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2500000101

第101章 后记:20世纪图书馆和中华学人坐标(2)

中国优秀的科学工作者们,也充分利用所在的图书馆解决问题而取得成绩。如华罗庚在清华大学,陈建功、苏步青在浙江大学,李四光、竺可桢、涂长望等在南京中央研究院的图书馆。

30年代的中国在文化、科学有所长进,也和图书馆事业的走上正规化、学术化有相当关系。

文化科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应该说,30年代中华图书馆是上了一层楼。见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也形成一支学者专家队伍,他们使图书馆成为一门有自己理论特色的专门学科,它将传统的目录、校勘和版本等从藏书家的书斋走出来,形成图书馆学的一门主支。这个时期由于学者们的努力和创造,大批学术专著问世,如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图书馆学要旨》、杜定友《图书分类法》、《图书馆学通论》、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程伯群《比较图书馆学》、洪有丰《图书馆组织与管理》、裘开明《中国图书编目法》、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汪辟疆《目录学研究》;此外还有不少的专业论著,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洪业主持的燕京大学图书馆引得编纂处出版的《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等多种文史典籍索引。这些专著因为功夫踏实,颇含文化内涵,至今仍有参考和使用价值。

见于图书馆学是一门讲究实用的学问。这些著作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里去指导,就此推动图书馆事业。

30年代,中华图书馆协会,也就图书馆分类编目、图书馆流通、建筑和图书馆学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华学者们多很关心图书馆建设,如蔡元培、马叙伦、叶恭绰、陈垣;即使与文化事业无关的爱国军界,如冯玉祥、杨虎城和吉鸿昌等,也关心图书馆兴建,出国考察,图书馆是必参观处。对图书馆的青睐也蔚然成为一种风气。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图书馆受到极大破坏,致使学人读书、研究颇受影响。

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全民抗战的艰苦年代,在沦陷区的学人,坚持民族气节,义薄云天,诸如陈垣执教不受日伪控制的北平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他利用图书馆,研究中国佛教的名僧,著述富于正气的《通鉴胡注表微》,借古喻今,宣示己志;孟森,30年代常往北平图书馆读善本和抄录《李朝实录》的。当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从北京大学掠夺了图书馆收藏的宣统三年(1911)调查的“俄蒙界线图”,看不懂,强迫他作解释;他拒不回答,以绝食表示抗议而逝世;在上海,也有顾廷龙等。

大后方的重庆、昆明、成都和桂林等地,由于战时文化机关和大学的密集,在艰苦环境里还是能利用图书馆文献,如傅斯年主持的语言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香港,也有如许地山凭借中文大学图书馆编撰了《梵文字典》等。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从来就注意图书馆建设。早在江西苏区,瑞金就设有苏维埃中央图书馆,瞿秋白就借阅过清《瑞金县志》。抗战时期,延安也建立了延安中山图书馆,它经不断扩充,是当时边区最大的图书馆,李昌、胡乔木、童大林、武衡、和于光远都先后出任主任,馆长由边区主席林伯渠兼任。其它还有鲁迅图书馆、延安大学图书馆和鲁迅艺术学院图书馆等家。它们经常得到领袖们和在延安的学人们支持。如毛泽东为中山图书馆、子洲图书馆题匾;两次为图书馆筹建捐款,还常向图书馆赠与自己珍爱的藏书,周恩来常从重庆购买图书送来,当范文澜、艾思奇等学人分别进入延安后,就先后将自己携带的藏书送与图书馆。以一人之书供众人阅读,又一次表现了学人的风度不凡。

当时在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重视指战员文化建设,也多有图书室。军队的高级干部也都注意利用图书馆,如陈毅、彭雪枫和项英。他们都是图书馆的常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书馆事业经历了接管、扶植、调整、充实与发展的改组过程。所有大小公共图书馆,都纳入了国家文化教育的轨道。它着重于文化知识的普及、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国以来十七年图书馆事业发展得很快,以致形成五大系统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队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不少大中城市还有图书协作网,放大了图书利用的多元功能。图书馆成为包括学人在内的群众文化知识载体。它是学者专家研究和写作的必要阵地。

学者专家们凭借图书馆编书立说。50年代,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为编纂资料,带领人员就南京图书馆颐和路龙蟠里两个书库和前苏南区文物保管委员会书库按库、按架、按排的次序发掘有关文献一千二百万字,后来编辑了《太平天国资料汇编》。作家沈从文也在此期间,凭借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潜心研究龙凤图案和传统服饰,竟然写出与他原先学问无关的《中国服饰史》巨著。

学人们得以能大展宏图。

国家关心图书馆开发资源,促使学人们利用藏书,如校勘、出版《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标点本、《红楼梦》校勘本、会注本、重印古方志。学者们为保护珍贵古籍,又从繁荣、丰富学术文化,与图书馆合作发掘、整理出很多传统文化的佳作。

十七年问,很多学者和学者型的藏书家在生前死后嘱语,向图书馆捐献平生聚集的书籍。诸如丁福保、张元济、柳亚子、郑振铎、周叔弢。柳亚子在1950年10月就将收藏的明清古籍图书以及二三十年代图书赠与上海图书馆,在逝世后家属遵嘱将他1938年以后收集的南明史料赠与北京图书馆。周叔弢早在1942年就自订了善本书目,并写下遗嘱,“四海澄清,宇内无事,应举赠国立图书馆,公之世人,是为善继吾志”。他在建国后的1952年、1955年和1972年三次捐赠图书与天津图书馆。图书是文化和历史的记录,是学家的智慧和知识的积累,因而藏书家和学者将书籍赠与图书馆正乃是适得其所了。

