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600000038

第38章 千万莫让韩信回齐国

项羽死后,刘邦最终夺取了天下,但此时的他并不能高枕无忧,他对韩信始终放心不下,尽管韩信并没有反他的意思,但这并不能阻止他对韩信的怀疑。他之所以怀疑韩信,一则是因为韩信不是跟他在沛县起兵的班底,是中途从项羽那边跑过来的,且在不受重用时还逃过一次,是萧何把他追了回来,这说明韩信这个人功利心很重;二则是因为韩信的能力太强,功劳太大。在楚汉相争期间,刘邦多次征调韩信的部队支援正面战场,但韩信总能在短期内组建起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部队,甚至在韩信大破赵国后,刘邦和夏侯婴诈称使者,在天刚亮的时侯就径直闯入军营,不让门卫通报,直接潜入韩信的卧室收缴了他的印绶,接掌了他几乎全部的主力部队,不过这并没有妨碍韩信以一支游勇散兵去完成征服齐国的任务,韩信不但征服了齐国,而且大败楚国救援齐国的20万精锐部队。刘邦心里很清楚,一个项羽就让他烦恼了5年,而且让他屡战屡败,更何况这个比项羽更能打仗而今又拥有30万精锐部队、占据齐国的韩信呢?如果韩信要造反,那么其可怕程度丝毫不亚于项羽,甚至比项羽更难对付。环视天下,项羽和自己争天下,尚有韩信帮助自己打败他,但如果韩信和自己争天下,那么谁能帮助自己呢?而当今天下,谁又是韩信的对手呢?

张良和陈平看出了刘邦的心思,于是建议刘邦率禁卫队伺机夺取韩信的兵权,并且不让他返回齐国,因为他在齐国的政权已经稳固,就算夺了他30万大军的指挥权,只要齐国还在他手里,齐国那么多的人口,以他的能力,还不能在短期内又组织起一支庞大的、战斗力令人恐惧的军队吗?刘邦一听,正中下怀,立即着手去做这件事。于是,刘邦借韩信回齐国前巡视齐国西南边境暂时驻营于定陶之际,率领禁卫军马不停蹄直奔定陶。到了定陶,他又故伎重施,不让军门卫士通报,以劳军的名义直接进入韩信的大营,在韩信军中的灌婴、曹参等人的配合和支持下,一举夺得了韩信30万大军的指挥权,并对韩信说:齐国你就不用去了,齐国另有委派;将军为大汉建立了不世之功,理应衣锦还乡,将军家在楚国,改封将军为楚王如何。韩信见此情状,自然也不敢抗议,只好接受。就这样,让刘邦日夜睡不着觉的韩信不但丧失了30万大军的指挥权,而且也丧失了齐国的封地。

而张良建议刘邦封韩信为楚王,看似以大易小(楚国比齐国更大,人口更多),但实际上是为了从战略上控制韩信。韩信是刘邦的开国第一功臣,总不能夺了兵权、削了齐国就算了吧!如果是这样,那么其他功臣会怎么想呢?当务之急是稳定压倒一切,还必须封他做个王,而且以他的功劳还不能封小王,要封就得封大王,显然封楚王是最合适的。但这其中的玄机也恰恰体现在封他为楚王上,张良建议刘邦不让韩信去齐国,刘邦随后就将齐国封给了自己的长子刘肥,这样就把齐国牢牢地控制在刘邦的手上。齐国在楚国的东北方,而刘邦的大本营在关中,在楚国的西北方,而且从战略攻势上讲,从关中和齐国向楚国展开进攻,是由北向南、由高到低顺攻,而楚国向这两个地方攻则是仰攻,对楚国显然是不利的。一旦从关中和齐国同时对楚国展开攻击,就会陷楚国于夹钳攻势中,项羽之所以失败,从战略格局上讲也正是因为如此。由此可见,张良的确不愧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帝王师”,更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大师。

陛下,功臣要造反了

刘邦灭掉项羽以后,天下诸侯纷纷劝进,拥戴他登基即帝位,成为天下共主。刘邦先是客气推让一番,然后装出一副不得已而勉为其难的样子,接受了天下诸侯的拥戴,择日登基即位。但在登基之前,为了感谢天下诸侯和一些功臣宿将的拥戴之功,他要分封一批诸侯和功臣。

汉六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封赏功臣:去掉韩信齐王的封号,正式册封他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封英布为淮南王……

张良虽然没有带兵打过仗,不曾有过战功,但是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就让他自行选择齐国的三万户作为食邑吧!”

