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2600000069

第69章 健康卫士——世界医学之最(1)

第一次关于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艾滋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300纳米,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

天花病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们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几千年来,使千百万人死亡或毁容。180年前,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1/3。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自1967年开始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现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以下两个实验室中,以供研究使用。一个是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另一个是俄罗斯科利佐沃(Koltsovo)的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

致人死亡最多的瘟疫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其中2500万为欧洲人。根据估计,中世纪欧洲约有1/3的人死于黑死病。

黑死病多次侵袭欧洲,直到1700年代为止,期间造成的死亡情形与严重程度各不相同。这场600多年前年前在整个欧洲蔓延的欧洲历史上最为恐怖的瘟疫,对欧洲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动摇了当时支配欧洲的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并因此使得一些少数族群受到迫害,例如犹太人、穆斯林、外国人、乞丐以及麻风病患。生存与否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产生了“活在当下”的一种情绪。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薄伽丘在1348—1353年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著,引言里就谈到了佛罗伦萨严重的疫情。

最早提取性激素的记载

公元1075年,中国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沈存中良方》中记载了“秋石”及制炼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提取性激素的记载。

具体提炼法:“(阳炼法)小便不计多少,大约两捅为一担,先以清水接好皂角浓汁,以布绞去滓,每小便一桶,入皂角汁一盏,用竹篦急搅。令转百千遭乃止,直候小便澄清,白浊者皆碇底,乃徐徐撇去清者不用,只取浊脚,并作一满桶,又用竹篦子搅,更候澄清,只撇去清者不用,十数担,不过取得浓脚一二汁,其个便须是先以布滤过,勿令有滓,取得浓汁,入净锅中煎干,刮下捣碎,再入锅,以清汤煮化,乃于筲箕内,方淋下清汁,再入锅熬干。”最后取得色白如霜的“秋石”。“秋石”用于治疗久病咳喘、眩晕、瘦弱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在西方医学中,1927年才发现孕妇尿中含有大量性激素,直到1932年,才从人尿中把纯的性激素分离出来。

最早用图象表示脉动情况的记载

南宋时“疫疬盛行”,许多患者被误治,“悉殒于非命”,而一般医生又分不清脉象和病症。鉴于这种情况,南宋医学家施发(约公元1190-?)取《灵枢》、《素问》、《甲乙经》、《难经》及诸家方脉书用之有验者,并总结自己察脉的经验而撰著《察病指南》三卷,内容以脉诊为主,旁及听声、察色、考味等诊法,特别是书中绘制脉图33种,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施发把脉搏跳动的情况绘制成图谱,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探索,在世界上创造了以图示脉的先例。欧洲直到1860年,才由法国人马瑞(E.U.Marey)发明脉搏描记器开始以科学仪器记录脉形。而施发早在600多年前就开始了这种研究,是创制脉象图的第一人。

最早的大型成套彩色医药教学挂图

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成套彩色医药教学挂图是我国藏医的一套医药挂图,原画79幅。

8世纪下半叶,藏族医学家宇妥善·云旦贡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编著成《四部医典》(藏名《居悉》)。全书分根本医典、论说医典、秘诀医典、后续医典四部分,24万字,156章,对藏族医学理论和临床治疗有较全面的论述,奠定了藏族医学的理论基础。是现存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一千年后,西藏地方当局依据17世纪初舒卡·罗朱介布校阅的《四部医典》最早刊本《札当居悉》,收集了各地药物标本,由医学家兼名画家洛札·丁津罗布于公元1704年绘成医药挂图79幅,如有解剖图、药物图、器械图、尿诊图等。挂图形象地说明藏医藏药学的基本理论,人体解剖构造,病因症状,诊断治疗,药物种类,饮食起居等内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成套彩色医药教学挂图。

最早开办的国家药局

创建于中国宋代(1076年)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第一个“官药局”,是世界上最早开办的国家药局,当时叫做“熟药所”,也称“卖药所”。

“官药局”由政府经营,主要出售丸、散、膏、丹等中成药。由于中成药具有服用方便、携带容易、易于保存等特点,深受欢迎。因此,这种“卖药所”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州县,甚至边疆镇寨。如淮南、淮西、襄阳、四川、陕西地均有设立。“卖药所”的名称也相继改为“医药惠民局”、“医药和剂局”。

宋代“官药局”的组织机构相当完整,设有专门人员来监督成药的制造和出售,由专人管理药材的收购及检验,以保证药品的质量。此外,还有人专门从事药物炮制配伍的研究工作。当时的药局内,还建立了很多制度,如规定夜间要轮流值班,遇到有急病不立即卖药材,要给予“杖一百”的处罚,对陈损旧药要即时毁弃等。

