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7300000003

第3章 少年岁月

中学时无人理解。

数学才真正促使爱因斯坦对超感官世界发生浓厚兴趣。音乐已给了他一个和谐美丽的图景,如今数学又将给他证实这个图景。二者结合起来,就为爱因斯坦的精神发展奠定下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对理想世界的情感依恋与理智认同,便是其后来执著、自负、倔强性格的内涵。

当爱因斯坦步入自然科学领域的最初几步,有两个人是很重要的。虽然很难说他们两人在思想上对大师有什么大影响,但正是他们,把打开自然科学殿堂大门的第一把钥匙递给了他。这两个人便是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和来自俄国的大学生塔尔梅。

雅各布是个很有事业心并且精力充沛的人,他是一个工程师,也和赫尔曼一样爱好数学,就是他动员他们一家移居慕尼黑。在工厂里,他管技术(赫尔曼则负责商业往来);在家里,他则是小爱入学前的数学启蒙者,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侄子。小爱上学后,雅各布常常给他出些数学题让他解答。每当正确解答后,小爱就特别高兴。在叔父影响下,小爱较早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1888年10月,爱因斯坦从慕尼黑公立国民学校进入路易波尔德中学学习,一直读到15岁。这期间,来自俄国的大学生塔尔梅成为他家的常客。塔尔梅每星期四到爱家来吃晚饭,这是慕尼黑犹太人帮助外国来的穷苦犹太学生的慈善行动。爱因斯坦父亲生意做得并不好,但是一个性格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

塔尔梅是学医的,但对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及哲学均抱有兴趣,成了小爱的“启蒙老师”之一。他对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的超常求知欲及能力很吃惊。他还送给小爱一本让他终生难忘的“神圣的几何小书”。一开始,塔尔梅总是和小爱谈论数学问题,越谈就越引起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学校枯燥教学方式厌倦的爱因斯坦,干脆自学起了微积分来,他提出的数学问题常弄得中学数学老师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

尽管爱因斯坦的数学成绩永远第一,但老师并不喜欢他。一次,一个老师公开对他说:“如果你不在我的班上,我会愉快得多。”爱因斯坦不解地回答:“我并没有做什么错事呀!”老师回答说:“对,确实是这样。可你老在后排笑着,这就亵渎了教师需要在班级中得到的尊敬感。”

爱因斯坦当然没有任何过错,老师的抱怨也可理解。他超常的数学能力确实让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感到面子难堪和无法言说的心理压力。

慕尼黑是个宗教气氛很浓厚的城市,城内有许多教堂,学校也多由教会举办。当时,居住在慕尼黑里的犹太人都把子女送到犹太学校。可居住在慕尼黑郊外的爱因斯坦,距离犹太学校太远,加之学费又贵,于是他进了离家较近的天主教会办的小学。

赫尔曼天生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完全没有犹太民族虔诚的宗教感情。虽然他也得遵守犹太教规,但骨子里则以为信教或不信教、信犹太教或信天主教都无所谓。

儿童的心灵太脆弱,很容易受到宗教情感的浸润。上小学后,教义课上讲的那些圣经故事、教堂里的那种庄严气氛、荡漾在空中的教堂钟声、唱诗班的深沉的歌声、喃喃的祈祷声,这一切在爱因斯坦心里产生出了一种神秘而崇高的感情。加之音乐与宗教的天然联系,刚刚被音乐吸引住的爱因斯坦竟同时为宗教所吸引。

巴伐利亚的法律规定,所有学龄儿童都必须接受宗教教育。爱因斯坦所在的学校只提供天主教教义,在家里,他又接受一位远亲讲解的犹太教义。12岁之前,爱因斯坦有着热烈的宗教情绪,一丝不苟地遵从教义训示,非常认真。他信基督教的耶稣,也信犹太教的耶和华。他对父母不守教规、不作祷告、吃猪肉非常反感,还亲自谱写了几首尊崇上帝的歌,每天上学的路上都热情地独自哼着这些歌。

爱因斯坦心灵中的宗教情感过于单纯、纯洁。可他在学校是天主教徒,在家又是犹太教徒,两种宗教的历史冲突不可避免地伤害了他。

一天,学校里的教义老师带着一只大钉子来到班上,他开始讲:“犹太人自称是上帝的选民,可是他们用这样大的钉子,把上帝的儿子--我们的救世主钉在十字架上。”

他还举起那只大钉子,声音颤抖起来,说:“我们的主耶稣,手和脚钉在十字架上,淌着鲜血。可是,犹太人还耻笑他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你就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的主耶稣,痛苦地垂下头,鲜血一滴一滴往下流……”

爱因斯坦迷惑了。既然都是上帝的儿子,为什么要相互残杀?相互憎恨?

