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900000076

第76章 因宜制敌的智囊(2)

孙子说:“商陵勿向,指兵勿逆。佯北勿从,锐率勿攻,饵兵勿食,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意思是敌人从高地冲下来,不可以正面迎击,以避击锋锐;敌人伪装退却,不要去跟踪追赶,以免中了埋伏;当敌人士气正旺的时候不要进攻;当敌人用小部队引诱的时候,不要去理睬;对正在挥师回国的军队,不要去阻挡,包围敌军时要留下缺口,以免敌人全力死战;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迫近,以免其拼死反扑,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把握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如果能够顺势操作则会事半功倍,逆势操作则会自取灭亡。赚钱的时候,只吃八分就行,不要太追求圆满,留点好处给别人呢,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最大的风险。

邓艾灭蜀

魏景元四年,司马昭主持魏国朝政,准备大举讨伐蜀。当时,蜀国国势日渐衰微,朝廷小人弄权,内政昏暗。蜀后主刘禅懦弱无能,宦官黄皓专擅朝政,唯一能抵御外敌的大将姜维恐怕被他所害,也不敢住在成都,长期驻兵沓中。蜀国的外围兵力不足五万,蜀国就依仗这微薄的兵力防守各险要关隘;守卫成都及其它各地的兵力也只有四万左右。

蜀国所凭倚守卫的是剑阁天险,姜维在此地驻守。司马昭原想突破剑阁,直取成都。但姜维英武过人,深知用兵之道,正面强攻恐难奏效。司马昭便打算派兵拖住姜维,同时截断其归路,使他无法回救成都。计策既定,司马昭派三路大军伐蜀;一路由邓艾率三万余人从狄道进攻甘松、沓中,钳制姜维部队;一路由诸葛绪领三万人从祁山出发进至武街桥头,断姜维的退路;一路由钟会统率十万人,分别从斜谷、子午谷等地进攻汉中。农历8月,魏军从洛阳誓师出发。

由邓艾率军牵制姜维,姜维知道钟会进军汉中一定回师救援,诸葛绪则在半路截攻姜维,邓艾此时也追击姜维。姜维部队腹背受敌,就算不大败溃散,也会狼狈不堪。钟会则取汉中,进军剑阁,直逼成都。只要邓艾诸葛绪合力牵制住姜维,钟会军队就能势如破竹,大举入侵,成都垂手可得。这是司马昭的理想战略。

但后来的事实是:邓艾到达沓中,姜维惊闻汉中已失,果然回师救汉中,退向阴平,但又遭到魏军大将诸葛绪的截击,诸葛绪截不住蜀国智谋双全的名将姜维,被蒙骗过关。

交战以后,姜维看到魏军来势凶猛,有夺取成都的企图,便与成都赶来支援的张翼、廖化并为一军,固守剑阁。钟会指挥军队猛攻剑阁,姜维据守险要,钟会兵团不能前进,粮食缺乏,运输线又太长,钟会与姜维竟一时相持不下。

邓艾说:“敌军已经遭受挫折,应该趁势进军。如果从阴平小道经汉中德阳亭到涪城,出剑阁西一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击腹心,出其不意,攻其不守,防守剑阁的部队必然回来援救涪城,这样钟会就可以率战车并列前进;如果剑阁的部队不去增援涪城,则救援的兵力就很少了。”

于是,邓艾悄悄率一队精兵,从阴平出发,跨越蜀道天险,神不知鬼不觉地向绵竹进军。蜀军对此毫不知情,魏军则日夜兼程。这天,邓艾率军遇到一处悬崖,大家看着峭壁,不知所措。邓艾用毡毯裹着身子从山上滚了下去。将士们都抓着树枝藤条,沿着悬崖峭壁,一个接一个地前进。邓艾整顿队伍,直趋江油。江油城的守将措手不及,只得投降,邓艾很快进攻涪城。尚书郎黄崇多次劝诸葛瞻应迅速前进,占据险要地势进行防守,不要让敌人到达平原地区,诸葛瞻犹豫不从;黄崇再三劝说,甚至痛哭流涕,诸葛瞻坚持不听。邓艾长驱直入,击败蜀军前卫,诸葛瞻退守绵竹。邓艾写信劝诱诸葛瞻,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邓艾率军与蜀军大战,斩杀了诸葛瞻和黄崇。

