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7300000017

第17章 爱尔莎再次出现

再度邂逅表姐。

在与米列娃分居期间,孤独的爱因斯坦不仅得到了他叔叔和表姐爱尔莎的帮助,同时也获得了另一段爱情。与发妻情绝义尽,及与表姐重温鸳鸯接踵而至。

1911年,当时已经是知名教授的爱因斯坦前往布拉格工作(今捷克首都,此年爱博士已被该市的德意志大学聘为教授)。那时他经常独自外出旅行,而把米列娃、孩子们撂在家里。凭借着女人的直觉,米列娃感到大祸临头。果然,爱因斯坦不久之后就开始跟他的表姐爱尔莎热恋。

1912年4月的复活节,爱因斯坦回了一趟柏林,他母亲波林那时住在那里。他重逢了多年不见的表姐兼堂姐爱尔莎,两人再次建立了联系。爱尔莎比他大3岁,4年前与丈夫洛温塔尔(Lenthal)离了婚,于是又恢复了父姓Einstein,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女儿生活。他们两人小时候就认识,阔别多载,如今突然邂逅,心情当然既激动又高兴。

这时的爱尔莎36岁,虽然是一个中年离婚妇女,还带着孩子,“半老徐娘”,外加又是“拖油瓶”,但她金发碧眼,谈吐幽默,举止优雅,颇有贵妇人的气质,并有成熟女人的风韵,显然颇有魅力。更何况,他们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以及深厚的感情基础。于是,刚刚当上教授的有妇之夫爱因斯坦,仍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开始了地下恋情。

当时,他与米列娃的关系正处于危机状态,爱尔莎也离婚不久,两人彼此安慰,一起散步、聊天,甚至调情。随后,他们通信来往不断,在信中相互吐露了爱慕之情,其在德国南部童年时就有的友谊旧情复燃。正如《爱因斯坦全集》的编辑所说,爱尔莎“成了他躲避与米列娃一起过那种会使人心力交瘁的生活的避难所”。

5月底,他们一起到柏林城外的万塞进行了一次旅行,也许发生了一些浪漫的关系。显然,当初就并不支持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结合的母亲波林,对他和爱尔莎相好表示了默许。波林很喜欢爱尔莎,爱尔莎也把她照料得很好,算是走了“上层路线”。

爱因斯坦自己的感受是这样的:“当我想到我们到万塞的旅行时,我仿佛是到了天外天了。如果我能再去一次,不管什么代价我都肯给。”

但是,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矛盾的感情使他极为烦闷。而且他深信,继续发展与爱尔莎的感情,不会有好的结果。当他重新回到米列娃身边后,他对和爱尔莎的关系似乎又感到了绝望。就在两人从万塞旅行回来后不久,他便写信断绝了这段罗曼史:

“我感觉到,如果我们建立更紧密的依恋,这对我们两个人和所有其他的人都没有任何好处。因此,我今天最后一次写信给您,再次使自己听任于这一无法避免的事,您也必须同样去做。您知道,并不是心里的冷酷或者缺乏感情才使我这样说,因为您知道,和您一样,我也无望地背负着我的十字架。”

但爱因斯坦显然并不是那么决绝:

“……如果您有困难的时候,或者除此以外您觉得需要向什么人吐露心声,那么请记起您还有一个表弟,无论是什么问题,他都会同情您。”

这种关系在近1年之后又得到了恢复。1913年3月14日,爱尔莎以祝贺爱因斯坦生日为由,给他写信。爱情如决堤的洪水,实在难以阻挡,爱因斯坦很快回复了。从此,他们的通信越来越密切。

为了不引起米列娃的怀疑,爱尔莎一般都把她那些情意缠绵的情书寄到爱教授的工作单位。爱因斯坦的回信则被她用纸包好,细心珍藏,上面还写上“能引起对最幸福时光之回忆的最美好信件”。

