了打消这些人的恐惧思想,消除他们的疑虑,朱元璋就吩咐他们晚上为自己站岗放哨。到了晚上,朱元璋把原先的侍卫和亲信全部撤走,身边只留下冯国用一人,并让这500人担任守卫,自己则脱下战甲,倒头就睡,不久即鼾声大作,丝毫不理这500人对自己构成的危险,但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信心呢?原来朱元璋一开始也并非对陈兆先的部队完全放心,他之所以以挑选精兵作亲兵的方式从对方各部中抽出500人,而不整用某只部队来为自己站岗,原因就在于对方哗变的可能也并非没有。而被抽选出来的500士卒彼此之间并不相识,难以在一夜之间形成必须的协调,所以朱元璋是完全可以睡个安稳觉的。这些人看朱元璋如此信任他们,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感动之余,纷纷表示愿意以死效力。第二天,这个消息不胫而走,3万多名降卒的疑惧情绪一扫而尽。这种宿卫方式是元朝怯薛制的翻版。当初,成吉思汗从万户、千户、百户子弟中,抽调万人,组成怯薛军,轮番宿卫宫禁。元朝建立以后,怯薛是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官员都以怯薛出身为显贵。朱元璋利用元军的这种心理,以500名降卒充当宿卫,打消了他们的思想顾虑,表明了对投降元军的态度,并向他们指明了通向日后富贵的道路,显示了他的气度、谋略和眼光。三月初十,朱元璋向集庆发起总攻。冯国用率领500名侍卫充任前锋。他们异常英勇,在蒋山大败元兵,攻入城内。元行台御史大夫福寿、平章阿鲁灰等战死,蛮子海牙弃城投奔张士诚,水寨元帅康茂才率众投降。朱元璋治军有自己独特的策略,他一方面严明军纪,让将士受到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他又通过留下家属、派义子一同镇守等方法,把全体将士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通过收揽人才、重农重民、严明军纪等方面的整治,朱元璋的红巾军从各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和提高。朱元璋的队伍战斗力加强,后方民心稳定,为他攻打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类推荐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赫鲁晓夫全传

    赫鲁晓夫全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尼基塔·赫鲁晓夫是一位在联合国大会上敲鞋子的苏联领导人,事实上,他也是20世纪最复杂、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谴责斯大林,释放数以百万计受害者,并为他们平反昭雪。他努力减缓冷战紧张气氛的笨拙尝试引发了柏林与古巴两次危机。作为斯大林之后头十年的苏联统治者,赫鲁晓夫给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打上了其自身矛盾的深刻印记。此外,他的一生和从政经历为我们勾勒了苏联时代的整体画卷:革命、内战、饥荒、集体化、工业化、恐怖政治、世界大战、冷战、斯大林时代、后斯大林时代。
  •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龙应台、董桥等服膺的文学大家余光中亲自审定的自述文集,全面解读余光中的人生历史和心灵史,展现余光中对故土、对亲人、对诗文、对文化的赤子丹心。这是右手写诗、左手为文的文学多面手用散文写就的一阕“乡愁”。本书系余光中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对了解余光中先生的生平、文学创作有重要价值。
  •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人,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哈尔滨出版社的《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权力玩家赵匡胤

    权力玩家赵匡胤

    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至尊的平步青云之路,全面解密“带头大哥”赵匡胤的低调弄权之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积弱的王朝,但赵匡胤却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仁君”。中国的“仁君”不止赵匡胤一个,但是亡国之时能让老百姓全城以死相殉的王朝,只有宋朝一个。中国几千年来,真正达到帝王权术最高境界的,只有赵匡胤一人。
热门推荐
  • 杨勇悫公奏议

    杨勇悫公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唯爱凯源玺

    唯爱凯源玺

    他们是六大家族的人,因为小时候的婚约要在一起。可是,却因为一些人的阻挠和嫉妒而分开。一边是后悔,另一边是思念。五年后,他们再度重相逢,能否挽回爱情。ps:本文纯属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正天传奇

    正天传奇

    混沌之初鸿蒙诞生,玄黄二气演变万事万物,鸿蒙自诩为第一任天道,执掌天地法则,后有昊天,帝释天等,接替执任天道之职。天道亦有不公之时,天道亦有善恶……
  • 重生归来:天才修炼师

    重生归来:天才修炼师

    前世遭弃,有如一张残破的草席被人随意利用而亡,今世她只希望做回自己,悠然野鹤,肆意为自己而活。人云亦云,毫无修为,这一世所有的一切都将改变。
  • 一路修仙:弄个妖怪做炉鼎

    一路修仙:弄个妖怪做炉鼎

    她的魂魄被人镇压,差点烟消云散,却被云火经挟持重生到凡间云月大陆,变身废柴一枚。谪仙一样的未婚夫逼迫她退婚,她相约五年后在剑仙大陆决斗。母亲也因为替她寻找丹药,被玄兽攻击陨落,父亲有意扶持二姨娘浣娇眉为嫡母。府邸的其他姐妹更是处处陷害女主,夺去她的修炼资源,被她一一化解。女主体内莫名其妙的有了空间,重新拥有了玄气,还住了一只喜欢钻人屁股的杂毛怪物,吃完各种玄铁,还会产下丹药。女主利用这些丹药,赚取灵石,逃离家族。她竟然是千年难遇的极品炉鼎,与她合体,可以增加自己的灵力,也因为极品炉鼎的身份,被人觊觎,遭到各种追杀。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主晚熟的挣扎

    无主晚熟的挣扎

    冲破心灵的束缚,力求灵魂的完美,对她她她的解脱
  • 妖娆神音师

    妖娆神音师

    吾,以音驭天下。杀人无声,灭人无影。千古绝说,无人颠覆。乐无双,二十一世纪天才小提琴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小姐。无情冷酷,高傲小气,有仇必报。却被相伴多年的恋人的报复,发生车祸后永远沉睡。乐无双,仙莱大陆斐乐斯帝国的“四皇子”,性格懦弱,却拥有天才般的天赋,年轻尊荣的炼丹师。身怀巨大秘密。二哥嫉妒她的才华,美貌与天赋。联合昔日好友谋害她,使她成为废人被打入万丈深渊。一朝重生,灵魂替换。
  • 还债道

    还债道

    我踏在云端,俯视着灰色的大地。“还没决定好吗?”一个苍凉的声音,化作飓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等一下。”昂首是一片引得古今英雄着迷的星空,“只要再一下。”对于“他们”来说,百年千年都只是一下。可是我的一下,却要在下一个刹那了结。而这一个刹那,我的心神只为那双单纯而又迷茫的眼神所吸引。“所有的因或果,都将在这刻结束。”
  • 太阳神鉴

    太阳神鉴

    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不想被别人欺负,唯有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