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700000013

第13章 佛餐:最和谐的烹调流程与食物原味(4)

在中国寺院丛林中,僧人的饮食,与早期印度佛教的乞食有所不同。僧人们吃饭的地方,叫做“斋堂”。在斋堂中有一语:“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是说僧人在吃饭前要进行五种观想,所以斋堂又叫做“五观堂”。吃饭时,僧人们全部集中到斋堂用餐,名为“过堂”。过堂是一件严肃而又井然有序的法事。过堂时,都要按规矩行事。一听到云板响,大家就可以穿上衣袍,顺序排列,鱼贯而行进入斋堂,依次端身正坐,不可随便俯伏桌上。斋堂中间上首,是住持的座位,供养佛毕,住持开始取碗着筷,大家便也同时吃饭了。

佛家认为要过修行生活,必须借助人的身体,“身安则道降”。要想身安,就必须要靠吃饭才能维持下去。要把吃一顿饭与佛法修行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因此,佛教修行者是把吃饭只看做维持生命和治疗饿病的药物,让学佛的人从日常饮食行为中学会悟道。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解脱,要想解脱,首先必须远离贪婪。在日常生活中,最能引起人们贪心的无过于美好的饮食。因此,佛教要求比丘在饮食的时候,应当生出“厌治”,即厌恶它的观想。如何“厌治”呢?《大集经》中说:怎样修习饮食无快乐的意念呢?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当比丘持钵时,就在内心想念“饮食无快乐”。通过用意念境况来调整现实境况的方法,制伏自己的狂情、贪婪,达到不可乐、远离的解脱效果。

什么是吃斋?

吃斋、念佛是佛弟子日常修持的基本内容。斋,音译乌逋沙他、布萨陀婆,略译为布萨。原为古印度祭法,即每隔十五日举行一次集会,令各自忏悔罪过,清净身心。在这一天,祭主并行断食而持守清净戒之法。到佛陀时代,尼乾子等佛教教派以外的宗教团体还在沿用这一风习,集会一处而持断食等四戒。佛陀也允许佛教僧团采用这一风习行事。

在佛教中,“斋”的本义是“过了中午不食”,也叫“不非时食”,属于出家人的戒律。斋戒,广义指清净身心,慎防身心懈怠的戒法。能持守此法者,称为持斋。持斋期间所食之物或法会时所供养之食,称为斋食。以食物供养僧侣也称为斋,此类法会则称为“斋会”。

吃饭的时间和次数

佛陀在世时,原则上规定诸弟子一天仅食一餐,托钵如果超过七家仍没有得到食物,则不得再托钵。众弟子为了不扰信众施者,所以给荤吃荤,给素吃佛餐,这乃是为了培养不贪珍味,美恶均等,大作利益之心。他们吃饭的时间是有规定的,按戒律规定:每天从早晨明相出现(律中以伸手屋外能够辨别手纹为准),到中午的日影正中,在这一时段中,允许比丘进食,所进之食,就叫时食。比丘在时食的时间里,正食只许一餐,至多是早上、中午两餐。正食之前,可以吃粥等非正食,粥的浓度,以刚出锅时,用草画粥面不见余痕为准。正食时离座后,便不能再吃了,除非做了“余食法”,才可以再食,但必须仍在午前。日中之后,除了饮水,或因特殊原因食果浆等,不得一物进口,否则便是“口口波逸提”。大概九点多钟,就出门去托钵了,一定要在十一点半之前吃完,不能过日中。佛在世时,没有时钟,插一支竹在地,日影不斜,便称中午,所以称“过中不食”,又名“过午不食”,午时不过,名之为中。

主食与副食

时食有两大类:即正食与不正食。正食就是主食,有面、饭、干饭、饼、麦豆饼等。不正食就是副食,有根食、茎食、叶食、果食、油食、胡麻食、石蜜食、蒸食等。这些东西不外乎瓜果蔬菜之类,是与主食一起食用的副食品。

从每天日影过中,到第二天早晨明相出现的这一段时间里,是不允许比丘进食的。当然,如遇有特殊原因,佛陀也同意比丘们饮果浆等于非时中进食,这叫做“非时食”。非时食指水果汁之类,又称非时浆,是世尊为患渴病比丘开许的。如《删补羯磨》中说:有渴病因缘,许受非时浆,谓果浆等,澄色如水,以水谛净,受之。喝非时浆,是因为渴病,同时把水果捣碎,榨成果汁,滤去浊滓,澄清如水,才能饮用。

