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500000087

第87章 趋吉避凶的俗信(3)

天津北仓镇每年当春夏之交时有小儿跳墙之俗。此风俗之起因:大凡缺少子嗣之人家,忽然生下一个男孩儿,自然爱如珍宝,但是另一方面却时时惶恐,担心其或是多病或是夭折,因此为父母者往往带小儿到庙中焚香祷告,求和尚给小儿起一名,俗称寄僧名,其意谓自此以后,此孩便算出了家。寄僧名之孩往往做僧人装束,直至十三岁跳墙还俗之时,方能更换。跳墙事前必须择一吉日,买簸箕一个,掸子一把,预备铜钱八枚。到时父母带领小儿向神像祷祝,一面使小儿持簸箕及掸子拂拭香案,洒扫地面,事毕即令理发匠为小儿留发,随后再使小儿立于板凳之上,左右手各持铜钱四枚,旁观之人喊声:赶和尚。小儿便将手中所持之钱向后撒去,跳下板凳,并不回头,直跑回家中。此即所谓跳墙还俗也。

事实上,无论认谁为干亲,都不能保佑孩子消灾免难,但是这一习俗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热切期望,也还是极富人情味。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夜猫子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在农村,人们非常怕这种鸟,如果这种鸟落到谁家的房上,叫几声,不仅本家人害怕,还会成为全村人议论的对象,猜测这家人要出什么事。

夜猫子,学名鸱鹗、猫头鹰,古名枭,在我国有30多个种类。它们每年10月份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第二年3、4月份再飞回北方进行繁殖,主要以吃野鼠为生,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鸟类。

然而,在民间,夜猫子却被当成了一种不祥之鸟。早在几千年以前,人们就很讨厌它,说它是“恶声之鸟”。史书记载,西汉贾谊见到一只夜猫子飞进他的宅室,便打开占卜书,书中说,这种鸟飞到宅室,预示着主人将要死去。有一只夜猫子停在了一家人的院中槐树上,这家主人便让人将它射下来,但这个主人两天之后也便死去了。所以,民间俗信“夜猫子进宅没好事”,兆主人病灾死亡,只要发现夜猫子进了宅院,或在宅院周围,便马上赶走它,或者打死它。

这种民间俗信,主要是基于夜猫子的生活习性。古代的人们认识夜猫子,是以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为主,并赋予其比附的民俗意义的。夜猫子夜出昼伏,习性似乎与鬼是相同的,像个幽灵,被称为“黑游神”;夜猫子栖居在荒丘丛棘之中,或坟墓里面,容易接近游神野鬼,阴气重,人们以为它可以与阴间来往,是勾魂鬼归夜猫子还有食母习性,为不孝之鸟。《汉书·郊祀志》引注说,枭食母,破镜食父,所以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史用之祭礼祠庙。汉武帝则在五月五日令做枭羹汤以赐百官,象征除恶扬善。民间则在夏至日捕枭磔之,以示对不孝恶鸟的惩戒。

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夜猫子凄厉的叫声和恐怖的笑声。民间将夜猫子发出的声音归为“四大难听”之一:“老母猪叫,夜猫子笑,打磨新锅锉锯条。”说其声音非常刺耳,不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民间又把夜猫子的声音分为两类,一类是尖利的“啾啾”的叫声,一类是一连串的“呱呱”的笑声。后一类“呱呱”、“哇哇”、“嘎嘎”的长笑,刺破寂静的夜空,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故又有“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之说,以为其笑声尤凶:“远笑老,近笑少,不远不近笑大嫂。”就是说,夜猫子在远处笑,要死老年人;在近处笑,要死小孩儿;不远不近笑,要死中年人。

乌鸦叫,灾星到

将某种动物的到来或呜叫当作凶兆,是古人对事物及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一种非理性的歪曲认识。古人以为,同属于世界主人的动物们,也应该像人类那样,有思想,有灵性,从而赋予动物们各自不同的象征和文化内涵。将乌鸦说成是“黑寡妇”,说“乌鸦叫,灾星到”,就是其中的一个事象。乌鸦,古名乌,俗称老鸹、老鸦,又叫“黑寡妇”,民间以为它是不祥之鸟。远古神话传说巾,有个后羿射日的故事,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明代张岱认为,乌最难射,一日而射落九乌,是说后羿善射,而后来的人以为是后羿射下了九日,是个误会。实际上,乌与太阳在民间早已有了联系。民间神话传说,日中有鸟,三足,为日之精。或驾日车者,“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擒乌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今所见汉画像砖中也常有三足乌作为瑞鸟。也就是说古人把太阳黑子这种自然现象当成是日中之乌,从而将乌与太阳联系起来,使乌与太阳一样,成为崇拜物。后人遂以“乌”借指太阳。

