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800000025

第25章 散文(1)

《论语》

古代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作者:孔丘。

文体:语录。

成书年代:先秦。

一作者介绍。

孔丘(前551~前476),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世称孔子。先祖是宋国贵族。孔子早年丧父,依靠替人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务维持生活。

孔子长期从事私人讲学,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孔之前,文化教育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只有贵族弟子才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而孔子则不问出身门第,广招弟子,他先后培养教育出了三千学生,其中有七十二人对当时社会有所作为,而被称为“贤人”。

孔子。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二作品档案。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以及“爱人”,《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得不到重视。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秩序,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者爱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所以他一方面教授各国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入世,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真是踌躇满志。

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三内容概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等各个方面。全书共有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1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1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

《论语》这部书虽然像记录一样用简单的文字记载那些教条式的名言懿行,但却是经过门人弟子们的悉心编制,有它自己的体系。《论语》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精神内核,孔子对“仁”有许多解释,最基本的意义是“仁者爱人”,即把人当人看待。而当时的奴隶主贵族正是不把奴隶当人的。孔子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对别人和自己一样,体现了对人格的尊重。从“仁”出发,孔子提倡“德治”,反对滥用刑罚,反对过分剥削。他主张对百姓进行“教化”,“使民以时”,“举贤才”等等。这些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积极意义。在具体的为人处事上,则表现为恭、宽、信、敏、智、勇、忠、恕、孝、悌等诸多内容。

在《卫灵公第十五》中,孔子对于贡说:不要以为我的学问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知识,我是找到了那个“一”,豁然开朗,一下子什么都懂了。“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佛家叫“佛”,道家叫“道”,儒家则称为“仁”。

“礼”也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重要观念,是孔子一生的学问所在。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复周礼,他不满意当时“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谴责社会生活中各种违礼行为,热切希望回到“礼乐征伐不出”的西周时代。他的所谓“礼”,很大程度上是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原则。但他并非一味守旧,也主张刺“礼”加以“损益”,即改革。孔子最大的创新是纳仁人礼,他讲“礼”,以“仁”为思想基础,所以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以“六艺”治世和教育学生,而“礼”则为六艺之首。

孔子认为,“礼”是人们内在的真挚情感的外化,它的最高境界就是“仁”。孔子希望通过恢复“周礼”,来达到先王的“仁政”境界。

孔子的立意,并不是一时的成败得失,而是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百坤的幸福安定。正因为如此,他不向当时的统治者妥协,而是竭力推行自己的主张,“知不可为而为之”,体现了他济世救民的圣人心怀。

四主要人物形象。

接舆。

楚国的隐士,痛恨奴隶制度。对孔子为了维护旧的奴隶制度统治到处奔走游说,表现了极大的鄙视。

子夏。

姓卜名商,子夏是他的字,晋国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也有人说他是卫国人,生于公元前507年,卒年不详。曾经出任莒父宰。孔子去世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学说,魏文侯十分钦佩他的学问,尊以为师;一代名人李克、吴起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曾子。

姓曾名参,孔子的得意门徒,以孝亲出名。据史料记载,《孝经》为他撰写。

颜回。

字子渊,又称颜渊,鲁国人,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他最信奉、忠实于孔子学说,是孔子屡加赞赏、最感得意的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把他排在第一位。

子贡。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孟懿子。

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是长期把持鲁国国政的“三桓”之一。其父孟僖子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社会地位很高,孔子回答他的问题时要用“对”字。

子游。

姓言名偃,字子游,吴地人。生于公元前506年,卒年不详。孔子说他:“习于文学”,就是熟悉文献上的学问。

子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鲁国人。他是孔子身边最活跃的人物,给孔子帮了很大的忙。年龄上,他仅比孔子小九岁,他对孔子的学说则是:“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过去人们总是对他取喜爱和推崇的态度,无论如何他还是属于七十二贤人之列。死于卫国内乱。

阳货。

又称阳虎,长期做季氏的家臣。季氏几代把持鲁国国政,阳虎就把持季氏的权柄,并两次把季桓子抓了起来,要操纵三桓的继承人问题,终于为季桓子击破,逃奔到齐国。

五精彩文段推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节选自《学而第一·一》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节选自《学而第一·十六》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节选自《为政第二·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节选自《为政第二·十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节选自《为政第二·十七》

朝闻道,夕死可矣!

