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2900000002

第2章 作品(2)

一是1995年3月8日,由当时的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虎林主持决定,由兰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了关于同意筹建兰州碑林报告的批复。批复中写道:“市委、市政府同意筹建兰州碑林。建设兰州碑林,是省、市确定的一项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和展示现代文化发展成果的有重要意义的事业。”同时还确定了建设地址,要求有关部门将碑林建设列入全市建设发展计划,其建设资金采取政府拿一点、社会各方面集一点的办法逐步解决。还正式批准成立了兰州碑林建设筹备小组。以后,在筹备小组人员的基础上,兰州市委办公厅于1997年10月20日发出了《关于成立兰州碑林建设委员会的通知》,其组成人员是:总顾问任震英。主任流萤。副主任刘炳午、杨良琦、王振军、马文治、赵正、赵文宗、宋乃娴、马琦明、郭文涛、陈冬芝、蔡天爵、卢玺凯。委员张昭平、高纪勋、陈兆顺、冷冰鑫、胡德庆、王国礼、董吉泉、彭继均、马益平、吴景山。后来,因工作需要,还成立了艺术委员会,其组成人员是:顾问应中逸、陈伯希、顾子惠。主任赵正。副主任郭文涛、董吉泉、耿汉。委员肖弟、蒙子军、翟万益、吴景山、王国礼、张敬群、徐尚义、安继越。

二是1997年8月10日,当时的甘肃省省长孙英、兰州市委书记陆浩、市长朱作勇等省、市领导同志参加了兰州碑林建设现场汇报会。在汇报会上,孙英讲话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兰州市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这是我们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很重要的一项举措,是现在这个历史阶段的一项重点文化建设。类似的建设,对兰州今后发展,对提高城市文化总体水平,很有意义。从文化品位上不断提高,坚持若干年不动摇,那兰州就会成为一个文化品位很高的城市。”并对碑林建设资金,当场和陆浩、朱作勇商定,采取“三三制”的办法,省上拿三分之一,市上拿三分之一,社会捐助三分之一。这次会议,对艰苦建设中的兰州碑林起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在兰州碑林建设初具规模的1999年11月6日,孙英、陆浩、马西林、朱作勇等省、市领导,又一次来到兰州碑林建设现场,看了已经完成的碑林主体工程和已经刻成上墙的部分碑刻,观看了张芝的雕像,登1临了草圣阁,并听取了碑林建设委员会的工作汇报。孙英说:“一年多的时间,从动工到建成目前这个状况,很不简单。我们设计的同志,建筑的同志,组织领导的同志,花费了很多心血,跑了很多路,操了很多心,吃了很多苦,整体看起来起点不低。可以说,为我们展示了书法艺术的精品。整体设计和建筑,应该说也是精品。我相信大家看了后会满意的。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们这次来,对从事碑林建设的同志,又大大鼓了劲。

三是在兰州碑林基本建成、对外开放以后,省、市领导同志支持修建通往碑林的道路。兰州碑林是建在白塔山上的,要到碑林去参观,必须解决好道路问题,便利广大游客。说老实话,对道路建设,我开始根本没有考虑,因此,在整个规划中就没有安排。直至碑林对外开放以后,路的问题突出了。2000年夏季,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要到兰州来视察,省委初步安排要到碑林来,但是,山上有两公里多的路,路面窄,弯道多,不好走,因此最后取消了这个安排。正因为交通不便,给游客上山参观造成了很大困难,社会反应强烈。怎么办呢?我去找省、市领导同志商议。他们讲:现在,碑林已经基本建成了,这是件大好事,应该支持,把配套工程搞好。决定列入计划,拨款兴修。前山,由北滨河路开始,到碑林修建一条999个踏步的上山步行道,并建有广场、骑楼、休憩亭、护坡、花岗岩栏杆等。这样,它既是一条上山之路,又是一条别致的风景线。后山,修建一条两公里多平直、宽广的公路,和罗九路连接。就这样,路的问题总算彻底解决了。我非常感谢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琨,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王军,省计委主任邵克文,兰州市市长张玉舜,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指挥部指挥张兴照。是他们,支持打通了通向碑林之路,游人幸甚,我更为感激,终于了却了一个心愿。