至于何时又是因何原因将乌鸦作为不祥之鸟的,我们无法进行确切的考证。据史载,周武王率八百诸侯过黄河伐纣王时.见一只乌鸦落在大帐上,便以为出师不利,是上天不让在这个时候讨伐殷纣。于是便收兵而回;魏晋南北朝时宋临川王义庆作《乌夜啼》,因其妾夜闻乌啼声,以为明日当赦义庆,为吉兆;《东府诗集》说,《乌夜啼》为何晏之女所造,初,晏系狱,有二乌止晏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作此曲;隋炀帝见一只乌鸦停在幄帐上,赶也赶不走,便以为非常晦气;在唐诗里,乌啼已被当做忧郁闷愁的象征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代,乌鸦被当做凶征,得罪不得。《清稗类钞》载,康熙时某科乡试,华亭董含出闱后返里,一日,忽有群鸦数千只,飞绕其居宅,晓夜屯宿,声喳喳,驱之不去。“家人咸以为不祥,村夫辈且谓鸦噪,主凶征也”。又载,湖南之清浪滩,有伏波庙,庙多鸦,行舟过,辄飞布空中,行十余里,始绝。舟人以饭颗或豆腐干等物,抛以饲之,鸦能俯仰啄食,或飞集桅樯、篷背,哑哑乞食,舟人谓之为“神兵”,不敢慢也。

民间有一个公冶长的故事,流传了三千多年,对于这种俗信的解释,提供了一条宝贵线索:传说春秋时有一个叫公冶长的人,是孔子的女婿,能懂鸟语。有一天,他走过一片树林时,忽然飞来一只乌鸦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一狼,正在吃只羊;快点去,别慌张,赶跑狼,留下羊;你吃肉,我吃肠,肠子挂在树枝上!”公冶长赶到南山,果然见一条恶狼拖着一只羊,他赶走狼,把羊扛回家吃了,却忘了把肠子挂在树枝上给乌鸦吃。乌鸦非常生气,就想法报复他。又一天,乌鸦飞在树枝上,对他又说了“南山一只羊”。公冶长赶到后,却碰到了一个强盗杀死的一个人在那里。刚要走开,公差捉住了他。将他押进了公堂,受尽了折磨。所以,乌鸦害了公冶长,人们也从此讨厌乌鸦叫。

乌鸦“慢叫则吉,急叫则凶”

时至今日,民间对乌鸦的“呱呱”叫声非常厌恶,并用“吉”的期盼去克其凶兆:“慢叫则吉,急叫则凶”,“一声凶,二声吉,三声酒食至”,“早报财,晚报喜,日中时分报是非”。而乌鸦主动向人点头翘尾叫唤者,主口舌之患。如果出门办事,乌鸦一叫或当头飞过,这是大晦气,该办的事暂且不办,尽量足不出户,小心谨慎,以防不测。人们还将临时凑合的一群人贬称为“乌合之众”,将讨人嫌比喻为“乌鸦嘴”,将自身不正的人说成是“黑乌鸦趴在猪腚上”。民间还用乌鸦起兴,讽喻不孝之子:“山乌鸦,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夼里,把媳妇抱到炕头上。做点好饭你先尝,我去后沟找俺娘。俺娘变成了屎壳郎。”

因此,民问千方百计破除这晦气,最好的办法是射下乌鸦,射下它为吉祥。其次是以牙还牙,还乌啼以詈语,骂声“黑子小”,并念咒语:“乌鸦叫,事不由,煮了一锅乌鸦头;你一碗,我一碗,吃了乌鸦祸事免。”也可以这样诅咒:“乌鸦呱,乌鸦叫,乌鸦嘴里磨薄泡;没人诊,没人瞧,病死这个鳖孤佬儿。”还可以从讨好、转移、期盼方面消除乌鸦带来的恐惧,说,“乌鸦叫四方,有事别人当”,“老乌人缘好,有事先来报”。