比丘不能进食的几种情况

佛家规定,比丘不非时食,与当时印度的社会生活背景有密切关系。印度的出家僧侣,不论信仰什么宗教,无一不是托钵乞食的,他们大多数也都实行不非时食,佛陀绝不希望有人对佛教产生反感,所以在迦留陀夷尊者夜晚乞食,引起居士的讥嫌后,就制定了不非时食戒。非时不能进食,还有另外一个纯宗教的原因:佛教说在十个法界的有情中,早晨是天人进食,日中是佛陀进食,下午是傍生进食,夜晚是饿鬼进食。比丘学佛,自然要效法佛陀,所以在头陀苦行中,便规定日中一食,被视为是精进法门。如果与饿鬼、傍生同时进食,那就不好了。尤其是在夜晚进食,饿鬼们听到了饮食碗钵之声,咽中火起,饥饿难忍,因此从慈悲心出发,夜晚也是不应该进食的。

比丘午后不吃食物,可以得到这些好处:心里恬静,减少妄想,减少欲念,减少昏沉,增加辩理之才,容易入定。当然,坚持过午不食的饮食原则,主要有两个原因:1.比丘的饭食是由居士、信众供养,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可以减少供食者的负担;2.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这个制度在今天的南传佛教界仍很流行,最严格的是只喝白水,连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但一般的僧人在午后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国汉传佛教的禅宗僧人自从百丈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普请”制度起,改变了比丘不自生产,专靠乞食为生的饮食制度。由于劳动的缘故,晚上非吃东西不行,所以在多数寺院中开了过午不食的戒,被视为“药食”,但持过午不食戒的僧人也为数不少。

在中国汉传佛教中,僧人一律是终身佛餐,并遵行过午不食。寺院内执行这一戒律是很严格的。相传,天台宗的发源地天台山国清寺有一位得道的高僧,已经有了神通。有一天晚上,在禅堂里坐禅,下座的时候偷偷问隔座的僧众说:你们的肚子饿了吗?大家不敢答话,其中有一僧说:饿了怎么办?规定大家过午不食,谁又敢去犯戒?即便要吃,厨房里都没有东西,哪里有的吃呢?他说:不要紧,你要吃,我替你弄来,厨房里还有锅巴呢!他说了便伸手入左手的袖子里,一会儿,就拿出一大把锅巴来,请这位僧人吃。寺内的住持和尚也是有神通的,他严守戒律,绝不肯轻现神通。到了次日清晨,住持和尚便向大众宣布昨天夜里,禅堂里有两僧人犯戒,依律摈斥出寺。那个有神通的僧人便伸手拿起包袱,向住持拜倒,承认自己犯戒,结果被赶出了山门。

在家居士奉行八关斋戒

在家居士可以奉行一日一夜出家的八关斋戒制。受持八关斋戒的意义在于,关闭众生生死之门。佛教认为生死的主要关键在淫欲、饮食二事,此为两大祸根。淫欲为生死的根本,饮食为生死的增上缘(指帮助条件)。出世的生活是从戒淫与持斋开始的。八关斋戒的内容是: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六、不着香花鬟,不香油涂身,不观听歌舞;

七、不坐高广大床;

八、不非时食。

八关斋戒以持戒为体为主为本为要,前七条为戒,后一条为斋。八关斋戒中有关于饮食方面的规定。《佛说斋经》说:遵守规定按时进食,少吃以节制自身的需求,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修习佛道。《佛说八关斋经》第六条说:“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犯斋,随时食。如是我字某名某,今一日一夜,随意所欲,亦不犯斋,亦不教人使犯斋,随时食。”也是让自己和别人一起遵守按规定时间进食的戒律之意。

在家居士的斋日

在家居士于特定的日了持八斋戒,受持时间仅限一日一夜。在这一天一夜里,谨慎身心,反省行为,并行善事。阴历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六精进曰,称为六斋日。精进,就是勤于修道的意思。学佛者每月在这六天时间里过出家人的生活。于此六日,出家比丘也集合一处行布萨。之所以选择这六天,是因为——据《杂阿含经》卷四卜载——于此六日,四天王及其大臣出巡世间,观察人间善恶。也有以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为斋口,称四斋日。六斋日加上每月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则为十斋日。

在六斋日,要修六念法门:

1.念佛,佛为慈悲导师;

2.念法,法为诸佛之母;

3.念僧,僧为人天福田;

4.念天,天上长寿安乐;

5.念戒,持戒三业清净;

