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9000000007

第7章 心理账户——金钱的感情色彩

追根究底,只有德国人才会认真谈论“规规矩矩赚钱”。法国人讲赢钱(gagner I’ argent),英国人说收割钱(to earn money),美国人说造钱(to make money),而匈牙利人则是“我们到处找钱”。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

传统经济学认为,钱是没有标签的,钱就是钱,每一张相同面值的钞票都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不管你这些钱是血汗换来的,还是刮奖刮到的,或者马路上拾到的。真是这样吗?行为经济学先驱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理论,证明了这种论断是错误的。

前景理论、锚定效应、泰勒的“心理账户”原理,共同构成了行为经济学的三大基石。

★你的“左口袋”是满的吗?

在赌城拉斯维加斯,流行一句口诀:永远不要把左口袋里的钱输光了。

职业赌徒常用的风险控制手法是:把重要的钱,和不重要的钱,分别放在不同的口袋。比如把本钱放在右口袋,右手是负责支出的;把嬴回来的钱放在左口袋里,左手是负责收入的。这样当右口袋一文不剩时,左口袋多少还能剩一点。

在电影《幸运牌手》里,“左口袋”不仅指重要的赌资,更是指一些更为重要的事物,比如亲情、爱情。

左口袋的钱和右口袋的钱,一样吗?对于以个绝对理性人来说,是没有分别的。但是,一个正常人是不可能完全理性的。

★你会给钱贴 “标签”吗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会给钱贴上不同的“标签”:血汗钱钱、辛苦钱、救命钱、意外之财、飞来横财、黑钱、大钱、零花钱等等。不同的钱,人们会赋予它们不同的价值。

心理账户:人们会根据钱的来路、存储的方式或支付方式的不同,无意识地将金钱加以归类,并赋予不同的价值,进行管理。

中国有句谚语:“人无外财不富。”外财,是意外之财。从字面上已经反映出,人们在不自觉地运用了”心理账户”,把钱为理所应得的“内财”和天外飞来的“外财”。

★“飞机撒钱” 可以刺激消费吗

花费率(spending rate),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花费率是指拿到手里的钱所花掉的比例。例如,拿到2000元分红,花掉了700元,花费率就是35%。

很多人会觉得,花费率不会超过100%,也就是每获得一元钱,最多就只能花掉一元钱,其实不然。

中秋节,阿福所在的城市要给市民“发红包”——每位市民补贴1000元。虽然阿福平时不缺这1000元,但还是挺高兴的。等假期结束时,阿聪发现自己花超的钱足足是3000块!

原来,阿福拿到“红包”后,出手比平时阔绰了很多。他因为这笔意外之财,到餐厅或商场花钱都很大方,因为他心理上有恃无恐,老觉得有这1000元做后盾。他不仅把这笔补贴当做可以任意支配的意外之财,而且这种“乐观的不谨慎”,使他不知不觉地挪用其它账户,把原来另有用途的钱也花掉了2000元。

一笔小额的意外之财,反而可能让人破费更多,这是耐人寻味的现象。

为救美国经济于水深火热,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句名言:“如有必要,可用直升机撒钱。”

对这句话,各人理解不同,用心理账户的原理来看, “飞机撒钱”也许真的能刺激消费,提振经济。

印尼一名书商为了推销自己的新书,组织了一场从飞机上撒钱的宣传活动。人们欢天喜地捡钱。

★大钱小花,小钱大花

大约40年前,以色列银行的经济学家迈克尔·兰兹博格(Michael Landsberger)研究了二战后以色列人在收到德国政府的战争赔款后的消费问题。

研究对象是一群以色列人,他们都收到了一笔来自西德的赔款。这笔抚恤金是用来赔偿纳粹暴行的,但对于获得赔偿者而言还是相当意外的。

每个家庭或者个人得到的赔款额相差悬殊,有的人获得的赔款相当于他们年收入的2/3,而最低的赔款大约相当于年收入的7%。因此,蓝兹博格得以衡量这种意外收入,是如何影响每个人的花费率。

结果很让人惊讶。拿到较多补偿金的人(相当于他们收入的2/3),花费率只有大约23%,其余都存了起来。相反地,拿到补偿金最少的人(相当于他们年收入的7%),花费率达到200%。没错,他们每拿到一元钱,不仅花得精光,还连带地从积蓄里再花掉一元。