人们对乌鸦的恐惧,当基于乌鸦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乌鸦凄厉单调的叫声惊人刺耳:二是乌鸦的颜色,全身漆黑,像幽灵,又像着黑孝衣;三是乌鸦的食性,除食昆虫、谷实草种外,还偏嗜尸肉,贪食腐尸,是坟场的常客;四是乌鸦常栖于庙堂,晨出求食,暮时而返,结阵如云,似乎沾了神气鬼魄,成了“神兵”、“天兵”,人们得认真喂乌鸦,让它们吃饱吃好,然后焚香祈祷.让它们心满意足地飞开。

实际上.乌鸦和民间以为报喜的喜鹊一样.同属于雀形目鸦科。都是平原、耕作地带、村庄和城市树林常见的鸟类。乌鸦在白天经常三五成群,呼朋引伴,在农田、草滩、路边觅食.在春夏昆虫繁盛季节,还吃蝼蛄、蝗虫等害虫,也应在益鸟之列。

喜鹊叫,喜事到

喜鹊

民间至今仍有这样的俗信,喜鹊能报喜,说:“喜鹊堂前列,不久有客到”,“喜鹊叫,客人到,坐一回,不要跑;吃杯茶,吃块糕;客人吃饱了,明天再请早”。喜鹊的“喳喳”叫声,兆有喜客临门;喜客临门,必带来喜事、喜信、喜报、喜气,必定使主人喜悦、喜欢、喜上眉梢。在现实生活中,考生听到喜鹊叫,以为是考中进士、考上大学的先兆;老太婆听到喜鹊叫,以为是儿子找着对象、领新媳妇进门的先兆,或者是喜媒上门提亲的先兆。喜鹊的叫声,带给人们多少愉悦的心情!在神话传说巾.鹊桥是离别之人的相会之桥。七月初七,喜鹊飞到星河.填天河而成桥,以渡织女,而与牛郎一年一会。这真是“喜从天降”啊!

所以,喜鹊成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中喜庆的象征。如民间吉祥图案中,画一只喜鹊足踏梅枝,就叫“喜上眉梢”;画两只喜鹊比翼双飞,就叫“双喜临门”;画一只喜鹊在天空俯视,一只豹子在地上仰视,就是“报喜图”:画两只喜鹊围着一枚“天下太平”的铜钱翘嘴欲言,就是“喜在眼前”;画一只俯飞的喜鹊,与一只仰望的獾相视,就是“欢天喜地”;画一枝三个圆果,一喜鹊登于其上,或画一线穿有三锭元宝.上端元宝上有一喜鹊,就叫“喜报三元”。人们用这些图案装饰新房。或做年画.表达和烘托喜悦心情。

那么,喜鹊是凭什么被人们视为吉祥之鸟的?是否真能兆喜?

喜鹊招人喜爱,首先在它的相貌上,羽毛颜色清晰爽目,只有黑白两种,除腹部为白色、两肩各有一大块白斑外,其余部分都是黑色。飞行时,拖着一条长尾巴,黑白更加分明醒目;再听听它的叫声,“喳、喳喳”的声音,韵调虽然简单,但清脆响亮,不象乌鸦那种“啊、啊”的单调叫声,给人一种沉闷之感,加之全身乌黑,更觉厌恶。喜鹊在鸣叫的同时,尾巴也随之上下翘动,活泼动人惹人喜爱。清晨,门窗打开,迎面树上喜鹊连声鸣叫,顿时精神有所振奋,难怪使人产生喜兆预感。而且它不避人类,白行昼伏,与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相同。因此,人们愿意把它当做朋友。

其次,喜鹊是益鸟,常在山脚林边、城市村庄周围的大树、屋顶和庄稼地里活动,一到清晨,它们便成群结队飞到旷野、田地、菜园觅食。吃些蝗虫、蝼蛄、金龟子、夜蛾幼虫、松毛虫等植物及农作物害虫,也吃些杂草的种子。

其次是它的形体特点和习性。它不像乌鸦,全身漆黑,而是黑中透紫,黑白相间,也有灰、褐色的,人们不会把它看成是“黑寡妇”;它的尾巴是身子的一倍多长,站立、走动时为保持平衡,点头翘尾,显得十分活泼;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它的名字里有“喜”,是个吉祥名字,能讨得人们的欢心。民间喜欢用吉利语给所谓兆吉的东西命名,也喜欢用这些吉利名字或一些动物的吉利谐音字充实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蝙蝠很丑陋,很恐怖,但民间因为其谐音“福”而将它放在吉祥图案中,构成“五福捧寿”、“寿山福海”、“福寿双全”、“福在眼前”、“喜从天降”等图案。

