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2300000003

第3章 狂欢(3)

这时,那个刚才出来解围的人看见自己的使命已完成,便又想隐退到柱子的阴影中去。如果不是刚才的情况危急,他可不想让别人看见他,知道他的存在。然而,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两位姑娘却清清楚楚地看见了刚才台上发生的一切。就在他准备隐退时,其中一个姑娘对着他招手并说道:“老头儿,过来一下。”“不能这样叫,丽埃纳德。你看他这么年轻,怎么能叫人家老头儿呢?还是称呼‘先生’更为得体一些。”旁边一位长得十分漂亮的姑娘说道。于是,先前开口的那位姑娘又称呼了一句:“先生!”那位从柱子后面出来的人面无表情地走了过来,并且说:“找我有何贵干,小姐?”丽埃纳德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脸涨得通红,好半天才说道:“哦,没什么,是这位叫做吉丝盖特·拉让新的姑娘想跟你说几句。”说完,她向旁边的姑娘指了指。吉丝盖特马上羞红了脸,赶紧为自己辩解:“不是我叫你过来的先生,只是她刚才称呼您为老头儿,我觉得应该称呼您为先生。”两位姑娘不好意思地都低下了头。那个人却好像很有和她们聊天的兴致,便问了一句:“那您二位就没有别的什么话想对我说吗?”“是的。”吉丝盖特红着脸答道,丽埃纳德也是摇头表示无话可说。那个人顿时觉得无比的尴尬,于是就准备走开。谁知,这个时候,那两位姑娘再次叫住了他,这次是吉丝盖特首先向他问道:“先生,您跟刚才的那个人认识?”“您是说刚才台上的那位“朱庇特”吗?”“对,我说的就是他,看样子您和他很熟啊!”丽埃纳德说道。“不错,很熟,他的真名叫做米歇尔·吉博伦。”丽埃纳德紧接着又说了一句:“他那身装扮好有气势啊!”相比于丽埃纳德的直接,吉丝盖特却显得有些腼腆,只见她怯生生地问:“待会上演的宗教剧,会很有意思吗?”那个人没有思考就胸有成竹地说道:“放心吧,小姐,保证很有意思。”丽埃纳德又问道:“能再说下这部戏的名字吗?刚才没有听清楚。”“叫做《圣母玛利亚的正确裁决》,小姐。”“哦,但愿是一出好看的戏剧。”接下来又是彼此的沉默不语。

不过,还是那个柱子后面的人有经验,他首先打破了尴尬的局面:“这出戏还没有上演过呢,绝对是一出好剧。”吉丝盖特好像突然间想起了什么,就又问道:“那就不是两年前,教皇使节入城时上演的那幕剧了?听说那部剧里还有两个年轻的姑娘……”“对,她们扮演美人鱼。”丽埃纳德也想起来了。“不光演美人鱼,她们还一丝不挂呢!”那个人又说了一句,只见两位姑娘立刻羞得脸通红。那个人继续往下说道:“不过,今天上演的只是个宗教剧,听说是专门为弗朗德勒的公主写的。”“那里面唱牧歌吗?”吉丝盖特好奇地问道。“当然没有,剧种之间的界限是比较严格的,如果上演的是一场滑稽剧的话,就可以听到唱牧歌了。”吉丝盖特显然是有些失望:“真可惜!那天的戏中,有几个村野的男女在蓬梭泉边打闹,一边唱牧歌,一边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非常的好看。”那个人对此却不以为然:“上演剧目也要分场合的,上次是给教皇使节看的,而这一次却是为玛格丽特公主演的。”“当时,尽管他们用的都是些低劣的乐器,但奏出的乐曲却很美妙动听。”很显然,丽埃纳德也是觉得两年前上演的剧目更有意思。“说实话,那天的演出真的很棒,而且为了给路人解渴,喷泉的三个泉眼中分别喷出的是葡萄酒、牛奶和花蜜酒,随便让大家喝。”吉丝盖特很兴奋地说。丽埃纳德又接着说道:“在蓬梭泉的周围有三个泉眼,在那里演出过一场耶稣受难的戏,只是扮演耶稣的演员没有对白。”这两位姑娘饶有兴致地聊起了两年前上演过的那出剧。

“前面一点,就在画家门口儿,还有几个人,穿戴极其华丽。”

“你还记得吗?在圣无辜婴儿泉那边,一个猎人带着一群猎狗追逐着一头母鹿,猎犬狂吠,号角声音也是分外的响亮。”