为了建设兰州碑林,大家的确花费了很多心血。光是选址这一项,就勘察挑选了一年的时间。有的同志建议选在皋兰山,但那里山高风大,石碑容易风化;有的同志建议选在五泉山,但那里潮湿,且很难挤出一片较为开阔的地方;也有建议选在五一山的,还有建议放在甘肃画院的,但都不理想。挑来挑去,还是觉得选在白塔山最为合适。我去山上看过,起初看上一片平地,但那里树很多,砍掉实在让人于心不忍。后来转到现在的这个山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俯视山下,黄河东去,兰州市区一览无余。当时觉得,在此处修建碑林是再好不过的了。据兰州市志办副主任邓明讲:此处原名“金汤钓”,属于兰州八景“白塔层峦”中一峦。它在拱北沟和马家石沟的夹持下,直奔黄河而下。从高处看去,它酷似一枚鱼钩垂钓于白马浪。因兰州古称金城,古人有“固若金汤”之句,故取名“金汤钓”。1959年以后,人们在这里绿化,始有苹果梁、环翠山之名。这里是一座荒山头,最窄处只有五六米宽,必须用推土机推一片平地来,方可使用。好在有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从1996年冬天开始,推出了35亩平地。1998年5月,大批建筑队伍进场,碑林建筑就在这时正式动工了。

整个碑林建设的规划设计,由市园林局副局长、市园林设计院院长、高级建筑师彭继均负责完成。其中陇右书艺院由市城建设计院设计。彭继均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是兰州市著名的园林建筑设计专家,兰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小西湖公园就是由他设计的。他在接受兰州碑林的建筑设计任务后,在1995年和白塔山公园管理处主任千鸣岐奔赴上海、江苏等地考察。在碑林建设中,千鸣岐为碑林做了许多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他们几位考察回来后,彭继均一直在构思、推敲,到1997年拿出初步设计方案,然后多方征求意见,并由市建委、市园林局分别主持召开了碑林建设方案审查会议,邀请了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集思广益。经反复修改后的方案,整体布局采用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造园手法,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风光、高低错落的地形,形成一幅既玲珑秀丽又不失凝重典雅的优美画卷。其建筑工程由主体建筑草圣阁,东、西碑廊,碑轩和书艺院三部分组成。在碑林集散广场北侧的环翠山上,建有仿古重檐六角亭一座,为碑林建筑的制高点。并计划将此山头建设为仿石摩崖,镶嵌甘肃著名的西狭颂、白水路碑等;镶嵌一米见方的八个大字“东西文化,陇右汇流”,以显示甘肃古代文化的地位;镶嵌“周、秦、汉、唐、长征”六个真、草、隶、篆大字,以显示甘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北广场南面,为碑林山上的入口处,建有四柱三门式牌坊和影壁,东西有接待室、售票室。

草圣阁是以我国汉代著名书法家、“一笔书”的创造者、甘肃敦煌郡人草圣张芝命名的。草圣阁屹立在碑林南端,高30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长廊与草圣阁相连,西廊为单廊,东廊为复式双廊,总长480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长廊北端的庭院中间,建有东、西碑轩。由著名雕塑家何鄂创作的张芝雕像,矗立在庭院西北角,用万年青花岗岩雕成,高3.6米,底座高1.2米,总高4.8米。中心区东侧是陇右书艺院,两层四合院建筑,大门口悬挂着欧阳中石题写的木匾,内设接待室、书画室、图书室、办公室、客房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书艺院还设有小型陈列室,主要陈列、展出兰州碑林珍藏的著名碑刻拓片、名家墨迹、古代碑帖、碑林建设图片以及与书法有关的文物等,为书法研究者提供方便。

兰州碑林的施工单位主要是兰州市第二建筑集团公司,参与施工的是兰州市园林工程公司。这些建筑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建筑工人,冒严寒,顶酷暑,夜以继日,精心施工,抓质量,赶进度,及时完成了建筑任务。市建二公司还捐建重檐六角亭一座。应该说,这是市建二公司的一项形象工作。