爱尔莎还悄悄不断地通过邮局,给爱因斯坦寄去他喜欢吃的食品。她告诉他卫生常识,并给他寄去一把牙刷。他的个人卫生果然有了显著改观。

爱因斯坦回信说:“我应该爱上某人,不然我的生活太寂寞了。我爱的这个人就是您,对此我无法摆脱,我不要您的同意。”

此年7月,爱因斯坦告诉爱尔莎,他来年会去柏林工作,这样他们就可以经常见面了,“我还在盼望着如何将要在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此年8月,他又偷偷去了一次柏林,见到了爱尔莎。为了去会情人,爱因斯坦瞒过老婆不讲,甚至还打算放弃出席巴黎的数学哲学会议。回来以后,他又开始写那些甜蜜的情书了:“我又在苏黎世了,但是再也不同以往了。现在我有了某个可以以真正的乐趣想起并为她而生存的人了。”他同时宣布,他已经搬到一间单独的房间,并且避免和米列娃单独在一起。

他肉麻地写道:

“今天我才刚刚收到您的来信,就已经坐下来准备给您写回信了,这真有点丢脸了。但是我和您一起心满意足地度过的那些时间,给我留下的是对愉快的交谈和亲密的共餐如此的渴望,以至于我无法抗拒的要伸手去拿那些能代替现实的可怜的纸……”

他美好地憧憬: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一起营造一个吉卜赛式的小家庭,那该多么美啊!您完全不会知道,这样一种只有微薄的需要、不必伟大的生活会有多迷人。谁会说我们不可能实现这样的一天?”

啊,这就是爱博士、爱教授,一位大人物的“小样”!

夫妻感情恶化。

而那个“不能解雇的雇员”与“十字架”米列娃终于知道了事情真相,夫妻关系更加恶化。她与爱因斯坦大吵了一架以后,从此两人彻底分居,形同陌路。

1914年,爱因斯坦正准备迁家前往柏林,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和柏林大学工作时,米列娃便竭力要阻止他。爱因斯坦对此大为恼火。

原来,从初恋时起,爱因斯坦就和米列娃一样,一直对德国没有好感,讨厌那里的城市和社会现象。可是,爱因斯坦从布拉格回苏黎世后不久,竟突然答应了柏林普鲁士科学院的聘请。丈夫的这一转变,使米列娃难以接受。她决定和孩子暂留苏黎世,让丈夫先去。

米列娃原本认为,她与丈夫的分离是短暂的,很快爱因斯坦又会回到她的身边来。可是,她和孩子们苦苦等待,一直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仍然未见丈夫重返苏黎世。

再说,爱因斯坦与米列娃分手后,他们的两个儿子汉斯·阿尔伯特和爱德华一直跟着母亲在瑞士生活,这对爱因斯坦和儿子们的关系产生了不利影响。

大儿子汉斯已经懂事,开始怨恨父亲无情。在柏林的爱因斯坦得知儿子责怪他,知道这一定是米列娃在他们面前埋怨自己的缘故,就在给米列娃的信中冲她发火:“我不想求你同意我离婚。我的全部要求只是,两个星期写一封信给我,说说两个孩子的情况。”

有一次,爱因斯坦计划旅行但没有和米列娃商量,汉斯便写信责怪父亲:“您应该把旅行的事情告诉妈妈,因为我根本做不了主。如果您不尊重妈妈,我也不会和您去旅行的。”

爱因斯坦接到儿子的来信后很生气,他当即取消了去看望儿子的计划,并且在回信中说:“你的来信太无理了,我不会去看你们,以免不欢而散。”

然而,他很快开始后悔自己的鲁莽行为。他在给朋友桑戈的信中写道:“我犯了个大错误,一个有理智的人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爱因斯坦对儿子们的爱是显而易见的。他曾不止一次地夸奖汉斯:“他心地善良并且好学上进,我们的父子关系很好。”当听说汉斯在学习几何学,爱德华已经掌握乘、除法运算时,他在信中写道:“很高兴看到你们的来信。今天给你们寄一包玩具,不久我会去看你们,我要给你们讲很多有趣的事情。对了,汉斯,别忘练琴。”

