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6100000067

第67章 玫瑰的岁月(3)

藏丽花的回忆中,在六岁之前,大约是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好,还有些老底子,外公外婆也不心疼纸墨,随她去乱写。渐渐地不行了,一会儿运动,一会儿改造,没那么多的纸让她糟蹋。有一段时间,连酷爱书法的外公也不经常写字,而是改成不断地读帖。为了节省纸张,外公只能用手指在空中乱划。藏丽花最喜欢描述的,是自己如何在家藏的石板上苦练。这石板可是一块宝贝,是她外公在苏州伪省政府当官时,花了二十块大洋淘来的。当时也不仅仅是看中那石板,是看中放石板的红木架,做成了一个小桌子模样,专供人练字。

藏丽花开始在石板上写字时,脚底下还得垫张小板凳。她记得小时候常要和外公抢着写字,老人家在那写,她就跑过去捣乱。她和邵老先生经常要做的游戏,是外公写一个字,然后她立刻在下面学着写。早在还是一个小毛丫头的时候,藏丽花就是非凡的天才,显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早熟。有一天,外公一位喜欢书法的友人前来做客,他让邵老先生为自己的书斋题字。邵老先生一连写了好几张,都不是很满意,结果等朋友再来时,他拿出已经写过的字,请友人随便挑一张。

友人一张张翻看,看中了一幅还没有题款的字,说就这张吧,我觉得这张挺好。邵老先生有些吃惊,眼前的这张字,既像是自己写的,又不太像,一时间,他竟然有些吃不准了。不过他很快就知道,这是藏丽花捣的鬼,是她偷偷地模仿着写了一张,然后混在了一起。友人不太相信,不相信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女孩,竟然能写得这么好。

于是把藏丽花叫来当场验证,第一张字有些紧张,写得不太好,第二张果然就十分了得,把友人惊得目瞪口呆,连声称奇拍手叫绝。那时候,藏丽花还不太会题款,也不太懂钤印,既然友人能看中这张字,邵老先生便旁边题了长款,说明这几个字的缘由,然后郑重其事地钤了印。这幅字如果还在,大约可以算是藏丽花最早的作品了,可惜在“文革”中,这位友人自杀了,那字自然也不知所踪。

藏丽花的书法技艺,在“文革”刚开始的时候,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剥夺了一代人上大学的权利,却让她有更多机会去写毛笔字。那时候,藏丽花的书法已相当不错,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正好给她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她擅长写大字,字越大越好看,学校的同学写大字报,都把标题留给她来写。写醒目的大标语,更是离不开她。因为她的毛笔字漂亮,各个造反派组织都拉拢她,讨好她,都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组织里的一员。

多少年以后,藏丽花成了大名,成了书法界的名人。省委的一位副书记与文化界名流对话,当着各路精英的面,笑着对藏丽花说,早在三十多年前,他就知道她的字写得好。因为是座谈会形式,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在场的文化名流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那时候藏丽花还只是个中学生,省委副书记当然也还年轻,他怎么知道哪张大字报是藏丽花写的。

省委副书记说出了藏丽花当时所在的中学,又说出了她当时参加的造反派组织,更厉害的是,他还能记得她当时的笔名。这个真的让人感到很吃惊,甚至连藏丽花也快忘了她曾经用过“风雷激”这个笔名。省委副书记作了解释,说当时他大学刚毕业,跟在教育局的老局长身边当秘书,陪着局长一起去下面的中学看大字报,当然是偷偷地去的,这位局长也是个书法爱好者,一边看大字报,一边欣赏学生的毛笔字。他很吃惊藏丽花作为一个中学生,竟然能写那么一手漂亮的字。

藏丽花仍然有些怀疑,就算省委副书记说的都是实话,千真万确,可是当时那位教育局的局长,又怎么知道她就是“风雷激”呢?大字报内容当然不重要了,经过省委副书记的提醒,藏丽花依稀想起了自己当初的笔名。这个笔名非常可笑,非常有时代特色。她记得自己班上还有一个女生,笔名叫“战神州”,还有一个男生干脆叫“金箍棒”。藏丽花的同龄人,当时的红卫兵小将们,更多的是记住了他们怎么去串联,怎么挤火车去了北京,怎么在天安门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而她最难忘的,就剩下了一句歌词:

“拿起笔作刀枪!”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笔就是刀枪,笔就是与阶级敌人战斗的武器。那时候,无论走到哪里,藏丽花身上都会带着一支毛笔。她不仅擅长运用大笔,能用大笔写字,而且为了便于携带,也能用小笔写大字。在书家看来,这是非常犯忌的事,可是当时为了方便,也顾不上了。

还是藏丽花的故事

文化大革命给藏丽花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不是没完没了地写大字报,而是突如其来的上山下乡。毛主席他老人家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狂热的年轻人一个个都很兴奋,都觉得这事既新鲜又刺激,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藏丽花也有过短暂的激动,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摆脱外公外婆的管束,便立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

幸福的感受来得快,去得更快,还没有离开家,藏丽花就有些舍不得外公外婆了。外婆老是一个人悄悄地在流眼泪,这让她感到有些内疚,既然外婆对她去农村是那么难受,还有什么理由感到高兴呢。因为从来没去过农村,藏丽花并不知道前途如何,不知道会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在等待自己,然而外婆的眼泪,让藏丽花有了不祥的预感。

接下来,差不多有两年时间,藏丽花没碰过毛笔,这是她自记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状况。虽然也带了几本字帖去插队的地方,可是她根本就没兴趣去阅读它们。在农村当知青的感觉一点都不好,那段日子,藏丽花看中了邻村的一位会计,一个回乡的男知青,大队书记的弟弟,比她还要小一岁。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偏偏那家伙有眼无珠,喜欢上了另一个女知青。这让藏丽花感到很不痛快,不仅因为他不喜欢自己,而且还因为他不识好歹,竟然爱上了一个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女人。

有一天,那个会计在墙上刷标语,用那种粉墙的排笔刷子,蘸着很稠的白石灰水,写了一条很大的标语。藏丽花在一边看着,满脸不屑,最后忍不住讥笑说:

“你怎么可以把字写得这么难看!”

会计的脸上有些挂不住,悻悻地说:

“你有能耐,你来。”

藏丽花二话不说,上前拿过刷子就写。她从来没用过排笔刷子,很不适应,手上感到非常别扭。字写好了,因为大,要退后好几步,才能看出效果。

会计说:“你的字也不怎么样,比我也好不到哪里,还不是跟我的字差不多!”

藏丽花很愤怒,排笔刷子往石灰水的桶里一扔,扭头就走,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哗哗地十分泛滥。会计还不服气,还在那叽叽咕咕。藏丽花根本就不回头,所以要流眼泪,绝不是因为这会计不喜欢自己,而是他竟然敢说她的字不怎么样,竟然会把他们的字相提并论,说藏丽花的字与他丑陋不堪的字差不多。

接下来,藏丽花记忆中就剩下了一件事,千方百计想办法回到城里。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证明了到农村去完全没必要,不仅没必要,而且还非常糟糕。事实证明,知识青年不喜欢贫下中农,贫下中农也不喜欢知识青年。

想回城,最简便的办法是装病,装什么病都行。刚开始,藏丽花还往插队的地方寄病假条,到后来,干脆不理不睬,爱怎么样怎么样,大不了一份口粮不要了。虽然她出生在这座城市,在这上小学,读中学,然而现在已成了地道的黑户。那时候还有推荐上大学这档子买卖,藏丽花知道根据自己的表现,绝不可能有那个机会,所以也就从来不去考虑走后门。别的知青下乡,都惦记给大队书记送点礼,给队长的媳妇送双袜子,藏丽花从来不玩这一套。幸运的是,尽管她一点都不世故,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也没给她穿过什么小鞋。