然而,这张良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知道刘邦的用意,因为是他主张刘邦在夺韩信兵权的同时不让韩信返回齐国的,刘邦让他在齐国自择三万户作为食邑,算是对他多年追随自己和驱逐韩信有功的酬谢。不过,张良明白,既然刘邦视他为“帝王师”,那么对他的奇谋同样会有所忌惮,现在如果接受刘邦的建议,在齐国自择三万户,将来要是有小人嫉妒,从中挑拨、诬陷自己在齐国图谋不轨,刘邦同样会猜忌自己,继而对自己下手。与其这样,还不如不领他的这份厚礼。于是张良说:“秦末天下大乱,臣在下邳聚众反秦,后来与陛下在留县相遇,这是上天把臣送给陛下。臣本不才,陛下采用臣的计策,偶然奏效,纯属侥幸,臣并无尺寸战功,岂敢自择三万户。如果陛下确实要照顾微臣,那么臣希望陛下能把臣封在留县就可以了,臣万万不敢承受三万户的封邑。”

刘邦见张良如此推辞,也不勉强,其实他巴不得所有的功臣都像张良这样推辞谦让,毕竟谁又愿意把自己家的地盘多分给人家呢?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不过,刘邦这次分封功臣只封了二十多人,显然不能满足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他们这么多年之所以愿意跟随刘邦出生入死,抛妻别子,是因为他们认定刘邦最终能取得天下,想跟着刘邦沾点光,被封个一官半职。不少人见刘邦封了二十多人后就迟迟不见动静,心里有些发慌,并时时流露出怨言,说什么跟着陛下九死一生,很多亲人都为此丢掉了性命,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得到,真想不通。还有很多人怕在接下来的封赏中自己的功劳被忽略了,得不到与自己功劳相称的封赏,于是彼此之间日夜争功、表功,以引起皇上的注意,有些将领在彼此争功相持不下时,甚至要拔剑相向。

留侯张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他深深为刘邦担心。在他看来,分封功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到底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不是靠谁一句话说了就算的,需要逐一核定,而核定功劳又是一件耗费时日和人力的事情,但是此事决不能拖延,至少先要让将士们吃下定心丸,让他们明白只要有功,就一定能够得到封赏。于是他心生一计,打算让刘邦对功臣们表现出积极的姿态,让他们安下心来。

一天,汉皇刘邦在洛阳南宫(刘邦定都后起初定都于洛阳)与张良议事,他从阁道上看到有很多将领坐在沙地上互相议论,那情形好像是在争议什么大事似的。于是他问身边的张良:“这帮人在那里商量什么呢?”

留侯张良见刘邦这样问,故作危言耸听状,回答刘邦说:“陛下您难道不知道吗?他们这是在商议如何谋反呢。”

刘邦非常吃惊,连忙问道:“此话怎讲?天下已经归附,社会趋于安定,他们凭什么要谋反呢?”

留侯说:“这个并不难理解,陛下想一想,您以平民的身份起兵反秦,然后与项羽相争,靠着这些人得了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而得到封赏的人只有二十多位,除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功勋卓著,无可争议外,像萧何、曹参等人差不多都是与陛下关系亲密的故旧好友,而此前被陛下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所痛恨的人。陛下想一想,这么多年的仗打下来,立过战功的人数不胜数,现在根据军吏所核定的功劳簿,如果陛下都比照前面这二十几人,按比例分别对每个立功的将士进行封赏,那么即使陛下把整个天下拿出来,也不够封赏。正因为如此,这些人担心陛下不能全部封赏,并借他们以前犯下的过错而诛杀他们,所以就聚集在一起图谋造反。”

好个张良,编故事也能编得天衣无缝,刘邦听了面露忧色,急忙问道:“如此看来,那朕该怎么办才好呢?”

张良见刘邦上套了,趁机对他说:“试问在陛下平生所憎恨的人中,而且群臣也都知道的,谁最让你刻骨铭心?”

刘邦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还用问吗?肯定是雍齿。我在沛县起兵不久,这家伙就据守丰邑背叛我,多次使我陷入困境,让我难堪,他和我的积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我早就想杀了这家伙,只是因为他投降后表现好,功劳大,所以又不忍心下手。”

留侯说:“既然如此,现在请陛下赶快封赏雍齿,让群臣看看连雍齿这种陛下最痛恨的人都得到了封赏,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必然会得到封赏呢?”

