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2900000041

第41章 媒体与友情(5)

其书法得笔于分隶,揉以魏碑,富有神韵。

1981年,张来西北师范大学讲学,知冯早已下世,追念前情,不胜怆悼。1991年冯九十诞辰,天水市举行学术纪念会,张寄来篆书贺联:“直谅多闻吾畏友;词章风采古才人。”对两人友谊及对冯才华予以高度概括。

(原载《甘肃文史》2002年第2期)

碑石展示的历史图卷

水天长

碑石刻铭是世界上几个最古老的文明中心所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我国出现碑石刻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碑刻形式之多样、数量之巨大、涉及内容之广泛,堪称世界之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对碑石刻铭进行专门研究的国家。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就曾对秦代刻石加以著录,在此基础上,宋代产生了专门以碑石刻铭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到了近代,金石学又成为考古学的重要学术资源。中国的古代碑刻不仅承载着大量的文字信息,还是独有的书法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保存至今的古代碑文墓志具有与古代典籍同样重要的文献价值,碑刻保存的书法和绘画、工艺遗迹,是美术考古的重要资源。像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的价值,已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可惜的是历经天灾人祸之后,各地许多珍贵的碑刻已不复可见。

近十多年以来,碑刻又开始受到重视。方兴未艾的旅游热,促使各地大兴建造“新古董”之风,遗憾的是新建“古董”中真正具有文化品位的寥若晨星。2000年建成于兰州黄河北岸白塔山上的“兰州碑林”应该说是极具历史眼光和文化品位的新碑林。

兰州碑林位于兰州黄河北岸白塔山西峰,从市区过河登山,在高低错落的庭院中漫步于400米长的东西碑廊、碑亭,登上碑林最高点的“草圣阁”远眺,四周群山巍峨,黄河蜿蜒东去,金城景色尽收眼底。初次来到碑林,我为其选址的居高临下、建筑设计的古朴典雅、收藏的丰富多彩和环境的清新幽静感叹不已。后来读到“兰州碑林”的创建者流萤所著的《塔影河声——兰州碑林纪事》一书,书的作者回顾了为了寻访与甘肃有关的碑石刻铭,碑林筹建者们的足迹不仅踏遍了陇原大地,数度南下北上访古觅踪,求教于知名的专家学者赵朴初、季羡林、启功等人,在他们的热心支持和指点下,筹建者们除了搜集了一批珍贵的甘肃古代碑刻外,还在全国各地翻刻、拓印了一大批和甘肃古代历史有关的匾额和传世书法真迹,这个过程既有喜悦,也不乏艰辛。

兰州碑林是一部以碑石刻铭所浓缩的甘肃历史。毋庸讳言,现在许多人一提到甘肃,他们想起的就是边远、干旱、风沙、落后……对甘肃曾经辉煌的古代历史,则不甚了了。实际上纵观中国历史,可看出甘肃历史文化的积淀非常之深厚。这个区域是我国古代人类活动及文化频繁交流的孔道,从地下发掘的资料表明,自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甘肃远古文化,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当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古代的甘肃同样放射着文明的异彩,如陇东的庆阳地区及陇中的天水、秦安一带是周、秦先祖的发祥地。汉唐时代甘肃是横贯东西方大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地段。在这片土地上中西方的经济、宗教、文化进行着频繁的交流、融合和渗透。由于甘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在政治、军事上对中央王朝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经营,即使在战乱频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特别是河西一带)地区,仍然是一派兴旺的景象。到了宋、明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生态环境的恶化,甘肃经济才逐渐走向衰落……流萤先生创建的兰州碑林和他《塔影河声》一书的出版,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校正人们对祖国西部历史的无知和偏见。

兰州碑林的历史内涵十分丰富,例如可作为甘肃文化标志并流萤书法作品独具魅力的《敦煌写经》、《秦汉简牍》、《淳化阁帖肃府本》等的翻刻碑;还有闻名全国的《西狭颂碑》、《西夏碑》,标志着西藏作为中国版图一部分的古凉州(今武威)《白塔寺碑》;清朝乾隆年间鉴于甘肃及邻近陕北地区地瘠民贫,被乾隆皇帝恩准豁免粮税的《免粮恩碑》等等翻刻碑,以及历史长河中的一些名人,如被誉为书法“草圣”的张芝、书法“八分体”的创研者梁鹄,以及李世民、李白、怀素、胡缵宗、王仁裕、范仲淹、邹应龙、安维峻、牛树梅、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于右任、张大千等人的诗书碑。这些历史人物中有的人本身就是甘肃籍人士,例如张芝是东汉时代敦煌渊泉(今甘肃安西)人,梁鹄是东汉时代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唐太宗李世民则是甘肃陇西人士……有的人是来甘肃任官职的,有的人是因为得罪于朝廷遭贬斥来到西部的甘肃,有的人是来甘肃寻亲访古……总之,他们都是在陇原大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和一些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史事,与此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并不常见的诗词和书法佳作。兰州碑林可算是由碑石刻铭展示的甘肃历史图卷。

