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500000089

第89章 趋吉避凶的俗信(5)

当然,这并不代表老人的亲戚们对老人没有感情。这种老人与亲戚问的感情交流,在民间遵循着另一敬老尊长秩序,即每逢过年过节晚辈应主动去看望长辈,同辈年轻者主动去看望长者。即便是有这样的感情交流机制.儿孙辈也不愿老人外出。但因特殊情况,如家庭矛盾、想念亲友、年节去探望比自己更老的长辈等原因,老人外出去亲友家的事还是时常发生的。遇到这种情况,亲友们会想法劝老人尽快回家,或通知老人的儿孙们尽快接老人回去。

而且,中国传统赡养秩序的特点是,老人们始终不离开他们生活了一生的生存环境,从熟悉的生存环境中得到主人感和生存安全感的双重满足,从而平静安详地度过晚年。这种传统赡养秩序又使中国老人们产生了另一种心理,即非常重视他们的最终离世之地。圆满理想的结果是在自己家的正房中离开人世,即所谓“寿终正寝”。

年龄越大发生不测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民间对待外出老人也就树立了“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信条,民间所说违背这一信条带来不吉和灾难,主要是指万一老人发生不测,会给接待老人的亲友家带来许多意外的麻烦。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句民间俗语。俗信认为人活到七十三岁是一道“坎”,老人往往因迈不过这道坎而死去。八十四岁又是一道“坎”,如果再过了八十四这道生死界线,就可算得上是寿星老人了。从现实生活中看也确实有这种现象,许多老人都死在这两道坎上。

七十三、八十四真是阎王爷为老人们设的两道坎吗?当然不是。人们认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与我国古代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有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周岁为七十二岁,虚岁是七十三岁;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周岁是八十三岁,虚岁是八十四岁。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孔孟学说在我国也有巨大的影响,故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是不吉利的,也怕人的死亡年龄学习孔孟,故说是老年的“坎”,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人们认为,连圣人都活不过这两个年龄,作为一般人就更不用说了。那么为什么有许多老人都死在这两道“坎”上呢?原来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心理暗示现象影响了活到这两道坎上的老人们的情绪。而使许多本该还有更长的寿限的老人们死在了这两道坎上。

过去人们的寿命短,一般过了五十便进入老年人的行列了。而且人过了五十岁,衰老的速度逐年加快。民间有俗谚说,“五年,六月,七日,八时”,是说人到了五十岁后,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六十岁后,一月不如一月;到了七十岁后,一天不如一天;到了八十岁后,一个时辰不如一个时辰。

俗语说,“人过七十古来稀”。活到七十岁的老人感觉到自己已是古稀老人,身体衰老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人人害怕死亡将随时带走他们的生命。这种情绪本来已对老人的健康不利,再加上民间有七十三是老人的一道坎的俗说,于是老人们便产生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死在这道坎上。这种心理暗示使本来年老体弱的老人们情绪不稳定,因而在这道坎上发病率增高、死亡率上升。一旦过了七十三这道坎,老人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便又可能心平气和地生活上十几年。而到了八十四,老人们的心理暗示再次出现。加上年龄的增长,承受这种心理压力的能力变弱。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比七十三这道坎更高。

因此,我们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心理暗示,是老人在这两个年龄死亡率高的根本原因。

“七”和“八”是我国吉利数字

在中国民俗中,“七”和“八”都是非常吉利的数字。

古人尚“七”因为“七”和创世有关,所以中国人对“七”的意义也比较崇拜,常使用“七”来归纳一些同时代的才华横溢风骨可鉴的文人知识分子,如“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明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嘉靖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七子八婿。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见《旧唐书·郭子仪传》。后因以“七子八婿“形容子、婿众多。

七相五公,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七窍玲珑,形容聪明灵巧。相传心有七窍,故称。

七日来复,《周易》复卦,主十一月。复卦六爻,第一爻为阳,其他五爻为阴,表示阴气剥尽阳气复生,称为“来复”。现常指一星期。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八”逐渐成了吉利数字了。

