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000000013

第13章 授业(1)

王礼锡10岁时参照《随园诗话》,写一绝句集呈祖父,遭斥责:“烧了你这诗卷,停三年不做诗,再精读汉魏诗及唐宋人专集,你就得救了。”

钱穆12岁时,国文老师顾子重对他说,如果要有进益,必须学韩愈文。故钱一入中学,即时时诵读韩文,后成大家。他说:“余之正式知有学问,自顾此一语始。”

唐文治16岁从王紫翔学,尝自书“毋不敬,毋自欺”于座右。王尝训诫说:“文章一道,人品学问皆在其中。文章博大昌明,其人必光明磊落;文章精深坚卓,其人必敦厚笃实。至于尖刻险峻,其人必恶;圆熟软美,其人必陋。”后来唐也以师训,转教学生。

戈宝权少年时,戈公振曾赠以一盒积木。盒盖上写有:“房子是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建成的,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出来的。”戈宝权说:“我就是按照这句话去做的。”

张伯苓在私塾上体操课,将水师学堂的哑铃和体操用的棍棒,绘出图样,让木匠制作后,给学生练习,有时自己也一起练习。

张伯苓爱讲鲁哀公问政于孔子的故事(“为君难”),并以此训示学生:作业必须战战兢兢,念念不忘困难,随时随地小心。

张伯苓当南开中学校长时,为学生上“修身课”,写三条标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勿惮改”;“马路人告之有过则喜”。写完贴在墙上,与学生共勉。

张伯苓70岁寿辰,其学生老舍和曹禺合写一首贺词:“知道有个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唠(意为吹牛),真的,天下谁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

丘逢甲仿杜甫作《秋兴》八首,命学生邹鲁和之。当丘读到邹诗的结句:“英雄心上人间事,芒砀当年岂有云”时,丘惊觉告诫他说:“这便是‘彼可取而代也’之气,须善藏。”

王国维在1906年就将美育列为教育宗旨之一。他提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发表演说,以《君子》为题,先后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坤卦》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尔后学校即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

丁文江讲授地质,利用掌故、小说及戏曲、歌谣等,加以科学解释,使人入胜。但他说:“不常教书的人,教起书来真苦,讲l小时预备3小时,有时还不够。”

蔡元培主持爱国女校时,教科书里常渗革命内容,如历史授法国革命史、俄国虚无党(无政府主义者)故事等,理化则注重炸弹制造等。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有次他突然问学生:“5加5是多少?”学生以为校长所问必有奥妙,都不敢作答。好一会,才有一学生率直地说:“5加5等于10。”蔡笑着说:“对!对!”并鼓励他们:“青年们切不要崇拜偶像!”

蔡元培对读经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为大学国文系的学生讲一点《诗经》;为历史系的学生讲一点《书经》和《春秋》;为哲学系的学生讲一点《论语》、《孟子》、《易传》与《礼记》,是可以赞成的”。但是,“小学生读经,是有害的;中学生读整部的经,也是有害的。”

蔡元培主持北大时,请教授不问政治意见,只问真实知识。他请守旧派的刘申叔(师培)教中古文学史、辜鸿铭教英国文学;哲学系的经学通论课同时请崔适(今文家)、陈汉章(古文家)担任,让他们各抒己见,由学生听了相反议论后,自己选择。

李叔同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时,桌上常置明刘宗周的《人谱》。他在书面上写有“身体力行”四字,每个字旁还加一小红圈。

高名凯用英文写清考据家劳格传。当他老师见高为吴昌绶误将“实事求是,多闻阙疑”当做“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故事作注时,就批了一句:“Why didn"t you to?”高也回了一句:“Why didn"t you do?”纠正老师用“to”之误。

高一涵为毕业学生题字“知之维艰”。胡适见后,在后面写了“知难行亦不易”。蔡元培见到,也写了几个字:“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

邰爽秋任大夏教育学院院长时,讲教育行政学。他说:“荀子说,知易行难;孙中山说,行易知难;胡适说,知难行亦不易;我邰某说,知易行亦不难。”

1917年,辜鸿铭在北京大学开课。他第一天进教室,就和学生约法三章:“我有三章约法,你们受得了的就来上我的课,受不了的就趁早退出。第一章,我进教室时,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要我先出去;第二章,我问你们话或你们问我话都得站起来;第三章,我指定你们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来不能坐下。”学生认为前两条好办,但第三条有困难。但要上课,也只得勉为其难了。