《塔影河声》一书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有陇上历代名碑、陇上书法名迹的来龙去脉,兼及有关名人、名士的事迹。其中作者通过对一些碑刻、手札、匾额、楹联搜集过程,引出甘肃历史上一些不为人所熟知或即将被埋没的史事,娓娓道来,颇能引人入胜。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石窟、碑刻、建筑、雕塑的建造过程和建造者,大都湮没无闻,这为今天的研究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我曾幻想,如果当年的建造者留下他们的亲身经历文字记录,那将是多么可贵的史料!西方当代观念艺术、大地艺术都极其重视过程资料的意义,他们将每一项艺术行动的缘起、策划以及实施过程的有关资料,无分巨细地保留并展示给观众,那些资料成为艺术作品、艺术行为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兰州碑林的建造者以翔实而富于感情的文字,记述建造碑林的整个过程,它既是具有巨大信息量的文化、历史读物,也是一项当代艺术行为的文字报告。从这一角度看,流萤的书确实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载北京《美术之友》2004年第4期)

兰州碑林与流萤

吴刚

题外之言

兰州碑林傲立白塔山已一年多。它以巨大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感召力吸引着成千万省内外乃至国际友人顿足造访。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的建设事业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各类建筑物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然而就其思想和文化的含量而言,非兰州碑林莫属。它是兰州的旅游景点,更是文化艺术景点,既是书法艺术的永久展示,又是了解甘肃历史的重要窗口。而发展、组织、领导、实现这一辉煌大业的不是别人,正是离休老干部流萤。

我认识流萤已有36年之久,60年代我在甘肃日报当记者,流萤任总编室主任,是我的“顶头上司”之一。他离休后刻意创建兰州碑林,集数千年陇上墨迹于一处,扬中华传统文化于一瞬之间的壮举,令我感动。参观过碑林后,我就想为之写一篇文章,看了不少别人的文字介绍,也详读了他在《兰州晚报》连载的反映碑林史实的文章《塔影河声——兰州碑林纪事》,曾想与他面谈,然而他每天沉浸在碑林、书海和其他工作之中,难得有整块时间详谈。因此一搁竟是一年。近来我曾几次与其夫人、我的同事李凡英同志通话谈及此事,并通报采访题要,请她安排时间。一天,我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流萤答应我去他家面谈。会面后我先谈了提纲:兴建兰州碑林出于何种考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克服的?今后还有什么打算?你一生从文从政,建碑林是否是人生的制高点?等等。在座的,除我们二人外,还有凡英同志。流萤说:“你出了题,我不一一回答,就随便谈谈吧。”我们从下午3时谈到7时,尔后吃晚饭,饭后又谈了一会,直到晚上10时我告辞返回,前后达五六个小时。

使我惊讶的是,我在与流萤的访谈中,他手中无一纸片,一切都刻在脑子里,像春蚕吐丝一般,纹丝不乱。我原以为自己很了解流萤,此时我才发现我过去对他的了解太浮浅了,只把他当成新闻理论、新闻写作、新闻宣传的行家里手。几个小时谈下来,深感他的学问远非一个门类所能概括,他简直有点像“百科全书”。越谈越感到写他之难。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离休老人,他惊人的记忆力、丰富的知识阅历、准确的谈吐表达能力,令人叹服。我说这哪能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表述的,是一本厚书也难写完的啊!但我既然采访了他,总得写点什么吧!

扬我中华

兰州碑林位于黄河北岸的白塔山西侧,坐北向南,背靠高高拔起的环翠山,面对滔滔飞逝的黄河水和日新月异的兰州地区,占地3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它由碑廊、草圣阁、碑轩、张芝雕像、陇右书艺院几部分组成。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除了人工培植的少数侧柏、国槐之类外,就是黄土。如今这里诞生了兰州碑林,凭环翠山山巅的重檐六角亭鸟瞰,依次是碑林北大门、东西长廊草坪、草圣阁、黄河、兰州市区,再远是巍巍皋兰山。碑林黄瓦红柱,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尤其是依山面水,设计精巧,建筑伟丽。高达6层、拔地30米的草圣阁,如同一只凌空腾起的天鹅,振翅飞翔!登阁远眺,但见群山巍峨,黄河如带;鸟瞰市区,高楼林立,车如流水。这里成为观赏兰州风貌的最佳位置。

