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600000007

第7章 韩信拜将

虽然愿意跟随刘邦进汉中的人很多,但是前往汉中的道路(栈道)实在难走。栈道的底下是千丈深谷,一不小心掉下去便立刻粉身碎骨。有些特别艰险的地方只容得下一个人单独小心通过,所有的粮食、器具、武器都必须用人力背过去。所有行人只能沿着山路逐步攀爬前进,那些体力不济或过分粗心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葬身在千丈的云雾谷底中。

在行军途中,不慎失足而死的人愈来愈多,军中充满了悲情气氛。一些兵士纷纷打退堂鼓,不辞而别地从原路逃了回去。

大家好不容易到了南郑,总算可以安顿下来松口气了,但是,这里的条件不如关中,更不如中原地区,吃的、住的、穿的、用的都很不习惯,条件非常艰苦。刘邦的部众大多是关东人,见汉中的条件如此差,一个个都后悔起来,不少士兵继续逃亡,甚至有不少部将也离开了。

对于官兵们开小差,刘邦一时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便顺其自然。他显得满不在乎,既不追捕逃亡者,也不追究监守者的责任,一副要走请自便的样子。虽然这种自信是装出来的,但是他也意识到民心是最重要的,强迫将士们留下,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不过,刘邦的心理素质再好,也有沉不住气的时候。一天早上,有人前来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昨晚私自离去。”

刘邦一听,犹如五雷轰顶,又气又急:“怎么可能,连萧何都逃亡了,我还能依靠谁呢?”萧何是跟随刘邦从沛县起兵的骨干分子,是刘邦阵营中的骨干人员,堪称刘邦的左右手。失去了左右手,那还得了,刘邦几乎要崩溃了。

好在没几天萧何又回来了,并立刻向刘邦报到。刘邦又气又高兴,见了面,马上就问萧何干什么去了。萧何说自己追韩信去了。

原来,韩信知道萧何已在刘邦面前数度提起和推荐过自己,但刘邦总是不为所动。韩信心想,像萧何这种备受刘邦器重的重量级人物都推举无效,其他人就更不用指望了,或许刘邦根本就不需要像自己这样的人才。如果确实是如此,那么自己留下来还有什么意思呢?于是,韩信决定逃回中原,另外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萧何得到韩信逃走的消息非常震惊,来不及告诉刘邦就骑马追了出去。追赶了两天,萧何终于在快出汉中的边界将韩信追了回来。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刘邦见萧何回来,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但他始终无法理解萧何为什么那么看重韩信,他甚至有些赌气地对萧何说:“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意思是说:我手下的重要将领逃亡了几十人,你一个也不去给我追回来,你说你去追韩信,你骗谁呀!

萧何回答说:“我之所以不追那些逃亡的将领,是因为他们只是普通的将才,这样的人多的是,到哪里都能抓一把,至于像韩信这种人才,普天之下没有第二个,绝对不能让他离开。当然,如果大王只想长期在汉中当王,那么韩信可能派不上什么用场,但是如果大王真的要想夺取天下,那么没有韩信肯定不行。现在韩信我已经帮您追回来了,但是能不能留住韩信,那就要看大王是想安心在汉中做个王呢,还是做一个天下共主的真命天子?何去何从,全凭大王您自己决断。”

刘邦一听,立即说:“我当然想挥师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怎么可能一辈子呆在汉中这个鬼地方呢?”

萧何说:“大王即使有如此远大的志向,也未必能留住韩信,除非您重用他,他才会留下来;否则,如果您不重用他,您纵然有天大的志向,他也会再次逃去的!”言下之意,如果韩信再度逃去,恐怕谁也追不回来了。

刘邦见萧何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知道不重用韩信不行了,于是便问萧何该给韩信安排个什么官做。

萧何回答说:“如果只给他安排一个普通将领的职位,那是肯定留不住他的,要想让他留下来,就必须安排他做大将。”

“好,那就封他为大将。”刘邦很爽快地答应了,并立即命人草拟文书,准备下达任命,封韩信为大将。

萧何见刘邦一反常态,这样轻松地封大将,简直是视封大将如同儿戏,心里很不高兴,他表情严肃,十分郑重地对刘邦说:“大王必须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斋戒筑坛,正式拜封韩信为大将。”