绵竹一失,成都已无险可守。蜀军料想不到魏军突然到达,陷于混乱不听指挥;老百姓听说邓艾大军已进入平原地区,惊惶失措,纷纷向山泽逃去,一片混乱。蜀汉群臣纷纷议论,刘禅最后采纳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并派人传令坚守在剑阁的姜维等一并投降。姜维得知诸葛瞻战死,急撤军援救,后来又接到刘禅的降书,只好投降钟会。蜀国宣告灭亡。

【智囊】

魏军能够三个月灭蜀,邓艾这支奇兵功不可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姜维那么会用兵,但没有料到魏军正面拖住他,后面用奇兵踏上蜀道。蜀军主力重兵驻守剑阁,以为守住剑阁天险即万事大吉。没有料到邓艾偏不顾险阻,“攻其不守”,奇袭姜维身后,本来腐朽不堪的蜀国对于邓艾这支如从天而降的奇兵,也就无能为力了。

“攻其不守”的策略在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中,都运用十分广泛。在与人辩论中,也可以运用这一策略,出其不意地攻击对手,获得胜利。

李靖破江陵

萧铣占据着江陵,唐高祖下诏书让李靖同河间王李孝恭乘船到夔州阅兵,准备攻打萧铣。当时正是秋天,潦水集中,江水猛涨,水势险恶,萧铣认为李靖等不可能沿江而下,因此没有作防备。李靖手下的从位将领也请求等江流平静后才进发。李靖说:“兵贵神速。现在我们的军队刚刚集中起来,萧铣还来不及得知消息,如果我们乘着水势汹险时进军,这样就能形成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萧铣在仓促之间召集起来的军队,是没有力量来抵御我们的,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抓住他。”李孝恭同意了他的意见,他们带领了。当时萧铣的涣散的士兵们正回家务农去了,只留下几千名宿卫部队,他们听说唐朝军队到了,十分害怕,勿匆忙忙征兵,然而士兵们都在江岭之外,道路险阻又远,不能马上集合起来,只好把现有的士兵全部调动起来,进行抵抗。孝恭打算攻打他们,李靖阻止他说:“那是一支临时凑成的挽救败亡的军队,他们所采用的对策也并非早就确立了的,势必不能持久。我们不如暂且驻守在南岸,放松他们一天,他们必定会分兵,有的留下来抵御我们,有的退回去自守,他们的兵力分散后势力就会减弱,我们可以乘他们懈怠之机向他们进攻,就必定会取得胜利。现在如果惹急了他们,他们就会齐心协力拼死战斗,楚地军队慓悍勇猛,不容易对付。”李孝恭不听李靖的意见,他留下李靖守营,亲自统帅精锐部队出战,果真大败逃回,直奔南岸。萧铣的士兵们放弃了所乘坐的船,来掠取唐军中的财物,每人都背着很重的战利品。李靖见到萧铣的士兵如此混乱,就放手让自己的士兵去痛击敌人,大败敌军,乘胜直达江陵,进入江陵城的外城郭,还缴获了敌人的许多舰船。李靖让孝恭把这些舰船都散放在江中。将领们都说:“这是打败了敌人后缴获的,应当发挥它们的作用,为什么都扔了去资助敌人呢?”李靖说:“萧铣所统治的地区,南边超出了岭表,东边到达洞庭,我们孤军深入,如果敌人的城池没有攻下来,而敌人的援军从四方汇集起来的话,我们势必里外受敌,进退不成,即便有船,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我们扔下这些船舰,让它们堵在长江中,沿江而下,前来援助萧铣的军队见了这些船舰,一定会认为江陵已经被攻破,于是便不敢冒然进军,而是会派人来回探听情况,这一来,他们就会停留十天半月才发兵,我们就必定能攻占江陵了。”萧铣的援军见到了船舰,果然犹疑起来,不敢前进。

[智囊]