“还有,在巴黎屠宰场搭建了一个高台,上演攻克狄哀普城堡的场面。”

“你一定记得,吉丝盖特,当教皇的使节经过时,我们的军队正猛烈攻击,英国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了。哈哈。”

“还有,在小堡的前面还有很多漂亮的人物。”

“还有,货币兑换所桥上黑压压的都是人。”

“我记得很清楚,丽埃纳德,正当教皇使节经过时,突然间从桥上飞起了几百只各式各样的鸟雀,那场面可真是壮观。”这两位姑娘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地回忆着以前的演出。然而,旁边的那个人却早已经不耐烦了,终于说道:“很抱歉,两位小姐,今天我们看的不是以前的剧了。”“那您能保证今天上演的一定就比以前的精彩吗?”吉丝盖特显然有些怀疑他说的话。“我当然能够保证了,拭目以待吧,今天的演出一定会非常成功。因为待会上演的剧目就是我写的剧本。”那个人最后一句话顿时让两位姑娘愣在了原地。

只见那个人一脸的欢喜,显然对自己刚才说的话十分得意,他清了清喉咙,继续说道:“这出戏剧的制作是由两个人完成的,一个是若望·马尔尚,舞台就是他负责搭建的;另外一个人就是我,我叫比埃尔·甘果瓦,负责写的剧本。”就他这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估计即便是《熙德》的作者自报“比埃尔·高乃依”时也比不上他。

就在这位比埃尔·甘果瓦洋洋自得之际,台下的观众又开始闹场了。原因很简单,从刚才那位“朱庇特”宣布戏剧马上上演到现在,再加上甘果瓦跟两位姑娘唠叨的这段时间里,舞台上依旧是没有任何动静。对于观众来说,只要你告诉他们戏剧马上开演,他们就会变得很安静,这种安抚观众的手段历来都是很有成效的。可是,那群大学生们却不是那么容易被骗的,此刻,他们又开始嚷嚷起来。

首先开始叫嚷的依旧是“磨坊”若望:“赫—拉—嘿!朱庇特,圣母太太,你们这会儿死到哪里去了?难道你们耍我们不成?告诉你们,再不开演,我们可就真的不客气了啊!”还别说,若望的话还真有作用,舞台上还真有了声音。

若望的话音刚落,舞台上的帷幕便缓缓地拉开了,从里面出来四个穿着艳丽,涂脂抹粉的人,只见他们从舞台侧面的梯子爬上了舞台,排成了一队,然后对着观众深深了鞠了一躬。经过整整一个上午的等待,演出终于开始了。

穿着艳丽的四个人向观众鞠躬,立即是博得了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在一片虔诚的肃静中,这四个人就一本正经地吟诵起了开场诗。不过,诗的内容是繁琐冗长的,为了不让读者受罪,我们姑且省略掉。更何况,当时观众感兴趣的主要是他们的装扮,并非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这种情况直到现在都是如此,当然,这样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台上的四个角色,统一穿着黄白相间的长袍,只是质地不同罢了:第一个人穿的是金银锦缎袍,第二个人穿的是丝绸袍,第三个人穿的是呢子袍,第四个人穿的是帆布袍。并且他们各自手里拿的东西也不一样:第一个拿的是一把宝剑,第二个手持两把金钥匙,第三个托着一杆秤,第四个手握一把铁锹。这四样东西的标致可谓是一目了然,但依旧有一些“聪明的懒汉”看不明白,为了帮助他们,这四件质地不同的袍子的下摆都还绣了几个黑色的大字,以此来表明他们四人各自的身份:锦缎袍绣着“贵族”,丝绸袍绣着“教士”,呢子袍绣着“商人”,帆布袍绣着“劳工”。另外,只要是经常看戏剧的人都能一眼看出男女角色服装的不同:男角色穿的袍子短一些,并且头戴披风帽;而女角色穿的袍子要长一些,头上戴的是毡边帽。