碑刻是碑林建设的核心,是碑林建设水平高低的关键。兰州碑林主要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展示中华民族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西部文化的辉煌历史和当代成就,宣传甘肃,宣传兰州,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域文化的一个窗口。碑刻内容按照从古到今、古今结合的方针,集中展示甘肃境内著名的碑刻、甘肃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甘肃出土的秦汉简牍和敦煌写经,展示当代全国、全省著名书法家的咏陇书作,并适当兼顾书法教育,向人们传播书法知识。

兰州碑林书法作品的搜集、筛选,主要由我负责。1997年7月,正是全国人民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我一个人躲在家里,埋头于古纸堆中,琢磨一个个古人,掂量一件件书法作品,拿出了一份碑刻总体设想。虽然在实施中,有增有删,但大体上还是按这个设想进行的。对这个设想,赵正作了修改、补充,使之更为完善。为了搜集资料,我曾先后六次到北京,向著名书法家为碑林求字;曾几乎跑遍甘肃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博物馆和与书法有关的山山水水;与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收藏家、书画商来往,向他们求教,请他们支持。

为了确保碑刻质量,碑林抓了精选书法作品、精选石料、精心刻制以及展出陈列设计等环节。所有书法作品,都是经过认真审查,反复比较,优中选优,然后才交付刻制的。刻碑石料,选用了石质细、耐风化的陕西富平县凤凰山的优质石料。刻工来自陕西富平和河南翰园碑林以及湖北元极碑林。这些刻工,都有较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技术水平较高,在字口、字底、深度、笔锋的处理上,基本可以达到要求。

负责刻碑技术指导、资料保管、石料采购的是鲁克俊和汪志刚。

鲁克俊是兰州的一位书法家,他的楷书、行书写得好,人也实在,肯下工夫。为了刻好每一块碑、每一个字,他潜心研究过各种书体的刻法,严格把关,一丝不苟。汪志刚也是省书协会员,尤其擅长篆刻,无论于书艺,还是工作,他都很能吃苦。为了选购石料,他就去陕西富平跑了四趟。

除了阁、廊、轩等建筑外,兰州碑林还精心布置了室外环境,以生态园林为指导思想,营造大面积的绿化景观。我们利用原有地形,进行地表改造和植物造景,使平面、立体变化更加丰富,并与建筑物穿插嵌合。在它们之间用曲折的道路及游廊形成有形的联系,使对景、透景与障景得以合理安排,构成一种无形的联系,使游人从一个景观空间接连到达另一个景观空间。在游览线路上,“静观”与“动观”相结合,使之从局部到整体都蕴含有浓郁的诗情画意。现在,从碑林广场举目远眺,整个碑林置于蓝天、白云、红柱、黄瓦、绿地之中,光彩夺目,蔚为壮观。碑林中心区绿化工程由兰州市园林设计院侯敏设计,兰州景华园林公司施工。

关于碑林建设资金的筹措,主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省、市政府的拨款,一条是社会各界的捐助。碑林筹建开始,省、市政府划拨了90万元的启动资金。

在确定“三三制”的筹款方案后,从1998年开始,省、市政府连续三年先后各拨款600万元,使碑林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在碑林基本建成、对外开放以后,省、市政府又拨了修建道路的资金。在此同时,先后有省水利厅、兰州铁路局、兰州供电局、甘肃亚盛股份有限公司、省“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甘肃日报社、省广播电视厅、省总工会、省电视台、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省商务厅、酒泉地区、金昌市、兰州日报社、兰州晚报社、省林业厅、省地税局、兰州市地税局、兰州市西固区地税局、敦煌市政府、兰州市二建集团公司、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指挥部、甘肃武威酒业有限公司、兰州兰文广告文化传播公司、兰州黄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华威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市建委、市计委、市财政局、市土地规划局、市园林局、白塔山公园、兰州路灯队、兰州自来水公司等,他们或出资,或出物,或出力,都为兰州碑林建设作出了贡献。我们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与厚爱。