沈兼士和陈寅恪讲课时,总是闭着眼讲;到下课时,才睁开眼睛,走出教室。

陈寅恪在大学讲授历史。他对学生说,凡是他本人没有特殊见解的,不讲。因此他上课可以不点名,而缺课的人很少,是当时清华听课学生最多的一位导师。

陈寅恪讲白居易《长恨歌》,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为考证这个“汉”字,他旁征博引,就讲了四堂课。

20年代,清华国学院讲课有三种方式:一如梁启超,不发讲义,也不用讲稿;二如陈寅恪不发讲义,却有讲稿;三如黄节,发讲义,而且就是一部书稿。

马相伯在复旦公学首创演说术列入教育课程,规定学生每次只能说5分钟。

余嘉锡在辅仁大学讲课,据说只发过一次脾气。上目录学课时有个学生在后面讲话。他说:“我讲这种目录学,不但你不配说我不好,就是当代的任何国学大师也不敢批评我讲得不好。”

熊十力在北京大学教授哲学。学生问他死后轮回的事,他说:“你们未有死,问它做什么?照理,死后还是有的。”

陈介石在北京大学讲诸子哲学,讲了一学期,才从伏羲讲到周公。有次学生问:“先生这样讲,什么时候可以讲完?”他说:“哲学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若要讲完,一句话可以讲完;若要讲不完,永远也讲不完。”

陈汉章好记忆,过目不忘。师生朋友质疑,随问随答,不加思索。在北大授课时,以笔代口,在黑板上书字,洋洋数百言,从不带抄本,俱出自记忆。学生下课查对原书,无一失误。众人皆以为神,称其“活书橱”。

夏曾佑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族史,慕名听讲者达百余人。他写在黑板上的字工工整整,可只有洋钱那么小。学生要求他写大些,夏曾佑诚恳地说:“我只能写那么大。”

钱穆在北京大学教书时,送给选读古代史的学生人手一册自著《老子》。他说“老子”无此人,什么“河上丈人”、“荷篠丈人”、“老莱子”等都可以说是老子。

钱穆上古代史课,所列参考书只有《史记》和他自著的《先秦诸子系年》。他提出《史记》要精读,但又指出书中的不足之处。

陶行知为晓庄师范学校造一图书馆,名为“书呆子莫来馆”。他说,此图书琯,专为用书而设,非为书呆子而设也。

陶行知在学校的墙壁上写有一横幅,以示节俭之意:“公家一元钱,百姓一身汗,将汗来比钱,化钱容易流汗难。”

徐特立在长沙一师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由此改变学生读书贪多求快、不求甚解的读书风气。

徐特立在日记(1940年2月18日)中写道:“遇着陈云峰先生(长沙城内一有名举人),从此以后我走上了读书的道路。”

陈云峰介绍徐特立看两本书,并送他一把扇子,上写道:“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也。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之门径,读此二书,终身受用不尽。”

闻一多于古文字学每有新见。某学生跟他先谈新诗,然后听他讲古文字学,不久该生便有文章发表。每当同闻一多谈后,此人总有文章发表,还说闻一多曾有此说;其实是错的。他人问闻,为什么不揭穿。闻只是一笑,不再往下说了。

吴景超在清华指导课上说:“学社会学的人,最好是做县长。”

章铁民教书有独特的解释,如庄子《逍遥游》,他解释为上海话“自由自在白相相”。

雷海宗讲清朝捐官制度,说补缺取决于二:一是捐钱之多寡;二是仪表之优劣。在仪表方面,当时没有照片,也不时兴画像;他只用8个字作为注释说明:“同(长方脸)、田(圆脸)、甲、曰、用、由(上尖下宽)、申(中宽而上下消瘦)、中”等。讲完对学生说:“现在你们可以互相研究,看自己属于何型。如在清朝,这将决定你们的命运。”有学生说:“雷先生的脸型是由型。”雷不觉莞尔说:“不错不错,我就是由型,做官没有希望,所以只好教书。”

沈士远在燕京大学讲授国文,一学年才讲完《庄子·天下篇》,由此获得“沈天下”之称。无独有偶,马幼渔(裕藻)在北京大学讲授,一年中亦仅讲《天下篇》一篇。两人均为章太炎得意门生。

