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0000041

第41章 心灵底片上的唐山

转眼30年过去,我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但是那场地震带来的悲欢离合,那些四合院里发生的故事,那些童年时代的往事,还常常萦绕在心头,永远难以忘怀。

大震过后,燕赵大地上崛起了最年轻的城市——新唐山,而那座在地震中变为废墟的老唐山依然留在我心灵的底片上。多少年后,演员赵丽蓉操一口唐山话活跃在舞台上。那让人熟悉的、有些怪腔怪调的话语在使我忍俊不禁的同时,更会勾起我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回忆,进而深深触动我心底的痛……

在“文革”爆发前,我对唐山可以说是一无所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次偶然的“看热闹”,才使我第一次接触到“唐山”。当时血统论盛行,红卫兵造反,一帮半大孩子由着性子胡闹,借“破四旧”四处游荡。随意打砸、抄家,突击查问“来路不明的人”,以揪出各路逃亡的地富反坏右的事,几乎天天发生。一天,一队绿军装、绿军帽,腰扎武装带的男女红卫兵小将雄赳赳、气昂昂地踏进邻居家,盘查一位才从外地来北京探亲的老太太的“成分”。这些十三四岁的红卫兵的举动撩起了我们这些“厌死狗”年岁孩子的兴趣,于是一窝蜂般地围上去。只听一矮个儿女红卫兵对着那老太太厉声讯问道:“你是哪里人?”老太太一张口,腔调真叫逗:“烫扇(唐山)的(tàng shàn de)”。“什么出身?”,“孤(雇)农,散(三)代(gū nōng ,sán dài)”……老太太一脸的严肃,而对话的场面和老太太那拐着弯的怪腔调倒有些像说相声,把我们这些一旁看热闹的小孩逗坏了,开始有孩子模仿老太太的腔调,嘻嘻哈哈地扰乱了战斗气氛——在小孩们眼里,那些红卫兵不过是些比自己大个三四岁的大小孩。因“根红苗正”,老太太一身正气,唇枪舌剑令想讨便宜的红卫兵小将占不到上风,加上一帮小孩的添乱,这场审问草草收场了。就这个话题,这个腔调,却被我们这群些淘气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频频谈论和模仿,进而创新、深加工成一个“保留节目”,一遍遍地表演,其乐无穷。其实,老太太讲得是地道的唐山话。

十年过去了,唐山和老太太那听起来让人捧腹的唐山话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由于哥哥、姐姐相继奔赴“广阔天地”,按政策留城的我便进了工厂,成为一名被许多同代人羡慕的、每月有稳定经济收入的青工。但年方20、精力和热情过剩的我并不快乐,每每看着“文革”的混乱局面,就不禁担忧自己的未来,心情一直比较沉重。而就在这时,就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震惊中外的巨灾,使唐山——那散落在我遥远记忆中的几枚碎片,顷刻之间攒铸为一方巨石,沉沉地压在我的心中,从此再也无法挪开。

记得那年的7月,天气热得有些反常,27日夜晚更是闷热难耐,我很晚才回家睡觉。天热,睡得不踏实,迷糊中我忽然觉得床在抖,我在摇,晃动越来越厉害,动静越来越大,桌、柜门、窗都在吱吱地叫着,怎么了?一个机灵,我还没完全清醒,已蹿出了房门。站在院子里,我感觉天光大亮,四周白生生的一片,鸦雀无声,万籁寂静——夏秋时节草丛中昆虫的吟唱喧闹和河塘中此起彼伏的蛙鸣此时全然化为一片静寂;映入眼际的景物无不清晰真切、历历在目:远近的房屋、树木、山坡及山坡上的植被,就连高高大树顶上的鸟窝、悬在空中的电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几点了?夜晚还是白天?我懵懂地站着,搞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时,邻居们也慌慌张张陆续从房子里跑出来。“是苏修和我们开仗了!”“是工厂爆炸了!”“是阶级敌人搞破坏!”……大家猜测、议论着。这时,大地又开始抖动了,地面先震后抖,如同一面被捶打的大鼓,附近老旧的平房嘎吱嘎吱地喊叫起来;电线也在嗡嗡附和着,上下抖动得如同一根被使劲摇动着的跳绳;树枝左右撕扯,发出“嚓嚓”地响动。几秒钟之后,大地平静下来,但见那些地震中响动大的房山上出现了比较大的贯通裂缝,有的房子屋顶甚至开始掉砖落瓦。继而,又有几次小震袭来,但影响不大。令我惊奇的是,几分钟前亮如白昼的天色此时竟又慢慢地昏暗下来,就像一台大戏开幕了,又迅即谢幕了。这时大家全明白了,是发生地震了,可谁也不知道,谁也不可能想到,这场让我在睡梦中惊醒,并目睹、感受到奇特景观的地震,对相距几百里外的唐山,却是一次灭顶之灾。