节选自《里仁第四·八》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节选自《公冶长第五·十》

贤哉,曰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节选自《雍也第六·十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述而第七·二十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节选自《述而第七·三十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节选自《泰伯第八·七》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子罕第九·十七》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节选自《子罕第九·二十八》

未知生,焉知死。

节选自《先进第十一·十二》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节选自《颜渊第十二·一》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节选自《子路第十三·十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节选自《卫灵公第十五·十二》

道不同,不相为谋。

节选自《卫灵公第十五·四十》

六文学成就。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关于孔子与他的弟子的对话。当属儒学与孔子思想研究的经典,其囊括了孔子的教育,治国,处理人际关系等等方面的思想。想读孔子,当推《论语》。古人有云,读半部论语,可以平天下。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但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这首先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

《论语》以当时通俗易懂、流畅通达的口头语言为主,又吸收古代书画简洁凝练意境深邃的长处,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生动隽永的独特风格。《论语》词汇丰富、新鲜、生动、活泼,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大量出现。句式灵活多变,舒展自如,长短不拘,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善于把深刻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说理文字具有某种诗意。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通过赞扬耐寒的树木,来歌颂坚韧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无数文人的诗情画意。又:“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述而》)用朴素的笔调,刻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境,平凡而又高雅。正是这些子实朴质、富有哲理的句子,使《论语》成为一部颇具哲理的经典书籍。

《论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为政者以德治国就好像北极星安居其所,众星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比喻言浅意深,启发性强。

(二)对比、对偶。这些句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论语》中还运用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论,《论语》一书总结了孔子的思想,比如,哲学上主张“仁”,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上主张“有教育无类”,在学习态度方法上,主张“学而不厌”,“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在文学理论上,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作“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整个个民族及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七名家点评。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革,没则已矣。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刘勰。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程颐。

《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

李泽厚《论语今读》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多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宣言。

《孟子》

记录孟轲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作者:孟轲。

文体:散文。

成书年代:先秦。

一作者介绍。

孟轲(前372年~289年),姓孟,名轲,字子舆。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世称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有影响的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曾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为齐宣王的客卿。当时各诸侯的君主都认为他的政治主张不合时宜,而不予采用。晚年从事著述和讲学。宋元以后,儒家学派备受尊重、崇拜,被人誉为“亚圣”,享受祭祀,地位仅次于孔子。

孟子。

二作品档案。

《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孟子及其门人万章等人撰著,是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以及和农民阶级之间产生的新的关系和矛盾,打破了西周时期奴隶制的社会秩序,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在这种历史条件之下,新兴地主阶级在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中逐渐壮大,加速了奴隶社会的瓦解,于是新旧势力在这个时期展开了最后的殊死搏斗。当时的这种斗争,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得最激烈。各阶级、阶层思想的代表纷纷亮相,站出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

《孟子》封面。

《孟子》通行的注本有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宋朱熹的《孟子集注》和清焦循的《孟子正义》。

三内容概要。

《孟子》采用譬喻的方法来说明道理,其行文气势磅礴,辞锋犀利,感情强烈,论辩事理之时,能掌握住对方的心理而因势利导,步步紧逼而辩倒对方。论理层次清楚,语言形象生动,议论雄辩有力,是先秦诸子中杰出的散文著作。其中很多极具寓言性的名篇为历代人所传颂。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说的思想和主张,后世之人将二者并称为“孔孟”之道,被后来历代封建统治者加以改造而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继承了孔子传统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孟子》对当时正在建立的封建政权表现了极大的不满,极力地推崇西周初期的社会制度。《孟子》的核心是在“法先王”复古立场基础上的“仁政”,主张把被新兴地主阶级破坏掉的井田制度恢复过来,重新回到奴隶制社会,实行如同西周初期的社会秩序。他从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出发,对封建统治者的暴政进行了揭露和攻击,对战国时期不义的战争进行了指责。

《孟子》极力地宣扬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思想,以极力维护森严的奴隶等级制度,并把这种制度说成是“天下之道”。《孟子》中还讲述了“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的道理,把“大人”统治“小人”和“小人”养活“大人”说成是天经地义的一种法则。

同类推荐
  • 狐狸的微笑:原始森林里正在消逝的它们

    狐狸的微笑:原始森林里正在消逝的它们

    当我们钦羡大自然中的美丽生灵时,是否想到,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无尽的侵扰。大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正在加速消亡中,让我们伸出爱的手臂请它们停一停……吉林省专业作家胡冬林深入长白山原始森林二十年,为森林里的美丽生灵深情画像,青羊、熊、紫貂、狐狸、青鼬、星鸦……为我们揭开神秘大森林的一角,挽留即将消逝的它们。森林的大量消失,我们是直接或间接的刽子手,它们永远站在森林一边,活得伟大而尊严!
  • 中国树

    中国树

    本文收录了杨如风的:中国情结、中国树、孤独的灵魂、石头、孤独的猫头鹰等诗。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飞翔的高度

    飞翔的高度

    本书是作者的精品散文集,包含江山多娇、我爱我家、走进美国等。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的智慧才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就让它高飞;我们凭借智慧,让幻想高飞,让精神驰骋。
  • 一路林红