最早的医院遗址

普遍以为,世界上最早的医院在苏格兰中部的伊持图塞尔。考古学家发掘其遗址,发现这座医院建于在罗马军占领时代,有两千年的历史,建筑物长100米,宽70米,地下有完善下水道系统,一间间病房以走廊相连,显示当时建筑师已知道隔离传染病患者的重要。罗马帝国覆亡后,医院就逐渐消失了。

其实,最早的医院在我国周代就有了。据《周书·五会篇》记载:周成王在成周大会的会场旁,设过“为诸侯有疾病者之医药所居”的场所,这可视为我国医院的最早雏形。

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期最强盛的国家齐国,政治家管仲在首都临淄建立了“养病院”,收容聋、盲、跛等病人集中疗养。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曾在洛阳设“别坊”,供百姓就医用。

最早的医学校

中国早在西晋时期就设有医政管理兼医疗的机构——医署。医署在西晋时隶属宗正,东晋及南朝各代,太医署隶属门下省,相沿200多年。北齐时改革医政,创立了太常寺管理太医署、门下省管理尚药局的分管体制。太医署在隋唐时尤其是教学功能不断加强,成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校。

隋唐时太医署属太常寺,在校师生达300多人,由医学、药学、行政三部分人员组成。医学教育分为:医、针、按摩、咒禁,其中医又分为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各科的课程安排、考试制度、升、降、留、退等都有一定规范。教师职称有博士、助教、师、工等之不同。北宋初袭太医署制,但不以医学教育为主要职能。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太医署改名为太医局;医学教育功能逐步恢复。太医署之名称从此之后不复沿用。金、元、明、清时期,医政管理兼医疗机关名改称太医院。

最早的叩诊

叩诊,是现代临床医学常用的一种物理诊断方法。医生通过用手指叩击人体的一定部位,根据各部位质地、密度及其内部的器官中气体和液体含量的不同所产生的各种不同的声音,来判断各器官的生理或病态状态。到了19世纪初,由于法国医生高尔沙尔的推荐和法国临诊病院的应用,叩诊被人们重视。

1818年,在上述直接叩诊法的基础上,创制了叩诊板和叩诊锤,于是就产生了叩诊法。

1838年,维也纳著名医生克斯科达对叩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应用声学原理阐述了出现不同叩击声音的原因,为叩诊找到了理论依据。

最早的听诊器

世界上最早的听诊器是由一个叫做雷纳克的法国医生发明的。

1816年的某一天,法国医生雷纳克和他的小女儿一起做声音游戏。他在一端敲击着跷跷板,女儿把耳朵贴在另一端仔细地听着。他漫不经心地越敲越轻,女儿依然听得如痴如迷,这引起了他的好奇。于是,他让女儿同样敲击跷蹊板,自己在另一端仔细地听声音。女儿轻轻地敲击,听起来声音却非常清晰。

后来,一位贵妇请他看病,因不宜用耳朵直接贴附其胸部来听诊,故不能准确地检查出结果,雷纳克很着急。女儿的声音游戏启发了他,于是他用纸卷成一个紧紧的圆筒,一端放在贵妇人的心脏部位,另一端贴在自己的耳朵上,结果使他感到很吃惊,这样听诊比直接用耳朵贴在病人胸部听诊更加清晰。打那以后,他用木料做了一个效果更好的单耳听诊器,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听诊器。

兔唇修补术的最早记载

免唇,又名兔缺,缺唇,是一种多基因伤遗传性畸形。据《普书·魏咏之传》八十五卷记载:“魏咏之,生而缺唇,年十八……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笑语……。”当时经吏部尚书殷仲堪门下的医生给魏咏之做了缺唇修补手术,术后卒获全愈。这一记载是史籍中关于兔唇修补术的最早记载。

隋代巢元方等编撰的《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中指出:“人有生而缺唇,似兔唇,故谓之兔缺。”至唐代,中医外科已出现了专职的整形外科医生,兔唇的修补也更为普遍了。唐代政府所编的《新修本草》、南宋时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都记载有缺唇修补术。