爱因斯坦又在给米列娃的信中威胁她,如果儿子继续和他不和,他将断绝与他们母子三人的一切联系。

在一次吵架后,爱因斯坦愤而出走。米列娃请他回家--看来她还是想不惜一切代价将婚姻关系维持下去。爱教授在一张满是图式和计算公式的纸上,给她罗列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

他以书面形式通知妻子,如果要保持婚姻,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你应当:A、保证我的衣物和被褥整洁;B、保证我的一日三餐,并把饭都拿到我的房间里来(也就是说,两人不要在一起吃饭);C、保证我的工作间整洁,将书房和卧室收拾得井井有条。但特别要提醒的是,我的办公桌别人不得使用。

2、放弃我们之间的一切关系,除非出席社交活动(只是要装装门面而已),特别不要让我在家里跟你坐在一起,跟你一道外出或旅行。你别指望从我这里得到温情,也别指望我指责你。

3、跟我交往要注意以下事项:A、你不要希望从我这里看到什么心软,也不要对我有任何指责;B、当你对我讲话时,如果我要求,你必须马上终止;C、在我的要求下,你必须马上离开我的卧室或办公室,不得反对。

4、你有义务在孩子面前不得以语言或动作蔑视我。

这显然是个单方面的“霸王条款”。面对这样苛刻得近似侮辱的要求,米列娃竟通过朋友,表示同意遵守。

婚外恋给爱因斯坦夫妻关系以致命的打击,一次米列娃的女友看到她红肿的脸,显然刚刚发生了一场“战斗”。

但爱因斯坦仿佛还嫌不够一样,进一步说:

“因为我不想失去孩子,并且也不想他们失去我,确切地说,也只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准备搬回去住。毕竟在发生了这一切之后,和你仍旧保持一种志同道合式的关系是做不到的。它将是合乎绅士规范的商务关系,所有私人事务都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我可以向你保证我这一方会正当行事,学会像对待任何一个陌生的女人那样对待你。”

他警告:如果不能保持他们之间公事公办的原则,他还会寻求分居。

看来,说到私生活,爱因斯坦和老婆吵架后所说的负气话,也未见得比常人圣贤多少。

他曾经说过:“科学理论的内容本身,并不为人的生活行为提供道德根据。”

当他爱恋的对象从米列娃转向爱尔莎时,他对米列娃的冷酷和轻蔑,足以让他戴上“厌恶女性”的高帽子。

面对这样的无情,米列娃如果想要保持精神正常,除了放弃这段婚姻以外,实在是别无选择。1914年7月底,那是在柏林,他们达成了正式的分居协议,为最终的离婚铺平了道路。

10多年前的温情,10多年前的“亲爱的甜蜜的Doxerl”、“甜美可爱的小东西(Kloane)”早已随风飘逝、荡然无存。

而对爱尔莎,爱因斯坦这样说:“现在您有了我可以为你做出牺牲的证据了。”

爱因斯坦在离爱尔莎家不远的地方租下一套公寓,和爱尔莎也有了自己温馨的“小屋”。

这件事被披露后,人们非常震惊于这些“苛刻条件”和“冷酷无情的话”。

其实,这没有什么好“震惊”的。这就是典型的夫妻吵架时的气话。未必我们自己跟老婆(老公)打架时没说过同样甚至更过分的话?我们为什么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

人们之所以“震惊”,是因为大家觉得爱因斯坦是个圣人。

但他不是圣人,他也经常宣布自己不是,甚至说了一辈子。

可惜世人就是不招耳朵听。

同类推荐
  • 苏轼(中国十大文豪)

    苏轼(中国十大文豪)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于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1037),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后谥文忠。苏轼与父洵、弟辙,同为北宋文学家,合称“三苏”。
  • 白居易(中国十大文豪)