那段日子,藏丽花死活不愿意再到乡下去,硬赖在城市并不是个好办法,然而她就是死皮赖脸地硬扛着。生活来源很快成了问题,成了大问题。因为“文革”,海外的舅舅没办法再寄钱回来。外公本来还有一份很不错的养老金,数额突然减去一大半。为了贴补家用,外婆开始帮街道生产小组粘火柴盒,随着时间的消逝,藏丽花已记不清楚当年粘一个火柴盒能有多少钱,能记住的只是报酬非常少,外婆干得非常辛苦,到后来,僵硬的手指都没办法再弯曲。

藏丽花觉得自己一生最愧对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丈夫黄效愚,还有一个就是外婆。等到她名成功就,外婆早就死了,老人家把一生的爱都给了外孙女儿,却没有享受到她一天的福。出身于大户人家的外婆,即使生活最窘迫的时候,也能够把日子过得非常优雅。事实上,自从嫁给外公后,她断断续续地就没停过进当铺,后来当铺没有了,又成为信托商店的常客。每当遇到经济困难,柴米油盐成了问题,外婆就会翻箱倒柜,寻思自己还有什么宝贝可以拿出来应急。

为了能够留在城里,为了待在城里不吃闲饭,藏丽花尝试过各种办法谋求生路。做过代课教师,跟外婆一起粘火柴盒,有一段时间甚至想混进剧团当演员。受喜爱昆曲的外公影响,藏丽花自小就会唱几句昆曲,一开始只是好玩,外公有个学生是著名的票友,戏路是小生,正经八百地教过藏丽花几天。到了“文革”中,没戏可演,剧团名存实亡,转业的转业,下放的下放。然后突然来了外宾,是懂点中国文化的外宾,指名道姓地要听传统的昆曲。当时正处于军管时期,各地的第一把手都是军区司令员,譬如江苏的革委会主任,就是大名鼎鼎的许世友。武人当政,最大的好处是敢于乱来,想干就干说干就干。于是下令剧团恢复,立刻招兵买马,面向社会招收临时青年昆曲演员。在样板戏风行的年头,还真没有什么人会唱昆曲,也没有人愿意唱。藏丽花赶紧再一次去拜师,改学花旦,天天吊嗓子练身段,勤磨苦练,现学现卖。

多少年以后,文化人雅聚联欢表演节目,藏丽花偶尔也会开口露上一手。唱一段《长生殿》,唱一段《牡丹亭》,抑扬顿挫一板一眼,立刻技惊四座,立刻掌声雷动,一片声的叫好。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别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作为书法家的藏丽花,竟然还有这个本事,还会有这么一手绝活。当然,别人更不会想到,藏丽花根本就不喜欢昆曲,当年临时抱佛脚,下功夫死练,只是为了能留在城里,只是为了一个城市户口,为了拿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生活费。

有一段时间,藏丽花几乎已是剧团的人。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她学得太晚了,唱得不是很好,然而也不算太差,蒙蒙外行没有一点问题。藏丽花早知道自己不是当演员的料,能不能唱戏也无所谓,根本不在乎是否可以真的登台亮相。那时候只有一个目的,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千方百计混进剧团。昆曲早已是半死不活,当不了演员,能够留下来写写字幕也好。但是团里并不需要书法家,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很多,和别的剧种不一样,昆曲演员更讲究传统,都是自小就开始练书法,随便找个人出来都可以写字幕。

成为一名专职的书法家之前,藏丽花的正式工作,是位于市中心一家国营卤菜店的员工。一段时间,她似乎很安心,很喜欢这个工作,常常引以为自豪,忍不住就向别人卖弄剁盐水鸭的绝技。她剁过的鸭子,竟然还能保持一只完整的鸭子形状,由此可想这一手刀功如何了得。藏丽花与黄效愚结婚,已经是八十年代初期,我去那家卤菜店买过盐水鸭,她给我剁的几乎都是鸭腿,分量也明显超重。

藏丽花在“文革”后期正式调回南京,尽管一直赖在城里,直到正式报上城市户口,进了卤菜店,系上崭新的白围兜,她才觉得自己终于回来了。这段时候,更开心的是陷入到了对林训东的爱恋之中。这是一场非常热烈的爱情,藏丽花全身心地投入。那时候,“四人帮”还没被粉碎,思想仍然很禁锢,文化却已在悄悄复苏。不甘寂寞的年轻人蠢蠢欲动,开始了各种形式的秘密聚会,大家在私底下传阅世界名著,聚在一起偷听古典音乐,转抄民间诗人写的地下诗,传播形形色色的小道消息。

