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8800000010

第10章 缺陷与成长(2)

然而,对于这种本质上是循环的立场,安雅、高斯坦、奥波特、布勒、夏克特以及其它学者,都曾予以有力的批判。如果动机生活基本上是在于防御性地消除令人困扰的紧张,而且如果减除紧张后唯一的结果,是被动地等待更令人厌烦的困扰出现,然后再予以消除,那么改变、发展、运动或取向是如何发生的呢?人们求取进步、求取新知,为的是什么?生活中的热情又有何意义呢?

布勒在其《成熟与动机》一书中,均衡作用的理论不同于静止理论。静止理论只谈到如何消除紧张,其所隐含的意义就是最好没有紧张。而均衡作用的意义则不在于把紧张降至零度,而是让紧张恰适其度。也就是说,有时要降低紧张,有时要增强紧张,就好比血压有时可能过高,有时也可能过低。

但是两种理论显然都缺乏足以引导一生的恒常方向。有关人格的成长、智慧的增高、自我的实现、个性的增强,以及一生的计划等在这两种理论中,似乎都不会也不可能获得重视。为了缔造一生的发展,实应援引某种长期的诱导或指示方向。

而且,即使这种理论只是针对缺陷动机的一种描述,也是不适当的描述,应该予以抛弃。它欠缺对律动原则的意识,而通过律动原则,各个独立的动机活动才得以相互联系,并彼此相关。各种不同的基本需求乃是按照某种阶层秩序的关系彼此相系的,因此,当某一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并因此而逐渐远离核心、乃至消失之后,其所引起的结果,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或是斯多噶学派所说的太上无情,而是在意识中浮现另一更高层的需求。因此仍然有所渴望,仍然有所欲求,只不过层次较高而已。所以“达到静止境界”的学说,即使对缺陷动机而言,亦是不适当的理论。

然而,如果我们检查那些以成长动机为主的人,便会发现,求静止的动机理论在这些人身上一无所用。对这种人而言,需求之获得满足不仅不会降低动机,反而会促使动机增加;不但不会降低兴奋,反而会提高兴奋,同时胃口大开、食欲提高。他们依靠自我而成长,而且他的需求不但不会愈来愈少,反而会愈来愈多——例如,对教育的需求。他的人格不但不会趋于静止状态,反而愈见活泼。他对成长的渴望日增,绝不会因为满足而停止。成长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有所增益且令人兴奋的过程,换言之是愿望和抱负的实现——例如,要做一名好医生,愿学得令人钦慕的技术(像会拉小提琴、成为伟大的雕刻家等),愿对人类、对宇宙、或对自己的了解不断增加,愿发展自己不管在哪个领域中的创造力,或者(且是最重要的)单纯地只愿做个好人的理想。许久以前,魏太摩曾从另一角度强调过这种差异。他曾以看似奇怪的方式指出,一个人真正追求目标的活动不超过其一生时间的百分之十。任何一种有趣的活动若非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便是因为它是一种能带来乐趣的工具。就后一种情况来说,当某一活动不再成功或不再有效时,它便失去价值,不再令人喜欢了。更常见的情形是,该活动本身根本毫无乐趣可言,只有目标才是乐趣的来源。这就如同认为生命本身毫无价值可言,唯有死后上天堂才是价值所在一样。以上的论点,乃是基于我们所观察到的一项事实:自我实现的人普遍地享受生命、享受生命的各方面,至于其它一般人,则只能享受生命之中不期而至的胜利、成就、高潮或高峰经验。

生命的内在价值,有一部分来自成长过程中,以及达到成长境地后所获取的内在快乐。此外,它也来自健康的人把“工具活动”转化为“目的经验”的能力;因此,即使是工具性的活动也可当作目的活动来享有。成长动机可能是长期性的。许多人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都花在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或成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上。而所有的平衡理论、均衡作用理论或静止理论,都只处理短期的插曲动机;这些动机从此独立、互不相干。奥波特曾经特别强调这一点。他指出,周详计划和着眼于未来乃是健全人性的重要特征。他亦同意:“事实上,缺陷动机要求减除紧张,并恢复平衡。而另一方面,成长动机却为了遥远、甚至不可及的目标而维持紧张。正因为如此,它们才区分了人类成长与动物成长的不同,并且区分成人的成长与幼儿的成长的不同。”

