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900000047

第47章 委曲求全的智囊(2)

张永临行前,杨一清从袖中拿出两封奏书。一封写的是有关平定宁夏贼乱的事,另一封写的是朝廷发生政变的事。杨一清嘱咐张永说:“你率军胜利回京,去见皇帝时,先把有关宁夏的奏书递上,这时皇上一定公开问你一些问题,你就请皇上屏退左右侍官,然后交上揭露政变的奏书。”张永有些担心地问:“如果皇上不相信怎么办?”杨一清说:“别人的话能不能使皇上相信,这不好说,不过您的话必定有效果。所以在您讲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头绪,要考虑周到,万一皇上不信您,您可以叩头请皇上立即召来刘瑾,没收他的兵器,并劝皇上登上城门亲自考察。接着您可对皇上说,‘刘瑾如果没有反叛的行为,可以杀掉我去喂狗’,然后再叩头哭泣。这样皇上对刘瑾反叛的事肯定会相信,并会大为愤怒。杀了刘瑾,您就会被重用,还会和吕强、张承业一起名垂青史了!不过事不宜迟,只盼望您立即行事,不要给刘瑾留下东山再起的机会。”张永听了,十分兴奋地说:“老奴要报答皇上的恩德,又何惜什么残年余生呢?”

张永回京后,立即照着杨一清的计策去做,事情果然很顺利。刘瑾刚被抓时,武宗念在旧情,仍不忍心杀他,只是降旨令刘瑾去南京看守凰陵。但刘瑾趁机回一个白帖说,乞求得到皇上的一两件破旧衣盖尸体。皇上看了顿起怜悯之心,命令给他一百件旧衣服。张永听说后十分担心,想起杨一清说过的,要速战速决,不能给刘瑾留下喘息的机会,知道再这么拖下去,恐怕武宗真的会舍不得杀刘瑾。于是,便与内阁中几个好友谋划,暗令六科十三道一起上书弹劾刘瑾。弹劾的奏章中还涉及了与刘瑾关系密切的官员。张永手持此奏书来到左顺门,对几个进谏的官说:“刘瑾掌权时,我们都不敢说话,何况你们站在朝堂两旁的官员呢?现在只对刘瑾一人治罪,不涉及旁人,千万不要伤害官员的感情。你们把此奏书拿回修改,急换一个,只弹劾刘瑾一人,然后送上。”皇上看到弹劾刘瑾的奏章后,终于下定决心,下令将刘瑾杀了。这其中只牵连了和他勾结紧密的文官大臣张彩、武官大臣杨玉等七人。

除掉刘瑾和江彬两个奸臣都是借用了张永的力量,如果杨一清只凭宫廷之外的力量,一定达不到目的,而张永不愿涉及更多的人,说明他更有一番深刻的见识。

智囊

审时度势,看清情况,抓住重点,立即行动。看清整个事态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依据现有的条件指定详实的计划,只要有合适的实际以及合适执行这一计划的人出现,就毫不犹豫地加以实施。

杨一清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决胜于京城之内,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他对刘瑾谋反的事实已经掌握的十分清楚,所差的只是一个能够将刘瑾罪行揭发出来的最佳人选。张永作为皇上身边的人,恰好给了杨一清一个最好的机会,使得杨一清一举搬倒了为祸朝纲的刘瑾。

许武让名

许武是阳羡人,曾被举为孝廉,官运亨通,在当地名声很高。而他的两个弟弟许晏子、许普还没有显达,许武就想使他们也能成名。一天他对两个弟弟说:“从礼义上来讲,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分家,所以我想同你们把祖宗留下的家产分了,你们看行吗?”两弟弟表示同意后,许武将财产一分为三,自己占了肥田、广宅和奴婢,而将瘠薄的田地和不好的房屋分给了两个弟弟。两个弟弟没有说什么。当时乡人都称赞他的两个弟弟克己谦让,而鄙视许武的贪婪。于是两个弟弟许晏、许普因此显名,并被举为官员。

又过了很久,许武召集亲友们,对他们说:“我当哥哥的不肖,盗取了名声,获得了高位,而两位弟弟年纪已大,却不曾沾荣受禄,所以我曾用分家产的方法甘受非难指责,为二位弟弟的立名来个开端。如今我的目的已达到,现在应重新平均分配。”说完当众拿出自己多得的财产,全部分给两个弟弟。

智囊

让财容易,让名更难。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具有虚荣心,虚荣心理是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它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虚荣心强的人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昔日的荣耀经历或今日的辉煌业绩,他们或夸夸其谈,肆意吹嘘,或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自己办不到的事偏说能办到,自己不懂的事偏要装懂,一切为了提高自己。虚荣心强的人喜欢炫耀有名有地位的亲朋好友,希图借助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对于那些无名无,份、地位“卑微”的亲朋则避而不谈,甚至唯恐避之而不及。