人们会根据一次性获得的收入的多少,把这些收入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

不论拿的是奖金、退回的押金或礼物,钱数大小会影响花费率。一些原来可能归入任意支配那个“心理账户”收入,比如奖金或退回的押金,如果数额够大,很可能会被转入更重要的“心理账户”里。

比如拿到的退款或红包数额很小,像是三、五百元,你很可能大手笔买一双六百元的皮鞋。可是,如果拿到三万元的退款或奖金,你却可能舍不得浪掷,虽然你实际上更买得起昂贵的鞋子。

★越有钱,越一毛不拔吗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怪现象,高收入者消费更谨慎,低收入者反而花钱大手大脚。

这种奇怪的现象,连心理学家都难以三言两语解释清楚。倒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里的豆腐西施杨二嫂,一语道破天机:“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收入稍高者,或本来就家底殷实的人,对如何打理财富会更上心。财富额愈大,就愈让人谨慎,“花费率”反而降低。

时收入本就不多,的“月光族”,则是严重烧包,这也就是孟子说的“无恒产者无恒心”。

所以出现了“大钱小花,小钱大花”的怪现状。光怪陆离的世相背后,其实是有规律可查的。

★小处精明,大处浪费

有句英文谚语: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可以翻译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小处精明,大处浪费。

下面是笔者在某网站做了一个投票:

▲今天你要去面试,必须要带个文件夹。家门口的百货公司的文件夹卖35元/个,而3站地外的文具店,同样的文件夹10元/个,你会不会到文具店买文件夹?

▲今天你要去面试,必须要穿西装。家门口的百货公司的某款西装卖1775元,而3站地外有另一家百货公司,同样的西装卖1750元,你会不会到那一家百货公司拣便宜?

在投票的150人中,有77%的人会去买便宜的文件夹,可是会为了西装跑同样一段路的人却少得多,虽然两者情况相同:为了省25元,多走3站地路。

这是“心理账户”所导致一种典型现象,行话叫“统合损失”(integrate losses)。普通人在碰到损失或必须做某种开支的时候,潜意识里会把它们藏在更大的损失或开支里,借以逃避现实。因为“统合损失”而破财的事例,在生活中俯拾皆是。

蔚蔚有台旧笔记本电脑,上次出了故障,到维修店要花300元才能修好。她犹豫了,最后辗转找了一个会修理的朋友修,尽管这样也比较麻烦,因为要还人家人情。

蔚蔚这次要买一台价格为17200元的新笔记本,推销员说,只要再加500元钱,就能把保修期从一年增加为二年。

在几个月前,她还嫌300元维修费太贵。但是,推销员三言两语就把她说动了,她心甘情愿地多付500元为一个未必会出现的故障买单。

蔚蔚之所以这么舍得,罪魁祸首当然是”心理账户”:跟17200元比起来,500元只是小意思。

因此,多花500元赌一个未必会需要的服务固然让人心疼,可是既然已经狠下心花10000元买新笔记本,就认定了一步到位。

当你花费17200元买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再多加500元延长一年的保修期不会让你心疼。你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长期浪费这种小钱,或是对各种小小的损失漫不经心,就极不应该了。如果将这些小钱加在一起,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商人眼里,顾客绝非“上帝”,顾客只是人,理性有限、常出偏差的人。

卖场在推销比较昂贵的电器时,都会极力怂恿顾客购买长期保证或服务契约,就是看准了这点。除了这种时候,有谁会为电器买保险?同样道理,卖保险的推销员在鼓动顾客加买保险时,都会猛推销利润丰厚的“附带保险”,否则有哪个头脑清凉的人,会特别为年幼的孩子买寿险?

★ 心理账户的利与弊

通过前面的阅读,我们了解到,“心理账户”的弊端是很明显的。其实,把钱分配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并非全无好处。

“心理账户”可以让帮我们更有效地为未来的目标而储蓄。

毕竟,对许多人而言,钱都是通过自己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或是准备买房子的“房钱”,或是准备养老的“棺材本”。花钱再没计划的人,都会避免动用这些积蓄,因为他们把这些钱放在他们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金库里。

有时,还可自觉利用“心理账户”应付小的不幸和损失。

据泰勒说,他有位同事,也是大学教授教授。这位教授打算在年底慷慨地捐助某慈善机构。不过,他把这一年中发生的所有不愉快的事,比如超速罚款、重购损失的财产、救助穷亲戚,都从捐助的预算中扣除,最后慈济只得到账户中剩下的钱。这样,他从损失的晦气中摆脱出来了。

对自己衡量金钱价值的体系进行一次全面检讨,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心理账户”现象,从而消除它的不利因素。

★你有划分“心理账户”的倾向吗

心里账户现象是如此的自然而然,以至我们无法察觉。不妨做一做下面这个测试,请阁下尽可能如实作答,以期认清自我。

▲假定你花300元,买了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到了会场门口,却发现门票丢了。你会再花300元买票进场吗?