兰州碑林以地域文化为特色,从书法艺术角度展示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西部文化的辉煌历史和当代成就。目前已刻出嵌入碑石1000来块。最早的一块碑为距今8000年的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刻画符号,此为中国古文字起源。尔后是甘肃礼县出土的秦公簋铭文,这是上古的书法作品,以此顺延直到当代,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草圣阁是碑林集大成者。一楼陈列中国传世书法集萃,刻入篆、隶、草、楷、行诸书体,历代名家名作,盛况非凡。二楼陈列兰州碑林镇馆之宝——淳化阁帖、敦煌写经和秦汉简牍,其中敦煌写经、秦汉简牍均为首次勒于贞石。四楼陈列林则徐、左宗棠、郭沫若、于右任、张大千、舒同、赵朴初、启功、章炳麟(太炎)、梅兰芳、丰子恺、沙孟海的书法碑刻。五楼陈列孙中山和毛泽东的书法碑刻。西廊展示甘肃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碑刻。东廊为当代书法家以咏陇诗文为内容的书法碑刻。甘肃著名碑刻则矗立于碑轩和古碑苑内。陇右书艺院则是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学习交流的场所,收藏有书法图书、杂志、报纸、拓片等,可举办书法研讨会、书法学习班、书法展览。

兰州碑林以丰富多彩的书法碑刻,宏伟壮丽的建筑和优美的环境展现于兰州和陇上,成为扬我中华文化的一大景观。对于它的价值和作用,甘肃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秦明智有一副对联作了这样表述:“眺二千年古郡,金城汤池,丝路雄关,更喜今昔巨变;登三百仞碑林,铁画银钩,腾龙翥凤,顿教陇右增辉。”当代著名书画家、中央美院教授朱乃正2001年7月曾两次到这里参观。

他说,西安碑林是我国历代碑林的杰出代表。兰州碑林是新建的,不论是工程、选址、设计、碑刻、建筑,包括它的内容,收集范围之广,不光是甘肃,在整个西北,甚至全国也是少有的。它是兰州、甘肃地区的一个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兰州碑林既有普及性,又有相当高的学术性,是一个相当有品位的、收集比较全的碑林。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参观兰州碑林后,为碑林题词:“观止”,为流萤夫妇题词:“有定”。我国国学大师、北大原副校长季羡林先生亦有精彩诗作概括:“智慧之都,古城兰州。莫高麦积,与天同寿。碑林肇建,光被六洲。新纪莅临,辉映全球。”

流萤其人

人们凡谈及兰州碑林莫不谈及流萤,而且认为此事非流萤莫属。

兰州一市民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道:“谁说甘肃愚贫穷,请君放眼望碑林。敦煌文化亘千古,金城万民谢流萤。”

流萤何人?他是甘肃有名的老新闻宣传工作者,学者型官员,曾任甘肃日报总编辑、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既有丰厚的文化修养,又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流萤本名刘瀛,1927年12月生于甘肃会宁,毕业于西北大学。

1949年6月西安解放后即参加工作,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工作。刘瀛系其父起名,可能源于“十八学士登瀛洲”之说,希望他“学而优则仕”,他一直沿用至大学。1948年在西安看电影《夜半歌声》,他为主人公宋丹萍的命运所深深打动,也为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插曲深深打动,因歌词中有“空庭飞着流萤”句,从此他便以流萤为名,沿用至今。对此,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欧阳中石先生曾给他题写“集萤学硕”四字,并吟诗一首,写成书法,至今挂在流萤客厅里:“沉沉悬夜幕,倏尔闪流光。莫道飞萤小,笼囊焕翰章。”

流萤的特点和优点一言难尽,概括而言就是聪颖、实干、献身精神强。他生于“苦甲天下”的会宁农村,黄土地和烈日磨炼了他的性格。少小苦读,名列前茅,14岁徒步500里从会宁到兰州考学,被兰州中学以第七名考生录取。但中学无助学金,于是他又翻山越岭到临夏考河州师范。因路途太远,又折回到会宁简易师范上学,为的是拿到42斤补助粮吃饭。流萤说他不怕苦,那时一天步行百余里路,脚上打满了水泡,也觉得没啥。正是聪慧和“不怕苦”的精神,促使他求学时乃至后来的人生路上每每投足不凡。1944年他在会宁简师未毕业便考中兰州西北师院附中师范部。

