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7800000030

第30章 传染性疾病预测:禽流感为何会突然爆发,又突然消失?(4)

这些模型还需要借助大量的数据。模型需要准确的人口统计资料,通过人口普查就可以获得相当准确的相关资料。另外,这些模型还需要解释人类行为,而这项任务则要难以预料得多。例如,一位26岁的拉蒂纳(意大利地名)单亲妈妈接种疫苗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你可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来询问她——基于Agent建模方法都十分依赖调查问卷的数据。但是在被问到健康选择时,受访者常会撒谎(或是记不清自己的选择):比如,受访者宣称的洗手次数比实际次数要多,避孕套的实际使用情况也是如此。

格雷芬斯特博士告诉我,有一条原则相当深入人心,那就是人们接受并参与那些有些麻烦但有益健康的做法的意愿,与他们对患病风险的感知紧密相关。我们模拟的匹兹堡人只有在她认为这次H1N1流感十分严重时,才会去接种疫苗;若她觉得流感的情况不严重,她是不会去接种疫苗的。可是,如果她的邻居或是她的孩子生病了,她对流感的感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当地的新闻中充斥着流感的报道,她的反应又会怎样?因此,基于Agent建模方法与疾病预测中自我实现和自我否定的特性息息相关,因为它们是动态变化的,同时也允许这些仿真个体的行为随时间变化,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这些模型用起来也许更加得心应手。

另外,可以看看多姆博士和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团队,他们正在建立基于Agent的模型,用来研究一种名为MRSA(即耐药葡萄球菌)的危险病毒的传播,这种病毒会使普通的创伤,如切伤、刮伤、擦伤等演变为威胁生命,甚至无法治愈的传染病。MRSA病毒的结构十分复杂,有很多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拥抱这类非常随意的接触传播,可以通过暴露的伤口传播,也可以通过汗液或血液这样的体液接触传播。有时这种病毒还会停留在很多物体的表面,如案台或毛巾。另外,运动员的更衣室也是孕育MRSA病毒的温床,在那里运动员常共用运动器材;已经报道的MRSA疫情有很多病例就发生在橄榄球队中,从美国高中橄榄球队到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都有发生。但许多携带MRSA病毒的人并没有发病,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病症,这便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在为MRSA病毒建模时,多姆和他的同事必须问自己一些问题,比方说:哪一类人被割伤后会用邦迪创可贴?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拥抱行为是否普遍存在?一个社区中有多少人坐过牢(监狱中潜藏着葡萄状病毒)?

对于这类问题,传统模型根本无法解答,而基于Agent建模至少使做出较为准确预测成为可能。但是,匹兹堡和芝加哥团队需要考虑的变量数量大、范围广——当你竭力对整个人群中每个人的行为进行模拟时,必然会是这样的情形。这两个团队的工作常常要借用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人种学乃至人类学的知识:基于Agent建模用于研究HIV在社区中的传播,而这些社区就如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丛林般各具特色,又如同阿姆斯特丹的同性恋酒吧一样风格迥异。要了解这些社区,需要对当地的习俗和环境等知识了如指掌。

因此,基于Agent建模对研究者的要求颇高,奋斗在这一领域的团队通常都是多学科交互的全明星队,团队成员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精英。但由于缺少数据,这些精英常常劳而无功。“就连H1N1病毒,我们都很难收集到有关何人、何时、何地患病的具体地理数据。”格雷芬斯特哀叹,“可想而知,要想获得过去爆发的所有疾病的数据有多困难。”

与匹兹堡和芝加哥这两个团队进行交流时,他们的话有时会让我想到一些关于中国的故事,这些故事你和我都读过,讲的是中国某些购物中心极尽装饰的情况——罗马圆柱、室内过山车,威尼斯运河,无一不有——但购物中心却没有店铺营业,也没有人逛。芝加哥和匹兹堡的团队都已经得出了一些十分有用且可行的结论——例如,匹兹堡大学的格雷芬斯特博士想到,过于草率、频繁地让学校停课(以防止疾病传染),有可能会事与愿违;而芝加哥大学的团队猜测到,芝加哥内城的MRSA病例数量不正常,这个问题是由进出库克县监狱的人群引起的。但是,这些模型模拟的情况至少都在几年之后才有可能出现,他们正翘首期盼着眼下那些根本不存在的数据。

基于Agent建模——不像气象预报的模型可以依据每日的数据进行修正——也很难检验。重大疫情只是偶尔来袭。即使这些模型是对的,但由于成功的疾病预测存在自我否定的特性,这些模型也有可能会成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假设该模型暗示某项特殊的干预措施——如让学校停课——可能会十分有效,而这项干预措施也确实奏效了,现实中该疾病的传播速度就会降低。但回头想想,这样的结果可能会使该模型之前的预测看似过于悲观了。