▲假定你打算到了会场门前再买票,买票前却发现丢了300元,不过你身上还有足够的现钞。你会不会照样买票?

多数人在第一种情况下,可能掉头而去,在第二种情况却舍得再掏腰包,虽然两者其实都是损失300元,而且必须再花300元,才能享受预期的娱乐。可是,大多数人碰到这两种情况,反应似乎不太一样。他们觉得在第一种情况下,等于是买两张票,每次花300元,总共花掉600元。即使是看到了心仪的明星,花这么多钱都似乎也不值得。但是,掉了300元现金,再花300元买票,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两码子事,可以算是两笔帐。

这种依情况不同,用迥然不同的方式看待两个基本上相同的损失,正是划分“心理账户”典型的例子。

以下这些迹象可能显示你有划分“心理账户”的问题:

☆银行一存款,但也有信用卡循环债务。

☆觉得自己并没有乱花钱,却老是存不了钱。

☆不会乱用积蓄,可是一有意外之财就花个痛快。

☆用信用卡花钱购物,似乎比用现金更大方。

★延伸阅读

泰勒:行为经济学的精髓是什么

理查德·H·泰勒

理查德·H·泰勒((Richard·H.Thaler)),1945年生,1974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

泰勒是传统经济学博士出身,但此公毕业后转身研究行为经济学。泰勒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属于“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开疆拓荒者,被认为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经济学家,并且在储蓄和投资行为研究具有很深的研究造诣。

泰勒教授现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Robert P.Gwinn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行为决策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在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主管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行为经济学已经在学术界和商业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连国家经济政策都要受其指导。例如,芝加哥大学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曾就美国人的储蓄习惯向参议院财政委员会提供分析。美国的储蓄率只有4%左右,而日本的储蓄率却超过15%,泰勒解释这与美国人的“划分心理帐目”有关。

泰勒认为,人类对风险的感知,和实际存在的风险不对称,这是行为经济学的精髓所在。

比如说,相比较开车去一个地方,人们可能更害怕乘飞机,但实际上,飞机的安全系数更高。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大部分危机产生的原因,都同下述情形类似:当人们看到房产价格上涨非常快,那么就误以为这种上涨会一直持续。事实上,当价格上涨非常快的时候,就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因为它的下降也会非常快。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商场如战场,不论何种创业项目,但只要你准备投身于商业大潮之中,一些商业知识与经营之道都是必须要提前具备的。否则,很多时候为失败所支付的“学费”会让你承担不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从成功中得到教益,让“教育成本”更低一些呢?
  •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教育、医疗、养老,为什么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房贷、车贷、外债,为什么我们总是入不敷出?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市场进入了增长性衰退的大滞胀时期,物价上涨、购买力萎缩、投资率下降接踵而至。继《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后,作者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运筹学方法,再次为我们指点迷津。读完《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你将从容应对中国经济大滞胀!
  •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本书专为中小企业总经理量身打造,全面细致地讲述您所关心的私募融资途径,围绕私募融资利弊、时机、流程、机构、企业引入与退出等核心问题,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将PE融资的实战经验与操作技巧一一呈现。
  • 商务策划书写作范本

    商务策划书写作范本

    全书共分九章,分别讲述了创业与经营策划书、市场调查和预测报告、生产经营与后勤管理策划书、企业招聘与员工管理培训策划书、商务营销常用策划书、公关策划书、商务运作五大媒体广告策划书、财务与融资策划书、财务计划与管理策划书。策划书写作的依据和前提是调查报告和分析报告,所以本书包括一些重要的商务报告;计划书和制度是策划书的具体化,因此,我们也安排了这方面的内容。
  • 资本中国:变革经济战略

    资本中国:变革经济战略

    本书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各行业的逐一分析,指出了中国几大支柱产业的重要趋势和潜在机遇,并明确了各行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热门推荐
  • 最强卢亮