杨振华有相声《八字谜》,嘲讽“八”字风靡中国的现象:电话号码选八,汽车牌子选八,楼房选八楼八层八号,生孩子在1988年8月8日。养的是八哥儿,喂小巴儿狗,用八仙桌,戴八角帽,喝八宝粥……

有些新闻媒体也将“八”字炒得沸沸扬扬。但有些新闻媒体则持清醒态度,如1992年8月9日《解放日报》报道:“一年一天八月八,申城无处不‘发发”’;“八八发发,企业择吉开张,真要发达,还需埋头苦干。昨天申城开业企业六七家。”显然就是泼冷水的。

实际上,这只是近十几年出现的具有全国性质的民俗事象。以前,“八”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只是作为一个偶数。取其成双成对的意思。如北方农村讲究“三六九出门,二五八回家”;有些地方如安徽的某些山区,因殡葬抬棺须用八个人,甚至讳言“八”。“发”也只是用在实实在在的“发财致富”和作为贺词的“恭喜发财”上,并没有单独用做口彩语;作为人名的“发”.也大都改为“法”,失去了解放以前赋予的口彩意义。有些地方还忌讳说“发”,把它和尸体腐败的肿胀情形联系起来,甚至成为咒骂语。有些地方忌讳“八”,一是因为谐音“巴”,巴住走不动,不能前进;二是见到“八”,就联想到“王八”,所以有些地方待客不用八盘菜。俗谓“三个盘子待鳖,八个盘子待王八”;三是“八”与“扒”谐音,盖房铺根脚时。忌用八层砖,不吉利。

“八”风靡全国,是粤语的功劳。在粤语中,“八”与“发”谐音,而成为“意头”(即口彩)。也就是说,“八”是纯粹因为谐音关系而成为吉利数字的。同时,它的风靡全国,也是市场经济求利的产物。广东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先锋,首先“发”了起来,知识大军“南下”,商业大军“北伐”,将“八”炒得空前火暴,从这个角度分析,“八”又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行为俗信

药渣倒在路口

吃中药的人有个习惯,总要把煎过的中药渣倒在三岔路口。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呢?

明朝时,有个名医叫李时珍。他一心为群众治病,但当时缺医少药,便到山上采药。他不怕辛苦,爬山过水,攀悬崖,钻山洞,采炼灵丹妙药,还编了一本《本草纲目》,经常走东家,串西家,上门看病。他的医术高明,给人治病总是药到病除。

一日,李时珍来到广东,只见田园荒芜,村庄冷落,病人很多。李时珍看在眼里,心里十分纳闷。他一眼看到村东头有一间破旧的泥砖屋,于是就走了进去。他一看,有一老翁躺在床上,喊苦喊痛,面色如黄土。李时珍赶紧上前伸手把脉,并安慰说:“不要紧的,伤风感冒哩,吃一服中药就行了。”于是,他快手地解开包袱,取些鲜马鞭草、羌活、青蒿等等,配好料,落三碗水煎好药,便一匙一匙喂老翁喝。

片刻之时,老翁出了一身汗,还没到一个时辰,就觉得舒服多了。李时珍就问道:“老公公,你病了,为什么不早请医生看呢?要知道硬顶病不会好的。”老翁长叹一声说:“不瞒神医您说,我已请过了好几位医生了,也吃过十几剂的药,病只是一日重一日。如今多亏你高抬贵手,亲手煎药给我服了,才觉得好了些。”李时珍一听,心中更是不解,请医生看过,既已服药,为什么病没好呢?于是,李时珍叫老翁把药方和药渣一起拿来,用手拨开,仔细看看,原来这些药都是些假药。李时珍才恍然大悟。