在人际交往中注意“脸”和“面子”,是中国人长期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所谓“脸”,是一个人为了自我完善而通过形象整饰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目中形成的特定形象;所谓“面子”,则是一个人在社会人际关系中依据对“脸”的自我评价,估价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所应有或占有的地位。所以,“脸”和“面子”代表着人的荣誉和尊严。一个人要想有脸面,必须先成就大事,通过他的不平凡的作为而获得人们的褒扬,形象才会随之高大起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社会人际交往中注重“脸”与“面子”的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强化了中国人虚荣心理的产生。

廉范报答知己恩

北魏水平年间,陇西太守邓融曾召任廉范做功曹。不久,邓融被检举,牵涉到州里一个案件中去。廉范知道这件事复杂,很难解脱,打算用变通的办法来帮助邓融,于是假托有病,请求离职。邓融不了解他的用意,憎恨廉范忘恩负义,在自己正困难的时候离开。

廉范辞职后便来到了洛阳,改换姓名,请求代理廷尉、狱卒的工作,没多久,邓融果然被捕押在洛阳监狱。这时,廉范才有机会守卫在他身边,尽心尽力地照顾他。邓融奇怪他的相貌很象廉范,但绝没有想到他会是廉范,于是对他说:“你怎么这样像我过去的功曹?”廉范斥责他说:“您因为关押在这里,神志错乱了吧?”以后,邓融被保释出狱,贫困交加,廉范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照顾他。邓融去逝后,廉范又为他送葬到南阳,办完全部后事才离去,始终没有说出自己的姓名。

一次知遇之思,使廉范终身不忘,而且屈已相助,士人对知已的感谢,真是无与伦比。

智囊

世上很多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人,如能像廉范那样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实属难得。而廉范知于邓绒,邓融未必知于廉范,更属万代绝闻。

饮水思源,喝水要不忘挖井人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老话谁都知道,可到底有多少人能铭记于心?天下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为我们的生命之泉注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而我们又何以回报呢?

周新微服探民情

周新担任浙江按察使时,曾巡视所属的一个县,他穿着便服故意触怒县官,被抓到监狱中。在狱中,他同囚徒们交谈,于是,他了解到全县百姓的疾苦。第二天,县官迎接按察使时,他却从狱中走出来。县官又害怕,又惭愧,主动交出官印,离职而去。从此,各郡县的官员闻风害怕,没有不兢兢业业,勤于职守的。

智囊

微服私访,在旧时的官吏中也属少数,更何况要作为一个囚犯去身陷囹圄呢?然而,若是不采取这种方式,周新就不能了解到确凿无误的真实情况,以为内,在一个古代社会里,囹圄之情是郡县体会不到的。所以,周新这样做,并不是故做姿态,而是深入第一线,了解和把握第一手资料。

现代社会,领导者要转变作风,不要一味地高高在上,远离实际,远离群众,搞“本本主义”,空谈理论,而是要经常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生活之去,走进群众的心灵深处,体验基层生活,接受基层锻炼,广泛地调查和研究,有效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建立实际工作与基层生活的长效机制,为今后的领导决策和组织管理提供资源和依据。

王翦与萧何的自污与自防

王翦是亲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名将。秦国讨伐楚国,秦始皇令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并亲自达到灞上。王翦出发时向秦始皇请求赏给自己一大批良田、住宅和园林。秦始皇听了,笑着说:“将军放心地作战吧。您是寡人的肱股之臣,我富有四海,您还用得着担心贫穷呢?”王翦说:“大王废除了裂土分封的制度,臣等身为大王的将领,虽立战功却终也不能封侯,所以趁着大王赏我酒饭时,请多恩赐我良田、住宅和园林,做为子孙后代的家业。”秦始皇大笑起来。

王翦到了函谷关后,仍五次派遣使者返回长安请求良田、住宅和园林。有人说:“将军要求田园太着急了吧!”王翦说:“不,秦王为人粗心、狭隘,而且不信任人。现在把全国的军队委任给我一人,我如果不多多请求要田宅,做为子孙的家业,使自己地位巩固,难道还等着秦王因我军权过大而怀疑我吗?”

同类推荐
  • 九云记

    九云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唐伯虎集

    唐伯虎集

    本书精选唐伯虎诗、词 。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他不仅长于绘画,文学上亦富有成就。画与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中四才子)。唐伯虎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
  • 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 国学正义

    国学正义

    国学囊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它们或表现为文化,或表现为学术,或表现为典章制度,或表现为风俗习惯,国学常常寓于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与精神,使中国人成为蔑视物质财富而钟情精神建树,主动将“天权”置于“人权”之上,但求长治久安不求一夜暴富的特立独行的民族。
热门推荐
  • 请再给我一次表白的机会

    请再给我一次表白的机会

    主人公在列车上遇到自己心仪的女孩,本来准备要向她表白,却晕头做了一个梦:“一场离奇的车祸!”等他不以为然时,车祸就发生在这列火车,车祸夺走了大多数人的性命,包括我想表白的那位女生。我后悔万分,来到地狱后希望通过一切办法找到她,没想到那场车祸不是一个偶然,没想到一场重大的阴谋在酝酿着。重新解构的世界,更现代的地狱,更现代的天堂,不一样的神仙,不一样的传说,颠覆你的想象。
  • 薄爱萌妻:高冷总裁请让路

