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6100000045

第45章 起舞(1)

迟子建

迟子建:作品《雾月牛栏》曾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清水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文等海外译本。

老八杂

丢丢的水果铺,是老八杂的一叶肺。而老八杂,却是哈尔滨的一截糜烂的盲肠,不切不行了。

上世纪初,中东铁路就像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彩虹,把那个“松花江畔三五渔人,舟子萃居一处”的萧瑟寒村照亮了。俄侨大批涌入,商铺一家家地耸起肩膀,哈尔滨开埠了,街市繁荣起来。俄国人不仅带来了西餐和“短袖旗袍、筒式毡帽、平底断腰鞋”的服饰风尚,还将街名赋予了鲜明的俄国色彩,譬如“地包头道街”、“霍尔瓦特大街”、“哥萨克街”等等。其中,“八杂市”和“新八杂市”就是其中的街名。“八杂市”,是俄语“集市”的音译,与它沾了边的街,莫不是市井中最喧闹、杂乱之处。解放后,这些老街名就像黑夜尽头的星星一样一颤一颤地消失了,但它们的影响还在,“老八杂”的出现就是一个例证。

老八杂不是街名,而是一处棚户区的名字。这是一带狭长的房屋,有三十多座,住着百余户人家。房子是青砖的平房和二层的木屋,大约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它们倚着南岗的马家沟河,错落着排布开来,远远一望,像是一缕飘拂在暮色中的炊烟。这儿原来叫四辅里,只因它芜杂而喧闹,住的又多是引车卖浆之流,有阅历的人说它像“八杂市”。因有过“八杂市”和“新八杂市”,人们就叫它“老八杂市”。不过缀在后面的“市”字有些拗口,时间久了,它就像蝉身上的壳一样无声无息地蜕去了,演变成为“老八杂”。别看老八杂是暗淡的、破败的,它的背后,却是近二十年城市建设中新起的幢幢高楼。楼体外墙有粉有黄,有红有蓝,好像老八杂背后插着的五彩的翎毛。

老八杂的清晨比别处的来得要早。无论冬夏,凌晨四五点钟,那些卖早点的、扫大街的、开公交车的、卖报的、拾废品的、开烟铺的、修鞋的、打零工的,纷纷从家里出来了。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打着呵欠,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到了夜晚,他们会带着一身的汗味,步态疲惫地回家。别看他们辛劳,他们却是快乐的,这从入夜飘荡在老八杂的歌声中可以深切地感悟得到。

做体力活儿的男人,大都喜欢在晚上喝上几口酒。若是住在别处的男人,喝了酒也就闷着头回家了,但住在老八杂的男人却不一样,他们一旦从霓虹闪烁的主街走到这片灯火阑珊处,脚一落到“雨天一街泥、晴天满街土”的老八杂的土地,那份温暖感立刻使他们变得放纵起来,他们会放开歌喉,无所顾忌地唱起来。老八杂的女人,往往从那儿高一阵低一阵的歌声中就能分辨出那是谁家的男人回来了,而提前把门打开。男人酒后的歌,由于脾性的不同,其风貌也是不一样的。修鞋的老李,喜欢底气十足地拖长腔,好像在跟人炫耀他健旺的肺;卖煎饼的吴怀张,爱哼短调。做瓦工的尚活泉,唱上一句就要打上一声口哨,就好像他砌上一块砖必得蘸上一抹水泥一样;开报刊亭的王来贵,对歌词的记忆比旋律要精准,他唱的歌听来就像说快板书了。

老八杂的人清贫而知足地活着,它背后那些高档住宅小区却把它当成了眼皮底下的一个乞丐,怎么看都不顺眼。春天的哈尔滨风沙较大,大风往往把老八杂屋顶老化了的油毛毡和院落中的一些废品刮起,空中飞舞着白色的塑料袋、黑色的油毛毡和土黄色的纸盒,它们就像一条条多嘴的舌头,在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树静风止时,它们鼓噪够了,闭了嘴巴,纷纷落入马家沟河中。于是,那些沿河而行的人,就会看见哈尔滨这条几近干涸的内河上,一带垃圾缓缓地穿城而过,确实大煞风景。