因此,匹兹堡和芝加哥团队一直在犹豫是否将他们的模型应用到具体的预测中。其他团队在2009年H1N1流感爆发前则没有这么谨慎,其中一些团队发布的相关预测十分糟糕,严重地低估了H1N1病毒的传播范围。

目前,这些团队的活动大多局限于多姆的同事奇普·马卡尔所说的“为见解建模”。也就是说,基于Agent建模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了解传染病的实验,但目前这些模型还不能帮助我们预测疾病的爆发。

预测是为了让损失最小化

美国最近两次流感恐慌证明了,天花乱坠的宣传是不可靠的。1976年,只有迪克斯堡爆发了甲型H1N1疫情,其他地区基本没有疫情;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推行的“全民接种疫苗计划”纯属过激反应。2009年,相当数量的人感染了H1N1流感病毒,但是病亡的病例却很少。这两个例子说明,美国政府关于疫情严重程度的预测实在有些离谱。

但谁都不能保证,下一次流感疫情爆发时,会不会出现同样的预测错误。虽然人类逐渐适应禽流感,但禽流感病毒H5N1仍会使数千万人丧生。若一种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和2009年H1N1病毒的传播速度一样快,致死率又和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致死率一样高,就会使140万名美国人丧生。还有其他一些威胁来自非流感病毒,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甚至来自天花,虽然早在1977年全球就已经消灭了天花,但这种疾病极有可能被恐怖分子制成生化武器,再次引入社会,谋杀数百万人。根据定义,最严重的流行病传播的速度极快:2009年,H1N1病毒只用了大约一周时间就从医学界毫无察觉的病毒发展成一种让数百万人丧生的病毒。

我为本章写作所采访的那些流行病专家强烈地意识到自身所用模型的局限性,这一点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形成鲜明对比。哈佛大学的马克·利普思奇告诉我:“依据3个数据点作预测是很愚蠢的。”利普思奇所说的“3个点”是指1918年、1957年和1968年3次流感的爆发,“我们能做的就是为病情发展的不同状况作好准备”。

如果你无法做出准确预测,却假装自己可以确保预测准确,这样做通常会贻害无穷。我猜想流行病专家和医学界的其他专家深知这一点,因为他们必须遵从希波克拉底誓言:最重要的是,不能伤害别人。

医学界对统计模型的使用最为谨慎,医生总能恰如其分地扮演预测的角色。这并不是说经济学家或地震学家作预测时没有风险。但由于医学直接与生命和死亡挂钩,医生会更加谨慎小心。在医学领域,错误的模型会让人丧命。后果很严重。

另外,奇普·马卡尔关于“为见解建模”的概念还要进一步充实。本书的主导思想是,预测既是手段也是目标。比如,预测在验证假说时发挥核心作用,因此在所有科学领域都发挥核心作用。

正如统计学家乔治·E·P·博克斯所写:“所有的模型都是错误的,但是其中有些是有用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所有模型都是这个世界的简化形式,因为这是必要的。正如另一位数学家所说:“一只猫最好的模型就是一只猫。” 其他模型都会遗漏一些细节。这些细节是否关系重大,取决于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还要看我们想要得到的答案有多精确。

在我们使用的工具中,统计模型并非唯一一个要求我们做出粗略估算的工具。例如,语言就是一种模型,一种我们用于相互沟通的近似值。所有语言都包含一些单词,在别的语言中却没有直接对应的同源词,即使两个词都在尽量解释同一个事物,它们也不是同源词。技术领域有其特有的语言。

但是,博克斯写道,一些模型是有用的。据我观察,芝加哥和匹兹堡两支团队正在进行的基于Agent建模就十分有用。这些模型能断定不同族群对疫苗的态度,能推出疾病在一个城市中不同社区的传播情况,也能猜到人们对流感新闻的反应,这些本身就是重要的问题。

一个好的模型即使失败了也有价值。“我们应当假设无论作什么预测,通常都是错误的。”欧祖诺夫告诉我,“所以,通常作预测就是为了了解错误是如何形成的,出错时该怎么做,如何将损失最小化。”

关键是要记住,模型是帮助我们理解某一领域复杂性的工具,而不是取代整个领域。这一点不仅在作预测时十分重要。一些神经学家,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托马斯·波焦认为人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就是通过一系列近似值获得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预测时,形成更好的自我认识,正确解读所收到的信号如此重要。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介绍这些近似值在哪些领域服务于我们,又在哪些领域使我们惨败。本书的后半部分则关于如何更好地提高近似值,每次只提高一点。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经济学(全集)

    每天学点经济学(全集)

    经济学值得我们去了解,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澄清一些你久久也想不通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为什么玉米的价格有时比小麦贵?超前消费有什么不对?
  • 生意兴隆的48条法则