这里,还必须记下几年来辛辛苦苦为碑林建设而忘我工作的碑林管理处的全体工作人员。他们中间除了上面已经讲到的卢玺凯、李龙文、鲁克俊、汪志刚等,还有几位应该讲到。一位是张树华,他在我身边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不管是我在领导岗位上,还是退下来建设碑林,他都始终如一,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特别是近几年,他既是我的司机,又是我的秘书,还是碑林的拓工。为了拓碑,有时累得连饭都不想吃。我跑过的路,张树华都跑过了,我没有跑过的路,张树华代我跑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张树华都为我操了不少心,吃了不少苦,也为碑林出了不少力。为此,我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另一位是赵忠厚,他早年毕业于武汉建筑学院,退休前担任市政设施管理处主任。

他是兰州碑林聘请的建筑工程方面的甲方代表。

工程开建以来,他天天泡在工地,一门心思扑在碑林工程上,不知经受了多少风吹日晒。碑林初建,连张桌子都没有,他也不叫一声苦,提着个茶杯满山跑,为碑林工程的多快好省费了心血。还有张志祥、韩超、王勇,他们都很年轻,也很精干,为碑林做了许多具体工作。

2000年6月,兰州碑林基本建成。当人们走进碑林,大门上方是赵朴初写的“兰州碑林”,大门影壁正面刻着刘炳森写的“万里金汤”,影壁背面是胡缵宗写的“海不扬波”。

东、西碑廊环绕的宽阔庭院,绿草如茵,碧树长青,张芝花岗岩雕像矗立其间。沿着西廊且走且看,东汉张芝、三国梁鹄、西晋索靖、唐代李世民、李白,明清及以后的胡缵宗、邹应龙、米万钟、王了望、吴镇、邢澍、张澍、唐琏、朱克敏、牛树梅、安维峻、刘尔炘、马福祥、杨思、范振绪、魏振皆……陈列着甘肃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传世之作,古人已远去,但翰墨仍流芳;再看东廊,周而复、孙轶青、张汀、沈鹏、欧阳中石、冯其庸、朱乃正、钱君匋、大康……这里荟萃了当今全国书法大家的咏陇诗作,既展示了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又通过诗歌展示了甘肃的历史、人物、山河风貌、建设成就。

在兰州碑林北大门西侧的碑廊里,陈列着历代名士手札。这些手札的作者,有刘墉、钱大昕、包世臣、阮元、梁章钜、黄爵滋、贺寿慈、左宗棠、安维峻、梁启超、于右任、梁实秋、胡适、罗家伦、沈尹默、郭沫若、董必武、张大千、黄宾虹、李苦禅、范振绪、谢稚柳、启功、黄苗子、郝进贤、蒋纬国等。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文集2

    徐志摩文集2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
  • 中华歇后语(第五卷)

    中华歇后语(第五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穆时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穆时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穆时英作品集》描素的这些声音,这些脸,这些错杂的街头风景,全是熟极了的。
  • 长城之外的草香

    长城之外的草香

    在北国,风雨过后,霜雪前后,极目望去,蔚蓝色天空下是蔚蓝色的故乡,但是,无论往昔或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是多色彩的。《蔚蓝色的故乡:长城之外的草香》作者以不同文本、从不同视角书写着这片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辽阔美丽的故土,且都写得很有个性;审美视野一直延伸开去,博大而深邃,却又平易而质朴,绝非只适合文学爱好人士阅读,而是真正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 倾世倾情半生缘:张爱玲

    倾世倾情半生缘:张爱玲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张爱玲:倾世倾情半生缘》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传主张爱玲,现代著名女作家,旷世才女,被胡兰成称为“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张爱玲:倾世倾情半生缘》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再现了张爱玲不世的才华与孤傲的气质,特别是对她与胡兰成与赖雅的两段感情经历进行了细腻婉转的记叙,使人读来感慨万千。
热门推荐
  • 好妈妈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心理技巧

    好妈妈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心理技巧

    每个女孩都是一串美妙的音符,而若想奏出悦耳的音乐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是从小就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就是说,如果父母对女儿的教育方法得当,每个女孩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女孩。本书从父母要扮演的角色、女孩的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女孩的气质、如何培养她的淑女风范、如何与女儿沟通、如何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以及如何开发女孩智力、提高她们的学习能力等方面来为父母提供培养女孩的参考,以使她们健康成长,成为最优秀的女孩,成为真正的人间天使。
  • 全球进化