6.念施,普施一切贫穷。

同类推荐
  • 历史名人的养生之道

    历史名人的养生之道

    本书选取了大量历史名人的养生经验和养生故事,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力求以通俗的文笔传达给读者丰富的养生信息。
  • 酵素

    酵素

    这本书在普及酵素一些基本的常识之外,还针对抗衰老、增强体质、缓解常见病、美容养颜、减肥瘦身五大常见问题,教会我们什么是酵素、为什么要补充酵素、如何补充酵素、怎样补充才是健康的食补酵素方法。
  • 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

    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

    本书介绍了免疫力如何决定人体健康,提醒人们关注免疫力下降的身体信号,让人们通过打疫苗和给器官排毒等给免疫系统积极正面的影响,引导人们从饮食、睡眠、运动和心理四方面入手,向细节要效果,掌握生活中有效提升免疫力的窍门,从而构筑均衡免疫力。
  • 肝癌(贴心大夫丛书)

    肝癌(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足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足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俗话说:“人老脚先病”。人体衰老往往从脚腿运行不灵开始。现代社会,物质丰富,出门坐车回家躺椅,工作时也是坐的时间多。因为脚部运动不多,加上饮食中高脂肪、高胆固醇偏多,以致于血管患者日益增多,危害健康,影响寿命。因此,养生之道不可忽视脚部保健。中医学认为脚是人体之根,是人体元精及元气凝聚之点。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脚上还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因此,脚部保健关系到整体健康。由于人的脚掌上密布着许多血管,故又被医家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热门推荐
  • 上仙难逑,奈何情深

    上仙难逑,奈何情深

    前生情深不寿,今世弥补遗憾。海上历险,寻找长生不死的传说……
  • 追妻密令,老公太粘人

    追妻密令,老公太粘人

    和别人长的像就活该被吃?这是哪来的霸王条款?她怒了,誓要翻身农奴骑上身,却始终逃不脱被压的命运。“那个谁,我们打个商量好不好?”她双眼含泪,可怜兮兮的哀求。如此凶猛?吃不消啊!哼,某人冷哼一声,欺身而上:“不叫老公,该罚!”
  • 华氏中藏经

    华氏中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搞笑幽默滑稽故事

    搞笑幽默滑稽故事

    本书所讲的笑话都与幽默有关。所以应知道什么是幽默。“幽默”这个词不能以汉字的字义来解释,如用汉字解释,它的本意是寂静无声。随着历史的步伐,这个词的本义已无人再用了。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幽默是从英语humor一词中音译过来的,用《辞海》的定义说,是“通过影射,讽刺,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 我的爱妻是古尸

    我的爱妻是古尸

    自从我被新婚之夜血精惊魂,噩梦般的诡历就与我纠缠不清……狸妖、狐妖、鼠妖……到底对我有何企图?尸弟、尸、爷、尸魔……到底何处寻踪?一次次的逃亡,一次次的遇险,是偶然还是命中的安排?恐怖不是开始,更不是结束,是心灵的颤抖和灵魂的啃噬!在我落荒而逃、奄奄一息的时刻,谁能告诉我?我的古尸娇妻为什么还不肯放过我?
  • 胖掌柜

    胖掌柜

    他很胖。走起路来一颤一颤。他很灵活。灵活起来,猴子都不如他灵活。他很爱钱。可是有一天他却不爱钱了。无论如何。而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胖掌柜。
  • 成就你一生的细节

    成就你一生的细节

    做事注重细节才能成功,导致人生的失败大都在细微处。该书讲述了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人总是不放过每一个细微之处,越是细节他们越是做得更完美,因为他们懂得,越是不为大多数人重视的细节越是超越别人的关键所在。
  • 名家名作精选:张爱玲小说

    名家名作精选:张爱玲小说

    本书选编有“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红玫瑰与白玫瑰”等13篇张爱玲经典小说。
  • 生活的历炼(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生活的历炼(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 呜咽的剑

    呜咽的剑

    孤枕侧畔,一灯如豆,看尽万千红尘旧事。刀枪入梦,剑气漫天,重温多少江湖恩仇。嘉靖年间,北有鞑靼军,东有倭寇,内有东西厂。隐居五鱼村的神虎门,因抵抗倭寇兵败小黄岭,武林驰援,遇潜伏倭寇突袭。魏掌门郁愤而死,惊天秘密17年前拓印之谜就此迷雾重重,呜咽的鹦鹉螺号,呜咽的剑又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