老八杂除了在风天会向城市飘散垃圾,它还会增加空气的污染度。由于这里没有采暖设施,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要烧煤取暖,烟囱里喷出一团团的煤烟,逢了气压低的日子,这些铅色的烟尘聚集在一起,呛得人直咳嗽,好像盘旋在空中的一群黑压压的乌鸦。还有,由于电线的老化,这里火灾频仍,而老八杂的街巷大都逼仄,消防车出入困难,一旦大火连成一片,后果不堪设想。

改造老八杂,势在必行了。

政府经过多次论证,下决心要治理这处城市的病灶了。工程立项后,实力雄厚的龙飘集团取得了对老八杂的开发权。丁香花开的时节,他们就派人来对现有住户的住房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并将动迁补贴的标准公示出来。如果不回迁,按照每平方米两千五百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如果回迁,每平方米要交纳四百元的小区“增容费”。这“增容费”包括小区会所、花园、游泳馆及车库等设施所投入的费用。也就是说,将来你若想在老八杂生活,即便是住原有的房屋面积,每户至少也要交纳两到三万元,人们对此牢骚满腹。

卖烧饼的张老汉说:“我住旧房子住服帖了,不想挪窝!啊,我进了鸟笼子,被他们给吊在半空了,还得倒贴钱给他们,我疯了?”

开发商设计的住房是沿马家沟河的四幢高楼,波浪形散开,两座三十层高,另两座二十八层高。在高层住宅之间,有三层的会所和两层的游泳馆。其余的地方种花种草,设置健身器材。

尚活泉说:“我天天在外出苦力,晚上回家时腿都软了,连爬到老婆身上取乐儿都费劲,那些健身器材,谁他妈用啊!”

王来贵说:“这地段的房价如今涨到四千块一个平方了,他们才给我们两千五,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四栋高楼,我们老户回迁时住的又都是小间,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他们能卖三栋大楼,得赚多少钱啊!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我们的地皮发横财,咱们可不能上当啊。”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大都是不想动迁。不想动迁的理由,五花八门。有人嫌住在高楼里不接地气,人会生病;有人嫌自家赖以为生的架子车没处搁,耽误生计;有人嫌晚上归来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唱歌了,生活没了滋味;还有人嫌坐电梯头晕,等于天天踩在云彩上,不会再有好胃口了。

动迁通知在六月份就张贴出来了,限老八杂的人在七月底以前,必须迁出。但大家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过着日子。掌鞋的,依然安然坐在街角埋头做着修修补补的活计;做鱼肠粥的,依然用三轮车蹬着满桶香喷喷的粥,正午时到闹市区的写字楼前招揽生意;摊煎饼的,也依然在院子里支着黑铁鏊子,就着微红的炭火,摊起一摞煎饼,拿到夜市去卖。

老八杂的人,但凡遇见难事,都爱凑到丢丢那儿请她拿个主意,虽说她是个女人,但却是老八杂人的主心骨。

丢丢四十出头,长脖子,瓜子脸,细眯的小眼睛,喜欢戴耳环和梳发髻。喝松花江水长大的女孩,大都有着高挑的身材,丢丢便是。她有一米七,双腿修长。有的人腿长,但不匀称,可丢丢不是。她的小腿圆润,大腿结实却不乏柔美,似乎你摆到她面前一双舞鞋,她就能踮起脚尖,轻盈地起舞。丢丢有着男人一样的剑眉,可以看出她性格的凌厉和豪爽;她又有着敦厚的嘴唇,让人能感觉到她为人的厚道。