    生意兴隆的48条法则

    本书是日本知名的餐饮业咨询专家氏家秀太,结合其亲自调研指导的250家餐饮店的经营案例,提出如何实现将亏损店做成盈利店的48个方案。
  • 中国困局:中国经济安全透视

    中国困局:中国经济安全透视

    本书共分为西方文明的陷阱、美国制造的谎言、金融领域的罗网、自由经济的骗局四部分内容。
  • 三峡水文化研究

    三峡水文化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顺利实施,国人对三峡文化颇为关注,学术界推出了一批批三峡文化研究专著。纵观这些三峡文化研究成果,多是从总体角度出发,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探讨,阐述了各自的真知灼见。笔者在对三峡文化进行观照的时候,决定调换一个角度,将视角方位对准三峡区域独具特质的水文化进行研析,从中发掘一些新的精义,力求使三峡文化研究有所创新。
  •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这是一部战略主义作品。本书以世界经济视野为基础,从“大经济”的角度,全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一气呵成,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差不多所有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世界处在什么时代?持续三十多年的中国奇迹是否面临拐点?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中国是持续崛起还是走向崩盘?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谁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还是幸福之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实现突围?
热门推荐
  • 丧尸禁域极品女王

    丧尸禁域极品女王

    别人睁眼是穿越是重生,她睁眼看到的是世界末日。小入殓师暗自伤感了一晚上,终于醒悟自己没死没变丧尸就必须活下去!“叮!恭喜您!求生系统已激活!”哈!金手指!打打丧尸,扑倒美男,在这末世也挺不错的,从此节操是路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佑云之废柴同盟

    佑云之废柴同盟

    穿越佑云大陆十年,不仅没查清楚自己的故乡,还被十年的好友无情杀死。不甘心,幽冥地狱中“永恒之主”赐予重生,于墨青,我会亲自问你为什么的……“嘿,看你们这群废物,本少爷可是家族的第一天才,以后看到本少爷记得绕着走,不然打死你们。”居然有人在她面前骂她的人是废物,嘴角微仰:“哦,既然你们叫‘天才联盟’,我们就叫‘废柴同盟’好了。小心可不要被我们这些废物打死了哦~”竟然有人在他面前骂他的她是废物,眉角微挑:“呵呵。”
  • 世界科幻经典作品集

    世界科幻经典作品集

    文章讲述了:死亡地带、海底城堡、怪岛历险、气球旅行记等精彩内容。
  • 混血老公悍匪妻

    混血老公悍匪妻

    莫宝贝,X市海军34狮政委委员长的千金;简.罗斯,某海外联合国驻X市特派国防代表。她19岁,性情如悍匪,刁蛮霸道,一开始就对相亲抱着反对态度;他33岁,斯文却腹黑,未见面就已经对她感兴趣。当悍匪女遇见斯文腹黑男,两人的故事又是怎么的精彩?
  • 终极兵王

    终极兵王

    终极兵王张翼落难逃亡时,被苏氏集团千金—苏倩相救。不料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失忆,为找回失去的记忆,他委身成为大小姐的贴身司机。昔日的无敌兵王重回都市,带着无尽的神话与不朽的传说。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嚣张、跋扈都将被狠狠的踩下……
  • 读懂心灵

    读懂心灵

    心灵也有一把钥匙,这把心灵钥匙是牵引我们联结一座座爱之桥梁,同时还鞭策着我们的心路历程。一旦失去这把心灵的钥匙,就再难拥有一串闪亮的日子。有一条路叫绝处逢生:人生险处绝境之时,千万不要忘了还有绝处逢生这条路。只要我们不放弃。就有希望。只要撑开希望这把伞,任何苦难都会悄然后退,给我们让出一条生路。
  • 阳光的味道

    阳光的味道

    《阳光的味道》收录小说62篇,篇篇都有闪光点,如《阳光的味道》、《老爸的靓照》、《找鲁迅先生说理去》、《种太阳》和《聪聪的心梦》等,语言朴实,像聊天一样,娓娓道来;像一个个美丽传说,跌宕起伏;像一枚枚含苞欲放的花,能嗅到阵阵花香。小说主人公,个个像小精灵一样,都带有阳光的味道,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又富有个性。打开这本小说集,有神态各异的少年儿童,好像在叙说着什么。再看那一双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是那么美丽。举止言谈,多像小大人。
  • 校花的贴身邪少

    校花的贴身邪少

    一个天资过顶的修炼弟子,被师傅叫下山去参加国家机密组织,为了隐藏身份进入校园读书,可是进入校园后命犯桃花,校花们都对他投怀送抱,从此他结黑帮,泡妞,灭势力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
  • 《冰冷公主的复仇计划》

    《冰冷公主的复仇计划》

    亚洲首富在一夜之间破产,首富家人莫名失踪,如今还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