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0000025

第25章 一个矿工和一段中国历史

“当初只是想找个电话。”20年后,李玉林感慨无限地说。

报告党中央,报告毛主席,为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目的,李玉林个人将付出怎样的代价,他当时没想,现在也不愿提及,他只是说当汽车碾过唐山的街道时,他觉得像碾过自己心一样难过。

他已认不出自己的故乡了,这个土生土长的唐山汉子已在这里度过了42个春秋,他熟悉每一条大街小巷,可今天,他认不出故乡了。在霏霏的细雨中,满眼里到处是废墟,招待所、地委、军分区……呼救声不绝于耳,挥手拦车的不计其数,李玉林坐在小崔旁边,狠着心命令:“别停!别停!打电话要紧!”有人骂街,有人用石块砸车,李玉林不理。可他终于停下来了,在唐山郊区,路被尸体和电线杆拦住了。

“回去,把伤员拉唐山去!”乡亲们以为只有他们受了灾。李玉林不能发火却又不能不发火:“贫下中农同志们,唐山都震平了!比你们重得多,哪还有啥医院!我们是去北京向毛主席、党中央报告的,毛主席知道了,我们才能得救!”

为了让毛主席知道,乡亲们含着泪搬开“路障”,红色的救护车在黎明的晨曦中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向前奔驰。

丰润过去了,玉田过去了,在蓟县,他们巧遇了寻找震中的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的几个同志,于是袁庆武随这些同志去唐山,地震局派一名同志随李玉林去北京。

是的,去北京,李玉林这时才突然意识到,为了寻找一部电话机,他们已走了200公里了,北京已近在咫尺。事后有人问,如果有一部电话,你们会跑到北京吗?回答是肯定的,他们不会。如果早知道一定要跑到北京送信,你们还会来吗?回答仍是肯定的,他们会,因为唐山人民需要!党中央需要!

“直接往国务院开!”如今李玉林回忆起当时的果敢,还能找到那时的感觉,他们回绝了地震局同志去地震局汇报的好心建议,因为再熬上半天,他们的胸膛会爆裂开的。

在新华门,车被武警战士拦住了。光着上身,只穿一件裤头的李玉林迎过去,双手沾满扒人时别人的血、自己的血。“唐山地震了,我们向毛主席、党中央报告灾情!”这时是早晨8时整。就这样,在发生大地震后4小时18分,李玉林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把唐山大地震的灾情带到了北京。

这里,北京地区在唐山的地震余波中倒塌房屋逾万,清河一带一度被确定为震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大地震的紧急会议刚刚结束,当时的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和煤炭部长肖寒奉命即飞唐山察看灾情,而这一切由于灾情程度,范围没有任何消息确定!李玉林他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进中南海紫光阁。

走进会议室,李玉林见到一张张在报纸上、电影里熟悉的面孔,泪水不觉涌上来:“首长们,唐山平啦!”当时在场的几位领导人是:副总理李先念、纪登奎、陈锡联、吴德、陈永贵、吴桂贤。过分的激动加上一路奔波,李玉林那么强健身体也有点熬不住了。他觉得眼前的人一下子模糊了。

纪登奎紧走两步,抱住了摇摇晃晃的李玉林,安慰他:“别急,坐下来说。”

李玉林被扶着坐下,又立即站起来,他呜咽着简要讲了唐山的情况,陈锡联递过一张纸,要李玉林画一幅唐山草图,把情况说得具体些。李玉林边画边介绍,说着说着,他讲不下去了:“都平了!都平了呀!几十万人还压在废墟里,首长,快想法救援吧!”

“对,要尽快组织救援!说吧,同志,我们怎么办好?”我们怎么办好,当李玉林听到中央领导这样信任地和他研究救援方案,他一下子觉得他面前的首长是那么和蔼可亲。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对人民群众这样信任。他调动自己所有的抗灾经验提出三条建议:派军队、派矿山救护队、派医疗队。

一个普通矿工的建议,在国家领导人的议决实施中。多少年之后,李玉林仍感慨无限,“我来自灾区,就像侦察兵,侦察兵当然有资格充当领导的参谋。”