吕复(剑秋)任燕京大学专任教授,按例不能再兼他校教职。有不知者,往请其担任钟点教授。吕说:“我从前是在胡同口拉散车,谁给子儿(铜元)就拉谁;现在拉上洋大人的包车,恕不另卖了。”

邓之诚在燕京大学任教时,最爱穿一件灰布长袍,外罩黑马褂,头戴一顶红疙瘩瓜皮帽,足登礼服呢布底鞋。每到上课时间,邓必定按时健步如飞地走进教室,双手捧一叠书,目不斜视,走向讲台,把书往桌上一放,摘下帽子,向同学们深深鞠一个90度的躬,然后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开讲。

邓之诚任教时,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相当严,课后要求学生整理听课笔记,还要用毛笔誊写清楚,再交他审阅。

徐志摩在光华大学授课,有一次领学生至荒郊。他自己坐在坟头,学生均坐荒草间。徐说:“这里是小鸟的歌声,那边是微微的春风;这边是烂漫的野花,那边是潺潺的流水。总之,这便是诗。”

徐志摩有次上课,带来了-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边讲。他对学生说:“中国的东西并不都比外国差,烟台苹果就是好!”

赵家璧念书时,向老师徐志摩求教读书的办法。徐志摩说,“书是一张‘网’。各人都有自己去接近文学宝库的方式与途径。但要记住,你接近的正是一张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蛛网’。”

徐志摩讲演、上课有个习惯,是拿着讲稿当众宣读。他说自己这是模仿牛津大学的方式,并非不会讲演,才照本宣读的。

胡明复历任上海诸大学教授,课程繁重,从无倦意。他说:“一人若能为三人之事业,或一日能为三日之工作,如此,则不啻将其生命延长三倍。若寿至三十而殁,亦与寿至九十岁无异。”

刘伯明主持南京高等师范时,主张哲学和史学应互为表里,人类文化以思想史为核心。

陈则光治学严谨。对学生一万多字的读书报告,他的批注密密麻麻,有商榷论点的,有校对史料的,也有改正标点符号和错别字的,批注的字数同原文不相上下。

吴梅上课,全室满座。他常对学生说:“治学宜口诵笔书;由博返约,诵之熟,则可得古人之同;笔下勤,则能见古人之异。”

任凯南对学生说,你们在30岁以前,应该大胆发表一点东西,好坏没有关系;不然的话,过了30岁就难得有勇气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了。他自己就终生没有出过一本著作。

林纤(畏庐)不满学生梁鸿志、黄浚所为,多加规劝。两人亦以恶语相加。且梁自号“非庐”,黄自号“无畏”。林亦不以为然,只说:“吾不怨其叛师,而忧其叛道,终忧其叛国也。”后二人果沦为汉奸、内贼。

山西大学教授张贯三任文科学长,主张不读秦汉以下的书。每次到校讲课,必自备汽车。但开始时,却严禁学生骑自行车,于门前高悬一木牌:“不准手足并行车进门。”

林迪臣在杭州办了三座新学堂。他规定三校学生,人人必读由他编撰的《求己录》一书。此书搜集中国自古以来的殉道精神,以劝学生明于责己修身。

赵锡雷为学生开讲会计学,十几门课程由他一人包。上课时即使带书,也只是放在桌上,最多用一张纸片,写着要讲的章节小标题。他规定学生必带书,但平时不许打开,只有讲到整页表格时,才与学生一起打开书,对照着讲。

柳诒徵为毕业生张其昀纪念册题“守约”两字,认为读书不宜广,而宜专,免得浪费时间。他说:“重要的书宜分精读与浏览两类。对精读者,必须自始至终,丝毫不苟,一字一句加圈加点,虚心涵泳,融汇体察,如此方能贯通领悟。至于浏览者,仅系供参考之用,庋藏储备,随时调阅,能提要钩玄,明其大体即可。”

数学家何鲁任中国公学校长时,常有女生收到男生表示爱情的信。于是他召集学生讲话:“男女双方的不自重和不应该,这是必须注意的。”但又说:“校长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写过‘妹妹,我爱你’的信。”

