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3900000012

第12章 德行(4)

译文

安于自己的官位,贪求俸禄,不能尽职尽责,随波逐流,瞻前顾后,没有主见和自己的人格,这样的官员,我们可以称他为“具臣”。只要是君主说的,不论是否正确,都赞颂不已;君主做的任何事,都表示赞同;偷偷地寻找君主喜欢的东西,然后进献给君主,让君主高兴;阿谀奉承,讨好君主,而不去考虑这样做是否会酿成祸患,这样的官员,我们可以称他为“谀臣”。内心奸险狡诈,表面上却表现得毕恭毕敬,巧言令色,嫉妒贤能;对自己举荐的人,只表扬他的优点、好处,避而不谈其缺点;对自己想要排斥的人,一味地说他的坏话,而对其优点避而不谈,这样就蒙蔽了君主的视听,君主的判断就会失误,造成君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为“奸臣”。他的智慧完全可以掩饰自己的不足,口才完全可以说动君主,能离间家庭内的骨肉至亲,能让在朝廷上的文武百官相互猜忌,造成混乱,这样的官员,我们可以称他为“谗臣”。篡权夺位,颠覆轻重,结成党羽,谋求私利,壮大势力,假传圣旨,高居显赫地位,狂妄自大,这样的官员,我们可以称他为“贼臣”。用花言巧语谄媚君主,因此而造成的错误全部推到君主身上,结党营私,蒙蔽君主视听,使君主不明真相,颠倒是非黑白,让君主的恶名远扬,各国皆知,这样的官员,可以称为“亡国之臣”。这六类大臣,统称为“六邪”。

原文

子贡曰:“陈灵公君臣宣淫于朝①,泄冶谏而杀之。是与比干同也,可谓仁乎?”子曰:“比干于纣,亲则叔父,官则少师,忠款之心,在于存宗庙而已,故以必死争之,冀身死之后,而纣悔悟,其本情在乎仁也。泄冶位为下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怀矣。《诗》云:‘民自多僻,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或曰:叔孙通阿二世意②,可乎?司马迁曰:“夫量主而进,前哲所韪。叔孙生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古之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挠,大直若诎,道同逶迤,盖谓是也。”

注释

①陈灵公:名平国,春秋时陈国国君。他与孔宁、仪行父都和大夫夏御叔之妻夏姬私通。后来与孔宁二人酒嘲夏姬子征舒,被征舒伏弩射杀。②叔孙通:又名叔孙何,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曾协助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

译文

子贡说:“陈灵公君臣与夏姬淫乱朝纲,泄冶进谏却遭杀害,他的行为和比干一样,他这样做可以称为仁义吗?”孔子说:“从血缘关系上说,比干是纣王的叔叔;从官位上说,比干是少师,一片忠心,只为了保住祖宗江山,所以,他用必死的决心进谏纣王,希望能够唤醒纣王,这样的心情就出自仁。泄冶只是一个下大夫,和君王也没有血缘关系,因为希望能够得到陈灵公的宠信,所以不肯离去,企图凭借自己弱小的力量,纠正整个国家荒淫的风气,虽然也是为君主而死,但结果对国家没有一点好处,泄冶可以说是贪恋官禄的人。《诗经》中说:‘民自多僻,无自立辟。’说的不就是泄冶这件事吗?”

有人问:“叔孙通谄媚秦二世,投其所好,这样做可以吗?司马迁说:“猜测君主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决定自己怎样能够在君主身边安身立命,这是先哲所赞同的。叔孙通顺应世情,认清形势,制定礼仪规章,韬晦有度,适时进退,与时俱进,最终成为汉朝的儒家宗师。古代所谓的君子,都是正直而不固执,表面上屈服而内心坚强不屈,大直若屈,达到目的的方法灵活,逶迤曲折,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或曰:“然则窦武、陈蕃①,与宦者同朝廷争衡,终为所诛,为非乎?”范晔曰②:“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昏俗,驱驰岨峗之中,而与腐夫争衡,终取灭亡者,彼非不能洁情志,违埃雾也,悯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及遭值际会,协策窦武,可谓万代一时也。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世心矣。”