五六十年代,中华图书馆学者,包括版本学、目录学和情报咨询学等学者群星灿烂,几代学者云集一堂,他们有杜定友、刘国钧、皮高品、洪范五、陈乃乾、陈子彝、魏以新、吕绍虞、李芳馥、顾廷龙、潘景郑、陈誉、张毕来、潘天桢、陈石铭和葛正慧。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50年代尤其是1957年,很多颇有才华的学人从学校讲坛、研究所实验所以及其他从事上层建筑的领域被拉下马来,谪居图书馆,美其名是落实政策,如恽逸群、王元化、章培恒、王造时、徐中玉、向达、钱伟长。它虽然反映了当时对图书馆的看法,但对宁静淡泊的学人,并不因文化环境转换而消沉,于此却以潜心于学问研究别开洞天。如王元化,1962年和父亲王维周在闲居时,就上海图书馆原亚洲文会所藏吟唎《太平天国》翻译了完本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章培恒利用图书馆书籍,而后写出《洪昇年谱》等文学研究大作。在阶级斗争暴风骤雨的年代,图书馆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场所。

十年“文革”,万花纷谢一时稀。全国图书馆事业也受到严重摧残和破坏,正常业务停顿,在所谓“反动学术权威”、“知识越多越反动”以及“读书无用论”的岁月里,学人们也和全民族遭到史无前例的打击,图书被查抄、焚毁,直到70年代,还是有控制的查阅,那个谈虎色变、颠倒的社会,既无图书馆的功能发挥,也不提倡、鼓励读书、治学。有例为证,1972年,语言学家吕叔湘为家乡江苏丹阳市中学捐款一万元,开办图书馆,并亲自作设计方案,还在信中说道:如经费不够,可再补充,但有关人员怕接受个人捐款办图书馆会被扣帽子,竞拒绝了。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本书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展开阐述,即打造师德魅力、储备专家水平的知识、教研相长、在反思中成长、凸显创新等。全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技巧;既有许多鲜活的案例,又有为切实解决专家型教师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而精心设计的适用方法。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涉及对生命伦理学原理、基本理念及重要范畴的理论思考,其他章节则分别从临床治疗、人体研究、疾病与健康、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研究、临终与死亡等方面介绍或探讨相关的伦理原则、规范及问题,最后一章粗略地阐述了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与选择。作者通过对最新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阐述,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试图找到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哲理的道路。
  •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本书着重研究老人在高龄时与家中隔代人之间的关系:照顾关系模型和家庭的变化。本书告诉我们:最新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世代间的关怀和照顾是通过对个人培养的过程来探索家庭的意义,在亲近与疏远,责任与放任,传统与革新间徘徊。
热门推荐
  • 神征苍穹

    神征苍穹

    天若杀我,我必封天!讲述一名执掌万界的真神意外陨落,重生后想修回神力返归上界,却轮回七世,世世夭折。且看今世少年破苍穹,创神法,成武道,灭天灭地!吾比天大,尔敢诛我七世?【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倾尽山河

    倾尽山河

    其实,演戏之人最可悲之处,便是演着演着真正入了戏。他与她,到底是愿意演下去,亦或走出这场倾尽天下的爱情之旅?她说,我自己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终于遇到了一个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的人,真好......他说,只要她开心,那么这一切,便值......可到最后,她也说,赐死吧......等了许久,他还是应道:好......他们都笑了,可是笑着笑着,竟是都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们终是走到了尽头......但是,此文还有一句话: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
  • 坏坏小女痞

    坏坏小女痞

    我习惯了自己独霸的感觉,因为不再相信别人。来到这里第二天被人给认出来了。“这不是王梓潇!!!”“真的是诶,听说混得挺不错呢”“她准备扛辉元中学啊?”“不知道没听他们提过,应该是吧”“麻烦!!”我一个白眼转身进了班。
  • 此情须问天

    此情须问天

    故事的发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的那场灾难性的大洪水。仿佛有着特殊的天人感应,一代伟人的离世、震惊中外的大地震等交织而至。作者以此为起点,勾勒小说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循序推进,层层展开,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生活是没有布景的舞台。小说主人公、童年时代的陈玉栋和黎珩为躲避那场罕见的水灾,偶然相遇,一场动人心扉、让人心痛、催人泪下的人生活剧由此拉开帷幕。主人公以及和他们相关的人物故事渐次登台。这些故事,或平淡,或跌宕,或伤感,或无奈,无不让人感同身受而引发心灵的共鸣。
  • 听君

    听君

    一个温柔可人的哑巴姑娘和她暴脾气傲娇少爷的爱情故事,世俗之中,总有爱情发生。
  • 今传是楼诗话

    今传是楼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胭脂泪:美人倾城

    胭脂泪:美人倾城

    一朝穿越,成水中丑女,还圣女呢,剩女才对。看她玩死渣男,弄死渣女,走遍天下!
  • 豪门夺情,首席执迷不悔

    豪门夺情,首席执迷不悔

    怅然一别,余生千万里,谁都像你,谁都不是你——凌祎城。欧瓷第一次见到凌祎城,她兴冲冲地送了一条美人鱼作为定情信物。欧瓷第二次见到凌祎城,她送他一顶绿帽子。欧瓷再见凌祎城,她送他……呃,送什么?送自己?想得美!翻脸不认帐的女人该怎么收拾?凌祎城轻哼,往死里宠,宠得无法无天没人敢要的时候,女人自当会乖乖回来。
  • 菩萨戒本宗要

    菩萨戒本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雨润物

    春雨润物

    有一些地方是我们永远回不去的记忆,闭了眼,才会忘却,才会想起,才会发觉什么是真正的美好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