    全球进化

    我犯下了滔天大罪,没被枪毙,而是被当做小白鼠,冰封了一百年。具体为何如此,我一无所知。结果,却在这一百年内的第八十年,赶上了地球变异,物种大侵袭,全球都开始进化。这时我醒了过来,一切的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不管是有人蓄意,还是机缘巧合,但老天既然给了我一次重活的机会,我就要活得精彩。我从黑暗中来,却走向光明!
  •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主要收录了不吸烟或少吸烟、少吃口香糖、计算机缓更新、集约使用物品、不乱燃放烟花爆竹、不乱扔烟头、不乱焚烧秸秆、不在野外烧荒、燃烧物品要慎重、不随地取土、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内容。
  • 青铜石棺

    青铜石棺

    邙山上冢连冢,墓压墓,素来有“凤巢龙穴”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下葬的宝地。一次阴差阳错的经历,苏家老四无被卷进了一次莫名的盗墓活动中,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原来冥冥之中暗布千年的迷局早已经是命运在驱使。伴随着洛阳铲的挥舞,他们走得越来越深,暗中一直尾随其后不见其身的“它”,无名墓里面各种诡异的构造与墓主人千年前留下的悬念一步步地挑战着他们的精神极限,就在苏家老四感觉仿佛快要抓到真相时,万万没有想到那仅仅只是这个谜团的冰山一角。
  • 盛世妖顔

    盛世妖顔

    一个遭遇男友与亲妹妹背叛的冷血杀手,一个冷酷无情的世子。不过他哪里冷酷无情,不让女人接近100步之内了?!那个冷血杀手怎么做的的。云芷淡笑:“因为他爱我。”
  • 爱你,是最灿烂的遗忘

    爱你,是最灿烂的遗忘

    我会很天真的以为,爱你,是一件从一而终的事,你只是你,而不是--------他们。但是,直到我走到人生接近三四分之一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他们,是组成你的元素,而那些被我摒弃的,错过的,所谓缘分的,都只是最灿烂的遗忘,是人生成熟,坦然之前残酷兼且最美好的前情提要。
  • 我的青春兵荒马乱

    我的青春兵荒马乱

    我是一个农村娃,第一次来大城市上学。我竟然分到了美女最多的班级,而班主任竟然是有暴力倾向的美女,一天我抓住了她的把柄,她只能乖乖地听我的话。美女班主任把门反锁上:“来吧,现在没人会来。”
  • 辰

    她是天上的星辰那样的遥不可及,他是人间的帝王高高在上,如同冰山般千年不化,如同宇宙般变幻莫测。她是皇,为了她的子民,放下了一切,答应了冥界的所有要求,当她再一次踏上原本属于自己领土,是以另一个身份:冥界的巫师,因为她觉得已经配不上那圣座,她唤醒了她的妹妹,来守护这片领土。那颗星辰开始堕落。。。那是个盛世,她步入了那个皇宫。看到了传说中的皇帝,看到了那个她思念的面容。。。
  • 穿越之缘是彼岸花

    穿越之缘是彼岸花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人人厌恶的丑女。稀里糊涂成了他的皇后,他厌她,他伤她。她却犯贱的爱上了他,为他义无反顾,结果伤的体无完肤,她累了,心碎了,她说,放我走好吗?三年后,她霸气归来,睥睨天下。他瘦了,她更冷酷了。他说,跟我回家,她淡然一笑,我们还回得去吗?都变了,一切都变了。第一次那么爱一个人,却被伤的遍体鳞伤,他对她的宠,原来只是对另一个人的罢了,自己只是个替代品。第一次那么信一个人,却发现只是一场骗局,自己只是枚棋子,自己真是傻。这世间,还有谁可信?还有谁是真心爱自己的?
  • 太子妃难当

    太子妃难当

    这是一个读者干了点坏事后,被记仇的作者踢进了书里,要为了幸福宅斗宫斗的故事。苦逼的女配变女主,为了个太子妃之位,个个都算计她。她才不要当劳什子太子妃,但还是要为了终身幸福躲过个个猥琐男。终于一个个躲过去了,为什么她还是成了太子妃?成了皇后?文中所提作品为作者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