林纾在闽学堂上课,有次讲授韩愈《祭十二郎》。他以凄楚哀抑声调,朗读头一句,“呜呼,余少孤”五字,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哭泣。此事轰动全校。讲解这五字,历时l小时还未结束,连上4堂课才讲完这一篇。

吴世昌治学注意创新,从不写无新意之作。他要求学生:“你所写的论文,如果是在现有的100篇当中,再加上你-篇,成为101篇,那就没多大意思;你所写的论文,应当是某一方面的第一篇。”

刘盼遂对学生谈读书时说:“第一是经书,第二是史书,第三是小学。”还说:“历代关于经书的注释浩如烟海,我们没有古人那么多时间,所以读书只要能读懂原文,就不要逐条看注释,不然.头发白了。一部书还没有读完。”

冯文潜教授西方哲学史,要学生张世英熟读柏拉图《理想国》和梯利《哲学史》。每读完一章或一节,都要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话把原作的大意写成读书报告,个人的评论则写在正文一侧,这样原著就记牢了。

陈子展教授国文,发现全班学生套用通用之文章公式,即戏制横额“呜呼”和联语“人生于世何也盖;由是观之岂不哉”榜之于门。并诫学生,凡作文犯此16字者,罚令重做,再犯须自打手心。全校大哗。但此后,学生亦相戒而不敢复用文章公式。

“五四”后王任叔(巴人)当小学教员,讲究设计教学法。他说:“这确实叫我演了不少猢狲戏。一个猢狲,带着一群小猢狲,这么那么的,一天演到晚,倒也十分快乐。”

吕思勉早年在青云中学教书时,每逢轮到他上课,从不叫学生去买教科书,也不专门印发讲义,全靠口述,内容处处引人入胜。学生都感到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吕思勉在大学开宗教课,他只用3小时就把佛教大小乘教义、中国佛教主要派别在理论上的异同、得失,讲得清清楚楚。

萨孟武在南京教书时,有学生故意提问:“萨氏出自何处,何以不见于《百家姓》?”盖以其姓氏特别,来源不详。萨教授闻之说:“萨氏出自蒙古,来自元朝,不见于《百家姓》者,因萨姓高出一般百姓之上也。”某生知为所嘲,大惭。

胡适教授伦理学,主张学生多看侦探小说,因为侦探需用科学实验方法。

胡适在中国公学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说:“你们现在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一句话:不要抛弃学问。……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中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20年可读7万页书。7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洪业任燕京大学教务长时,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每每第一课让学生以“我是谁”为题作报告,考查自己的族谱、历史渊源及出生地背景。

洪业在燕京大学开史学方法课;他说:只要你掌握了5个w,你就掌握了历史。5个w是(who)(谁)、when(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方)、what(什么事)、which(哪些)。但学生后来听到陈寅恪讲课,感到洪业还缺第六个更大的w,即why(为什么)。

同类推荐
  •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本书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包括《从官场到江湖》、《别无选择》、《从教授到军师》、《钱财于我如粪土》、《鱼与熊掌可否得兼》等文。
  •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高建群,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等重要作品问世。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本书收录了《我的饥饿记忆》、《陕北猎奇》、《我家的小保姆》等数十篇高建群散文佳作。
  •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为《山无棱》《我最深爱的人》《寻常风月》等二十七篇短篇文字的合集,细腻展现了一位历尽情感和岁月洗礼的女性对生活、生命和人性的感悟。其中包涵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形式,细致呈现出了“文学与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立体感。
  • 一个人的微战争

    一个人的微战争

    本书是一部富有浓郁军旅特色的散文集,全书共四十一个不同的小故事。从那些最不经意的地方入手,折射当代军营生活的侧面——面对冒烟的炸弹、战友的暴毙,思考武器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思考战争的命运,书中处处透出悲悯的情怀。陌生化是该书一大特色,作为一名曾经的武器操作手,作者巧妙地把人带进一个个陌生的领地,阅读该书犹如一次陌生的心灵旅行。书中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场面,处处都似一个人的微战争,让人看到那最不经意背后的人性光辉,看到不一样的军营,以及军营背后神秘而真实的生活,一切未知等待读者亲自揭秘……
  •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丑女重生:美男攻略