刘邦欣然地采纳了张良的建议,随即大摆酒宴,大宴群臣,当众下诏宣布封雍齿为什方侯,并责成丞相、御史尽快核定各位将领功劳的大小,以便继续进行封赏,群臣山呼“万岁”。宴会结束后,大家不再去争什么战功了,彼此都高兴地说:“连雍齿都被封为什方侯,我们这些人就更用不着担心了。”

于是,争功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朝廷上下一团和气。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张良的奇策妙计。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 惊鸿一瞥,生死白头:徐志摩的倾世浪漫

    惊鸿一瞥,生死白头:徐志摩的倾世浪漫

    一个优雅的诗人,一个多情的才子。如一颗光华四射的明珠,沉沦碧海,永难再见。他留下那一闪光亮,却永世照耀人心。
  •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布伦海姆宫闻名天下,是因为19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首相;布伦海姆宫的开工建设,则是因为丘吉尔的先祖——17世纪的约翰·丘吉尔,也就是把丘吉尔家族带入贵族行列的马尔巴罗公爵。
  • 莫扎特 里姆斯基

    莫扎特 里姆斯基

    王建勋、郑毅编著的《莫扎特 里姆斯基》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莫扎特里姆斯基》对莫扎特、里姆斯基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徐向前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徐向前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徐向前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位和他并肩战斗了半个世纪的老人这样评价他: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找、战斗不息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材料许多取自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这不仅是因为材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而且,这本回忆录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极富个性,许多议论也相当深刻和精辟。在老帅的这些回忆和论述面前,似乎一切其它的论述都是多余的。作者所做的工作,只是将这些材料(包括红四方面军战史等其它史学著作、资料)加以梳理,并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分析一评论。严格地说,《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属于编著。
热门推荐
  • 隐婚百分百,总裁老公求克制

    隐婚百分百,总裁老公求克制

    “先生,这是空运给林小姐的玫瑰花!”“先生,有人来给林小姐提亲了!”“先生,林小姐在街上被人表白了!”……沈九君以为林笑笑被自己甩了后必定是凄惨度日,可现实和想象反差有点大,沈九君心里不平衡了,拦住盛装打扮的林笑笑,“你干嘛去?”“相亲!”这是一个渣男被前女友调教成温顺忠犬的故事。
  • 蓝星风云

    蓝星风云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蓝星经过几千年的衰落,人类已没有了祖先当初的荣光,就连整个星球也几近走到了生命的心头。但是,一场天变,改变了蓝星和依靠蓝星而成长的动植物们的生命轨迹。这次天变,不管是人类还是动植物都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能力。秦昱,蓝星上生活着的几十亿人类中的一员,他也是这次天变所获得好处的人类之一。但是,在这次天变中获得好处的人或物,又有几个能够带领自己的族人踏上整个宇宙的种族的巅峰,再现当初他们祖先的荣光?
  • 英雄难过美人棺

    英雄难过美人棺

    王爷死了?她君千儿虽天生能看到凡人的死亡日期,却唯独看不清王爷的死期,可那阴货绝不是那么轻易死的。她悄悄推开棺材盖子,入眼一双盈盈笑意的黑眸。啊喂,干嘛拉我进来!“既然君掌柜舍不得本王,那就与本王同棺而眠好了!”且看某个见习死神在古代人间的苦逼卖棺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夜蔷薇

    夜蔷薇

    穿越是恐怖的!语彤在2002年常常这么想,就像现在她在XX帝XX年的时代重新坐回草垛子上想的一样,她得再好好想想,先镇定一下思绪,然后再考虑在这个没有苹果机没有哈根达斯没有阿迪没有因特网的时代里该怎么度过,以及没有热水器没有马桶没有空调没有冰箱的世界里该怎么生存。
  • 曾国藩全书(第六卷)

    曾国藩全书(第六卷)

    讲述了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占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毛泽东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
  • 任年华流逝

    任年华流逝

    任年华流逝,留下最适合自己的人;任年华流逝,感悟人世间三大情;任年华流逝,让自己成熟……
  • 解人颐

    解人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本书科学地、有针对性地、从细节的层面对孩子从一岁到十八岁的人生历程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指出了当前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教育误区,指导家长教会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拥有独立的能力、快乐的心境和健康的身体,形成健全的人格。
  • 九疆域

    九疆域

    华夏九州,风起云涌,浩瀚无边,九州之上,杀人夺宝之事无时不在上演,人间风云,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