刘邦见萧何如此认真,不依不饶,只好满口答应。

于是,刘邦传下令去,命人筑起高台,选择良辰吉日,准备斋戒后登台拜将。

消息一传开,那些跟随刘邦起兵、出生入死的重要将领如樊哙、曹参、周勃等都暗自高兴,他们以为凭着自己和刘邦的交情,凭着自己几年来为刘邦立下的汗马功劳,大将一职非自己莫属。但是等到拜将的那一天,当刘邦宣布韩信为大将军,并让他上台领受将印时,不仅他们感到吃惊,而且几乎所有的将士都感到非常意外。当然,最不服气的要数樊哙,他仗着自己是刘邦的连襟(北方话叫“担挑”),并在鸿门宴上护驾有功,当场大闹了一番。不过在刘邦的厉声喝斥下,他也只好黯然退场,事后又不得不去韩信那里道歉。其实,这个樊哙是性情中人,此时韩信的名声不好,钻过别人的裤裆,很少有人看得起他,樊哙也不例外。等到他后来领略了韩信的神奇用兵方略后,又立即对韩信佩服得五体投地,刘邦统一天下后,即使韩信从楚王被贬为了淮阴侯,他也一样用对待“王”的礼节对待他。这是后话。

不管怎么说,一个平时不为人知的军中小官,如今一下子被拜为大将,凌驾于众多资历和战功都很显赫的重要将领之上,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服。刘邦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晓谕众将:凡我将士,今后俱由大将军韩信节制,大将军当善体寡人之意,与士卒同甘共苦,除暴安良,匡扶王业。从现在起,有藐视大将军、违令不从者,准以军法从事,先斩后奏!

韩信拜将以后,刘邦对他礼遇有嘉,众将见刘邦如此厚待韩信,也不敢对韩信不恭。一天,刘邦把韩信请入帐中,让他坐在上宾的位置,郑重地对他说:“丞相多次向我推荐将军,称赞将军的雄才大略,如今我想挥师东进,将军会用什么方略来指教我呢?”

韩信起身致歉,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如今大王向东去争夺天下,对手难道不是项王吗?”

刘邦回答说:“是的,正是项王。”

韩信又问:“既然如此,大王试想一想,您在勇悍强仁方面和项王相比怎么样?”

汉王沉默良久,回答说:“在这几个方面,我都不如项王。”韩信听了刘邦的话,感觉刘邦还算是个敢于面对现实、承认差距、有自知之明的人,于是心里有了底。他向刘邦拜了两拜,说:“臣也认为大王在这几方面不如项王。不过,这不足为忧,且听我细细道来。臣曾经以郎中的身份侍奉过项王,对于他的为人比较了解。他的刚烈威猛无人能敌,打起仗来大喝一声,能使数以干计的敌人胆战心惊,所以,他能驰骋于乱军之中斩将夺旗,如入无人之境。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他太刚愎自用,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由此看来,他的所谓刚烈勇猛不过是逞匹夫之勇罢了(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而不是一个好的军事统帅)。从表面上看,项王待人仁慈有礼,言语温和,比如部下有人生了病,他总会去问长问短,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吃,如果部将病死了,他会悲痛流泪,可是当他的部下立了战功应该赐爵封位时,他却把刻好的印章拿在手里反复把玩,印章的棱角都磨得差不多了,也舍不得给人家,可见他所谓的仁义也不过是妇人之仁而已。项王虽然称霸天下,臣服诸侯,可是他不思占据具有战略地位的关中,却定都于无险可守的彭城,这显然是自失地利。况且他违背义帝的约定,以亲疏关系为分封诸侯的依据,擅自分封,该封的他不封,不该封的他却乱封,把自己喜欢和亲近的人都分封为王,因此,很多诸侯都对他心存不满。对他更不利的是,他违背道义,擅自迁徙和驱逐‘义帝’,把他安置在江南,不少诸侯都看在眼里,并且起而效尤。试看山东诸国,已有不少背信弃义之徒开始驱逐旧主,占据富饶肥沃之地,自立为王,天下又一次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境地。最致命的是项王军队虽然很多,但纪律非常不好,自从他起兵以来,攻州掠郡,所到之处无不大肆杀戮,甚至坑杀降卒,早已失去了民心,老百姓根本就不向着他,目前之所以敢怒不敢言,只是慑于他的威势而已。因此,从名义上看项王虽然是天下霸主,但是他已失去了天下人心,虽然他勇敢善战,但部下不支持他,诸侯与他离心离德,更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所以,他所谓的强大其实很容易被弱化。”

