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7300000015

第15章 苏黎世四年分居(1)

回到苏黎世。

1909年10月,爱因斯坦带着全家离开呆了7年的伯尔尼瑞士国家专利局,回到苏黎世,出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此年他整整30周岁。

不管是对于爱因斯坦还是对于米列娃来说,他们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就是从这里开端,他们一起在这里开始并完成大学学业,他们在这里认识、恋爱、结合。在1903年去伯尔尼之前,他们从1896年来到苏黎世,在这里也呆了同样的整整7年。可谁知道,当他们再次回来后,却变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困窘的4年分居生涯!

苏黎世大学并不是他俩的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这是瑞士规模最大的、建校最久的综合性大学,它的历史更悠久(成立于1833年),知名度更高,在当时其学术与科研实力、睿智眼光与豁达气度更不是前者所能望其项背的。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苏黎世大学与联邦工业大学其实共着一个校园。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年)得主、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正是该校高材生。1905年,爱因斯坦的博士学位就是在这里取得的。其商业管理类专业,与维也纳经济管理大学共称欧洲之首。中国著名学者陈寅恪1910年考取清朝官费留学,曾就读于苏黎世大学,回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

其实,爱因斯坦辞去专利局职务,出任苏黎世大学副教授,工资收入并不比原来多,只会更少。第二年,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的第二个儿子爱德华降生了,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不得不收留学生寄宿,挣几个小钱贴补家用。爱因斯坦仍然对家庭事务不管不问,这使他与米列娃的裂痕进一步增大。

关于爱因斯坦婚后的家庭生活,有位学生作了如下描述:

“他(指爱因斯坦)坐在书房里,面前是一堆写满了数学公式的稿纸。他的左手抱着他的小儿子,右手却在那里奋笔疾书。他的长子在玩积木,不时向父亲提出一些怪问题。‘等一会,我马上就好了,’爱因斯坦总是这样回答。最后,他干脆把两个孩子交给我照管一会儿,脱身后他便伏在桌上不停地写。”

时间估计是在1910年至1911年,地点是在苏黎世。

另一位来访者则在回忆中写道:

“我走进爱因斯坦的房间,他正在那里作哲学的沉思默想,一只手还在不停地摇着摇篮,孩子就躺在摇篮里。他嘴边叼着一根质量很低劣的香烟,在另一只手中有本打开着的书,炉子里正在猛烈地冒烟。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他受得了吗?”

受得了的。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恒有一个无比清静的世界。那是他自己用思维和概念,用想象力和逻辑推理建筑而成的物理世界。他是这样一个多侧面的人:既入世,又出世;既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又超脱了这个世界。

有时候,他在街上一边缓缓悠悠地推着婴儿车,一边还沉浸在他的物理学思考中。那么,婴儿车同高深的比热理论、量子问题能放在一块,能相容吗?

别人也许难以做到,爱因斯坦却做到了。也正是在这几年,他在理论物理学上继续做出重大贡献。1910年10月,他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1912年,他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却也正因为如此,他与米列娃的夫妻感情与婚姻生活频频亮起了红灯。性格的冲突、经济的困顿、生活的烦琐、感情的出轨、工作的繁重……破坏了他们事业上的默契。

就在1909年爱因斯坦来到苏黎世大学任教前后,他与其他女人的桃色新闻四处传播,米列娃对此伤心欲绝。所谓“桃色新闻”,因为当时表姐爱尔莎还未出现,则除了前文提到的安娜·施密德女士之外,大概就是指爱因斯坦屡屡光顾苏黎世的那些风流场所了。她自然要同丈夫闹,爱博士难免不厌其烦。

到1911年时,米列娃又开始出现若干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这使爱因斯坦不再对他们之间的婚姻抱有任何希望,两人渐渐走向尴尬、冷清的分居生活。

就在爱因斯坦夫妇分居前后,他的妹妹玛雅却与保罗·温特勒(爱因斯坦初恋情人玛丽的兄弟)喜结连理,开始幸福的婚姻生活。

回过来说,对爱因斯坦这样感情丰富的人而言,长年的夫妻生活有名无实、独寝难安,他哪里受得了?难怪他要去找女人,并成为妓院的常客。

爱因斯坦在家庭生活上的平庸,足以与他在教授职业上的平庸相提并论。

21世纪有人在网上刻薄地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也应该包括硕士、学士)。米列娃虽然并非博士,但没几年就被爱因斯坦称为“我的十字架”。1913年12月,爱因斯坦对当时还只是表姐、情人的爱尔莎说:“我对妻子就像对一个不能解雇的雇员。我有自己的卧室,尽量避免和她单独待在一起。对于这个方式的‘同居’,我颇能忍受。”

住在一套房子里,而又“尽量避免单独与她在一起”,这是何等痛苦与让人烦恼的事情啊!