老八杂那些暗淡破旧的房子,据说是旧哈尔滨的“马市”。那时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夏天是四轮马车,冬季是马拉雪橇,所以经营马匹的人很多,“马市”也就兴起了。那时的“马市”,相当于现在的“车行”吧。“马市”在,就有养马人。有了养马人,就要有娱乐。老八杂现存的半座米黄色的小楼,过去就是舞场,是一个俄国商人开的。它位于老八杂的腹地,主人就是丢丢。

这楼是砖木结构的,二层,解放前的一场火,将房子烧掉一半,所以它是幢残楼。活下来的房屋共有四间,楼下一大一小,大间是当年的舞场,小间是门房。楼上的两间一般大,是卧室。房屋举架高,圆券高窗,对开的包皮门,螺旋式木楼梯。屋檐下有云纹和花纹的浅浮雕,门楣处是锯齿形的木装饰,外墙凹凸有致,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楼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楼上有拱形晒台,楼下有壁炉和通向二楼的火墙,上下均有一个小卫生间。最抢眼的,是楼下的三根雕花廊柱,呈品字形。老辈人说,有些舞女跳晕了,喜欢环抱着廊柱,歇上一刻。所以廊柱散发出的那股淡淡的木香气,被人说成是舞女身上遗留下的脂粉气。此外,底层还有一个阴凉的地窖,成了丢丢家天然的大冰箱。

老八杂的人,都叫它“半月楼”。说是这幢米黄色的小楼原本该是老八杂的一轮明月,它失了半面身子,只能是月色微明的半月了。

半月楼前有一片高大的丁香树,春季,暖风裹挟着花香,给老八杂的人带来蜜月般的气息。被大火缭绕过的那面黑黢黢的山墙下种了藤萝,褐色的茎儿背负着纷披的绿叶,爬了满墙,生机遮掩了伤痕。

半月楼的老主人,是齐如云。五十年代,她是哈尔滨一家劳保用品厂的工人,专事缝纫,做工作服、套袖、护膝、手套、鞋垫等。齐如云不漂亮,但她肤色白皙,身材俊美。好的肤色和身材,天生就是女人的一双“招风耳”,她也因此比那些面容姣好的女人要引人注目和耐人寻味。

五十年代中期,苏联专家陆续来到哈尔滨,进行十三个重点工程的援建。譬如哈尔滨汽轮机厂、东北轻合金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等。那时候的报纸和电台,常有关于苏联专家的介绍和报道。齐如云在工歇时,喜欢到单位的阅览室看报。每每看到苏联专家的照片,她会慨叹着对同事说:“他们长得可真英俊啊!”所以当一九五六年的夏季,单位通知她去参加一个与苏联专家联欢的舞会,齐如云激动极了。齐如云是厂里的文艺骨干,她的舞跳得特别好。那天她穿着一条蛋青色的连衣裙,梳着两条油光光的大辫子,是舞池中最美的一只蝴蝶。

那次舞会归来,单位的女工都很羡慕地围在齐如云身边,问她舞会去了多少人,舞池多大,灯是什么颜色的,哪个苏联专家最好看?齐如云似乎有些失落,她淡淡地说一共有二十几个苏联专家,个个都是大个子,高鼻梁,分不清张三李四。舞池有篮球场那么大。最讨厌的是灯,中央的水晶吊灯没有开,只亮着几盏壁灯,比蜡烛的光还微弱,没魂儿似的。而且,跳到最后,停了二十分钟电,舞场黑漆漆的,可她们这些舞伴,还得被人牵着手跳舞。

那年夏末,齐如云突然结婚了,嫁给了肉联厂的灌肠工李文江。不过他们的婚姻只维系了两年,齐如云在五七年丁香花开的时节,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虽然是黑眼珠,但眼凹着,而且黄头发,白皮肤,高鼻梁,把李文江气疯了。他受不了这侮辱,揪着齐如云的辫子,审她这小妖怪是谁的?他发誓要用菜刀剁碎那匹撒种的“大洋马”,把他灌进香肠,熏好了下酒,然后再休了齐如云,用水盆浸死那个小东西!可齐如云对孩子的来历守口如瓶。李文江便告到齐如云的厂子里,说是八国联军都滚蛋了,自己生活在新社会,却做了洋人的王八,咽不下这口气,请组织帮助他找到元凶!