回到屋里,谁也睡不着了。不久,天色真正大亮,我像往常一样,与同伴一起赶去工厂。当时京城的北三环路并不宽阔,我们骑着自行车,边骑边聊着刚才发生的地震。一会儿,地面又抖动起来,自行车随之左摇右晃把握不住,人骑在车上像喝醉了酒似的。一些上了年龄的骑车人忙下车,不敢骑了。我们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正是好事的年龄,此时绝不会放弃显示自己车技的机会,骑在不住晃悠、抖动的路上觉得格外刺激。路边的电线边摆动、边呼哨着,路两边的树木和庄稼也不甘寂寞地哗哗附和着。一路上,地面又抖动了两次,但持续的时间都不长,我们对此也没当回事。进了工厂大门,见工人们都散待在院子里。因为厂里有些老厂房的山墙上出现比较大的裂缝,而厂里那座四层高的主楼是当时北三环附近最高的建筑物,为防不测,厂领导不敢让工人进入危房和大楼去工作,人们便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侃大山,聊地震时的经历和感受。其时,大家对地震知之甚少,谈论的中心点不外乎是自己是否被震醒了;跑没跑到屋外等等,只有一位家住东直门当时北京惟一一座八层高住宅楼的师傅讲述几小时前经历的地震时,脸上充满了恐惧。他家住在那座八层楼的最高层,地震时房子晃动得厉害,人就像踩在一个来回推拉的筛子上,站不稳也走不动,家中不少小物件和暖壶摔到地上。由于楼高,地震时各种感应就远大于住平房的,所以师傅对地震的确已是谈虎色变。

正聊着,厂部来了通知:“地震警报没解除期间,工厂由护厂队巡逻、管理。工人们先回家,以后每天还要准时来厂报到,听候安排。”一听说要组织护厂队,青工们都有些跃跃欲试,平日里被牢牢拴在车床和台钳旁的青工,都希望有这么一个男男女女凑在一起神侃联络感情的机会,何况听说参加护厂队每天还会有免费午餐呢!兴奋归兴奋,护厂队可是一种荣誉,这样的好事永远不会落到我们这些“抓革命、促生产”的主力头上。

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不少大人领着孩子,已经开始投入抗震棚的搭建,一片热烈、忙碌的场景。不日,抗震棚便如同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在路边、广场、居民楼周边空地、四合院内外,成为北京最为抢眼的风景。在当时那个人们的表情、服装无比单调的年代,地震棚的样式却称得上是“百花齐放”:有人把抗震棚搭建得既像冬天存放大白菜的地窖,又像大庆油田的“干打垒”;有人就着几棵树拉起铁丝或绳子,像晾晒衣物似的把能遮风挡雨的塑料布、油毡展铺在上面;还有人干脆搬出一张床,竹竿捆绑在床的四条腿上,顶上展开一块油布,像撑蚊帐一样……各式各样集体亮相在各处空地上的抗震棚,其中多数是以东拼西凑材料建成、难挡风雨的“业余产品”。当然,也有的抗震棚用材精良,建得既专业又实用,还有的抗震棚干脆就是展开的一顶顶野营或军用帐篷……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工作单位的性质和家中劳动力的结构决定了抗震棚质量的优劣,而搭建抗震棚的过程亦不乏为一个表现人们不同职业技能的机会,教数学老师对抗震棚的长宽及材料进行了黄金分割计算,找出优化面积和用材;研究物理的先生运用力学原理,以最简单的方法加固抗震棚。在捆绑抗震棚的横梁和支柱上,能见到高空作业的架子工的专业铁丝箍、木匠师傅打的榫、三轮车夫勒货的麻绳扣等等,人们发挥专长,各显身手。

我们单位给职工发的“抗震材料”是几根木料,因为厂里有个车间生产体育用品,木材有储备。看着这几根长长的木方条,我有些犯愁,这可怎么拿自行车往家里运呢?这时,一位大我几岁的师傅凑过来给我出主意,其后便与我商量这几根木料未来的用途。师傅到了成家的年龄,结婚的家具还没有着落,那年代多数东西凭票供应,家具票少大家抓阄碰运气,当然是“肉少狼多”不够分,况且普通工人收入不高,多少年一贯制就是每月三十几元人民币,相形下家具就显得很贵。厂里盛行自己动手打家具,有结婚计划的师傅正在四处踅摸木头,现在发的这几根建抗震棚的木方自然被锁定为他们计划中打家具的用材。师傅打家具正缺几根木方条,想让我地震过后把几根木头支援给他的家具计划。在师傅的帮助下,那几根木方条绑上了自行车。当我骑车驮着那几根木条晃晃悠悠行进在马路上时,注意到因为携带抗震棚材料而左摇右晃的自行车比比皆是。