爱尔莎还经常收到爱因斯坦这样的信:“如果允许我在您身旁散步,即使有几次,我也会感到幸福。或者只要我能靠近您,我就会感到欢乐。我很痛苦,因为不允许我真正地爱。爱一个女人,而我对她只能看看。我甚至比您更痛苦,因为您的痛苦只在于无法拥有。”那时,爱莎尔还只是他的情人,她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也会成为这个“不能解雇的雇员”。

德国作家尼菲在新近出版的《爱因斯坦传》中说,爱因斯坦对女人“最大的奖赏”,就是“收用”她们为情人。但是,女人一旦被他收用,便立刻贬值万丈,成为他发号施令的对象、不屑一顾的累赘。

尽管在男女感情上过于泛滥,但是爱因斯坦仍保持着质朴的本色,仍然生活节俭,衣着随意--而且从生到死。这也正是他之所以伟大的地方之一。

1909年7月,爱因斯坦应邀到日内瓦,参加日内瓦大学隆重的350周年校庆和纪念建校人加尔文的庆祝活动,并接受日内瓦大学颁发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在庆祝活动的游行中,学校里的显要人物和政府中的大人物,都身穿燕尾服、头戴高礼帽,或者身穿中世纪式的绣金长袍、头戴平顶丝帽;而爱因斯坦却穿着一套平时上街穿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

对这次庆祝活动所举办的盛大宴会,爱因斯坦很不以为然。他对坐在旁边的人说:“如果加尔文还活着,他会堆起一大堆柴火,因为搞这样铺张浪费的盛宴而把我们全都烧死。”

大师就是大师。

感情的变故、家庭的破裂、行业的世故、条件的艰苦,却无法阻止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做出辉煌的成绩。

1909年,30岁的爱因斯坦成为苏黎世大学副教授;1911年,32岁的他被聘为布拉格德意志大学教授,主持其理论物理研究所;1912年,他又成了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

1909年10月,内外交困之下,三十而立的爱因斯坦却突露峥嵘:他决然辞去好不容易熬来的二等技术专家职位,道别唾手可得的丰厚退休金,出离按部就班的生活,前往苏黎世大学就任非教席副教授--只拿课时费、在学校事务中无任何发言权的副教授,等于临时工,其地位连现在的讲师都不如。因此,他的辞职令专利局领导(当然包括海勒局长了)大发雷霆:“吃什么豆腐!”--人家根本认为他是在拿领导开玩笑。

看历史时,这几行字很容易从眼皮底下溜过去。只有当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面临同样抉择时,才知道“爱物青”当时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断。

当教授是爱因斯坦一生的梦想。他不仅为此辞职,还于1911年远赴布拉格,终于在这个跨伏尔塔瓦河两岸、欧洲大陆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的美丽城市的第一学府--德意志大学里混上了有职有权的教席教授。

不过,非常幽默的是,当教授是爱因斯坦一生最大的失败。而且终其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失败让爱教授如此耿耿于怀。倒不是学生们听不懂相对论(当然他们也经常听不懂),而是因为爱因斯坦这个物理奇才的风格非常不适合教学。

同类推荐
  • 索罗斯传

    索罗斯传

    书中描述了索罗斯的思想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作用,他在2006年《纽约时报》上对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裴卓斯中将的抨击,以及他对慈善和政治活动的宏大计划。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同时也是自由政治活动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吸引人、最具极端性的人物。他最初的声誉来自他非凡的投资才能,而最近十几年,索罗斯开始关注国际政治领域。这是一本对投资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
  • 传奇李泽楷

    传奇李泽楷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和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也是全球企业界涌现的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假如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杂他的神话。
  • 不一样的胡雪岩