在一位音乐教师家中听古典音乐时,藏丽花结识了林训东。这个男人已经结婚了,有个六岁的小女儿,是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一个典型的才子,音乐诗歌戏剧舞蹈,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能玩几下。藏丽花很轻易地就被他的才华吸引,林训东谈诗,可以让诗人哑口,与音乐教师侃音乐,能够叫对方无言。让藏丽花震惊的还有,他竟然能够把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从头哼到尾,中间不会有一点停顿。

那时候有留声机的人家并不多,有古典音乐唱片的更少,年轻人第一次听贝多芬,第一次听柴可夫斯基,仿佛久旱遇到了甘露,文化的沙漠里看到了绿洲,被深深打动几乎不容怀疑。对于需要文化的年轻人,知识往往是最好的利器。藏丽花不计后果地爱上了林训东,他结过婚,有个女儿,所有这种种一切,都已经变得不重要。

黄效愚对书法的迷恋

黄效愚对书法的迷恋,让人有些想不明白。也许他天生就应该写字,有人天生就适合玩书法,就像有人天生应该玩体育运动,应该去打篮球踢足球。说起来话长,因为朱越的缘故,我们参加了书法小组,这一点大家心照不宣,谁也抵赖不了。很快高中毕业,朱越下乡当了知青,我和黄效愚分别进厂当了学徒。有一次,跟黄效愚在一起聊天,说起了昔日的梦中恋人,往事历历无限感慨。

那时候,我们已经得到确切消息,朱越正和一个叫黄海明的男生处朋友。吃不着葡萄,难免觉得酸,我们都认识黄海明,都觉得朱越很没有眼光,怎么会看中这么一个家伙。我们都有一点点伤感,都做出不在乎的样子。那时候,我在一家机械厂上班,是钳工,每天做差不多的事,非常无聊。黄效愚在工艺美术厂上班,成天跟字模打交道,因为他喜欢写毛笔字,干这个工作倒是挺合适。

黄效愚对书法的迷恋,早在上高中,就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一度十分红火的书法小组,很快偃旗息鼓,自从邵老先生和藏丽花再不来给我们上课,小组的活动基本上停止了。只有黄效愚傻乎乎地坚持每天写字,不仅写,还悄悄问了邵老先生家的地址,每隔一段时间,便将自己的作业送去请教。

同类推荐
  • 禽海石

    禽海石

    作者主旨言情,批评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青年男女造成爱情悲剧的罪过。小说作者把悲剧的原因归结到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以切肤之痛控诉其罪恶。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 巫梦缘

    巫梦缘

    《巫梦缘》作者不详,系明清艳情小说。《巫梦缘》写明朝年间,山东临清有个书生叫王嵩,少年早慧。成了远近闻名的秀才。被号为“神童”。此神童不但文采出众,他的艳遇津津乐道,身边美人就像走马灯似的,故事最后,佳人与才子两相般配,共效于飞。
  • 市委管家权力博弈:秘书长

    市委管家权力博弈:秘书长

    “市委秘书长”无疑是特殊的职位,坐上这位置就意味着最自然地接触各路人马,看到、听到、了解到一般人无法了解的事实,很多时候,又并没有那么消息灵通,却还得假装通透;必须在在最需要的时间、地点随时出现,又得随时准备留守;把一切看在眼里,是最清醒的参与者,又是最“近视”的局外人,不能从属于何派系;要慎言慎行,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是最能踩着钢丝跳舞的人。
  • 步步生情

    步步生情

    许氏集团董事长许绍雄的千金许如珠意外撞到男友宋锦和与凌萱私情,受到刺激,与沈浩淼结婚。婚礼当天,警察突然出现拘捕许绍雄,许如珠母亲失足坠楼身亡,许氏旗下的彩虹堂破产。随着真相渐渐浮现,许如珠才发现沈浩淼接近自己另有目的,不由心灰意冷,毅然离开沈浩淼,决意重建彩虹堂……
  • 辛夷坞:原来