李靖是唐太宗时杰出的出将入相的军事家,历来讲究出奇制胜,是一位具有实战经验和军事理论丰富的名将,著名的《武经七书》之一《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就是他三十余年戎马生涯的宝贵经典。此次“李靖巧计破江陵”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指挥打得最漂亮的一仗。事实证明,李靖的决策是很英明的。

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待机而战,兵不厌诈,这就是李靖攻破江陵的全部秘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学习“兵贵神速”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效率,善于抓住机会,主动争取,才能赢得成功。

朱携智胜黄巾贼

韩忠率领黄巾军十万人占据着宛城。皇帝下诏书让朱携带领八千人去讨伐韩忠。朱携建立了防御工事,堆起了土山,从山上察看城内的情况,然后击鼓攻打城的西南方向。韩忠的全部兵力赶往城西南,朱携亲自带领五千名精兵,乘其不备袭击了城的东北,登上城墙进入外城。韩忠只好退守内城,并惊惶恐惧地要求投降。当时司马张超等人商量,想同意让韩忠投降。朱携说:“不行!现在天下统一,只有黄巾谋反,接受了其中的投降者只会助长反叛的事发生,这不是久长之计。”他们又进攻得很急,但不能战胜韩忠。朱携就登上土山,远望内城,回头对张超说:“我知道原因了,我们在城外修筑的外围工事周密而坚固,敌人求降不成,欲出不得,所以就拚命死守。我们不如把外围工事撤除,军队全部进入外城,韩忠军队见外围工事撤除之后,势必自己从内城中跑出来,想夺路而逃。一旦他们出了内城,斗志就会涣散。这是一种比较容易打败敌人的方法。”朱携军队撤除了外围之后,韩忠的军队果然从内城中出来了,朱携乘机出击,大败韩忠军队。

【智囊】

朱携先急攻宛城的黄巾贼韩忠,但不克。后来分析韩忠守军的周边情况,后果不出他所料。朱携此招无疑是《孙子兵法》“围师必阙”的最好诠释,强调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为什么胜利唾手可得了,还要给敌人留下逃生之路呢?按常规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如果仔细想一想,便不难理解孙子这一主张的奥妙之所在。

通常,无论在野战阵地还是在城寨防守作战中,面临被围境地的敌人,很可能出现三种想法,一是投降,二是死战,大多数则是第三种:观望,听命于指挥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指挥官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

更重要的是,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特别是围困坚守城堡的敌人,一旦敌人弃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战战场上彻底消灭敌军。相比之下,与逃窜之敌作战的难度显然要比与死战之敌作战要小得多,代价也会少得多。稍微有头脑的将领都能算过这个账来,所以“围师必阙”是历代战将常用的一个战法。

实际上,“围师必阙”既是一种战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处理事情时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话不要说得太满,事不要做得太绝,给对方或矛盾产生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耿弇声东击西

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张步的弟弟张蓝率领精兵两万人,驻守西安,张步手下的各郡太守集合了一万人驻守临淄,两地相距四十里。

东汉大将耿弇把自己的军队驻扎在这两城之间。他看到西安城郭虽小然而坚固,临淄城郭虽大,实际上却容易攻下。耿弇就下令五天之后攻打西安。张蓝听说后,日夜防备。很快到了约定的日期。那天半夜里,耿弇下令将领们:让士兵们不起床就在寝席之间进食,等到天刚亮,军队直奔临淄,半天之内就攻下了临淄城。张蓝大惊,扔下了西安城逃跑了。将领们问耿弇:“您下令攻打西安,却又先攻临淄,还竟然把西安也一齐攻下了,这是为什么呢?”耿弇说:“西安的敌军听说我们要攻打他们,必定严密防守,因此不好攻打;而对于没有战斗准备的临淄守敌来说,我们的进攻是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必定会惊惧慌乱起来,因此我们攻打临淄,就必定能很快攻下此城。攻下了临淄,西安就孤立了,这样做是所谓‘击一而得二’。如果我们先攻打西安,由于敌人的城防很坚固,必定会使我军困顿,我方将势必定会有很大伤亡。即便是占领了西安。张蓝必定会退守临淄,加强了临淄的防卫力量。我方是深入到敌人所在之地来作战的,后边缺少粮草武器等供应,这样,过了十天半月,还不是把自己置于困境吗?”将领们都服了。