李玉林退出会计室,被请到餐厅就餐,而此时,国务院的领导们正在调动千军万马。唐山大地震救援工作开始了。李玉林和他的同伴们几乎把饭菜原封未动地留在饭桌上。他头晕、呕吐,医生说是太累了,太紧张了。他们当然没有想到,他们完成了怎样辉煌的壮举。中国的历史记录下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震亡24万生灵之后,还会有这样几笔:由于几个出色的矿工,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做出了向唐山派出救灾部队和其他救灾队伍的决策,12245名灾民被救援大军从废墟中救出,这样的速度,使19年后交通和邮电高度发达的日本兵库地震救援也无可比拟。

李玉林从北京回来,就投入到抗震救灾中,他是矿工会副主席,他又是工人的“二哥”,万名矿工的大矿,他的事太多了。那次地震,夺去了他家14名亲人的生命,包括他的父母和儿子,即便是活下来的亲人,他也分不开身看上一眼,是啊,一个从废墟里爬出来,顾不上家人,一心在矿上的共产党员,你还能指责他什么呢?震后第七天,妻子带着儿子们断炊、断水了。是工友们接济了他们。那次吃的是压缩饼干,孩子们几天没吃饱饭了,那一餐差点把肚子撑坏。地震18年后,李玉林的弟妹们还不愿和他说话,他们提起大地震还要流许多眼泪,他们见到李玉林的妻子,还会哭着问她:“我哥咋不救家里人?”

他的大儿子是震后20天,解放军帮助扒出的尸体,全家死难亲人,李玉林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李玉林能说些什么呢?他不能说他是党员,是领导,他得想着大伙,他太忙了。他的确忙啊。援救伤员、清理厂房、接收救灾物资、救济矿工……李玉林的时间表上没有白天夜晚。他是党员,是工人的“二哥”,他必须留在矿上啊!

数着指头算,建军节到了,李玉林把工会的几个同志叫到一块儿:“我们慰问慰问解放军同志吧,办个演唱会。”乐器砸坏了,修修;腿脚有伤,拄根木头。一天准备,晚上,在唐山矿西门前,点起两盏汽灯,唐山历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演出开始了。

那一天是8月2日的晚上,6名演员,没有身上没伤的,没有家庭没震亡的。他们有的纱布缠着头,有的腿肿得水桶粗,可他们演奏着,用心声歌颂党,歌颂人民子弟兵。台下是一片片的解放军251医院医护人员、矿救护队员和灾民们,看的人没有不落泪的。

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演员的李玉林,演出的是横笛独奏,其中的一支曲子是当时最盛行的《大海航行靠舵手》。一位年轻的人民日报女记者和一位新华社记者观看了这场不同寻常的演出,女记者一面流泪一面看,她说,她看到了唐山在崛起。

谁也没有想到,像李玉林这样一个坦荡的人,在震后还会受到“莫须有”的攻击,那该是“文革”最后的余毒了。他的工作停止了,荣誉被剥夺了,还要承受许多不实之词……他愤慨过、怒吼过也沉默过。他曾气怨交加在床上躺了近一年,恢复后,他又把所有的屈辱深埋进心底,他无法分辩,他就不再说话了。

从李玉林二层的住宅后窗看去,夕阳里的唐山抗震纪念碑格外高大、凝重,李玉林每天早晨都要围着纪念碑跑上十几圈,只有在每年“7.28”来临时,李玉林才不去纪念碑前了,他说,看到有人祭奠亡灵,他的心里便揪着的疼,14位亲人哪!

震后20年将近时,又有人请李玉林作报告了,都是些从唐山长大却没有大地震记忆的孩子们。人们似乎突然意识到,唐山人曾有过怎样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李玉林应承了,他不是为自己,他要告诉人们更多的故事。也从那时到今,李玉林就再也没有“轻闲”了。

李玉林60岁生日的时候,儿子们为他请来20几个亲朋好友,可没想到那天一下子来了100多人。有矿领导、工人、矿篮球队员。他们祝“二哥”快乐、祝“二哥”长寿,李玉林便又激动了,说出的话,在房里嗡嗡地回旋……

进入2005年之后,慕名来访的人士还是络绎不绝,李玉林能推就推,实在不能推的,他还是要给人家讲,讲的时候,他又是老泪纵横了……11月中旬,他在香港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中做了一回主角,下旬,他又应北京大学邀请作了一个报告。他讲唐山大地震,讲唐山人,讲得泪水在掌声中飞溅。

如今,李玉林已是72岁高龄的老人了,身子虽然仍很结实,但“力气活”却不主动干了,他说怕孩子们担心。早几年,他还是百十里路骑车就走,那是每天为没有劳保、靠卖小吃贴补家用的妻子上货、串些羊肉串。现在妻子也停下手了,自己就一门心思地享受天伦之乐了。