中国在1600年前发明的兔唇修补术较欧洲新医学派创始者法国名医安布洛兹·巴雷所创的“8”字式缝合线修补唇裂要早1200百余年。

安置假眼的最早记载

中国唐代时在眼科方面发明了安置假眼,用珠制及木制眼来代目。据《太平御览》(宋李方等撰)记载:“唐崔嘏失一目以珠代之。”又有《吴越备史》(北宋范垌、林禹撰)载:“唐立武选,以击球较其能否。置铁钩于球杖以相击。周宝尝与此选,为铁钩摘一目,睛失……敕赐木眼以代之。”原书注:“木睛不知何木,置目中无所碍,视之如真睛矣。”可见当时安置假跟的水平是相当高的。这是世界上安置假眼的最早记载,欧美在近代才有安置假眼术。

最早的骨移植手术

世界上最早的骨移植手术是中国首先发明的。据《云南通志》记载明代接骨名医陈典:“有接骨神术,凡肠出骨折,苟存余息,皆能医治,甚至易骨缝肠,割肌取镞,皆人所惊见者。”这里所讲的“易骨”就是用另外的骨填补所断的骨。这是一种骨移植手术。

然而,最早在医学著作中具体论述骨移植手术的,是15世纪明代名医江考卿著的《江氏伤科方书》。江考卿(1770—1845),号瑞屏,清朝嫠源人,以治跌打损伤著名。他于道光庚子(公元1840年)著成了《江氏伤科方书》。在《江氏伤科方书》中说道:“若碎甚,即以别骨填接。”“别骨填接”就是一种骨移植手术,就是把患者其他部位的骨头切下,移植在粉碎性骨折造成的两断骨间的缺骨处,作为骨桥,以促进新骨的生长,愈合。

虽然在公元3世纪前古罗马发明了截肢手术,但骨移植手术还只是20世纪以后的事。

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广西地方官府处死欧希范等56名反叛者,并解剖死者的胸腹,宜州推官吴简(一作灵简)与医生和画工较仔细地观察了这些尸体的内脏器官,并由画工宋景描绘成图,这便是《欧希范五脏图》。

《欧希范五脏图》是已知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

由于该图已佚失,难知其详情,但就已知中医文献来看,吴简对人体胸腹脏器间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的描述,较之前人详明而准确得多。《欧希范五脏图》在病理解剖方面也有可贵发现。

吴简所云:“蒙干多病嗽,则肺且胆黑。”久病咳嗽而致肺颜色发黑的病理解剖现象是完全可能的。这一解剖发现不仅以事实说明中医学“有诸内必形诸外”,脏腑相关理论,而且首开了中国医学史上从人体内脏形态的改变寻找体表病症产生原因的先例。

最复杂的用于外科手术的机器人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罗伯特·拉扎拉博士使用计算机移动公司制造的“宙斯”机器人,在一个模拟胸腔内做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实验。

“宙斯”机器人是1998年2月制成的,它使得外科医生能利用插入患者体内的精密仪器,通过切三个像铅笔那么粗的切口,对心脏旁路做手术。计算机移动公司现在计划生产一种新型的机器人,它能使外科医生通过高速电话线给患者做手术。

最早的温度计

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诞生于意大利。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能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这是—个底部为球状的玻璃管。测量时,用双手握住玻璃管的球部,使球内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一部分,然后把玻璃管口倒着放入水中;再松开双手,管内空气因受冷而收缩,水就被吸上玻璃管。这样做成的温度计叫做空气温度计,但由于水面是露在大气里的,水柱的高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测量温度的准确性。

最小的温度计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明了“碳纳米温度计”,这种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并被列入了吉尼斯大全。

由该所研究员板东义雄等人研制的“碳纳米温度计”是用直径不到头发丝1/500的筒状碳纳米管制成。研究人员在长约1/1000毫米,直径仅为1/10000毫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呈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液态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

同类推荐
  • 被封印的王女2:幽灵之岛

    被封印的王女2:幽灵之岛

    《幽灵之岛》是“被封印的王女”系列童书的第二本。魔鬼的使者——吸血怪物遍布的幽灵岛是个什么样的所在?这些都不需要考虑,因为凯瑟琳必须前去,那里才能解开天使之泪的秘密。在这一集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女孩儿如何变得仁爱,她的同伴们——一个懦弱胆小的女孩如何变得勇敢无畏,一个随波逐流、毫无方向感的男孩如何变得坚毅果敢,一个叛逆的男孩儿如何变得明白事理。
  • 灰象传说