    丑女重生:美男攻略

    丑女窦苗被亲母厌恶,与邻居高富帅突遭意外一同坠落山崖,重生金鼎国!她变漂亮了,她是七少奶奶,可是七爷却是个和尚!佛陀普渡众生,她普渡圣僧!但是就是这个圣僧也有人跟她争!王爷之位争红了眼,她的七爷当然也不是吃素的!风头出尽,她与七爷被棒打鸳鸯!摆平王府斗皇宫,谁夺走她的七爷,她跟谁没完,就算女皇也不例外!还我七爷,还有你的皇位,姑奶奶我要一统天下!
  • 乱世浮华梦三生

    乱世浮华梦三生

    萌哒哒的公主出逃皇宫,带着萌哒哒的女医官闯荡江湖、啊咧,江在哪儿?湖在哪儿?萌哒哒的公主还在找!别急!“你是本小姐救的,那么你以后就是本小姐的人了!”萌哒哒的公主霸道的对着躺在床上,全身缠满绷带的男子说到。那个卖假药的!别跑,你的假药本宫要没收!!!那只剑灵是怎么一回事?他是鬼么?是传说中的笨死的么?
  • 天地之晨

    天地之晨

    世人皆知天地同在,但在人们眼中,地总底于天,因为天无处不在地却只是我们脚下的星球表面,云晨带大家见证地的宏伟..........
  • 仙界魔界人界

    仙界魔界人界

    红娘本是一个小仙,可是因为种种偶遇,她的魔界之血觉醒,面对玉皇大帝的两个选择:一,回到仙界,囚禁;二,来到魔界,与三界为敌!她最中选择第二个,成为魔王后,与仙界战争一触即发。最后,魔界战败,红娘的归宿:冥界!她投胎转世,成为凡人,又开始的修仙之道!
  • 极品岛主生活
  • 凌邪七剑

    凌邪七剑

    青衣戏天下,股掌弄乾坤,自在逍遥去,威名满乾坤。转世重生的苏宇,在死亡之后获得新生,将前世的玩世不恭发挥的淋漓尽致,纨绔公子?天才?苦修者?无情人?奇侠?苏宇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本书等级,元境,灵启境,天动境,翰海境,归元三重天,御魂五重天,化神九重天,帝境。
  • 明末资本家

    明末资本家

    叶思文穿越到明末成为一个富二代,作为一个有志青年,说没野心是骗人的。他和一位美女开办了一家专门从事海外贸易的公司,货殖四方,开矿设厂。组建一家雇佣兵公司,和外国佬争殖民地,进行血腥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搭上皇帝的线,入朝做官,成为红顶商人。既然条件允许,不弄个三妻四妾怎么行?温婉贤淑的表妹、强势的合作伙伴、火辣的女海盗、先皇的遗孀、知名的风尘女子、豪放的白种人公主、一代皇后大玉儿什么的,都将会是他的目标。抽空建了一个读者QQ群,群名:虎威镖局,群号:205725746,欢迎大家加入讨论。
  • 无赖高手在异界

    无赖高手在异界

    神算什么,仙只是垃圾!只有俺盘古精魄最强!上古巨兽?那是用来叉烧包滴!至于吞食山河的上古巨兽,驱山赶月的洪荒神族,曾建天庭的仙人,变化万端的妖兽,虚伪争利的佛门,诡异莫测的西方诸族……无论有多大神通,他们最终都将臣服于源自盘古的——精魄之王!
  • 精魅传说系列

    精魅传说系列

    初遇时。他对她说:我手中有个窝头,可你带我离家出家。她盯着窝头咽咽口水道:成交。那年冬季京都寒雪纷纷。相熟时。他温柔对她道:阿玲我今生只许你一个人。她嫌弃笑道:你还不如一块五花肉来得实在。那年春季街头梨花绚丽。离别时。他对她说:阿玲等我。她忍住眼泪,别过头。那年·····她已记不得颜色。她与他终是一场邂逅,只是一场花开花落的物语。她想若是这一生没有遇到他,或许最后凋零的时刻,她将无怨无悔。她想若是这一生没有遇到他,或许她不会明白,世上最难渡的劫不是难而是情。
  • 逗逼生涯:高冷男神爱屌丝女神

    逗逼生涯:高冷男神爱屌丝女神

    韩念薇是个吃不胖屌丝女神,自从碰上了高冷男神安逸轩(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