    薄爱萌妻:高冷总裁请让路

    “娶我?我是学生啊学生!你是脑袋长水泡了还是短路了?”What?女大学生被称霸亚洲实力前十强的天樱集团总裁相中并强行要求娶她为妻?为什么一定要和这种超没品,超自我,个性超拽的大叔连成一线?那只会挡她前车之鉴的人,别以为自个儿有几个臭钱就为所欲为了!渣男!明明有着天差地别的两个人,怎么会在一夕之间变成他的妻子?她是品行端正,行侠仗义的优等生,曾赢得WWE职业摔跤大赛总冠军。然而,这位所谓的高冷总裁,又该如何制伏这只随时发飙的小猫?终究是她被制伏,还是他被制伏?“喂!这位大叔!麻烦你,请让路!好狗不挡道,挡道的~都是路障!”
  • 这个已经崩坏的世界

    这个已经崩坏的世界

    在这个已经崩坏的世界,有七位少男少女踏上一段历练旅程,为将世界恢复........
  • 洛神绝恋

    洛神绝恋

    初次见面,情根深重。领兵搭救,一眼万年。那日,在花海中,他轻轻的搂住她的纤腰,深情的说到:“洛神花那好看的颜色,犹如爱情的表面,酸酸甜甜的味道,犹如恋爱时的感觉,洛儿,你感觉到了吗?”原本以为,这一生,便就这样,二人携手,相依相守。可就在父王生辰那天,赤裸裸的真相打破了洛儿所有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多年后,她终于又站在他面前,一剑刺进了他的心脏,正如当年父兄一样,鲜血就像一朵开在心口的洛神花。他没有反抗,反而任凭利剑穿透胸膛,紧紧拥她入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喃喃道:“洛神花,那初恋般的味道,是我此生,唯一的羁绊。”从此以后,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能在洛神殿的花海中,看见一抹纯白的身影。
  • 幻梦空想录

    幻梦空想录

    一个神秘的墓室婴儿,被凌氏一族收养,为了解除族内诅咒而踏上征途。
  • 春梦录

    春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道共主

    六道共主

    轮回盘碎裂,六道失衡,为弥补过错,他踏上了灵魂自赎的征程。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随着散落到各处的轮回盘碎片陆续被寻回,一个惊天阴谋也随之浮出了水面,露出了冰山一角……
  • 女儿国之女王诞生传

    女儿国之女王诞生传

    传女巫山有一个能实现愿望的女巫,世人为得偿所愿,千里寻踪,女巫以猫观人,得其愿者必将献出交换条件。她用20年的年华跟女巫做交换,16岁入宫为婢,因其面貌丑陋不堪,调遣至火房,受人唾弃,遭人欺凌,巧用心智得皇后重用,暗藏心机,她的心愿到底是什么?揭开面纱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机密……无名丑女如何重生成为女儿国一代呼风唤雨腹黑女王.后文片段“蓉——蓉,是你吗?”声音有些低沉,他躺在床榻,已经三天了,他终于等到她来了!纱曼外面的黑影一直伫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可看的出那人儿是悲伤的,不停的擦拭着脸颊。她是在为自己难过吗?可那人儿为何不进来,他想要见她,他伸出一只手,喉咙火辣辣的刺得很疼,“蓉——蓉,来朕这里!”那人儿哭的弓起了背,手里的锦帕被咬成了一团。“别怕!你来!只要你来,朕就不怪你了,不让你陪葬!进来!”他手伸的老长示意她进来,语气里满是呵护。那人儿声嘶力竭,哭喊了一声,仔细听来只能模模糊糊辨出:“皇——上!”二字。“蓉——蓉,朕就在这里,你来!怎会是你?她呢?她去哪里了?”“是臣妾!那里没有别人!皇上,臣妾也想自己是她,这样你见了必然会高兴些。”
  • 人间有正道

    人间有正道

    【本文是纪实类的小说,不喜者慎入】这部小说叙述了甄、贾两家斗争的故事。甄家是泥腿子穷户,贾家是望门大族。从清末时期到共和国改革开放后的和谐时期,甄、贾两家在一次次生死较量后,终于走上坦诚相处、团结互助的金光大道。小说旨在阐明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巨变,正义战胜邪恶,正道主宰人间。
  • 误惹病弱公子:弃妃女法医

    误惹病弱公子:弃妃女法医

    想她一介女法医,居然被一个乳臭未干的王爷给耍了!士可杀不可辱,想跟姑奶奶玩,她就跟他斗上一斗,将她赶出家门,成!她跟外放病秧子少爷去外地做官,他休息她审案,合作无间,名声鹊起。呦,小王爷追来了?可姑奶奶不想玩了,哪远滚哪!(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