之后,李时珍给老翁治好病的事,很快就传遍开了。四村八寨有病的人都赶来求医,还捎带上街头医生配制的药,让李时珍检验。李时珍也认真查看,一时间,愈看愈多,怎么也忙不过来,但怎么办?他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来,办法有了,就叫人把药渣倒在地上,一一摊开,逐个逐个细心查验。他随手把真的药拣出来,把假的药剔除出去,并教人们学会辨别真假中草药的法子。

从此,李时珍行医济世,检验草药的真本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地传遍广东。人们也纷纷把药渣倒在三岔路口,都等着李时珍经过时检查,辨别真假,为民除病。就这样,久而久之,这个风俗习惯就盛行起来。

偷药锅子和光借不还

在我国陕西旬阳地区的民间,自家的东西被他人偷走了还暗自高兴,这种事恐怕没有人相信。当然,被人偷走的东西不是什么名贵之物,而是用来煎药的药锅子。药锅子,又叫药罐子、药铫子,旧时是居家常用的家什之一。

为什么药锅子被偷还高兴呢?原来,在陕西的部分地区自古以来民间就有这样一个习俗,一般家庭从不买药锅子。因为人们认为,药锅子放在家里不常用,会招来疾病的。所以只有少数家里常年有病人吃药的人家才备有药锅子。没有药锅子的人家,一旦有了病,煎药没有药锅子怎么办呢?当地有一个习俗:需要时可以到有药锅子的家里去偷来,而不是像其他地区那样去借用。当地俗信认为,去公开借药锅子,会把人家的病一起借来的,不吉利。于是就去偷,偷是暗中进行的一种不声张的活动,所以病魔是不会跟来的。用完后,再偷偷地送回原处。同时,有药锅子的人家,一旦发现自家的药锅子不见了,便知有人偷走了,甚至能猜到是谁偷的(一个村谁家里有了病人一般是知道的),不仅不急,还不恼怒,反而还暗自高兴。人们认为,药锅子没了,是上天故意不让自家人吃药了。于是病就会从此随着药锅子一起被别人偷走了。这种习俗虽然有嫁“病”于人的嫌疑,但人们并非故意为之,仅仅是一种愿望而已,更没有害人的意思。

这一习俗在当地民间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没有人能说清楚它始于什么年代。总之,当地人世代沿袭,而且坚信不移。

与此习俗相类似,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也有。如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没有药锅子的人家一旦要用药锅子时,光明正大地向邻居去借,主人家是会很高兴的,并希望从此把病根带走,但借者用完后是千万不能送还的,那样,物主会非常生气,有的甚至会当着送还人的面把药锅子摔碎。当地习俗认为,送还药锅子时,会把别人的病根一起送到家里来,这自然是人们最忌讳的事情。物主用得着的时候,可到人家门上亲自要回来,但人们习惯叫做“拿”回来。如果物主家里不再用了,也就永远不再去管它的下落。所以,有的农村,一个村里只有几个药锅子,谁用谁借。

其实,以上两种习俗反映的是相同的心理活动,这也是过去民间最为典型的医药俗信。旧时,由于医药科学的不发达,人们防治疾病的能力较低,即使能够治愈,也需花很多钱,非一般贫民百姓所能承受得起。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害怕的就是生病。为了避免惹病上身,总是千方百计地运用种种习俗的形式,来抗拒或预防病魔的降临。陕西旬阳地区民间偷药锅子与山东等地药锅子光借不还的习俗就是典型的代表。除此以外,有的地方最忌医生不请自到,认为医生主动上门,会把疾病带来,是不吉利的。总之是对病人的康复有利。在河南民间,最忌把药渣倒在厨房、垃圾堆以及饲养家禽家畜的地方,认为那样也是不吉利的,不是影响病人的康复,就是会把病传给家人或是家禽家畜等。

还有一种习俗,患有眼疾、疮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人,往往在街巷的正当中用几块砖头或石块有意无意地垒成一个小塔状的东西,谁踢到它、搬走它,就等于把疾病带走了。无论是偷人家的药锅子,还是光借不还,乃至把药渣倒在马路上,或设置路障,都与治病无关,只是一种俗信罢了。