注释

①窦武:字游平,窦融玄孙,东汉末年外戚。桓帝时任城门校尉,灵帝时拜大将军,更封闻西侯。建宁元年,窦武与陈蕃谋划除诸宦官。后事情泄露,宦官曹节、王甫等劫持灵帝、太后,诏令收捕窦武等。窦武召集数千兵力与王甫﹑张奂军队对阵,结果兵败灭亡。②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受彭城王刘义康牵连,被以谋反罪杀害。撰有《后汉书》。

译文

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窦武、陈蕃这样的人,在朝廷和宦官抗衡,最后被杀,也是不对的吗?”范晔说:“汉桓帝、灵帝之时,像陈蕃这样的人,都能树立风声,与昏暗的统治抗争,在艰难险阻中前进,又与宦官作斗争,最后遭到败亡,并不是他们不能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绝俗隐居的人,以脱离尘俗为清高,而这样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体恤,相互同情。因此,陈蕃等人反对绝俗隐居,虽然屡次被贬,多遭排斥,却终不肯离开。他身担恢复仁心的责任,虽然历经曲折险阻,路途漫长,却更加斗志昂扬。等到形势好转,陈蕃就协助窦武筹谋策划,这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时机,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他的忠信道义完全可以激励后世,慰藉人心。”

原文

或曰:“臧洪死张超之难①,可谓义乎?”范晔曰:“雍丘之围,臧洪之感愤,壮矣!相其徒跣且号,束甲请举,诚足怜也。夫豪雄之所趣舍,其与守义之心异乎?若乃缔谋连衡,怀诈算以相尚者,盖惟势利所在而已。况偏城既危,曹、袁方穆,洪徒指外敌之衡,以纾倒悬之会。忿悁之师,兵家所忌。可谓怀哭秦之节,存荆则未闻。”

注释

①张超:字景明,东汉末年的广陵(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太守,张邈之弟。兴平元年,张超与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曹操。后张邈跟从吕布,留张超及家属在雍丘,曹操攻围数月,斩杀了张超及其家人。

译文

有人问:“臧洪因张超之难而死,他可以称得上义吗?”范晔说:“张超被曹操困在雍丘时,臧洪为救危难中的朋友张超,四处求援,心情异常激愤,可谓壮烈!看他捶胸顿足,奔走呼号,请求参战的行为,的确让人称赞。可是英雄豪杰所取舍的心情,跟坚守信义的心情恐怕不同吧?英雄豪杰之间或订立联盟,或相互算计、欺诈,这些都是根据形势对自己的损益变化决定的。并且,当时,雍丘是个非常危险的偏城,而曹操和袁绍两人正是和睦相处、非常友好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臧洪却幻想着借袁绍的力量,解张超之难。兵家最忌讳怀着愤怒情绪的军队,臧洪虽然有像申包胥哭秦庭的气节,但却没有收到保存楚国那样的效果。”

原文

或曰:“季布壮士①,而反摧刚为柔,髡钳匪匿,为是乎?”司马迁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典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勇也,其计尽无复之耳。”

或曰:“宗悫之贱也②,见轻庾业。及其贵也,请业为长史,何如?”裴子野曰③:“夫贫而无戚,贱而无闷,恬夫天素,宏此大猷,曾、原之德也④;降志辱身,俛眉折脊,忍屈庸曹之下,贵骋群雄之上,韩、黥之志也⑤。卑身之事则同,居卑之情已异。若宗元无怍于草具,有韩、黥之度矣,终弃旧恶,长者哉。”