齐如云坐满月子,刚一上班,等待她的是领导的谈话和女工们不屑的目光。对组织的谈话,她提交了一份书面材料,说是有一天下夜班回家,路灯熄灭了,她走到一处僻静的街角,突然闪出一个黑影,把她给强奸了。由于天黑,她根本没有看清那个男人的脸。李文江得到这个答复后,更加变本加厉地折磨齐如云,让她站着吃饭,坐着睡觉,不能喝开水,不能用温水洗脚。他一天到晚地吼:“我就不相信,谁搞了你,你会不知道!撒谎,撒谎啊。洋人身上有膻味,这样的公羊爬到你身上,你他妈的还闻不出来?”

在厂里,齐如云依然气定神凝地坐在缝纫机前,不惧女工们投向她的冰冷的目光,安心做着活计。怕李文江真的会对孩子下手,她把他送到了双城的亲戚家。刚开始的时候,她给孩子报户口时填的名字是“李宽”,被李文江知道了,他拎着户口簿,冲到派出所,骂户籍警:“一个小洋鬼子,他凭什么随我的姓啊!你们这帮卖国奴!”没办法,齐如云只得让孩子随自己姓,给他起名“齐耶夫”。李文江依据“耶夫”二字,判定孩子的生身之父是苏联人。他说:“原来是个老毛子搞了你,养活了个二毛子!”

李文江磨刀霍霍,费尽心机地在哈尔滨寻找名字中有“耶夫”字样的苏联人。就在此时,他听说了齐如云与援建的苏联专家跳舞的事情,便缩小了包围圈,泡了两天图书馆,在旧报纸中搜寻专家的名字,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就他所查到的,名字中带“夫”字的倒不少,但不是“诺夫”“托夫”,就是“佐夫”“可夫”,没有一个“耶夫”。这就好像是撒了一片大网,打上来的鱼没一条是自己想要的,让他懊恼。他再次去找齐如云单位的领导,说是他知道内情了,齐如云是在舞场被人糟蹋的,既然是组织上派她去跳舞的,他们就应该对她的安全负责。如果他们不揪出那个混在中国良家妇女中的色狼,他将采取报复行动,自制炸药,炸毁苏联专家楼,让那些高鼻子的老毛子统统见鬼去。

劳保用品厂的领导,并不相信齐如云提供的材料,他们也猜测齐耶夫来自那场舞会。可是这事情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生的,却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原本心虚,李文江又步步紧逼,这让他们很头痛,怕鲁莽的李文江把事情闹大,影响了中苏友好关系,那他们就是历史的罪人了。正一筹莫展时,李文江的老母亲被儿媳妇的事气得生病住院,这等于是救了他们的驾。李文江是个孝子,他开始天天跑医院,报仇的欲望随之冲淡。之后,齐如云适时提出离婚,他也就答应了。离婚之后,李文江很快又找了一个在皮革厂工作的姑娘,她虽然麻脸,但转年为李文江生下了一个男孩,那孩子谁见谁都说是跟李文江一个模子扒出来的,一样的团脸、浅眉、蒜头鼻子、鼓额头、厚眼皮、翘唇,李文江觉得自己先前是一个半残的铜镜,如今另一半失而复得,完美无缺了,如得宝物,喜不自禁,早把齐如云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了。

齐耶夫上小学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将专家撤回,那些重点工程的建设陷入危机。齐如云那时住在工厂家属楼里,有一天,领导找她谈话,说是要给她调换一套住房,让她搬到四辅里的一座俄式小楼。原来住在里面的是厂子的工会主席一家,中苏关系破裂后,他说身为工人阶级的代表,不能住在敌人的堡垒中,一定要举家搬出。领导便想到了齐如云,觉得她和齐耶夫住在里面恰如其分。但她级别低,不能只住她一家,厂子便把新婚女工汪小美也派了进去。汪小美选择住楼上,这样,齐如云带着齐小毛住楼下。