地震后的几天,大小余震频繁,地动,房动,人也动,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一场场瓢泼大雨就像与这些余震约好了似的,你刚唱罢我登场。暴雨下得天白地白,且来去匆匆,瞬间地上积水成河,暴雨刚过又烈日当空。闷热一直充当地震的帮凶,成群的苍蝇、蚊子白天黑夜轮班袭扰人们。我家抗震棚顶部的塑料布因承受不了雨水的重量,几次坍塌,把当时正在棚中抗震的家人一个个地搞成了落汤鸡,狼狈不堪。当然,抗震期间也有乐和:地震给大人、孩子放了长假,不用上学,不用可钉可卯地上班,我也不用成天泡在车床边,真是享受到了“自由”和“解放”。为防不测,一家人都尽量躲在棚中减少外出,没想到的是,住在高楼的亲戚没地方搭地震棚,汇集到我们家的抗震棚避难,平日冷清的家在闹地震的日子里反倒热闹非凡。

同类推荐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
  •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是作者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介绍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使家长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8)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111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是《求真务实》系列丛书的第二部,收录了多位研究学者对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社会风气,美国网络、能源战略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系统分析、解读和建议。专著在研究方法上展现了青年研究学者多视角、多思路的特点,并本着科学严谨、求真思想的治学精神,从客观的角度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自北京大学、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等多位知名学者,对专著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体育运动锻炼,既可以帮助人们强健筋骨,又可以帮助人们健美心灵,还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这项运动是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体育方式休闲化发展趋势、体育选择多样化发展趋势、体育区域扩大化发展趋势、体育性别鲜明化发展趋势、体育职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健身科学化发展趋势。从这些方面研究体育对和谐社会构建起到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南街玫瑰

    南街玫瑰

    女孩儿如玫,可玫瑰热烈的红会被生活的尘土一点点的掩盖,褪去一生风情,只剩下了平淡无味的苍白。最娇艳的那朵玫瑰,应该是独占着一座花园的那枝,独享雨露和养分,哪怕她被时间洗白了风华,褐色的土壤依旧坚定的守护着她脆弱的根。所以,你的玫瑰,是哪一枝呢?
  • 街猫

    街猫

    是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伊夫·博歇曼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西方当代底层青年奋斗的辛酸史。血泪与理想,屈辱与坚韧,智慧与拼搏,官僚社会的折磨与金钱势力的无所不在,都真切地展现在人物命运之中。辽阔旖旎的魁北克地域风光,栩栩如生的浮世场景,全景式地展开了当代西方民间社会生活的斑斓画卷,被视为当代“人间喜剧”。
  • 乖乖妻:豪门首席厮守一生

    乖乖妻:豪门首席厮守一生

    四千年里我为了找他,走过世界寸土,只为与他再续前缘;可是两千年的寂寞与行走,让我忘却了这份永世的爱。“钥儿,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先生,我们从未认识,又何来的忘记。”
  • 爱你,情不自禁

    爱你,情不自禁

    在一场宴会上,她以为中了大奖抽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兰博基尼车子.一场宴会让她和他相识成,遽尔成为朋友,为了家中逼婚的父母大哥,她邀请他合演一场订婚的戏码,可是在她激动地和兰博基尼汽车公司亚洲分公司的总裁并且梦想着嫁给他之时,他竟然来破坏......很好此仇不报非女子也!他就等着她的报复吧!可是为什么看着他和别的女子亲热她竟然会有种受伤的感觉......-----------------------------------------每日更新时间:早8点或者晚8点左右,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收藏,多多留言!花花在这里谢过了!
  • 温暖一生的关爱

    温暖一生的关爱

    本书通过一个个教育实践案例,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故事中蕴含着慈爱、和谐、人性的教育方式,对教师会有所启发,同时也适合学生阅读。
  • 圣斗士与天使

    圣斗士与天使

    圣斗士星矢(SS)的同人文,前代使用lc设定。截取叹息墙为开头,因三年前起写与黄金魂设定不符暂停重修。黄金圣斗士是主角。
  • 倾世妖姬:百毒皇妃

    倾世妖姬:百毒皇妃

    特工穿越到宋府一个中毒而亡的庶小姐身上,竟然突然从一个黑鬼废柴蜕变成了天仙天才。许了婚约的幌子看上了自己的家姐,滚,这种渣男姐不要;风流皇子想要一亲芳泽,要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蒙面冷酷男想要跟姐有故事,先把面具摘下再说.......
  • 儒道独尊

    儒道独尊

    百家争鸣,万道争锋!这是一个读书人的世界,这是智者的天下。天地有才气,吸而炼之,作诗可杀敌,写词可灭军。才华就是力量!笔落惊天地,诗成泣鬼神!重生到一个文弱的迂腐书生,却发现曾经鼎盛的儒门已经式微。此时无唐诗大兴,无宋词鼎盛,千年无封圣,从此走上振兴儒门之路!此时北边妖族虎视眈眈,西方兽族蠢蠢欲动,南地蛮族摩拳擦掌。人族不灭,儒道永昌!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茅山之道术

    茅山之道术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从古至今代代传承的术法,茅山道术的小说,讲述了谢峰与其同伴,运用茅山道术驱鬼镇邪走遍天下的故事。书中没有穿墙入地的神通,也没有飞天遁地的仙人,有的,只是茅山派的神奇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