智囊

“声东击西”之计,也是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的计谋和策略。通常用灵活机动的行动,忽东忽西,不攻而示之攻,欲攻而示不攻,形似必然而不然,形似不然而必然,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对方顺情推理,我恰同势而用计,以达到出敌不意地夺取胜利的目的。

棋战中的佯攻、牵制、顿挫战术,在实战中应用较广,其实就是“声东击西”之计的应用。当制定一个具体的组合战术攻击对方薄弱环节时,往往采用迂回战术,从乙处发起佯攻,牵制住对方一部分子力,然后再全力猛攻甲处,使对方措手不及,已处于力无法救援,最终陷于混乱而失利。

在职场上,“声东击西”的策略需要我们机动灵活地运用。比如在处理同事和上司之间的关系时,尤其是当你拒绝他们的请求时,态度要委婉,有的时候善意的谎言比残酷的事实要好的多。

韦睿力克北魏军

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梁武帝的军队北伐,梁武帝命令豫州刺史韦睿监督军队攻打小岘城堡。不久城堡里忽然出来了几百人,在城堡外布阵。韦睿说:“这城中有两千多敌军,他们关起门来坚守的话,完全能保卫自己,现在却无缘无故地派军队到城外来挑衅,这些人必定是敌军中的英勇善战的劲旅。我们要是能先打败这些劲敌,这座城一下子就攻下来了。”将领们还迟疑不决,不肯前去,韦睿指着皇帝授予他的符节说:“朝廷授予我这符节,不是让我当装饰品用的,军法可不能冒犯。”军队就冲上前去,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北魏军队大败,梁军急忙攻打敌人的小岘城,城堡终于被攻下了。

韦睿进攻合肥,首先察看了当地的山川地形,他说:“我听说当年有人说过:汾水可以淹没韩国的国都平阳,绛水可以淹没魏国的国都安邑,用水攻可以打败敌人。”于是在肥水上修筑了一道拦河坝,坝修成了,北魏的大批援军到了。将领们害怕自己无力对付这么众多的敌人,要求韦睿向朝廷上表请求派增援部队,韦睿说:“敌军已经到了跟前,才去请求增援,这怎么来得及救急!马鞭再长,又怎能扫及马腹?”战斗开始时,梁军出战不利,将领们商量想退守巢湖,又商量想离开这里去保卫三叉,韦睿生气了,说:“军法规定率领军队的人临阵退却就要处死刑,你们只有前进不能后退,轻举妄动者处斩!”他派人取来了伞、扇、指挥作战的将旗和仪仗用的旗帜,将旗帜竖立在堤坝下,表示自己没有后退之意,并且在堤坝上另外修筑了壁垒来加固自己的所在之处。时间久了后,拦河坝中的水满了,开始向合肥城里灌,北魏的援军也无法发挥作用,合肥城终于被攻破了。

同类推荐
  • 京华碧血录

    京华碧血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蒙学经典

    蒙学经典

    本书内容包括:古文观止、幼学琼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 白话黄帝内经

    白话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最伟大的奇书,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季时节气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是一部统领中国医学、古代养生学、气功学的绝世巨著。它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泉源,是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说明人体内外环境统一性的典范,所以它已成为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这书《白话黄帝内经》以现代语加以语译和解释并配以专家点评,使学习者易读易懂。
  •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在选编时,本书除了考虑唐诗自身的影响力与地位外,还参考了中学教材中的唐诗选用情况。因此本书的赏析注重配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注释详尽,诠释到位,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热门推荐
  • 贼行无忌

    贼行无忌

    2004年5月5日,伦敦索斯比拍卖行——毕加索的名画《拿烟斗的男孩》以5500万美元的底价开拍,最终,拍卖槌敲定的价格是——1.04亿美元。只是……索斯比拍卖行并没有透露这位神秘买主的任何个人信息,甚至连其国籍也不肯有丝毫的暗示。……15年后,富可敌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突然宣布:毕加索那幅被称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画”,在戒备森严的拉菲古堡离奇被盗。直到这时才有人记起,这个煊赫家族的第六代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葡萄酒,艺术,和银行业一直是我们的三大传统投资领域。”整个世界都喧哗了。而此刻,从游戏世界里走出来的小毛贼陈峰,正背着一幅不起眼的卷轴,走在光华市的一条碎石小路上。只有低调的奢华,才是贼行无忌……
  • 猎魔师联盟