同类推荐
  • 张旭旭跳槽记

    张旭旭跳槽记

    大学毕业的张旭旭,攥着大学文凭长期游荡在各种招聘会上。从无合同、无保险、无福利的“三无公司”,经过一次次的跳槽后终于来到了心慕已久的知名外企,成了一名高级白领。一次次的跳槽让他笑话百出,每次的跳槽都经历不同的冒险,当来到令人神往的外企后,却遇到了一大堆想象不到的办公室战争……经历了诸多来自职场的压力之后,他变得坚强了,成熟了,最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春天。本书由作者的真实经历所改编,用诙谐搞笑的语言讲述职场中的酸甜苦辣,带读者玩一次职场里的过山车,感受最真实的职场现状。
  • 锦绣

    锦绣

    情窦未开的少女“我”被表哥“温雅的书卷气”所吸引,自作主张地挑剔着、对抗着表嫂,那份“难言的忧伤”和朦胧的敌意除了让她自己暗自脸红,也只能风过无痕、无疾而终;而表哥竟然也从懵懂无知的少年时代起,就在心里爱着隔壁的玉嫂——那个“俊俏的小媳妇”,直到他长大成人,这“穿过重重光阴的回响”使他无从释怀,天使般纯洁的男孩蜕变为“时时有绯闻流传”的成年男人……
  • 私人生活

    私人生活

    这是一部描写现代大都市女性生命轨迹的严肃的先锋小说,它以主人公自身的女性经验和隐秘的内心生活为视角,讲述了一个女孩儿在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中不寻常的经历和体验。女主人公在一特殊的生活背景中长大,叙述了在学生时代她是个孤寂的不能融入集体的“陌生人”,长大后她和一位成年男子既对抗又吸引的“性”的紧张关系,以及她和女邻居禾寡妇之间温情而暖昧不清的奇特关系。后来她终于与一位英俊年轻的男子建立了恋爱关系,可是突然而降生的生活风波和事故,使她几乎是同时失去了母亲、神秘女邻和她的恋人。她努力战胜自己,在满目疮痍的精神创伤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
  • 不知去向

    不知去向

    我们总是背负着太多上路,生活的繁杂,工作的重压……已经使我们内心的心灵之泉日渐干涸。我们需要滋养、灌溉心灵,拂去心灵上的蒙尘,使其重现往昔的纯净和安宁。本书收录作者的经典之作,为滋补现代人疲倦的心灵而作,文章个个精彩动人,发人深省,愿读者读后可以受到激励和启迪。
  • 富豪俱乐部前传

    富豪俱乐部前传

    东北穷小子李晓天离乡背井,身揣几百人民币只身独闯南方。在那边热土,他从一个一文不名的民工仔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之路。为了生存,他当搬运工,又历经金融公司职员、汽车公司业务员、销售经理,直到逐渐摆脱贫困,拿到房产项目,迈入成功人士阶层,成为富豪俱乐部的会员。但当他踏入豪华大门的那一刻,却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俱乐部里的各色精英人士、美女佳人,应酬圈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生意、运作、跑官、圈钱,李晓天在这个温柔乡中如何自处?他又怎么样用自己得到的一切去交换更大的利益?请看由天佑编写的长篇小说《富豪俱乐部前传》。《富豪俱乐部前传》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门推荐
  • 公主驾到之名门贵女