黑龙江上行船,没有山东人不开

在我国最北边的河流黑龙江上,每当船家要开船时,总要习惯性地问一问船上有没有山东人。这时,船上的乘客中不管有没有山东人,总是回答说有,如果说没有,那么船家就不开船。这种习惯的形成和“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有关。

秃尾巴老李是传说中的黑龙江龙神。他虽为龙,却是普通村民所生。因其出身姓李,而尾巴又被其父砍断一截而得名“秃尾巴老李”。

相传,秃尾巴老李被他爹砍断尾巴以后,一口气往北跑到黑龙江边才停下。那时,江里住着一条白龙,经常欺凌两岸的百姓,民众不堪其苦。秃尾巴老李听说以后。立志要为民除害,赶走小白龙。

秃尾巴老李召集了当地的山东老乡,请他们帮忙准备很多的馒头和石灰,并吩咐乡亲们说:“我和小白龙打仗时,江里冒黑沫子,你们就往江里倒馒头;江里冒白沫子.你们就往江里倒石灰。我吃了馒头就会越来越有力气。糨吃了石灰就会越来越难受。这样,就能帮我打败它。”

秃尾巴老李入江以后,两条龙就打起来了。江水被它们搅得大浪滔天。老乡们在河边观战,看见江水冒黑沫子,就赶紧扔馒头;看见江水冒白沫子,就倒石灰。经过几天的鏖战,秃尾巴老李终于赶跑了小白龙,并且在江里住了下来。由于秃尾巴老李的形象是一个黑面汉子,人们为了纪念它,就把这条江称为黑龙江。

秃尾巴老李战胜小白龙,靠的是山东老乡们的帮助,因此,老李特别照顾山东老乡,只要在黑龙江上行驶的船上有山东人,老李就会保佑船只一路平安。后来人们都知道了老李的这个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开船前问船上有没有山东人的习惯。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是在山东和东北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的一个民间故事,其中的情节自然只能当做故事来听,但这个传说及其“黑龙江上行船,没有山东人不开”的习惯.却反映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事实,以及山东人在东北的开发过程中团结互助的精神。

同类推荐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 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本书概述谜语基本知识,让你对谜语有一个大体了解,引导你顺利步入谜宫大门,提高猜谜能力;精选生动有趣的谜语小故事并予以解析,引你领略谜语的独特魅力;网罗上千个小谜语,构思奇巧,语言精炼,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给你不一样的谜语享受,让你变成知识面超广的猜谜王!
  • 细说中国服饰

    细说中国服饰

    本书是一部集知识性、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理想读本。内容丰富,服饰文化小辞典以密集的信息对正文进行补充和延伸;图文契合,用丰富精美的图片,深入再现中华服饰文化的灿烂辉煌;每章标题、导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正文主旨,同时使读者以一种轻松便捷的方式快速形成信息体系。本书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级制度、文化内涵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服饰,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老北京那些事儿(3)

    老北京那些事儿(3)

    老北京那些事儿(3)秉承“老北京”系列的京味儿,诗文画三位一体。诙谐、逗乐、风趣、自然,旨在为正在失去的老北京留下鲜活记忆:踩高跷、贴门神,寄托着老北京最生动的生活乐趣;锔匠、染坊、日杂挑子,串起老百姓朴素的岁岁年年;牛头肉、二锅头,蕴含着老北京的老礼儿老习俗;编席子、采野菜、拉冰床,是再也见不到的困苦;穿“的确良”、戴“羊剪绒”,野营拉练、看露天电影,是新时代的新时髦。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老北京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再现了老北京难以复原的精神遗产。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热门推荐
  • 我混阴阳界那些年

    我混阴阳界那些年

    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人类用肉眼看不到的,人死了是真的死了,还是在另一个世界活着,这个谁也不知道,原本我以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神之说,但是经历过那件事情后我才发现我对这个世界上的认真还是太少了,原来这个世界还真的有鬼!
  • 咒结