    不一样的胡雪岩

    胡雪岩身上存在着传统式商人常有的巴结权贵、骄矜浮躁、奢靡享乐等致命弱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将他打入冷宫。相反,鉴其兴衰沉浮,察其长短优劣,正可使当代商家引以为戒。
  • 诺贝尔 居里夫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诺贝尔 居里夫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侧重讲述诺贝尔和居里夫人两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家世及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有童趣,有苦难。希望这些影响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以“人民好公仆”——裴庆生的生命轨迹和工作历程为主线,通过他生前书信、日记、论文和妻子、儿子的笔记等,发掘了大量真实生动、鲜为人知的素材,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了裴庆生同志无私无畏、勤政廉洁的品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反腐倡廉、造福一方的执著追求,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段正元文集

    段正元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生日:七月十五日

    我的生日:七月十五日

    百鬼夜行的最后一天,我重生了……听老人说这一天是鬼节,万鬼出游七日,正是结束归巢之时,此时或有一二极留恋人世的魂不愿回地府,便趁你临盆之机将原本应投胎的魂魄吞掉,取其真精,强霸你身体,本是阴间之物,强留阳间必然阴气极重,极易招惹外邪怨鬼。可是我却引来了……
  • 诱捕落跑红颜

    诱捕落跑红颜

    被火锅了,郁闷了许多天,终于决定做个有始有终的人,把这坑捡了,拿回去重新填满再给大家看。感谢大家一路上的支持和鼓励(鞠躬...)
  •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完整详细地交代原委,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历史,将其中的精彩故事、人物串联起來,并对知识点进行链接,语言风格符合青少年读者群,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历史知识及做人的道理。本书由范毅然编著。
  • 我去!东南亚

    我去!东南亚

    38天时间,5000元人民币,作者畅游了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边境、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在路上遇到辞职去旅行的上海大叔、在留学回国途中偷跑出来的澳大利亚小萝莉、在曼谷教德文的德国老师、在清迈豪放待人的yamo姐姐等人。一路经历着钱包被偷、吃坏肚子、错过班车等爆笑糗事。最后用自己独自旅行的方式进行着属于自己的gapyear。
  •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是女性修心的随笔集,一本揭穿人生的启示录。这是26个女神的故事,她们真的得到过一切。张幼仪林徽因唐瑛江冬秀宋美龄孟小冬胡蝶潘素孙多慈……她们在民国军政界、商学界最出色男子的呵护下,做了一辈子美人、才女、传奇。愿她们的命运,成为你的良药。愿这本书成为女孩最靠谱的人间指南。《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这是一些最让人羡慕的女人,她们有最精彩的人生,而且征服了各个领域中最出色的男人。这里不光写风光的一面,更写她们风光背后的心酸与沧桑。这些女性的起点不同、身份各异,人生的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
  • 武尽法则

    武尽法则

    一个新世纪的来临,一场奢华的战斗盛宴。破碎虚空的武者,以科技与武技共同引领的时代,这才是真正的大时代……一个传奇,一个故事。当人类已经忘记如何修炼,而是以科技的力量代替武技,两者相互存在,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
  • 文人遭遇皇帝

    文人遭遇皇帝

    中国文人,有一种奇特的品质,无论其为大名人,还是小名人,无论其 为好死者,还是赖死者,应该说百分之九十点九,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 化自任,绝不敢让这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对中国文人来说,功名,财富,声望,褒誉,是暂时的,只有闪烁着你 的壑智,活跃着你的思想,当然,还有流露着你的才华的作品,才是永久的 。这也是软弱的中国文人,最终能够在精神上胜于强大的秦始皇、汉武帝、 朱元璋、康雍乾这些帝王的原因。《文人遭遇皇帝》保持了李国文“直抒胸臆”的一贯特点,文笔犀利、开阖纵横,畅 快淋漓地抒发着作者对皇权、地位、荣誉的别样诠释。
  •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重生之傻女成妃

    重生之傻女成妃

    张锦瑟有个身为储君的丈夫。为达目的,将她推到死路。重生后,她变成相府痴傻嫡女萧瑟瑟,小心的走,装傻的斗。玉忘言说:“娶了你,自会给你一切,除了爱。因为本王爱的那个人,已经死了。”这一次,她选择了玉忘言,与他一起,有仇报仇。直到有一天,他将她抵在墙角问:“瑟瑟,你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