    辛夷坞:原来

    你心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离开后,生活还在继续,他留下的痕迹被平淡的日子逐渐抹去。你很少想起他,没有他也能过得很好。然而在那些个猝不及防的梦里,他又出现在你的身边,第一次说出分别后的悔意,你面带胜利者的笑容转身,醒来后却只想痛哭一场。
热门推荐
  • 永生之子

    永生之子

    青阳,一个拥有神秘血脉的男人!却是一个被遗忘者!他毅然选择了冒险者这条热血之路!前方,究竟是废墟,还是通往永生之门!古兰大陆,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已经开始!
  • 独宠娇妻:老公大人轻点吻

    独宠娇妻:老公大人轻点吻

    世间不幸千千万,但是没有比她更加别催的,居然在妹妹的婚礼上被准妹夫给|……更加想不到的是,这个冷血的霸道总裁居然利用宋轻嫣报仇。姑奶奶是那么好欺负的吗?还有喝绿茶带手表的小妹妹,看我怎么收拾你?|谁说私生女没有春天?她就是要事业爱情双丰收,不满意你咬我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龙宝剑

    灵龙宝剑

    一柄千年古剑“寒冰剑“会引来怎样的江湖风波?世人只知世上有柄神器,名曰:灵龙宝剑!
  • 我的校园高手

    我的校园高手

    从一个普通的学生到一个强大的修真者,需要通过什么方法?神秘的妹妹,没落的家族,上古的剑灵,魂族的少女,传承的秘法……看韩子豪如何一步步复兴家族,成为真正的强者……
  • 二十五小时

    二十五小时

    某天,你发现自己比常人多了一个小时,这多出的一个小时能用来做什么?某月,你发现自己多出的一个小时原来是可以切割的,像包里的糖果一样随时拿出来用,你立即拥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各种能力。某日,你发现原来这切割的时间又有变化,原来自己以前根本用错了方法……你会用这些能力做什么?黑道巨擘?商界巨贾?太容易了,没什么成就感。当你钱财就手,美女我有,仿佛掌控天下的时候,你发现了一个秘密: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这一切都不是真的,而且很快就会全部消失。想知道答案?只有去彼岸……一个世界等着你去拯救。
  •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 诀蝶

    诀蝶

    没有人知道神武山庄在哪?正如没有人知道神武山庄是谁创立。但世间所有的人都知道,神武山庄随便出来游历的弟子,都比任何一个门派的最强者强!青年武夜来,于青山深处,驾青鸾而出。正道,魔教,纷纷侧目。故事从这里讲起。
  • 重生之王者血脉

    重生之王者血脉

    “只要你帮我保住皇位,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我要的你给不了。”“你到底要什么!我可以封你亲王,可以给你比罗斯平原还要大的封地,可以给你无数金币,妖娆美女!”听到这里,林迪终于露出最绅士的笑容,“这样么,那么,尊敬的陛下,请把你的王位让出来吧。”英雄王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抓准英雄王的心思,也没有人知道英雄王想要什么。或者说,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地懂英雄王。——语出《希伯来语》新人写作不易,望各位大大多多支持,一个收藏,一个推荐,就是对闷猫最大的鼓励!
  • 一分钟说到对方心坎里

    一分钟说到对方心坎里

    本书总结了说话的方法与技巧,内容包括:开场的话带着“热度”说、圆场的话“方方圆圆”地说、夸人的话从“内心”说、批评的话裹着“糖衣”说、说不出口的话“暗示”着说、道歉的话带着“诚意”说等。
  •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有忠实原著的部分,也有再度演绎的部分,还有轻松发挥的部分。希望孙悟空、唐僧、白马、猪八戒、沙僧、哪吒、牛魔王、凌虚子等大小角色再一次给读者带来快乐和感悟。这本名著所涵盖的内容之广、哲理之深、趣味之强。单就文学性本身来说,除了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人物的对白妙趣横生之外,光是书中有关描写景色、人物、宗教等方面的诗词就很值得细细推敲,好好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