“肮脏的犹太人,猪!”街上反犹太人的恶毒咒骂声又在耳边响起来了。让人相互尊重、相互友爱的宗教却让人相互咒骂、相互残杀,太难解了。爱因斯坦要的是一个和谐、善良、光照一切的上帝,讨厌一切教派之间的争吵、攻击和谩骂。也许从这一刻起,他获得了独特的宗教观。就像爱因斯坦50岁时说的:“至于宗教派别的传统,我只能从历史上和心理学上来考查;它们对于我再没有别的意义。”

12岁时,爱因斯坦接触《力和物质》以及《自然科学通俗读本》两本书后,一下就抛弃了世俗的宗教观,他不再信仰《圣经》里的上帝,也不信来世的天堂,也不再以虔诚的祈祷去铺平通向天堂的道路。步入科学殿堂的爱因斯坦,以纯洁的宗教感情迷恋起新的“上帝”--和谐的宇宙、自然规律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是一个十分沉静的孩子,喜欢玩一些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游戏,例如用纸片搭房子。除了数学外,其他功课均属平常,尤其是拉丁文和希腊文很糟糕。他对古典语言毫无兴趣。

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连他的父亲也曾写信对朋友说:“爱因斯坦的功课成绩并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很久以来,我已经看惯了他的成绩单上总是有不太好的和很好的成绩。”

对于自己普通甚至平庸的出生和成长,中年爱因斯坦在给朋友的信中是这样解释的:“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其他人发现了相对论?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是个智力迟钝的小孩。普通人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大都完成于童年,而我发育较迟,到了成年才开始考虑时间与空间的问题。成年人思考小孩儿的问题,当然要更深一些,更成熟一些。”他这些话后来被当做天才睿智、伟大幽默而广为传颂。这是我们误解爱因斯坦的滥觞。其实他说的很有道理,值得深思。

逃离窒息的德国。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待在军营般的路易中学已忍无可忍,学校的半军事化管理使他感到窒息和痛苦,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毅然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他们团聚。1年前,他们已去意大利开发新的业务。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他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突然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而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爱因斯坦在意大利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好几个月。次年,他来到欧洲大陆中心美丽的“花园国家”瑞士,准备投考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虽然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得很不错,但其他科目(主要是语言和生物)不够好。该校著名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看过他的考卷,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但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

韦伯先生讲对了,爱因斯坦在数学、物理学方面确实是有天才。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轻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

1931年,美国好莱坞著名英籍电影演员查理·卓别林在他的经典影片《城市之光》首映日,邀请爱翁夫妇去观看。爱因斯坦和卓别林走出汽车时,许多人发现大科学家也来看戏,于是围拢欢呼,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身上,倒把真正的主角卓别林晾在一边。爱因斯坦不喜欢这样的场面,问卓别林:“这是什么意思?”卓别林马上安慰他:“这没有什么。”

但是韦伯教授同意他来校旁听物理课。爱因斯坦对这种走读的生活并不满足,他想继续打好基础,为将来成为正式的大学生做好准备。联邦工业大学校长赫尔佐格等人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1年,以补齐功课。

在阿劳州立中学的这段时光,使爱因斯坦感到非常快乐。这所学校的信念“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观’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他尝到了瑞士自由的空气和阳光,并决心放弃德国国籍,也就等于成为一个没有国籍的人。1899年10月19日,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但也有一些作风严谨的瑞士老师看不上这个整天两眼发直的迷糊学生,最后有个老师公然违反师德,当面称爱因斯坦为“你这个永无出息的货!”