民间俗信中,兆喜的东西还有蜘蛛、猫等。民间以为,蜘蛛脱巢而降,为喜事的先兆,《尔雅》疏日:“此蛊来着人衣,当有亲客至。”民间吉祥图案“喜从天降”画的就是一只蜘蛛从网上直垂而下的样子。七夕之夜女子们还用其卜巧,用器皿扣住一瓜,第二天早晨视之,有蜘蛛结网,便为得巧,得到纺织缝补的本领。“是猫就避鼠”,又因为“猫是虎的老师”。猫的到来,也能兆喜。有谚日:“猪来穷,狗来富,猫来起大厦。”猫可以致富,带来高楼大厦,故以外猫来家为上吉,且将其饲养好,不让它再溜走。

“触霉头”的话

“触霉头”是南方话,就是“倒霉”;“衰话”,就是不好的话,不吉利的话。“衰话触霉头”意思是说,说出不吉利的话来,是要倒霉的,是犯忌讳的。禁忌语,也就是传统语言学所说的“语讳”、“名讳”,俗谓“忌讳”,即禁止说某些话,如果说了,便会遭到惩罚,包括自然力量的惩罚和社会力量的惩罚。而禁忌语就是把语言也看成了一种神圣的力量,人们不能使它和超自然的神力发生错误的交际,一旦说出这些容易发生错误交际的语言,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用南方话说。叫“触霉头”。

那么,哪些话是“触霉头”的话呢?

首先是关于疾病与死亡的话。在民间,未成年人只要说“腰疼”,成年人便马上说道:“小孩儿没腰,不疼。”这是民间对疾病讳莫如深的心理表现。即使真的生了病,也不能说出“病”字,讳言日不好受、不合适、不好、不大好、不舒坦、不壮实;残疾者为不得劲儿、不方便、不行、耳背、耳沉、眼色不好。鲁迅在《阿Q正传》中曾写阿Q对疾病的忌讳:“最恼人的是在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

许多民族以“死”为不吉利语,平时不准说“死”,民间以为,说巧了,正撞上死神,非死不可。逢年过节,更要忌说“死”,如死鱼、死鸭,可说成“文鱼”、“文鸭”,文,言其不动;还有谚说“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得说好”。如果小孩儿平时不注意说了“死”,便,说“童言无忌”。有的地方为防止小儿在新春第一天不慎说出“死”字,便在其未醒之前,用草纸将其嘴巴揩拭几下,称“揩屁股”,意在声明小儿嘴是屁股,说了不算数。北方有些地区,竟没有与“死”同音的字。

在民间哭丧时,常听到孝子贤孙们哭:“你怎么舍得撒了手”、“你不管俺,自己去享福”之类的话,而很少听到“死”字,这是民间对“死”字禁忌的结果。把正常的死亡叫做“老了”、“没了”、“撒了手”、“不在了”、“走了”、“享福去了”、“倒了头”、“挺了脚”、“合了眼”、“不好了”、“老大了”、“咽了气”、“伸了腿”、“瞪了眼”;把病死叫做没治过来、没收救、没法扎裹、没抬头:把自杀叫“寻短见”、“寻无常”、“想不开”、“钻牛角”、“伸了头(上吊)”、“服了毒”;夭折叫“丢了”、“跑了”、“拽了”、“冤家”、“坑了人”。平时禁忌提到“死”,即使表示程度的“死”,如“气死人”、“乐死人”,民间也避讳,说“杀”、“毁”,如“喜杀人”、“气杀人”、“憋毁了”、“难受毁了”。广东一带,则以“生”克“死”,将“气死我”说成“激生我”。

人们还忌讳说死尸,故称停放尸体为“停丧”,用“丧”指死了人。抬死尸、棺材的人叫“举重的”、“抬重的”,故平时有些地方少说“举”、“抬”,把“抬”说成“heng”。“尸”也称为“灵”,如停放尸体的地方叫灵堂,守护尸体叫“守灵”。抬尸出葬叫“起灵”。