开场诗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除非是有意装糊涂,否则任意一个人都能明白:劳工娶了女商人,教士娶了女贵族,但是这两对美满恩爱的夫妻都没有自己的孩子,他们只是共同拥有了一个嗣子。这两对夫妻都视这个孩子如己出,对他宠爱有加,并且一致认为这个孩子是最优秀的,因此他们就决定给他找一个漂亮绝伦、温柔贤惠的女人做妻子。为此,他们先后拒绝了可爱的特瑞比宗德公主,大可汗的美丽的女儿,落落大方的哥孔德女王,以及另外几位绝代佳人。最后,他们实在是疲倦不堪了,便来到这里的大理石桌子上休息。当然,他们在休息的时候也没有闲着,而是对观众大肆宣扬他们信奉的哲理,只不过这些哲理对于当时的人来讲已经非常熟悉了,拿这些哲理去文学院考试混个学士帽是很简单的事情。

这四个人物大谈特谈他们的哲理,偶尔还会抛出一些隐喻,不过,在台下,最全神贯注的观众也没有刚才那位跟两位漂亮姑娘交谈的比埃尔·甘果瓦的注意力集中,因为他是该剧的作者,他不仅需要关注舞台上的演出,还要留意台下观众们的反应。观众每一次的热烈鼓掌都会让他在心里激动不已,看来,他很快就会沉醉在掌声和自得之中。然而,他好像原本就不是个走运的人,一个人的出现以及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情彻底打乱了他美好的心情。

一个穿着褴褛的乞丐,穿梭于台下的观众群中,不过,看样子他是没有什么收获。于是,他突发奇想:若是自己站在舞台上,引起众人的注意,或许能够博取大家的同情和施舍。于是他自作聪明地爬上了专用看台的柱子,并顺势爬到了那个分割看台栏杆的木板上坐下,然后丝毫不加掩饰地把他那肮脏的衣服和他右胳膊上那个令人作呕的疮展示给所有的人看。如果不是“磨坊”若望第一个发现并且发出一阵狂笑的话,也许当时的场面还不至于太过混乱。若望一看见那个乞丐,就毫无顾忌地大嚷道:“快看那,臭乞丐也参加演出了。哈哈……”

很多人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向满是青蛙的池塘里丢一块石头,或是朝着一群鸟开上一枪,立刻就会引起一阵惊慌错乱。此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所有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那个“聪明”的乞丐。这个乞丐好像经常干这种“出人意料”的事情,只见他没有一丝慌张,显得异常老练,待他坐定之后,开始向观众乞求:“老爷太太们,行行好,可怜可怜我吧!……”这突然发生的一幕,直接将这部戏的作者比埃尔·甘果瓦气得浑身打战。

“哟喂,这不是我们可爱的克洛潘·图意弗吗?老伙计,我记得你的疮不是长在左胳膊上的吗?怎么现在跑右胳膊上了?还有,怎么几天不见你的腿也瘸了?”若望好像是唯恐天下不乱似的,又大声嚷道。说完,他还以一个非常灵敏的动作,朝乞丐右手拿着的一个破毡帽里扔了一个小银币。谁知,那个乞丐并没有理会他,而是继续他的乞讨:“老爷太太们,可怜可怜我吧!”

这个小意外倒是博得了在场观众们的欢心,尤其是那些大学生们,他们认为若望尖锐的声音和乞丐乞讨的声音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出色的演出,精彩程度甚至超过了台上的戏剧。当然,这也使比埃尔·甘果瓦极其生气,只见他气急败坏地朝着愣在台上的四个演员吼道:“你们接着往下演,不要理会他们!混蛋!”他此时恨不得马上杀了若望和那个捣乱的乞丐。

这个时候,有个人在背后拉了拉他的袍子,他愤怒地转过身来,原来是吉丝盖特小姐。随即,甘果瓦深吸了一口气,又换了一副绅士的样子。只见吉丝盖特怯生生地问道:“先生,请问这出戏还继续吗?”“当然。”甘果瓦语气异常肯定地说道,不过,很显然他对这个问题有些恼火。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吉丝盖特又不知趣地问道:“那,您可不可以给我……”甘果瓦随即打断了她:“您是想让我给您透露剧情,是吧?”“不是先生,我只是不太明白他们刚才演的是什么。”吉丝盖特很无辜地说道。这一下子就惹怒了甘果瓦先生,他在心里狠狠骂道:“真他妈的是个白痴!”于是,他转过身再也没有理她。

台上的演员此时是听从了甘果瓦的话,马上就又开始了表演,嘹亮的声音再次把观众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台上,不过仍然是错过了许多精彩的诗句。局面再次恢复了平静,观众安静了,大学生们也不作声了,就连那个乞丐也不乞求了,而是贪婪地数着帽子里的几个小银币。一时间,演戏又成了大厅里唯一的调子。