那时,读了师范毕业后,要当两年教师,尔后才能考大学,同时师范不设英语课,而流萤一心想继续攻读,于是除正课外又自学英语,附师三年未毕业又插班考入兰州中学(现兰州一中)高三,只上了一个月课,便以同等学力报考西北大学政治系和西北农学院农经系。兰州报考西北大学的有400人,只录取40名,流萤考了第一名。他问招生先生上西大的费用如何,自己能否享受全公费,对方说西大分为全公费、半公费和自费三种,你是第一名当然是全公费。于是流萤又徒步500里从家里要了路费直奔西北大学(此时西北农学院也发来了录取通知书)。流萤的苦读精神正是今日会宁教育界“三苦”精神(苦抓、苦教、苦学)在前期的写照。

流萤苦读亦苦干。

同类推荐
  • 便纵有千种风情

    便纵有千种风情

    柳永,始终行走在宋朝仕途的边缘,他以傲视才情挥就迤逦宋词,他以真心温暖那些倾城女子。想弃了浮华,醉了烟花,终是不舍;想远了脂粉,一心求仕,也未成行。《便纵有千种风情》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丧。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7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7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公子贵姓

    穿越之公子贵姓

    穿越听说过,但是穿越后因为一个雷变成男人却很少,而她偏偏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本是二十一世纪亚洲最火大的黑帮千金,打架最在行,追男最突出,义气在先,个人在后。可她现在是个男人呀,想她最讨厌同性恋,难不成真的要她当吗?不,坚决不,她也一定要变回女儿身,美男都对自己有意思,这可怎么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流嫡女欠调教

    风流嫡女欠调教

    传闻,东陵国前任丞相的嫡女容貌倾国倾城,不过可惜天生痴儿,尤其爱美男,那怕是她的大哥,她看着也会直流口水,因此,她被誉为第一花痴!当生性潇洒淡然的她穿到她的身上……额,好吧,美男确实养眼,发发花痴也无所谓,不过,流口水就不必了。
  • 小幽默 大智慧全集

    小幽默 大智慧全集

    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幽默是人生的智慧之花,聪明人不一定善于幽默,但幽默的人一定聪明。我们不要抱怨自己没有幽默感,其实,只要留意一下,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创造幽默佳境。有了幽默,在人生困惑纷至而来中,它会帮你变被动为主动,以轻松的微笑代替沉重的叹息;当你在严重的沮丧中不能自拔时,它会给你心灵的翅膀,让你精神得以超越。幽默也许从来没有登上大雅之堂,至多不过是博人一笑。但其中的智慧又有谁深深地体悟?其中的道理又有谁静静地反思?本书每个小幽默后都有智慧提示,让人发出笑声的同时一并开窍。
  • 学校计算机实用技术

    学校计算机实用技术

    本书由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编著,他们邀请了众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一线专家,认真细致地筛选了学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案,旨在帮助一线教育工作者解决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为广大教师提供便捷服务。
  • 上古世纪之雪兰

    上古世纪之雪兰

    如果被注定的命运即将脱离轨道,这个世界会知道我努力的挣扎过吗?
  • 贾岛集

    贾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光暗传说:混血萝莉限量版

    光暗传说:混血萝莉限量版

    她是神族与魔族的混血儿,她的身上隐藏着巨大的魔法能量。从小被当做“废物”,过着连女仆都不如的生活。当初天真烂漫的混血萝莉的完美蜕变,当昔日的战友化为不共戴天的敌对双方,魔族与神族的生死交锋,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谁迷乱了谁的眸!
  • 生存实验(王晋康自选集·中)

    生存实验(王晋康自选集·中)

    《王晋康自选集》是王晋康的首部自选集。既然是自选集,选上的这些作品除了本身是经典、是获奖作品外,还都是作者偏爱的作品。这本集子收集了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风格,也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最高水平!《王晋康自选集》精选了王晋康最经典的短篇小说!早在十几年前,《替天行道》一文就表达了作者对这个转基因问题的思考。《七重外壳》的发表时间比《盗梦空间》上映时间早十年。《夏娲回归》是在《科幻世界》上发的最后一个短篇。
  • 从妻记

    从妻记

    认识顾琼之前,喻戎只是江湖第一美男身边一个不起眼的小随从。认识顾琼以后,喻戎升迁加爵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顾琼:作为一个称职的白富美,这个锅我背了。
  • 别让坏习惯左右你:排除你走向成功的78个障碍

    别让坏习惯左右你:排除你走向成功的78个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我们谁不是遵从着某种习惯来生活的呢?有的人习惯“黎明既起,洒扫庭院”,而有的人则习惯睡懒觉;有的人十分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洁,有的人则大大咧咧,不修边幅;有的人对人说话谦恭有礼,有的人则高声大嗓、唾星四溅;有的人做事井井有条,有的人则手忙脚乱;有的人总是乐观地看待一切,有的人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愁眉不展;有的人节俭,有的人铺张;有的人多话,有的人寡言,如此等等,不一而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