同类推荐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细说中国服饰

    细说中国服饰

    本书是一部集知识性、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理想读本。内容丰富,服饰文化小辞典以密集的信息对正文进行补充和延伸;图文契合,用丰富精美的图片,深入再现中华服饰文化的灿烂辉煌;每章标题、导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正文主旨,同时使读者以一种轻松便捷的方式快速形成信息体系。本书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级制度、文化内涵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服饰,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这部书囊括了大部分亚洲国家和王朝更迭的历史,既包括亚洲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层次,也涉及到了对其他国家的重要影响。使得亚洲诸国从各自独立和各种争霸战争逐渐展现出新时代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性特征。亚洲作为世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为世界孕育更多的文化瑰宝,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地位。
热门推荐
  • 黑色豪门:撒旦的囚爱恋人

    黑色豪门:撒旦的囚爱恋人

    救命之恩,以身相许,但是,是她救了她的命,他用不着许给她吧?她是丛林中的母豹,却是逃不出他的手心,紧紧地束缚,致命的情感,强行令她沾染,用罂粟捆缚……"以毒之名,让你戒不掉爱我的瘾!"前生今世交叠,他是谁?她是谁?相思入骨,谁爱上了谁?他将她转送他人,情仇纠葛,出卖、背叛、抛弃……前世情仇恩怨,今生何以了结……
  • 疯过痛过哭过是青春

    疯过痛过哭过是青春

    全书分多个故事,每个故事皆是有青春文构成,清新,notis重口味呢!每个都是孩子们青春时所遇到的困难,有悬疑,有单纯的爱恋。每个故事都是开放性结局。(比起正文我对番外更感兴趣^-^)
  • 绝色公子笨丫头

    绝色公子笨丫头

    意外穿越,她在地府被告知可以投到一个好的人家,结果却被一个鬼陷害,错俯身到一个因为吃饭噎死的丫头上。再世为人,她告诉自己要坚强勇敢,活得活色生香幸福快乐,可老天却偏不让她如愿,派了个兰洛晨这个克星来跟她作对!整她,气她,欺负她……可他明明有了喜欢的人,为什么还要来招惹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石林诗话

    石林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脉的力量:告诉你如何构建自己的人脉关系网

    人脉的力量:告诉你如何构建自己的人脉关系网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从立足社会、成就事业,从与朋友、上司、同事等多方面入手,生动地讲述和展示了经营人脉、打理关系、巧妙处世、和谐人生的技巧和方法。掌握、懂得这些技巧和方法,将会使我们在人际中游刃有余,在事业的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 傻瓜,我们都一样

    傻瓜,我们都一样

    在这个妖孽横生的年代,我要讲的是那么一个不太靠谱的故事。地球很危险,围观需谨慎。毕竟,谁都不确定意外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优雅转身,来看一场命运和宿命的销魂碰撞。乐意,方起歌。头破血流的那个人,会是谁?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杨柳村是个不大不小的山村,老杜家啊,就生活在这个村。极品不极品的,端看大家伙怎么说了。且看老杜家家长里短的种田生活。
  • 发明家的故事

    发明家的故事

    本书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生活等多个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发明以及发明家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阅读这些故事,可以激励小读者刻苦学习的意志。
  • 一起安逸到老

    一起安逸到老

    千万盏为我亮起的灯光都不及你温暖的怀抱。只是希望你我的爱情能长久点,靠在你肩膀的时间能久一点,你宠我的时间能长久一点。你说,这小小的愿望,能实现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龙门纪

    龙门纪

    大陆上有传说,在无极大洋的深处,有一座孤岛,被称为龙域。龙域上有一座龙门。传说龙门有神秘的力量,跃过龙门,便可傲世群雄,称霸大陆。传说龙门有一群强大的守卫者,他们拥有瞬间掠过万千里的速度,他们拥有悄无声息杀人的技巧。一个被放逐的少年,一身粗布麻衣,离开龙域。数年后佩戴着眠月,一身红衣的小宝王看着面前无际的大洋,蓦然大笑,龙域,我回来了!随即双手一挥,墨色玄纹如云挥洒,一墨长天。浪涛怒号的大洋表面出现一道一人宽的水路,水路之上,水平如镜,红衣男子迈步而上,身侧是惊涛骇浪,脚下却是淡淡水波。男子闭目,徐徐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