说实话,这部戏剧演得还真不错,哪怕是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去看它,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美中不足的是,叙述太过于冗长,显得有些空泛,如果能多分几个章节就好看多了。难怪那个甘果瓦忍不住为自己能写出这样的戏剧而沾沾自喜了。

舞台上那两对美满恩爱的夫妻,仍旧在不辞辛劳地为他们自认为优秀的嗣子找寻着妻子,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但仍然一无所获,始终都没有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现在来说一下那位最优秀的嗣子。此时的嗣子并没有什么快乐可言,而是很忧伤地隐居在昂布瓦兹。正如那两对夫妻所说,这个未婚青年英俊不凡、器宇轩昂,而且他还是法兰西狮王的儿子。这种比喻实在有点不靠谱,刚才他们还在称赞他是海豚呢,这会又成了狮子的儿子了,这样的比喻也许应该出现在博物志里吧,真是可笑。不过,我们应该对此表示理解,当对所称赞的人怀有极深的感情的时候,错用比喻也是义气之下经常会犯的善意的错误。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继续欣赏我们的戏剧吧。按照规定,这出戏剧大概在下午四点的时候才会结束。

正当台上的女商人和女贵族吵得不可开交之际,正当劳工吟诵着打油诗“林中何曾见过如此凶猛的野兽”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巨响传来,原来是贵宾看台的门打开了。这道门原本就不应该关上,现在打开更有些不合时宜。

“波旁红衣主教大人驾到!”一个十分洪亮的声音响彻在整个大厅。

三、红衣主教大人

可怜的甘果瓦啊!即使圣·若望教堂所有的鞭炮一起炸响,即使二十张弓箭集体开弓射击,即使毕利炮台名声在外的蛇形炮蛇形炮:巴黎围城时候,1465年9月29日星期天,它一炮炸死了7个勃艮第人。轰击,即使圣殿门仓库里全部的火药都被引爆,以上种种产生的声响,都不如此时这一声“波旁红衣主教大人驾到”让甘果瓦更为震惊。

其实,倒不是甘果瓦畏惧或看不起红衣主教大人,因为他还没有软弱或者傲慢到这种地步。甘果瓦这种人品格高尚而坚毅,谦让中带有文静,富有理性,同时他又恪守四德:四德为正义、谨慎、节制和魄力。像他这种开明理性的人在当时的法国是万中无一的,也许我们称呼他这种人为“哲学家”也不为过。我们不妨从这类哲学家的先导杜·布厄尔的言辞中,来了解一下这类优秀人物的全貌:“就民族而言,我是一个巴黎人,但我崇拜言论自由,我甚至对孔迪亲王孔迪亲王:历来是法国国王大弟弟的封号。殿下的叔叔和弟弟那两位红衣主教大人也宣传过言论自由,但同时我又十分的尊重他们,并不和他们中任何人发生矛盾冲突。”

同类推荐
  • 唯一的红军

    唯一的红军

    本书是作者的短篇小说集。作品以第一人称“我”——当地一名在读小学的孩子的身份,通过“我”的视角,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地“唯一的红军”指引全村人修路的故事。在老红军的倡导下,全村人都被发动起来,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修了一条通向外界的宽阔的马路。在这里,这条马路不仅仅方便了当地人的出行、生产、运输,还开阔了人们原本禁锢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走出了原本封闭的乡村,走向了更为宽广的世界。
  • 最后一案

    最后一案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最后一案》《海军协定》《跳舞的小人》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缜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心理分析,给读者呈现一个冷静、智慧与勇气并存的神探福尔摩斯。
  • 父母卷(文摘小说精品)

    父母卷(文摘小说精品)