缺陷需求的满足与成长需求的满足,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对人格都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假如用十分概括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在这里所探讨的内容,那就是:缺陷的满足可以避免疾病,而成长的满足则可以产生积极的健康。我必须承认,目前还难以将这点许诺为研究的目标。不过,在防御威胁或打击,与积极的胜利和成就之间,在抵抗、防御、保护自己,与向外伸展以求圆满实现、求兴奋、求扩张之间,的确具有某种实质的临床差异。这种差异,我曾以充实的生活和充实生活的预备二者间的对比,和成长过程与已成长二者间的对比,来试加表达。此外,我也曾使用防御性的结构(为了减少痛苦)和进取性的结构(为了成功、为了克服困难)二者来作对比。

弗洛姆曾努力将较高层次的快乐与较低层次的快乐加以区分,这种区分十分有趣,也十分重要,在弗洛姆之前也有许多人曾经尝试做过。对于打破主观上之道德的相对性而言,这种区分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同时它也是建立科学化价值理论的先决条件。

弗洛姆区分了缺乏的快乐和丰盈的快乐,也区分了由于需求的满足而获得的“较低层次”的快乐,和由于生产、创造、见识之增长而获得的“较高层次”的快乐。当我们对照以“功能性之喜悦”、忘我之境和一个人在得以驾轻就熟地发挥功能之后所经验到的宁静,以及当一个人能力达到高峰——亦即所谓能力得以发挥极致之时所体验到的沉着稳健等等,我们便会发现:满溢、松弛以及随着缺陷的满足而导致紧张消失的情况,至多只能称为是一种“安慰”。

“安慰”既然极有赖于某种现象的消失,则“安慰”本身也十分可能会消失。它必定比由成长而得的愉快较不稳定、也较不持久,至于成长的快乐则是永远持续不断的。

缺陷需求的满足通常是插曲式的、是有顶点的。其最常见的模式是,在一开始有一促动的、引起动机的状况,推动被引发的行为进行策划以便达到某一目标,然后渐渐地、稳定地在欲求和兴奋的程度上升高,最后在完成的刹那达到高峰,然后这种欲求、兴奋及快感的高峰曲线迅速地降落到紧张消除、缺乏动机、平静的高原状态。

此一模式虽然没有普遍的可运用性,但无论如何,它却与成长动机的情况形成强烈的对比。因为成长动机的特征在于没有高峰、没有完成、没有极度兴奋的刹那、没有终结的情境,而且,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义为高峰状况,则它甚至没有目标。成长是一种持续地、多少有些稳定地向上或向前的发展。他获得的越多,需求的也越多,所以这类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而且也永远无法达到和满足。

正因为如此,一般对促动动机、寻找目标的行为、目标对象和伴随而至的影响效果所作的区分,便全然瓦解。行为本身就是目标,成长的目标和成长的动机是可能加以区分的。其间并无二致,乃是同一的。

缺陷之需求乃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而其它种类的生物也拥有某种程度的缺陷需求。自我实现则是个人所独有的,是随人而异的。但在真正的个性得以完全发展之前,通常必须先让缺陷需求——亦即具有普遍性的要求——获得相当的满足。

正如同树木必须从环境中汲取阳光、水份和养份,人类也必须从环境中汲取安全、爱和地位。然而两种情形都只是个性发展的起点,因为,这些基本的、具有普遍性的要求一旦获得满足,每一棵树、每一个人都要开始发展自己的风格,各自运用这些必需之物以服膺于个人独有的目的。而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此后的发展便由内在所决定,而不再由外在所决定。

对安全、隶属、爱之关系、以及对尊重等的需求,只能由别人来予以满足,亦即从自我以外的其他人处获得满足,这也就是说对环境有相当的依赖。自我在这种依赖的情势下,很难有真正的独立自主,亦难以控制自己的命运。他反而会被供给需求之满足的来源所控制。他必定受制于别人的愿望、别人反覆无常的任性、别人的规矩和法令,而且为了避免伤及供需来源,他必须予以让步。至少,他必须有相当程度的“外向”,必须对别人的评议、情感和好意有相当的敏感度。这就等于说,他必须有弹性、有回应,并以改变自己来迁就外在的环境,以便适应和调整。他是有所依赖的变元(依变项),而环境则是固定的,具有独立性的变元(独变项)。