韩信对项羽的人品和为人处世的特点进行了一番分析后,进一步向刘邦指出,只要应对方法得当,项羽是不难战胜的。他继续对刘邦说:“大王应该针对项羽的为人和处事方法,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能征善战之士,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能,给他们广泛提供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样一来,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被诛灭呢?只要大王能厚待有功将士,把天下的城池都封赏给他们,不要像顼羽那样吝啬,这样所有的将士都会感激和佩服大王,听从您的指挥,为您奔走效命,这样一来,普天之下,还有谁敢不服大王呢?大王起自丰沛,率领将士辗转向西攻秦,如今强秦已灭,项王却将大王分封到偏远的汉中,将士们大多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思念故土,想早点打回老家去,大王若能顺从将士之意,传檄天下,列数项王的种种罪行,率领正义之师挥戈东进,将士们必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样一来,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会被望风瓦解呢?况且三秦之地现在由章邯、司马欣、董翳据守,这三人原是秦朝的将领,率领秦军镇压起义军,所杀不计其数,一方面原有的反秦势力痛恨他们;另一方面,他们被项王打败后,又欺骗部下向项王率领的诸侯联军投降,部队到达新安以后,项王用诈骗的手段活埋了20多万降卒,而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却得以保全性命。这20多万人都是关中父老的子弟兵,他们认为是这三个人出卖和葬送了这些子弟兵,用他们的生命换取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对他们恨入骨髓。项王虽然凭着自己的威势封这三个人为王,分镇关中,以阻止大王东进,但是,关中地区的老百姓会帮他们吗?绝对不会。相反,先前大王进入武关之后,对百姓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严刑酷法,进入咸阳后,又与老百姓约法三章,为民做主,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关中父老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没有谁不希望大王能够长留关中,做他们的关中王。况且按照怀王与诸侯的约定,谁先进入咸阳、平定关中,谁就做关中王。这一点天下人都是知道的,关中百姓更是人人皆知。但是,项王入咸阳后,纵兵抢掠,焚烧宫室,大失人望,又违背怀王旨意,擅自分封诸侯,不但不如约封大王为关中王,反而把大王封到更偏远的汉中,对此,关中地区的老百姓无不痛心疾首,并日夜盼望大王早日东归。因此,现在只要大王起兵东进,关中之地可传檄而定。”

刘邦听了,茅塞顿开,连连称奇,此时他终于明白萧何为什么不打招呼就去连夜追回韩信。的确正如萧何所说,韩信这样的人是“国士无双”,要想东向与项羽争夺天下,一定少不了韩信这样的人。刘邦在兴奋之余竟有些手舞足蹈,一个劲儿地说自己有眼无珠,不识大贤。他郑重地对韩信说:“寡人深恨没有早日起用将军!今日幸蒙将军赐教,茅塞顿开。从今以后用兵打仗全仗将军指挥调度,指日东征!”

韩信见刘邦兴奋得有些过头,于是又扭转话题,转移到军队的现状上来,他说:“将不练不勇,兵不练不精。虽然项王有不少不足之处,但他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千万不可小视。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加紧操练人马,鼓舞斗志,大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方可起兵东征。”

汉王连声叫好,随即命令韩信前去部署,整顿部伍,制定军规,训练士卒。

在这次君臣对话中,韩信初试锋芒,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利弊得失,指出了汉军必胜、楚军必败的主客观条件,并提出了东征的具体部署,使刘邦看到了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在分析形势时,并不是单纯地从军事力量的对比着眼,而是把战争的胜负同人心的向背紧密联系起来,表现了超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刘邦拜将以后,韩信成了三军总司令,从此以后,他开始了叱咤风云的军事生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赫赫战功,成就了中国古代第一战将的美名。

同类推荐
  •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智者为王

    智者为王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个追求“大智”的价值取向。自以为聪明的人或许实际上很愚蠢,貌似精明的人却是十足的傻瓜。聪明和精明不等于智慧。这是“小智”与“大智”的区别。世上“小智”的人多,“大智”的人少。只看到眼前利益的人再聪明也是小智,能看到长远利益的人是大智;只看到个人得失,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小智,能够顾及大家利益的是大智;只看到狭隘的圈子的人是小智,能从小圈子看到整个群体的人是大智;只看到局部的人是小智,能从局部看到整体的人是大智。
  •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这本书是《清朝这些人儿》系列的第一本,本书主要人物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他的一生与明朝有过合作,更多的是对抗。在本书中,我们将清楚地剖析努尔哈赤的一生,我们还将从努尔哈赤、从女真族、从后金国的角度,去解读这个朝代的历史。
  • 恺撒(名人传记丛书)

    恺撒(名人传记丛书)