    咒结

    北庆开国皇帝佳于毙了,长安城里的妖开始肆意横行,四处人心惶惶;与此同时捉妖世家长安沈家家主夫人诞下一子一女……
  • 暖配

    暖配

    十二年。再听到沐阳的声音时,向暖彻底老实了,眼圈却突然抑制不住的红了起来。这些年,只有天晓得她有多么想他。那种想见又不敢见的情愫,甚至连他的消息都不敢听到半分的懦弱,折磨的她快要发疯了。然而这段隐晦的感情,本该被碾碎在过去里,再不被任何人提起。这次的重逢,究竟是上天难得的恩赐,还是今生避无可避的孽缘!“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十二年前就不曾认识你。”
  •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本书旗帜鲜明地提出党报品牌这一中心概念,从党报品牌定义、内涵,当前党报品牌的现状,存在问题,党报品牌建设指导思想和道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在党报品牌建设这一课题的特殊性、深刻性、系统性、实用性四个方面系统展开论述,力求有所突破。本书材料丰富,论述充分,言之成理,颇有创意。总体来看,刻篇论文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论证周密,表述清晰,文献综述丰实,引用资料规范,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
  • 茶经

    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测量子午线(英文版)

    测量子午线(英文版)

    这是一部充满传奇、冒险与幻想的科幻著作,它由法国著名作家、“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编著。书中内容是英、俄联合科考队为了测出子午线的准确长度,来到了神秘的非洲大陆。科学家们性情各异,英、俄两位领队也在科学问题上各持已见,但为了科考目的他们求同存异。科学家们不仅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提防土著部落的侵扰。更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在科考期间英、俄两国之间还爆发了战争。最后,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科考任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而关于非洲大陆风土人情、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同样引人入胜。
  • 神鬼三国

    神鬼三国

    赵云身具真龙血脉,一心潜修,只愿重返仙界,与天地齐寿!殊不知,各种事情接踵而来,让他应接不暇……关羽拜师白猿真君!马超身具涅槃灵源!贾诩乃妖狐化形!黄忠师从紫虚上人!曹操究竟是谁?吕布又是谁?张角、张宝、张梁最终何去何从?一场阴谋下,谁能逆转乾坤?
  • 绝世刀芒

    绝世刀芒

    前世为巅峰刀客,转世为平凡少年。坚强不屈的意志,只为守护刀客尊严。永不停息的脚步,只为追逐无上刀道。修罗浴血重生日,我以我刀祭苍生。
  • 霍少的心尖宠:追妻路漫漫

    霍少的心尖宠:追妻路漫漫

    订婚宴上她微笑着给他们祝福:“祝你白头偕老。”一夜醒来却发现他们睡在一起了,谁能告诉她这是怎么回事?男人凶狠狠的抓着她的手,告诉她:“顾宝儿,我不爱你!”她潇洒一笑:“霍子政,我早就不爱你了,喜欢你的顾宝儿早就死了。”她潇潇洒洒的说不爱,转身跟其他人在一起,他却将她抵在墙边问她,“顾宝儿,回我身边,谁告诉你我要跟她结婚了?我不会跟她结婚的。”“不就是睡了一次?难道你还要我负责……”她问。“你还打算不负责任?”他强势将她抓回,一步步逼问,“还想在外面勾搭其他男人?睡了我那就要一辈子负责!还想跑到哪里去?滚到我怀里来。”他笑眯眯的将她抱着说:“乖,别闹了,我只爱你一个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富商弃后

    重生之富商弃后

    肖琳想着重生之路真悲催,被皇上欺骗感情被太后利用也就算了,自己的清白也被不知道哪里来的鬼骗取了。当真是差点失心又失身,还好那个刺客大哥一边嫌弃她一边护着她。好好好!当不成皇后她就当奸商,坑蒙拐骗不服来战!谁叫她是奉命“坑钱”的,想告她找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