因此,一个常受缺陷动机所促动的人,必定比较畏惧环境,因为在那里常可能会有失败,会有失望。我们现在也已明白,此种焦虑的依赖亦可能导致敌意的产生。结果便造成自由的匮乏,同时促使一个人多少有些依赖于自己的好运或坏运。

对照之下,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按照定义他已获得基本需求的满足——就不是那么有所依赖、比较不受控制,反而比较独立自主、比较内向于自我。一个以成长为动机的人,比较不会对别人有所需求,不过实际上他亦可能受到别人的干扰。我在《动机与人格》书中曾经提到过这些人特别喜欢独处,喜好离群索居,喜爱沉思。

这样的人越发显得自立自足。控制他们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内在的,而非社会的或环境的因素。他们主宰自己的内在本性,掌握自己的潜在力、才干与才能,操控自己创造的冲动。他认识自己的需求,日益变得更为整合,更具统一性;他日益觉察到自己的本来面貌,觉察到自己真正的所需,并觉察到自己的召唤、使命与自己的命运。

由于他们对别人比较无所依赖,因此他们比较不会对别人产生冲突的感情;他们比较没有焦虑、没有敌意,比较不需要别人的赞美和别人的感情。他们不会为了名誉、威望及报酬而感到焦虑。

独立自主或相当地不再依赖于环境,也意味着相当独立于外在的逆境,诸如厄运、打击、悲剧、压迫、剥夺等。正如奥波特所强调的,人类基本上是反应性的,即按照所谓“刺激——反应”公式来反应的这种想法,对自我实现者而言,就显得十分可笑,而且完全立不住脚。对自我实现的人来说,行动的来源是出自内在,而不是由于反应。这种对外在世界、和对它的期望与压力无所依赖的情形,当然并不是指他与外在世界完全没有交往、或是完全不尊重外在世界的要求。而是说,在这种关系中,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于自我实现者的愿望与计划,而不是在于环境的压迫。这也就是我所谓的心理的自由,而这种心理自由恰与地理空间的自由形成对比的情境。

奥波特在对“投机”的行为决定与“自主”的行为决定两者间所作的对比,十分近似于我们对“外在决定”与“内在决定”两者间所作的对比。这种对比也提醒我们注意到生物理论学者所一致同意的看法:他们认为,逐渐独立自主,与逐渐不再依赖于环境的刺激,乃是达到完全个体化、获得真正的自由、促进整个进化历程的决定性特征。

就其本质而言,以缺陷动机为主的远比以成长动机为主的人较对别人有所依赖;他比较有所待,比较多需求,比较具有依赖性,比较多欲望。

这种依赖性表现出人际关系的特征色彩,也限制了人际的关系。把人视为主要是能使需求获得满足的提供者,或是视为供需的来源,本身即是一厢情愿之举。它并不把人视为整体、复杂而又独一的个体,而只就其有利的观点来看人。因而在别人身上凡是与自己的需求无关者,不是完全加以忽视,就是将之视为是令自己感到厌烦、苦恼或感到威胁的东西。我们对待餐侍者、计程车司机、苦力、警察以及其他为我们所利用的人的关系态度,和我们对待马、牛、羊的关系态度是同样的。

同类推荐
  •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本书是一本叔本华人生智慧的精粹集。编译者赵华民从叔本华的所有著作中,精挑细选翻译出了最有价值的214句话。包括如何磨练意志力、如何洞悉生活本质、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锤炼强大的心智、如何获得人生幸福等八大板块。这八大板块基本囊括了叔本华智慧的精髓所在,对帮助年轻人洞见人生本质、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板块中的内容都紧扣主题,阐述了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哲理,行文深入浅出,绝不艰深晦涩,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 老子密码

    老子密码

    细读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常识性的秘密:官员史家尊孔孟,商人文人骂老庄。然而,一但商人文人戴上官帽,有了政治地位却又走向公开赞赏孔子,暗里仍然使劲地研究老庄。因为此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是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的田野哲学。
  •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热门推荐
  • 依然穿越爱