    白居易(中国十大文豪)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之地是今河南省新郑县。白氏先祖本为胡人,是西域龟兹国的王候。后来汉化较深,生于官宦之后,诗书之家,白居易从小就受汉文化的熏陶。
  • 妃嫔浮华录

    妃嫔浮华录

    本书分为一代贤后、误国妖妃、真情皇后、薄命红颜四部分。贤明的皇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慈眉善目很善良的样子,但在宫廷斗争里,.绝对不是善良可以立足的。虽说善良是种美德,但有时它也不能成为一种武器,给你带来更高的生存筹码。在竞争中,必然奢有许多规则要跳出“善良”的约束以适当的“心计”来赢得你的地位。活在当下的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也都是如此,要见机行事的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站的准备。要训练自己有男儿的气魄,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一切。
  • 名将名师

    名将名师

    本书以鲜为人知的丰富史料,再现了20世纪中叶一批老干部、老教师(“两老”)跟随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奋斗、激情、成功、坎坷的一生。作者以真诚细腻和满怀激情的笔触描写出了张述祖、刘恩兰、徐立行、卢庆骏、马明德、唐铎、任新民、谢有法、杨仲枢、李懋之、唐凯、曹鹤荪等33位哈军工先贤的人生历程,凸显了这些名将名师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高扬了以陈赓大将为校魂的哈军工精神,道出了哈军工创业与发展的峥嵘岁月和饱受挫折后浴火重生的历史命运。《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中国百年大历史。
  • 荣格心里的象征与信仰

    荣格心里的象征与信仰

    本书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了精心梳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宗教情怀的思想家。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向人们展示出他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他为人类的思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皇极典圣学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圣学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者杀人经

    道者杀人经

    佛陀杀人,屠刀放下,立地成佛道者杀人,一经入道,永不回头
  • 契约幻世

    契约幻世

    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你,知道吗?全新都市玄幻!每日稳定两更起!
  • 黄色蒲公英

    黄色蒲公英

    知道蒲公英在没变成白色小伞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当时的我们,就如同未开的蒲公英,阳光,且稚嫩。可是蒲公英终究会开,而我们也会长大,一切,变的虚无,飘渺,且一吹就散,只留下一根绿色的软软花杆。这是三个女生的故事,她们从小玩到大,可是却因为一点小事而四分五裂,如同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各自又拥有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而最终,她们是否还能在回到最初,回到那个蒲公英开放的旺季。
  • 久归人

    久归人

    只要是你,我就等,只要你回来,多久我也等,但是我们说好了,不许再一个人离开
  • 尘醉三生

    尘醉三生

    “心是莲花开……你的心原本就是石头做的……跳下去吧,回归本真的色彩和活力……”初尘张开双臂向那碧蓝色的水中央纵身一跃,动作像极了美人鱼。三生三世,谁能唤醒如莲的心瓣?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总裁溺爱:媚妻很诱人

    总裁溺爱:媚妻很诱人

    那一晚,他帮她解围,然而那一杯酒,让他们的人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他专情的看着她说:“童梦欣,我们闪婚吧!”那一夜之后,她成为了他冷峻熙的老婆,在外人面前,他们扮演着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在私底下,他们却是一个睡床,一个睡地板的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 孤傲狐狸:前世今生

    孤傲狐狸:前世今生

    前世,我是你救下来的狐狸;今生,你是我救下来的忌子;虽然你有冷的外表,冷的表情,冷的眼神,但是这一切都被你火红色的眼睛出卖;我无法阻止你受伤;但是,我会在窗口等待,每次受伤的你归来。
  •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历史。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自己三十年来的主要新闻作品向人们讲述了烟台198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当年那些事儿”和“干这些事的那些人”。
  • 犹太人智慧全书

    犹太人智慧全书

    本书从历史分析的角度,采取幽默、诙谐、精炼的语言,从理论到实践,系统而深刻地展现了犹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成功智慧、信仰智慧、生存智慧、处世智慧、财富智慧、教育智慧、幽默智慧、婚姻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