    一路林红

    以文情并茂的短故事,带领读者遍访欧亚美洋非五大洲。以企业高管的眼光和文学的情怀,细腻温婉、诙谐幽默的笔触,诠释中西方文化。以充满哲思、怡情怡景的人生感悟,编制成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生大片。《一路林红》是作者路琳根据她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用足迹和心情写就的作品。文中记述了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与一件红风衣的奇缘;在夏威夷海滩与英俊飞行员偶遇,并再次巧遇飞越基拉韦厄火山;在北海道雪域邂逅一只野红狐而那红狐却温顺地在她身边坐下对眸……
热门推荐
  • 乌凤图

    乌凤图

    这是一片很神奇的世界,这里的人们崇尚强者。他们依靠命兽附体来战斗。卓十三十岁那年父母被杀,被仇人所收养,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报仇。他,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坚毅,更获得了上古天兽“三尾乌凤”的力量。从此以后,他拥有了濒临死亡之际会涅磐重生的强大力量。他奋发图强,努力修炼。进步的路上也是丰富多彩:沦为斗兽场的奴隶、大破斗兽场、怒闯御兽山庄、率领家族幸存之人复仇、勇攀天刀峰。他成就强者的同时,也让所有人记住了他,一提到卓十三,人们就会想到那个全身黑羽,双瞳绽放蓝光,手持一柄凤尾剑的傲世模样。
  • 永生之巅

    永生之巅

    渺渺成仙路,瀚瀚人如水。百舸恐先后,我自闲中渡。欲成途中仙,震动八荒天。一盘长生局缓缓展开,浩大的仙途该怎样演绎,不死,长生的奥秘是否存在,且看皇道如何打破桎梏,成就巅峰······
  • 穿越到地仙界的狐狸

    穿越到地仙界的狐狸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宅男,穿越到了地仙界,不仅穿越了,还变成了一只狐狸。这是地仙界,神佛满天,妖魔乱舞。这里有九天之上万劫不灭的混元圣人,这里有盖世神武的妖王。我不想成为圣人,也不想称王称霸,更加不愿卷入纷争,我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去......
  • 创新的思考(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创新的思考(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马斯洛根据对他的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的共同特点——每个人都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显示出具有某些独到之处的创造性或独创性。我们的讨论可以使这些独到之处得到较为完整的理解。但有一点要强调,自我实现型的创造力与莫扎特型具有特殊天赋的创造力是不同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所谓的天才们会显示出我们所不能理解的能力。总之,他们似乎被专门赋予了一种冲动和能力,而这些冲动和能力与其人格的其余部分关系甚微,从全部证据来看,是他生来就有的。
  • 傲娇上司恋上我

    傲娇上司恋上我

    世上最不能招惹的便是美女,而林风第一次遇到美女,不但招惹了,而且还不止一个,从此,林风就陷入到了水深火热的生活当中,无时无刻的被美女折磨……
  • 不良恋人

    不良恋人

    一次错误的判断,让她后悔不迭地落入了魔鬼的怀抱;她想逃离他的魔爪,可是他却邪魅霸道地宣布——我夜冰寒看上的女人,谁也逃不了!禁锢与逃离,她能否逃出他的掌心?或者说,当她逃离的时候,她的心还在吗?
  • Dona Perfecta

    Dona Perfect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妃引

    玉妃引

    他是乱世枭雄,老谋深算,铁血手腕,终究成就如画帝业。她是江湖奇女,肩负使命,坠入红尘,与他半生纠缠不休。悬崖边缘,漫天火光,凄楚惨烈。那一夜,她伫立崖边,衣炔飘飘,动人婉约,目光清澈如水,淡笑宛如飞仙。“你若自此跳下去,我生生世世不会原谅你!因为……因为你杀了我最爱的女人!”他的悲伤无助皆化为愤怒彷徨,目光如嗜血般惊悚。她不过淡淡一笑,手轻抚还未显山露水的平坦小腹:“你永远休想得到梅花令,还有……你的骨肉。”话音未落,人已坠下。那如噩梦般的前世因果,如何在这一世去偿还?一段荡气回肠的帝王之爱,一场刻骨铭心的痴缠纠葛,成就了一曲流芳百世的《玉妃引》。
  • 妖妃来袭:邪皇宠妻万万岁

    妖妃来袭:邪皇宠妻万万岁

    陌无邪,二十一世纪的黑道顶级杀手,却意外死在核导弹之下。陌无邪,云天大陆天启国废物大小姐,却意外死在擂台之上。当她变成她,废物变天才?褪去伪装她惊才绝艳,容貌绝美,这又岂是那个毫无武力的丑八怪。挑衅过她的人一个也不放过,她陌无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千倍还之。他是最神秘的幽千府千主,一手生杀执掌天下,冷血无情,却独独为她沦陷,干尽天下蠢事就为换取她一颗真心。
  • 梦:风云

    梦:风云

    七个当代的高中生,在充满压力的生活中与梦中的世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他们如何在梦境与现实间斩妖伏魔,成就现代奇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