    依然穿越爱

    依一切的一切,发生的太颓唐。起初的淡淡生活,变成了后来的救世英雄。之前的恩恩爱爱,变成了后来的苦痛离愁。一切的一切,在那年打破天空的宁静开始……
  • 校草别嚣张:看我搞定你

    校草别嚣张:看我搞定你

    苏兰萱气急败坏的看着冷宸并且还大声嚷嚷到:“冷宸丫的你别给我嚣张,不就是家里有钱,人帅,学习压我一筹吗?我苏兰萱怎么打败你。我苏兰萱一定要取得学习第一,打败你丫的。等我打败你我要你败在本姑娘牛仔裤底下唱征服!!!”此刻冷宸嘴角上调悠悠的说:“行啊!我等着你唱征服!”
  • 玩转总裁:那些年

    玩转总裁:那些年

    “白诺天,这就是你说的爱我,你的爱我还要的起吗?”她看着眼前这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男人,心里全是恨和心痛。“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这是你教我的,冉溪,不是我不爱你,是你亲手毁了我的爱。”诺天落寞低头,他究竟爱上的是什么样的一个女人。
  • 民间故事之千奇百怪

    民间故事之千奇百怪

    红尘中,我是谁?岁月里,谁是我?踏五岳三山,看世间百态。闻天下奇事,诉善恶忠奸。我是谁?红尘中,我是人、是魔、亦是佛。岁月里、我是鬼、是花、亦是狼。红尘多少事,尽在《千奇百怪》——堪称第二部《聊斋志异》。
  • 凌云武魂

    凌云武魂

    乡下铁匠卫骑,误入天火遗地,从此开启一段新的神话一手长枪比青霜,腰间弯弓新月样踏破千军复万马,天下何人敢拦君
  • 人间烟华

    人间烟华

    生命流转,不知所来,不知所终,普通人常问:“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修行人常问“仙界”何在?他,生在最后一个还有修行者年代,他遇到了一些人,策马奔腾,追求心中本我,他看到了世间一角从前,一角未来,却不知自己未来的路到底该走向何方?
  • 霸道总裁的逗比小宠妻

    霸道总裁的逗比小宠妻

    她八岁,便没了爸爸和妈妈,看着爸爸无情地抛弃自己,妈妈为了救自己躺在血泊里,她被抛弃了,被迫无奈住在外婆家。虽然妈妈叫她不要恨她那所谓的爸爸,但她是真么也忍不住恨那所谓的父亲。当知道那个父亲已经结婚了,还生了个女儿,她是忍不住在心中种下了仇恨,是无法抹去的伤。当他出现,原本一直在演戏的她是忍不住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人人说他是高冷总裁,可是她不那么认为,因为他腹黑又坑爹,而且傲娇。
  • 重生之掌上明珠

    重生之掌上明珠

    容霁云一直以为自己天生薄命:生而为父厌弃,长而随母颠沛流离,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好在老天还给她留了一条活路,赐给了她英俊而又痴情的夫君,即便她无法生育,依旧是不离不弃。却不料狠心父亲本是爱女逾命,如意郎君才是禽兽心肠,而所谓孤女的自己,却是出身高贵的世家嫡女。惨死破庙的那一刻,霁云终于幡然悔悟:若有来生,定要远离渣男、父女团聚、快意人生。
  • 投资理财细节全书

    投资理财细节全书

    如今,理财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理财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益处和价值? 大部分人在谈到理财的时候都是说要通过理财来为他的钱保值增值,理财确实有这样的作用,但这只是理财带来的表面效应,人们对理财带给我们的益处和价值还并不完全了解。经济发展迎来“理财时代”,理财能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带来舒适安全的生活。理财二字似乎还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是低风险的,而投资或投机都是高风险的,实际上,在中国当前浓烈的投机氛围之下,理财二字几乎与金融投资或投机同义。本书即花费大量笔墨给大家描绘了投资理财的种种方式方法,希冀每个小细节都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 最强兵神

    最强兵神

    他为了国家出生入死,却被自己人所出卖!所有的愤怒,化成了熊熊燃烧的怒火。罗锋身边从来不缺少美女,可他游遍花丛的同时,却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替兄弟报仇,替朋友报仇,哪怕敌人是老天爷,也要将天捅个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