    灰象传说

    从来没有哪一种疆界像动物王国一样让我们自由驰聘,也从没有哪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可以如此:轻松、贴心、灵动,动物王国探险系列丛书——带你到无边旷野中,与动物进行亲密的交流与互动丰富的知识,有趣的故事一册在手,快乐无穷!本书是“动物王国探险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在这本书里,你将继续跟随少儿科考队。这次少儿科考队将考察灰象这个陆地上的“巨人”。灰象是啥动物?它从哪里来?它与一般的大象有什么不同?……想多了解它,那就接下来听听它的故事吧。
  • 红楼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红楼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我的第一本寓言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我的第一本寓言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寓言经典》十分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特别是孕育于故事中的道理,以及活泼、美观的版面,而给予他们以智慧上的启迪、心灵上的洗礼、知识上的传授与阅读上的享受:《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寓言经典》注重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惑加重视他们的情商教育,培育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寓言经典》内容涵盖科学、文学、生活、地理、历史、文化、植物、动物、自然等内容,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简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是一部值得广大少年儿童珍藏、阅读的成长必读书。
  •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

    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民俗是最贴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以生动易懂的语言详细的介绍了各地各民族的一些风俗文化:正月十五闹花灯、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遍地歌舞欢等不同的风俗节日。
热门推荐
  • 千金归来:老公,请走开

    千金归来:老公,请走开

    深爱之人毫无预兆地变脸:出轨,设计她父亲跳楼,逼她离婚,甚至还想要她的命!被伤到体无完肤的凌萱,落荒而逃。两年后,再相逢。“凌萱?”“陆董,我叫凌若,您是不是认错人了?”复仇的火焰在凌萱心底熊熊燃烧:陆庭轩,你的戏已落幕,该轮到我登场了……
  • 阴阳尊司

    阴阳尊司

    手掌万物之生死,赏罚万千之善恶,阴阳逆转入轮回!手中十八狱,齐收万恶鬼!西天庭与地府勾结,导致阴阳逆乱,万鬼齐出,人间变成恶鬼地狱,妖魔纵横,且看地府狱司君不归如何收人间万鬼,灭地府败类,力退西天庭,重振地府秩序,成为地府万中无一之尊司!恶鬼,僵尸,湘西赶尸,蛊女,山村鬼事,应有尽有哦!
  • 啸海

    啸海

    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名为啸海。他是一名少年,亦是一名杀手,为了一个复仇的心愿,他破浪而来。只有那些在狂风暴雨中不断经历颠簸的人,才能体会晴朗天空的真正意义。起风了,大海再次变得暴躁起来……
  • 爱我一次

    爱我一次

    这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学生们的成长经历,从小学到初中,从相遇到朋友到熟悉,到暗恋,到离别等等一系列的爱情故事
  • 醉倾城

    醉倾城

    她是万人痴迷的绝色美人,还是邪魅的暗夜吸血狂魔?他是倾心于她的绝世好男人,还是暗藏心计的云国太子?她爱上他,就是羊爱上了狼,天使爱上了魔鬼。还有另外一个他,爱的无奈与多情。倾城一笑,多少人曾为她痴迷不已,她要的只有他。天下、美人、江湖……
  • 决战异界巅峰

    决战异界巅峰

    一枚戒指,造成了一名巅峰杀手的陨落。也造就了异世的一阵阵血雨腥风。见证了一名巅峰强者的诞生。却到头来才发现,一个布局万年的惊天大阴谋在等着他。我的女人,谁也不能染指我的霸业,谁也不能阻止神挡我必屠之佛挡我必灭之天挡我必踩之诸天神佛在我脚下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天空的铠:云之S

    天空的铠:云之S

    这是讲述三个女生之间发生的友情、爱情、亲情故事。她们之间为之宝贵的友情是世上不可摧毁的宝石。拥有着天空的凯“S烙印”的家人,除了云,什么都可以抛弃。云,当时的我们从没想过这首天空之歌,正带我们走向灭亡的道路,你还会像以前一样来拯救我们吗..."我曾经想过逃离世界直到遇见你你拯救着我冷酷的外壳下拥有不让自己他人受伤的心你是唯一不许的离开无声的消失我绝不允许就算残忍的抢埋没良心的骗我也在所不惜不、不只有我还有着她们你是天空可以包容一切的天空让我们为你唱首歌我、我们比这个世界更爱你..."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他为中国古代隐逸史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何鸣看黄宗羲;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树志谈雍正;积极进取的儒士与惊世骇俗的狂怪——孟桢评郑板桥;他掌舵的朝代,盛世与危机并存——范文澜评乾隆……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 重生之幸福生活

    重生之幸福生活

    重生了,很好,某位妹子云淡风轻的想道;呵呵,白赚了几十年的寿命。什么?重生还有福利——赠送随身空间一枚!这是一个心无大志的平凡女人重生以后在都市里种田的安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