    最强卢亮

    人与妖怪在地球和平着,可是幕后黑手一直掌控着妖怪四处破坏,又让人类和妖怪进入战争时期,有几位小孩为了拯救这误会,还要和幕后黑手做个了断,让黑暗永远堕落黑暗。
  • 梵天

    梵天

    小说以南宋宁宗年间,权臣韩侂胄发动的“开禧北伐”为时代背景。隐居乡村、以务农为生的周易,收留了被仇敌追杀的同门师弟贺兰缺,在助师弟退却敌人之后,却反被贺兰缺所袭杀,遗下幼子周衍被好友陆向宗收养……
  • 皇动天下

    皇动天下

    皇朝鼎立,宗派万千!这是一个以皇入道的世界,达到皇宗境界者开宗立派,弟子千万,达到人皇境界则划地为皇,成为无上君王,纳11三千,享受人间极乐!皇洲大陆中的皇道修炼者,为了达到人皇境界,踏上九龙皇座,都在努力着。而赵青的野心却不仅仅于此,他追求的是至尊无上的皇道,不动则已,一动则动天下!等级划分:皇者,皇师,大皇师,皇尊,人王,皇宗,人皇,皇圣,皇道无极,圣皇,帝皇本书读者群:71055775
  • 成长型公司

    成长型公司

    以发达国家一些迅速发展的公司的实际经验为基础,本书针对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成长管理问题,采用适当的融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的问题;组织结构和本书结构的调整问题,以及开发国际先进的管理能力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运作策略。在本书中,来自各个领域的许多专家们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成长基础、成长典范、成长战略、并购之道、资本与融资、实施有效控制、改善管理技能、运用电子商务、人员激励和业绩表现、员工招聘与报酬、提高运营效率、及退出经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 我心长安

    我心长安

    他不喜按常理出牌,于风头一时无两时,选择大隐于市。自懂事起,所走每一步也无不是在自己的计划之中。直到她无知且无畏地闯入,才为他命运的变局埋下种子。这世上,有多少的不以为然,最后都成了铭心刻骨?满城风雨,皆因还没遇到那个可赠你长安的人。
  • 西汉往事

    西汉往事

    这本书的内容是发在《信息时报》上的专栏文章,讲的内容主要是从秦朝到汉武帝这段时间据说发生过的事。这些事都来自《史记》或《汉书》,我只能保证这些事都是有记载的,但不能保证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毕竟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看过原版史书的人都知道,史书也是人写的,是人写的东西都会被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观念,观念多了,真实历史的信息就会变了味。我自不量力地想把在史书背面躲着的一些事挖掘出来,说直白点,就是抱着猎奇的心理,从和主流观点不太一样的角度,把史书中记载的一些故事再折腾一遍。
  • 沟通的艺术

    沟通的艺术

    在《沟通的艺术(白金版)》中,编者介绍了十多种沟通艺术,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求人办事当中的沟通艺术;谈判当中的沟通艺术;职场当中的沟通艺术;打电话时的沟通艺术;谈恋爱的沟通艺术;美满婚姻的沟通艺术;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沟通艺术;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艺术;亲子之间的沟通艺术等等。《沟通的艺术(白金版)》的作者是马银春。
  • 总裁,你女人又闹了

    总裁,你女人又闹了

    夏浅白乖巧的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妻子,一个合格的儿媳妇,只是偏偏有人不如她愿,丈夫厌恶她,婆婆讨厌她,甚至设计陷害她出轨。夏浅白被赶出顾家,从豪门少奶奶变成了落魄的女人。A市的所有人都在看她的笑话,唯独那个男人将她压在墙上,霸道的说:“夏浅白,跟我回家,我宠你。”“我可是有出轨的前科的,要了我,不怕我找男人给你带绿帽子?”她笑。男人温柔的抚上了她的脸,喃喃道:“哪个男人敢?我送他豪华监狱终生游。”南厉风爱夏浅白,爱到荼蘼花开,爱到人间中毒,就算将她断手断脚,也不允许她离开自己身边半步。
  • 我的exo执事团

    我的exo执事团

    十二个执事,十二种超能力,一个名叫逸晨的女孩儿,竟会是凌魂家族的继承人。这十二为执事,到底是为何来到这儿,到底在逸晨的身上,有什么秘密?
  • 最强狂龙

    最强狂龙

    他曾今是一代兵王,驰骋沙场,而如今却是一个混迹都市的无业游民,这年头找工作难,要找好工作更难,且看一代兵王纵横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