注释

①季布:楚人,是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项羽兵败,被刘邦追拿,他剃发为奴,后夏侯婴向刘邦进言,得以赦免,并成为汉初名将。其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②宗悫(què):字元干,南朝刘宋大将。③裴子野:字几原,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曾祖父是裴松之。④曾、原:即曾参和原宪,都是孔子的弟子。曾参以孝著称,原宪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⑤韩、黥:即韩信和黥布。韩信曾受胯下之辱。黥布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译文

有人问:“季布算是一位义士,能摧刚为柔,剃发为奴,到处逃亡,他这样的行为值得肯定吗?”司马迁说:“在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之时,季布竟然也能够以自己的独特英雄气概在楚军中赫赫有名。他多次率领大军出军作战,立下战功,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壮士。但是项羽失败后,季布被刘邦四处追杀,为了免遭刑罚杀戮,他被迫削发为奴,苟且偷生,又是如此的卑微下贱!他一定是自认为有超凡的才能,所以即使颠沛流离,备受屈辱,也不以此为耻,他还在等待、寻找机会发挥还没有施展的才能,所以最后能够成为汉代名将。诚然,贤人非常重视死节,但像婢妾贱人那样因一时的愤慨而自杀,不能称为勇敢,而是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最终走向死亡的表现。”

有人问:“宗悫在地位低贱的时候,被庾业轻视,等到宗悫显贵的后,他不计前嫌,请庾业做长史,那么宗悫这个人怎么样?”裴子野说:“贫困的时候不悲伤愁苦,地位卑贱的时候也不忧闷,恬淡坦然,安之若素,如此的修养和胸怀,只有曾参、原宪才有。时运不济的时候,能降低自己的标准,忍受别人的侮辱,低眉折腰,卑躬屈膝,屈居平庸无能之人手下;显贵时能在英雄之间纵横驰骋,有如此能屈能伸海量的人,拥有和韩信、黥布一样的胸怀和志向。这两种人处在卑微地位时做事相同,但是内心思想各异,宗悫虽然饮食不济,但不会因此面露怒色,很有韩信、黥布那样的心胸,而且又不计前嫌,确实有长者风范啊!”

原文

世称郦寄卖交①,以其绐吕禄也,于理何如?班固曰:“夫卖交者,谓见利忘义也。若寄,父为功臣而执劫,虽摧吕禄②,以安社稷,义存君亲可也。”

或曰:“靳允违亲守城,可谓忠乎?”徐众曰:“靳允于曹公,未成君臣。母,至亲也,于义应去。昔王陵母为项羽所拘,母以高祖必得天下,因自杀以固陵志。明心无所系,然后可得事人,尽其死节。卫公子开方仕齐,十年不归。管仲以其不怀其亲,安能爱君?不可以为相。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允宜先救至亲。徐庶母为曹公所得③,刘备遣庶归。欲为天下者,恕人子之情,公又宜遣允也。”

注释

①郦寄:字况,汉初大臣郦商之子。汉高祖刘邦死后,皇后吕雉控制军政大权,刘氏族人身处危境。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准备诛杀诸吕,恢复刘氏江山,为保证灭吕政变顺利进行,派兵包围郦府,并让郦寄欺骗吕禄交出兵权,最终灭吕政变成功。②吕禄:吕后侄子,掌握禁军,与郦寄交好。③徐庶:字元直,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曾在刘备手下任职,后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临走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在魏国,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译文

世人都说郦寄欺骗吕禄,出卖朋友,是不光彩的行为,该怎么评价呢?班固说:“出卖朋友,说的是见利忘义的行为。但是,郦寄的父亲是国家的功臣却被周勃劫持,虽然郦寄摧毁吕后政权,却是为了国家社稷,从保护君主和亲人方面讲,他这样做是值得称道的。”

