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500000025

第25章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端午节简介。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民间“竞渡”游艺是很盛行的,以至于连皇宫都在玩这种游戏。据说,汉武帝为了训练水军,特意修建了昆明池,后来的汉昭帝竟把划船作为一种比赛项目。能把赛船当成一种赛事,可见当时“竞渡”的流行程度。

大概是在唐朝的时候,赛龙舟的活动才正式在端午这天举行。比赛时,岸上挤满了观众,而且充满了叫喊声、欢呼声、锣鼓声,各个龙舟齐头并进,破浪最快冲到对岸的船,就算胜出。这在《旧唐书·杜亚传》是有记载的。

到了宋代,龙舟比赛更为普及,甚至连帝王也鼓励自己的水军士兵,来进行划船比赛。像宋真宗就曾在金明池,举行过一场划船比赛,获胜者还能得到皇帝的重赏呢。宋代的《中天戏水图》就把赛龙舟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

虽然宋代普及了龙舟竞技,但也没有发展为每年必须举办的程度,但到了明清,人们可是每年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龙舟竞渡”。在每年的五月初一就开始比赛厂,一直到五月初五一共举行五日。每次参赛的龙舟有15艘之多,而且每艘船都有将近八丈长,龙舟上承载着50多名船员,大家都上穿红衣绿衫,下穿短裙。比赛的规模异常的宏大、壮观。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吃粽子。

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 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吃茶蛋、腌蛋。

鸡蛋、鸭蛋是许多地方端午节的重要食品,安徽太湖、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就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浙江、山东等地,每逢端午节家里的主妇清晨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认为吃了可以明目。在曲阜、邹县一带,称鸡蛋为“龙蛋”。在河南,主妇们早上将鸡蛋煮熟后,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滚几下,然后去壳让孩子吃掉。据说这样可以免除孩子的灾祸,日后孩子也不会犯肚疼病。

采百药。

采百药又叫“采百草”。农历五月正是天气炎热、疾病多发的季节,很多毒蛇害虫繁殖活跃起来,容易给人造成危害。为了防御疾病,保持健康,到了端午之时,人们便要遍寻百草,采集药材。《清嘉录》介绍了苏州“采百草”的习俗:士人采百草之可疗疾者,留以供药饵,俗称“草头方”。药市收癞蛤蟆,刺取其沫,谓之“蟾酥”,为修合丹丸之用,率以万计。人家小儿女之未痘者,以水畜养癞蛤蟆五个或七个,俟其吐沫。过午,取水煎汤浴之,令痘疮稀。

《吴郡岁华纪丽》说:“今吴俗,亦于午日,采百草之可疗疾者……又收蜈蚣蛇虺,皆以备攻毒之用。”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五月》:“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采来的草药除在端午节用于饮食、沐浴、薰烟和门饰外,还有的在晒干后收藏备用。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诗词选。

端 午。 七律 端午。

(唐)文 秀 (唐)殷尧藩。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竞渡歌(节录)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张建封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节令门 端阳。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清)李静山。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七律 端午。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老 舍。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台州有意思

    台州有意思

    台州是个怎样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小地域都拥有不一样的城市表情,彼此之间略微差异的水土养出了个性十分不同的台州人。台州人的N种生活表情都那么有意思!不信?来翻翻这本书,保准能让你乐个开怀,还能让你更了解台州,这个南国大地上与众不同的城市。
  • 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故事大全集

    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故事大全集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典籍中,“四书五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它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包括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内容,由《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总共九部儒家经典著作组成。千百年来“四书五经”启迪了中国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受,启发了华夏儿女的智慧灵根,让一代代中华儿女一生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千百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需要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恐怕也难通万一。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鉴于此,我们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辑了这本书。本书堪称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书。翻开此书,便走进了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神秘和智慧,掌握传统文化的脉搏。
  • 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日本女性正从之前唯美的大和抚子形象,向现代女性渐渐转变。本书讲述了转变之后的日本女性的各种故事,比如日本的美少女文化、女性家庭角色的变异、女性社会角色的困境、女性角色转变带来的社会问题、女性与政治、情色服务中的女性问题,等等。“说不尽的日本女性那些事,道不完的日本女性那些情。”作者正是以这种笔触,书写了他对日本女性的格外关注。
热门推荐
  • 傲骄夫君不下堂