1896年9月爱因斯坦获得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月跨进苏黎世工业大学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

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方面,从专注数学到又迷上物理。在学校中,他广泛阅读了赫尔姆霍兹、基尔霍夫、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而最着迷的还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和马赫的力学,并经常去韦伯等理论物理学教授的家中请教,还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做实验上,迷恋于直接观察和测量。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过着穷学生的生活,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意大利面条加上一点酱就感到很满意了。

爱因斯坦尽管每天学习任务紧张,仍抽出一定时间散步,节假日还要出外旅游或划船。他的这种爱好,不单是从兴趣出发,而是为提高学习效率。他常对人说:学习时间是个常数,它的效率却是个变数,单独追求学习时间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效率。他认为必须通过文体活动,才能获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头脑,

爱因斯坦还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当他成名后,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他关于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22岁的青年时,就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A是成功,X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和运动,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总之,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阶梯,珍惜时间是有所建树的重要条件。

同类推荐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讲述了在春秋五霸中,秦穆公最具多面性。他是一个以吃亏为福,三置晋君。甚至助其对手登上霸主之位的大智若愚的君子:是一个打破禁锢。以五羊皮举百里奚于奴隶之中,君臣戮力,一统六合的霸主:是一个超越一己之私情,对曾经背叛过他的女人姚圆圆信任如初的伟丈夫:是一个大赦农民之过。赐其马肉调料的和蔼长者……《春秋五霸秦穆公传》由秦俊著。
  • 雷锋

    雷锋

    本书主要以雷锋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主要内容包括参加建设、走进军营、关荣入党几部分。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热门推荐
  • 只想说说话

    只想说说话

    流年的可怕在于它的无声,苍白的回忆无法刻录太多的往事。走走停停的人生路上驻足观望,远处飘过的流云承载不了太多的悲伤,落下的雨滴纷纷攘攘,像是世俗的喧嚣。一个人走在路上背着行囊,所有的心事都放在里面,害怕分别,掘强的死守原地。-------------懒惰成性,却努力平凡,只为今生活的惬意-------
  • 极斗巅峰

    极斗巅峰

    浩门少主穿越到异界,当家丁,当教师,当神棍。。。。。。。。收各路精英,创浩门盛世。
  • 禁忌领主

    禁忌领主

    幻想海,又名禁忌之海风吟大陆人心目中的死亡禁地。岛核,又名生命果实传说中自然女神降下的神迹,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阶。一枚浅红级岛核,大陆公认的废品岛核,却是主角摆脱悲惨命运的最后机会。带着一份古老而又神秘的契约和一件来自地球文明的遗物,且看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领主,如何在禁忌之海,把一座废品岛屿发展为人人向往的希望之岛。有过迷茫,也有过失落,但他最终决定走上自己的巅峰之路!读者交流群:61805893
  • 终于遇见了你

    终于遇见了你

    爱情的跑道上,无论如何交错又分离,无论如何绕圈圈,最终你回到了我身边。
  • 神作怪之药师大佛

    神作怪之药师大佛

    你以为自己在暗地里的所作所为无人知晓吗?你以为钻了法律的空子就不会受到惩罚了吗?你以为在爱情中所许下的誓言是不需要兑现的吗?如果你有这些想法,那么、你错了,大错特错!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举头三尺有神明”,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似乎冥冥中都早已注定。
  • 耽美集中营

    耽美集中营

    窝写的原创耽美中、短篇小说集合,想着集在一起,就不单篇发了~~
  • 胖妞逆袭记

    胖妞逆袭记

    林静被劈腿了,而且还是在林静自己的床上被劈的,当然,作为一名女汉子,林静送给两个小贱人的回礼,也是挺丰盛的!
  • 佛说邪见经

    佛说邪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鲁余小说选集

    鲁余小说选集

    作者鲁余拥有广博的人生经历,深厚的文化底蕴,曾以优雅的文辞笔力锤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本书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合集,内容趣味生动,引人深思,内容饱含了人间百态与苦辣酸甜。陈智斐,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市青年文艺家协会会员。原名陈智斐,1993年生于山西省大同县,2010——2012届《潮》文学社社长。著有中篇小说《雨夜凶杀案》《青春恋歌》《血色记忆》、短篇小说《十四岁在中学路上》《将军之死》《复仇》、散文《风雨中的背影》《我的母亲》等……曾于《大同县报》、《大同县政府网》、《大同广播电视报》《火山文化》等刊物发表作品进20万字。现为大同广播电视报记者、电视台编剧。
  • 最管理:管理大师的管理习惯和管理智慧

    最管理:管理大师的管理习惯和管理智慧

    企业管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但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是一个让众多管理者感到头痛不已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静下心来,学习一下管理大师的管理智慧,就可以逐步从平庸走向卓越,实现管理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