    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父母的故事。黯淡的太阳光斜铺到斑驳的旧木栅门上面,在门前我站住了,扔了手里的烟蒂儿,去按那古铜色的,冷落的门铃。门铃上面有一道灰色的蛛网,正在想拿什么东西去撩了它的时候,我家的老仆人已经开了那扇木栅门,摆着发霉的脸色,等我进去。
  •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本书简·奥斯汀的两部代表作组成。《傲慢与偏见》讲述了一个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达西因为行为傲慢,造成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一直怀有偏见,这也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磨难重重。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当时乡村社会的中产阶级普遍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理智与情感》以两个性格迥异的姐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姐妹两人的爱情经历。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姐姐埃莉诺的理智与沉稳,妹妹玛丽安的热情与感性。从而反映了当时英国乡村社会的世俗人情和婚恋的价值取向。
  • 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桥》是萧红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她对此篇十分偏爱,在发表之前就以此名结集成小说、散文集《桥》。作品在意象选择、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等艺术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使她的作品创作始由稚嫩走向成熟,为日后创作更具深度的长篇小说奠定了基础,而它所体现的悲剧性则代表了萧红的创作基调。
热门推荐
  •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看了本网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兴趣上了来,本人也是个《红楼梦》爱好者,偶尔会写下相关散文,偶尔一试。
  • 残酷的潘多拉

    残酷的潘多拉

    为什么绝美的他会来到她的身边。他每一个动人的微笑,都会让万千的少女神魂颠倒、他每一次的回眸,都会让无数少女为此而魂牵梦绕。彼此依偎在一起,无论是在残留着露水的晨曦、无论是在落日时分的凄美霞光、无论是在静谧的夜空之下。奶奶为什么会失踪、她又为什么一直跟着他们,那神秘的公主又有怎样的身世。亚特兰蒂斯的未解之谜、潘多拉的计划的谜团,聚魂之地的真相,到底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联。彼此相爱的人到底有着怎样的渊源,而等待着他们的又是怎样凄美却又残酷的答案。最后彼此又将怎样抉择。qq群154292742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魂索之尸道问情

    魂索之尸道问情

    魂入轮回千般索,身历万劫可回头?算计,阴谋,不改我为情本色,历经轮回之路,万般只为魔。曾是狂人,今又岂能落后,当一切都揭晓,天也曾欠我!
  • 独酌

    独酌

    此书遵循的是一个“醺”字。醺,微醉也,醺醺然,是一种幸福、乐观、忘我、没有烦事的境界,也是一个较为放开的世界。平日不敢说的不敢想的,此时可以放开了胸襟。说者痛快,听者忘我。
  • 妾微凉

    妾微凉

    洛家富可敌国,滔天权势。唯有一女,名唤微凉。初次的相遇,豆蔻霜华,她婉转的唇角,他肆意的笑容。微微有些迷茫了她的双眼。是谁说,这个世界什么你都能够争到,除了死去的人。他的双眼藏着另外一个人的影子。再见时,那个爱笑的少年神情冰冷,“我娶你。”甚至不曾问过她的意愿。
  • 铁血女英

    铁血女英

    女军人是个特殊的群体,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却成了日本鬼子奢侈的掠虐对象。不论是国军或是共军的女军人,一旦不幸被俘,她们的命运生不如死,结局几乎是不堪设想的。以国军第九军情报处长许轶初为首的女军人群体和以共军滇西南第一军分区政委周洁的为首的女军人们,让日军又恨,又怕,甚至痴迷!她们也因此被宫本列为誓要抓到手的“七仙女”,迎接她们的将是一曲曲悲壮之歌。
  • 都市降头师

    都市降头师

    因为身中毒降遭到毁容,不得已他远赴东南亚寻找降头师解降,却不料意外的成为了降头师的传人。从此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又阴毒的世界,飞降、鬼降、天蝎降、痴情降纷至沓来。各路降头师纷纷出手,更有茅山术士、佛门宗师,夹杂其中。且看他如何问鼎降头术之巅峰,成为从古至今无可睥睨的降头宗师,除魔卫道,号令群魔。
  • 仙斩

    仙斩

    为了拯救同伴,北渊意外觉醒‘臻’的力量,降服上古神兽,却也因此成为国师占卜中危及帝王的存在,从此难容于世。面对大义灭亲的父亲和变调的一切,濒临绝境的北渊及时得救,只是得救的理由,却不是那么单纯……大海尽头传说的国度,异命少年能否抗拒宿命枷锁,改写灭世预言?一切尽在《仙斩》。
  •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新文化运动还没有火热展开的时候,林纾、苏曼殊已经为中国现代文学播撒下浪漫的种子。做普罗米修斯似的英雄,还是做维特似的多愁善感的才子,这样的情感始终纠结在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派身上,无论是郁达夫、徐志摩,还是郭沫若、蒋光慈、萧军都没有摆脱这种心结。李欧梵先生出文入史,在本书中既勾勒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化地图,同时轻松地出入翔实的文献之中,也呈现了几位作家个人生活的零珠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