    公主驾到之名门贵女

    她是仙狐族公主,地位显赫,天生九尾,从小智商超群,被族人奉为“圣女”!一夕兵变,天地变色,血色蔓延,曾经的世外桃源变成了残垣断壁,家园沦陷,父母被囚,族人成为黑狼的祭品!而她却被撕裂虚空,送往异世,完成既定的命运,寻找上古神器!她,一个本该受尽万千宠爱的都市豪门三代嫡系,却受尽冷眼,更因为性格的懦弱胆小,家族亲人的排挤而为沐家所唾弃,更是被自己的妹妹抢了未婚夫,被亲人的妒恨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一朝穿越,她替代了她!豪门大家,亲情冷漠,波谲云诡,族中长辈步步紧逼,层层算计。被退婚,被欺凌,她沉静观之,冷眼相对……为救族人,她踏上了一条寻找神器的艰辛道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神算小道士

    神算小道士

    会讲话的黄皮子?!关灯无意中得罪了将要神仙的黄皮子,竟招来疯狂报复,幸好祖坟显灵,得到关家阴魂保护,才幸免于难。却也走上了驱魔斗法的道路,经历了一个个诡异事件:老僧死后虹化、成吉思汗墓诅咒、四川南充百年清朝僵尸、活了256岁的人……
  • 尘世嚣

    尘世嚣

    一名少女,抱着黑猫,牵着正太,后面还跟着一个俊美如玉的少年!他们穿越了时间空间,无视了六届分割线,打破了了天地法则!本文比较轻松,第一次写,不好说出来我会改的!
  • 少女召唤大师

    少女召唤大师

    我叫张落,我穿越了。穿越到了异界,我成了乞丐+废柴+家族私生子。没有错,就是所有小说中出现就必定会是传说中的装逼男主角属性,我以为我是主角,但现实狠狠的给了我一脸。……小说设定什么的全是骗人的。瞬间感觉,人生真是苦涩啊……直到某一天,我捡到了一个大师球,我发现原来我的人生还是有意义的。但是……怎么回事?大师球,那说好的神奇宝贝,说好的神兽呢?为毛大师球里面冒出了一只二小姐。这发展是不是有点不对啊!
  • 天降萌宝:下堂小妾要翻身

    天降萌宝:下堂小妾要翻身

    什么,一穿越就成了孩儿他妈?有米有搞错,她才芳龄十八。好吧,看在这娃娃还算卡哇伊又被欺负的如此可怜的份儿上,她云思雨认了,养他好了。可为毛还给了她一个下堂妾的身份?有闻某王驻守边疆五年未归,竟是因为当年上了她恶心走的?好吧,谁让他是传闻中的玻璃呢,她再认。因为当初同日嫁入王府的王妃忌恨她,各种报复她,搞的如今是个人就能欺负他们‘孤儿寡母’,且地球人都知道,靠之。去你祖宗十八代的节操,老娘要翻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解放西双版纳

    解放西双版纳

    经过半个多月的征战,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终于全部彻底地消灭了国民党残留在西双版纳的部队。从此,西双版纳解放了!千百年来套在边疆各族人民身上的枷锁被打碎了!一个被封建领主、土司头人和国民党反动派蹂躏得千疮百孔的西双版纳获得了新生!
  • 衍帝歌

    衍帝歌

    风起云涌之时,她淡然微笑的面容,是我心底最深的寄托......
  • 星际战王

    星际战王

    乱望一眼三千年,百族交错出盛世。百家争鸣奇斗艳,龙腾虎啸戏风云。盛世开错里皇室,皇室一出风云聚。风云一出逢乱世,乱世风云枭为王。大杀风云交知己,万盛交错出乱世。大杀风云交知己,一手遮天平乱世。
  • 《神印之王》

    《神印之王》

    一个落魄世家的少爷,强势崛起。为爱人,愿赴汤蹈火;为红颜,愿不入轮回;为亲人,愿倾覆天下;与神斗,与天斗,成就神王之身。
  • 威行海上

    威行海上

    相传大明国开国之初,宰相刘伯温写成一本奇书,里面记载着他毕生研究出的改朝换代之术,在他死前将此书送到了海上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许多年后,当这个消息传遍整个大明国的时候,一个海上群雄逐鹿的时代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