    恺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他善于治军,足智多谋,政治上不囿陈规。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并在任内实行一系列改革,一手缔造了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是一代大师梁实秋最经典散文作品集,也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梁实秋自传,由其生前关于自身生平的经典文章辑录而成。在书中,他一改平时幽默、诙谐的文风,用细腻而又真挚的语言深情回忆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包括儿时的家庭生活,清华八年的求学生涯,赴美留学的学习经历,全景展现了一代大师青少年时代的成长轨迹,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文化习俗。志满中年,立志交游,他写下赴台前后的见闻、感想和游历;离开故土,家国之思,他回忆人生最重要最快乐的时光,对故友至亲的深切缅怀,饱含浓郁的怀旧情调和人生哲理,让读者看到梁实秋闲散恬淡、幽默风趣外表下更真实、感性的一面。
热门推荐
  • 重生:第一毒妃归来

    重生:第一毒妃归来

    前世,她为他倾尽所有,捧他为王,本是结发夫妻,却被深宫围杀,一剑穿心,血染长阶。重生再遇,她视他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却终躲不过命运的纠缠。一个逃。一个追。他宠她逼她迫她强她。她气他怨他避他杀他。却不知,那一年少年帝王从王座跌落,登上九重寒山,长跪七七四九日磕了九千多个响头才换了这一世浮生。她说:子白,这一世我不愿嫁你,待来世饮了忘川水,忘了前世种种,你我再相好。他却一笑:阿雪,我们没有来世了,再也没有……生生世世修一世,此世之后,不会再相守、相爱、相知,甚至——相遇。有一种执念,叫做为你倾覆山河、逆天改命而不悔。有一种守候,叫做许你江山、娶你为王、生死同衾。所谓代价,便是求什么便拿什么去换。
  • 恋上瘾,总裁深深爱

    恋上瘾,总裁深深爱

    "什么?不仅赔人,还要赔钱?有没有搞错啊?某人眉眼带笑地看着她,“怎么,你想吃霸王餐?”不过就是把他误会成“小白脸”,怎么就甩不掉了呢?借着各种名义和她打亲亲,还有完没完?好吧,她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帅得人神共愤,而她也有那么一点春心萌动。可是……可是……她怎么还给他生孩子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空罥索咒心经

    不空罥索咒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京城四美

    京城四美

    603寝的四位姑娘,占全了火水风土四相星座,26岁的年纪,有的研究生毕业刚参加工作,有的已经生了小孩,有的为找对象苦恼不已,有的游戏人间。理想?当然有。那就是努力生活,活出只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有没有人对你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此生不能和你在一起,他就一辈子单身,在死之后,把骨灰撒在你的坟头。有没有体会过这样的感觉?——加完班,一个人走在回家路上,活动颈椎的时候会扬起脖子望向北京的夜空。——被四周高楼圈出的一块四角的天空,反射着浅浅的霓虹灯光,最深处有一颗光芒微弱的星。你生命里存在这样一颗星吗?——纵使星光微弱,却一直指引着你。
  • 格斗之王之北斗神拳

    格斗之王之北斗神拳

    一位精通武学的中国高校学生,无意间得到了一本叫做《穴道》的中医古书,他通过这本《穴道》以及一本日本漫画书《北斗神拳》给予他的灵感与启发,创造出了一种可怕的拳术,他称它为——北斗神拳。身怀绝技的主角,能否称霸美国11?能否铲除意大利黑手党?能否消灭日本山口组?一切答案都在书中揭晓。小说讨论QQ群:34870289有兴趣的朋友请进
  • 捡来的爱情:误惹霸气校草

    捡来的爱情:误惹霸气校草

    她,在学校里她倍受欢迎,接二连三的遇到帅哥。他,是一个恶魔的男孩,他风流无比,只要他想到得到的没有他得不到的。在他遇见她的那一刻起,他便改变自己。他是她老姐老公的儿子,对她倍加的疼爱有加,甚至为了她差点付出了生命。最终她会选择谁呢?是深爱的那个他呢?还是救命恩人呢?读者群:150966487欢迎大家的加入,加入时写上女主名字。
  • 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科学工作者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某项观察、实验时的偶然发现,称之为机遇;把某人得到贵人的提携,或者在困境中遇到转折点,从此走上成功之路的现象,称之为机遇;把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活动中出现的,起带动促进作用的新情况、新目标,称之为机遇;把能促进事业获得成功的偶然的,或一闪即逝的现象、先兆或时机,称之为机遇。
  •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真情岁月之永恒明灯

    真情岁月之永恒明灯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听听您的叮瞩,我接过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您手里捧着笑声,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 诺未门

    诺未门

    在本书中,我们用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教育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向家长揭示犹太教育的神秘面纱,让世界上通用的优秀教育方式的本质浮出水面。我们将和家长一起分享犹太人的创意家教理念和家教方式,包括犹太人的生存教育、美德教育、自立教育、财富教育等诸多方面创意家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