有人问:“靳允不顾及亲人的生死,坚守范城,这算得上是忠心吗?”徐众说:“靳允和曹操之间不是君臣的关系,而母亲却是自己的至亲,从道义的角度说,应该放弃城池救自己母亲。曾经,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抓去,其母认为刘邦能得天下,所以自杀以巩固王陵坚定效忠刘邦的决心。这表明内心没有挂碍,才能全身心地投身事业,为人主拼死效命。卫公子开方在齐国做官时,十年没有回过家,管仲认为,既然开方对自己的亲人都不放在心上,怎么会一心一意地辅佐君主呢?这样的人应不适合做宰相。所以说,如果要寻找忠臣,一定要从孝子中寻找。而靳允就应该先去救自己母亲。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去,刘备立刻让徐庶去曹营探望他的母亲。如果想要得到天下,就应该体谅母子亲情,由此可见,曹操也应该让靳允先去救母。”

原文

魏文帝问王朗等曰①:“昔子产治郑②,人不能欺;子贱治单父③,人不忍欺;西门豹治邺④,人不敢欺。三子之才,于君德孰优?”对曰:“君任德,则臣感义而不忍欺;君任察,则臣畏觉而不能欺;君任刑,则臣畏罪而不敢欺。任德感义,与夫导德齐礼,有耻且格,等趋者也;任察畏罪,与夫导政齐刑,免而无耻,同归者也。优劣之悬,在于权衡,非徒钧铢之觉也。”

注释

①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仕曹魏,官至司徒、兰陵侯。②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实行政治改革,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③子贱:孔子弟子,鲁哀公时任单父(shànfǔ)宰,为政三年,单父大治。单父:地名,今山东单县。④邺:古都邑名,在今河北临漳西。

译文

魏文帝问王朗等人说:“从前,子产治理郑国时,没有人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的时候,人们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时候,人们不敢欺骗他。这三个人的才能,以做君王的德行来衡量,谁最优秀呢?”回答说:“君主施行德政,则大臣们感念他的仁义而不忍心欺骗他;君主明察秋毫,则大臣们害怕被他发现错误,所以不能欺骗他;君主以刑罚治理国家,那么臣子们害怕受刑而不敢欺骗他。实行德政,用仁义道德感化臣子,与用道德引导臣子,用礼仪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有廉耻之心,实现自我约束,两者的目的和效果是一样的。君王洞若观火,使臣子谨小慎微,这种方法同用政策引导他们,用刑罚约束他们,使他们虽然免于刑罚却不知道羞耻,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以德施政和以刑施政两者优劣悬殊,而绝不是钧铢之间的差别。”

原文

或曰:“季文子①、公孙弘②,此二人皆折节俭素,而毁誉不同,何也?”范晔称:“夫人利仁者,或借仁以从利;体义者,不期体以合义。季文子妾不衣帛,鲁人以为美谈;公孙弘身服布被,汲黯讥其多诈。事实未殊而毁誉别者,何也?将体之与利之异乎?故前志云:‘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校其仁者,功无以殊;核其为仁,不得不异。安仁者,性善者也;利仁者,力行者也;强仁者,不得已者也。三仁相比,则安者优矣。”

注释

①季文子: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执政,谥文,史称“季文子”。执掌鲁国30多年,厉行节俭,开一代俭朴之风。②公孙弘:字季,仕汉武帝,官至丞相,封平津侯。勤俭节约,虽居大官,却身着布衣。

译文

有人问:“季文子、公孙弘两个人都能身处高位,却不奢华,能委屈自己,让生活简约朴素,但人们对这两个人的评价毁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范晔说:“想借用仁爱的举动取得利益的人,往往用仁爱的招牌获取个人利益,而真正知道义内涵的人,不用时刻考虑什么是义举,但却能做到时刻都能符合道义。季文子的妾从不穿丝做的衣服,被鲁国人传为佳话;而公孙弘身着布衣时,汲黯却讥笑他心怀狡诈,假装如此。实际情况一样,却毁誉不同,为什么呢?难道是以朴素为本体和以朴素为利益的区别?所以《汉书》的《志》上说:‘真正的仁者把推行仁爱作为一种习惯,狡猾的人通过仁爱的行为谋取私利,害怕受到罪责的人勉强施行仁爱之举。’比较这些仁爱的举动,他们的效果没有什么不同,但核实他们行仁爱之举的本质,却各不一样。把推行仁爱作为习惯的人,自觉行仁爱之举;用施行仁爱谋取利益的人,努力行仁爱之举;勉强施行仁爱之举的人,则是迫于无奈。这三种仁爱之举,当属把推行仁爱作为习惯的人是最令人称颂的。”