    猎魔师联盟

    居住在长沙的王导是猎魔师联盟中的一名猎魔师。在科技高速发展,灵异界逐渐衰落的现代社会里,王导开了一家网店,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一次给客户送商品的路上,王导意外地在长沙城郊的一间老宅中发现了被镇压90多年的猎魔师前辈的魂魄。不过,王导所没想到的是,他解救猎魔师前辈的举动居然会给猎魔师和阴阳师之间的最后一次战争埋下导火索。
  • 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

    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

    本书记载了数十个不一样的亲情故事,但一样的是阅读时的感动。读完这一篇篇感人的亲情故事,请你轻轻地拭去眼角的泪吧。生命是如此短暂,希望籍由这些故事带给你的心灵震撼,能让你领悟到如何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那些深深爱着你的亲人。
  • 烽火连九天

    烽火连九天

    人族降生于洪荒之末,乱古之初。人族因先天不利,生而羸弱,并且不事修行。名山大泽,洞天福地,皆也早已被各族所据。天时,地利具不得,于是一段人族的血泪史,从洪荒之末写到上古之初。故有诗曰:天道何为公,人道实其难。血肉作盘食,魂魄成滋补。
  • 学人不如学己:企业内训师团队建设实务

    学人不如学己:企业内训师团队建设实务

    企业核心知识和经验传承,离不开企业内部骨干的参与,因此,内训师团队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但很多培训管理者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知识。在此背景下,本书从以下内容入手,对内训师团队建设工作进行系统阐述:内训师团队的定位;建设的关键点;团队建设的三要素(课程、制度、师资);内训师团队建设策略;内训师团队三大工作任务操作指南。本书旨在帮助培训管理者用最少的资源和最短的时间,建设一个具备自我更新和自我成长能力的内训师团队,尽早摆脱对外界资源的依赖。
  • 青春里的悲伤与美好

    青春里的悲伤与美好

    青春,我们一起疯狂,一起悲伤,一起放纵的那些岁月,如今当我们站在青春的湮灭处唏嘘时,还有没有一种悲伤,有没有一种记忆,有没有一种友谊,总让我们点墨成殇。。
  • 玉妃

    玉妃

    无历史可追溯的朝代,无典籍可查的人物。在平行于某个时代的另外一个空间的国度里,命运多舛,受尽痛苦折磨,但是无情的命运将她一次又一次玩弄于股掌之间,让她为了自己的爱人受尽重重磨难,慢慢的她学会了反抗命运,但是却抵抗不了爱情的煎熬,她一个人在崎岖的道路上苦苦挣扎。一代帝王,享尽荣华富贵,但是君王的枷锁使他不能让常人那样追寻真爱,他不会背叛,但是却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他抓住爱人的双手,但是却一次又一次失去
  •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有一本流行一时的书讲了一个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会更为顺利地获利。原因很简单: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丧失原有的目标。而不只盯着“利”字的人因为排除了功利的干扰,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品格常常会化为脱俗的人格魅力,极容易令上司欣赏。
  • 妖孽雇佣兵

    妖孽雇佣兵

    为了脱离孤岛,进入梦寐以求的花花世界,也为了偿还老道对自己的恩情,苏辉成为了一名刀口舔血的雇佣兵……于是,史上最妖孽的雇佣兵粗线了!本故事纯属虚构,勿与现实挂钩
  • 炼狱天使

    炼狱天使

    一个二十出头的丽人,凭借过硬的背景,高学历的水平,出众的容貌,不俗的交际手腕,频频流转于高官,上海富商,甚至上海青帮及当地名流之中。让人恍然如梦,感觉似真似假。这个谜一样的美丽女子从何而来,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又将牵出怎样动人心魄的光阴往事。当一切烟云尽散,等待各人的机会是怎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