每天上午八九点钟,是他去矿里洗澡的时候,矿工洗澡是多年工作养成的习惯,李玉林现在更习惯的是在那个时候,可以看到许多过去的工友,可以和他们融洽地说说话。矿上也很关心他,每年组织老干部到外地参观游览,都少不了邀他,他知足了。再闲下来,他的脑海里还会翻腾起过去的一幕幕……他说这话的时候便又激动了:“前几年翻蹄亮掌,干得爽快;后几年能量都浪费了。我没能把所有的劲都使出来啊。”听到72岁的人说出这样的话,令人回味起来也不禁潸然泪下。

同类推荐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抓住学生的心理

    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师成长是教育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热门推荐
  • 元始心魔

    元始心魔

    因为意外,岳尘被卡在了‘补天炉’内,淬炼了无数年。直到火海熄灭……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当初刚刚死亡的时间点?带着进千年的记忆,岳尘这个小小的心魔师,再次踏上了女娲界的土地………………
  • 邪王狂妃:废材逆袭

    邪王狂妃:废材逆袭

    她,是二十一世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身怀古夏秘术;她,是国公府的嫡女,花痴废物一只,只因与当今最受宠的三皇子有婚约,背白莲花郡主陷害而死!一朝穿越,她变成她,再睁眼,一代风华惊呆众人!话说,人家穿越都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凤曦染纳闷了,自己家就是特护短,原主这花痴也是让他们惯的!这也就算了,可这个从天而降的美男是谁?卧槽!竟然叫我滚,玛蛋!老娘不发威,你当我是hollekitty啊!说不过我还打不过吗?卧槽!这变态是谁呀!说又说不过,打又打不过“我在走还不行吗?”“不行,你压了我,你要对我负责。”某人邪魅地笑着对凤曦染说……强强联手,看他们怎样携手走上巅峰!
  • 炽爱总裁童养妻

    炽爱总裁童养妻

    他是一个顶着破罐子身体的大少爷,十岁的时候就有了童养媳小妻子。同床共枕十几年,他这只处心积虑的大灰狼终于吃掉了小绵羊,虽然他的小绵羊对他百依百顺没错啦,可是,为嘛她看见他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居然不吃醋?他的小妻子这也太大度了吧!
  • 唯识论

    唯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浪花淘

    浪花淘

    一段情,半生执念,甘愿赴汤蹈火;一场局,腥风血雨,誓要颠覆武林。天下豪杰争天下,英雄长泪洒英雄。江湖过客行江湖,梦中旧人,留梦中......
  • 超级贴身司机

    超级贴身司机

    李文龙不但是美女上司的司机,也是她的生活秘书,端茶倒水不足道哉,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帮助上司处理很多事情,面对挑战,他誓要成为超级司机。
  • 超级废婿

    超级废婿

    被人陷害,家破人亡,穷困潦倒,流落街头,只有未婚妻收留了我。一朝醒悟,奋起反抗,好男人就要顶天立地,用生命守护自己的女人!我是上门女婿,但我不是废物,我是最强未婚夫!
  • 天才元素师:废材二小姐

    天才元素师:废材二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的黑帮老大,买武器时,一个不小心被轰到了圣云大陆的一个废柴身上。从此虐渣男,虐渣女。神器神兽通通到手。“娘子,等等我。”身后传来,某某人的喊话声……
  • 偏偏娇纵

    偏偏娇纵

    娇纵成性的公主远嫁和亲,陆晋奉命送嫁,初次见面相互厌弃。没想公主没嫁成,京城已大乱,小公主便成了将军甜蜜的累赘。一个不小心,她便陪着他走完帝王霸业。
  • 码头王

    码头王

    谢彩凤在牛背湾码头被人奸污,她怀疑此事与码头王癞子书记有关。她决定当一个码头王,报仇雪耻。在大学里,出于报仇,谢彩凤爱上了癞子书记的侄子章程,却被章程抛弃。由于没有背景,她重新回到码头,当了一个普通员工。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受着生活的煎熬,她沉沦了,到夜总会走台,却意外地遇见了本区章区长,并设局通过他认识了邹书记。于是,一个偶然发洪水的日子,她奔赴第一线,解救老人,组织抢险,得到了市长赏识,并理所当然地当了码头经理,成了码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