同类推荐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物的价值观、处理哲学,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 生命信息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管理的人本哲学思考

    生命信息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管理的人本哲学思考

    本书包括信息世界的哲学解析、灵魂信息论、人的自需属性、人的共生属性、人性的基本矛盾、科学的长生不老等共七章内容。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李煜大帝

    李煜大帝

    穿越南唐,领略1000年前国人生活,一个十八岁的打工仔,慢慢适应当代的生活习惯,慢慢融入1000年前的社会,为了生存,为了娇妻美妾,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慢慢改造大汉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死不肯改变的历史斗争,与一代豪杰赵匡胤斗争,终于有一天得到回报,历史拐进了一个岔路,成就了一个穿越者的梦想。李煜也成为以讲故事成就霸业的穿越第一人……Q群:9697829推荐朋友历史穿越好书《大宋摄政王》
  • 白魔记

    白魔记

    这是一个怀揣着江湖梦的小镇少年误入仙途,翻天覆地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个自称六爷天天喝醉的老鼠,有个骑猪的邋遢大师兄,有个埋在地底英俊不凡的祖师爷会使万鬼夜行大法,那带领万鬼的鬼头头,却是个巴掌大的独眼怪……这里,一滴血足可以红透高原,一粒沙也可斩万千大道。魔是魔头,更是一种执念。一枝白梅,一头白发,白魔出世,万仙避行。翩翩少年郎如何成为一代魔头,一切尽在白魔记。
  • 玄冰

    玄冰

    倚剑向天,斩情仇,削是非。不为成仙,只为正道人间!
  • 末世女神养成记

    末世女神养成记

    天地万物存乎一心一念起则天地生;一念灭则万物熄。心之所至,无所不能。平凡女主穿越末世,明明无欲无求只想安静度日却被人反复谋害生存不易,人命如草,来自现代的她一无所有步步维艰为了活着,更为了活着守住爱情,她只能把自己贱卖他人换取力量却不曾想,一条神之路从此就在她面前缓缓展开穿越,末世,丧尸,超能力……书友群:236982130
  •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英雄感

    英雄感

    一个英雄杀迷对英雄杀的见解及玩法心得,把英雄杀这游戏与真实人生糅合,建构出自己的人生观。同时希望众多的英雄迷支持,共绘一幅英雄迷的天空。
  • 雪堂集

    雪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再婚男女

    再婚男女

    她暗恋五年,等来明恋四年,最终逃不过分手。七年后再见面。俩人竟然奇迹般的结为夫妻。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魔族圣子

    魔族圣子

    曾经威名赫赫的天才世家将军,巧得始皇绝宝--千年玉玺,却误引发九星连珠,天狗食月等天地异象,被天罚雷电劈中,重生穿越到异界大陆,再生为王侯世子,却惊现惊人血脉。这片异界大陆上有天赋异禀的人族,有狂战四方的魔族,有玄妙诡秘的妖族,有寿命绝长的兽族,有奥妙奇特的精灵族,有妄图凌天的仙族。他虽想平静度日,却频受挑战与挫折。为红颜,为家人,更为了自己,他决定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这片异界大陆斩出自己的世界·······
  • 传统故事新编

    传统故事新编

    这个世界疯了,东施去参加选美了,还一举夺魁;青蛙也不再贪恋井外的广阔;司马光更让人大跌眼镜地成为学校宣传讲文明的“托”;东郭先生在死后在狼族得到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