    傲骄夫君不下堂

    悲催的,神偷居然失手了?美男瞪眼,“敢偷我钱?给我剁手!”还好老天有眼,小命得保。美男一计不成,又生陷害,某女再次身陷牢狱……好!比狠毒?看我不偷你的心,算计你的人,糟糕!王八绿豆居然看对了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号便利店

    九号便利店

    九号便利店,是给妖魔鬼怪或者是人类,提供各种需要的商品的地方,只不过自从一个叫做司马雨的人来做老板后,这个店就变得热闹了起来。老板很奇怪,白天男人,晚上女人。老板私生活很复杂,即找女人,又找男人!司马雨本人说:是我太有魅力,这些男人女人都缠着我,和我没一点关系啊!
  • 李嘉诚一生三论:论谋事·论经商·论做人

    李嘉诚一生三论:论谋事·论经商·论做人

    李嘉诚的一生因富有传奇色彩而显得如此吸引人。少小离乡,幼年丧父;从一无所有,赤手空拳,到30岁成为千万富翁,而今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更是遍及全世界数十个国家。走过人生七十八个年头,李嘉诚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向世人道出了自己成功的秘密。他在许多场合发表的有关谋事、经商与做人的言论,常常令人钦佩有加,获益良多。他的成功经验,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学习和借鉴;他白手起家的历史,适合更多的普通人揣味与效仿。李嘉诚把儒家的情义之道与西方的进取精神极好地融合起来:他外圆内方,刚柔相济;他重信诺、讲义气、宽厚待人。
  • 魔图天书

    魔图天书

    幻雪大陆风起云涌,看林木小哥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原来大神暗恋我

    原来大神暗恋我

    当某小白第一次遇到某大神的时候便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了此大神。第二次大神竟然说要带她做任务带她升级!她到底是走了什么运?难道是大神早就暗恋她了么?还是什么阴谋诡计……
  • 强势逆袭:红眸公主vs深海少男

    强势逆袭:红眸公主vs深海少男

    她,是谁?她,又是谁?到底哪一个才是她?被所谓的闺蜜陷害,被所谓爱着的男人所抛弃!她没有选择逃避,她选择了——逆袭!痛?伤?绝望?让,我——欧阳筱芸,一一奉还虽,她华丽变身强势来袭,可终究,魔法将会失效她,怎么办?筱芸:“怎么办?我爱上他了吗?明明说过不再爱......”某男:“筱芸,如果这是你选择的路,那你就走下去,只要你在,我便还在。”复仇之中的她,会,有怎样的邂逅,会,有怎样的开始,又有怎样的,结束欧阳筱芸:“强势来袭的我,你准备好了吗?”
  • 教师工作指导手册

    教师工作指导手册

    本书由权威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编写围绕教师的个人素质修养、教学技巧、仪表行为,工作开展与组织各方面内容进行了细致阐述,极具权威性与科学性,内容完整,指导性强,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在编写体例上,采取问答形式,叙述风格明畅通达,非常便于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即查即用,涵盖了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引导教师做好职业……
  • 酷少独爱小痞妻

    酷少独爱小痞妻

    什么?他打算娶她?帮她养孩子?包袱款款,不用派车,她亲自登门!可惜,这真不是位吃素的主,瞧瞧他的话……“对、我、唯、命、是、从。”他冷哼!“好!”“你是妻,也是奴。暖了被,给我滚蛋!”他继续!“恩!”“帮我的情妇倒咖啡,收回你的苦瓜脸!”他命令!“哦!”“不准你叫宝宝‘儿子’!”他登鼻子上脸!“那叫什么?”“少爷!”没有最无情,只有更无情!妹的!老虎不发威当她是病猫?!!
  • 龙骑士之争霸天下

    龙骑士之争霸天下

    苏定重生后虽没有金手指,但气运不错,巧遇连连他年纪轻轻就实力超群,本来想平平安安,稳稳当当的做个万年宅,可惜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所以很不幸的卷入了波澜壮阔的世界中
  • 华严法界玄镜

    华严法界玄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