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6400000003

第3章 强者的声音——命运靠自己掌舵(2)

父亲与老师寒暄了两句就走了。这里的一切对王永庆来说是陌生而新奇的,特别是多了这么多伙伴,小永庆别提多高兴了。然而,他在班里无论是年龄还是个头都是最小的,因为别的孩子有些已经十几岁。之前,他在家做活已浪费很长时间。

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大家都没有鞋穿,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连小学老师所穿的皮鞋也是一样,补丁是一层又一层。相比之下,小永庆的衣服还算是好的,裤子虽然是用面粉袋改做的,上面还印有“中美合作”的字样,但总归是一条像样的裤子。

虽然他才7岁,但他要提前起床,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要起到表率作用,他要在去上学之前帮家里做些事情。首先是打水,水井离家虽然不是很远,但是对于一个刚刚7岁的孩子来说,要把水缸打满仍旧会累得满身大汗。

小永庆身体太单薄了,满满的一桶水他是根本拎不动的,只能拎小半桶。但是力气也随着他的个子在长,11岁的时候,他已经能拎动一桶水了。在他的记忆里,那个桶依然沉重。把水缸灌满,这要花去他一个小时的时间,然后还要喂鸡喂鹅,然后才能吃饭去上学。上学要徒步跋涉3公里,再两次渡船过河,穿行近10公里的路才能到达新店国民小学。

王永庆每次来到学校都很高兴,这倒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学习,而是因为这里有许多的同学,跟一群伙伴在一起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那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对学习都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不知道上学有什么用,就算能把日文前前后后都背下来,算术题都能一个不差地算出来,这又有什么用呢?大家不明白,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每天放学回去面对的是辛苦的父母、粗糙的食物,不仅是穿鞋的愿望无法实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改善,而且还要花学费,所以大家对读书提不起丝毫兴趣。当时教员要用日文讲课,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很没意思的事情。

教员对他们没有办法,只要上课不捣乱,也就放任他们。虽然王永庆在学习上是一知半解,在班里成绩很落后,但是教员并不认为他很笨,相反却认为他很聪明。由于没有人正确地引导,小永庆也没有把精力都用在学习上。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有的人自小喜欢读书,看过的书能过目不忘,有的人就对此不感兴趣。而环境引导还是很重要的,从父母到同学都认为读书没有用处,只要认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就行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很难让孩子们对读书产生兴趣。

然而,一个人小的时候往往是不懂这些道理的,但真正懂的时候已经错过了读书的最好年龄。

王永庆就是这样,他在上学的时候没有对书本产生过兴趣,直到他创业之后才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他并不是遗憾没有上大学,而是后悔为什么上学的时候没有用心。这是最令人懊悔的事情,最适合求学的时光而自己却荒废了。

贫苦人家添新丁

王永庆入学那年,母亲又一次怀上了孩子,此时家里的经济状况略微好转了一些,生活也改善了一点,母亲的脸上多了一些笑容。直到那时,王永庆才发觉,母亲笑起来挺好看的。

妹妹恩燕出生时只有王永庆在场。那天,母亲像往常一样挺着肚子辛苦地忙碌着,突然开始肚子疼,她知道自己快要生了,坚持着烧了一些热水,然后把蜡烛点燃,把剪刀放在身边。

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过后,豆大的汗珠从母亲额头上滚落下来。小永庆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傻傻地看着。终于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母亲也已经气喘嘘嘘了,她抬起手在蜡烛上把剪刀前后烧了几遍,直到有些烫手为止,然后剪断脐带,把妹妹包好。母亲用热水洗了一下身子,就开始照料新生的妹妹,脸上没有一丝表情,更看不到欣喜。

村里的大多数人家都是这样,每个家庭都有一大堆孩子,生活的重担让母亲有些麻木了,对自己对孩子都少了关照。

小永庆觉得母亲也是很无奈的,她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也想多花点时间悉心照顾他们,可每天还要为了生活奔波,她已经把母爱淹没在了生活的琐碎当中。

生产的疼痛还没有消失,母亲就开始在屋旁的水沟里洗刷一家人的衣物。当然,那天晚上母亲还要像往常一样,不露声色地在厨房里忙活一家人的饭菜。

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母亲一天也没闲地辛勤劳作着,打点全家人的生活。王永庆觉得母亲太辛劳了,他总想多帮母亲做点事,养鸡、养鹅、放牛……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尽量多做。

王永庆每天放学后都要扛一袋50斤的饲料回家喂猪。

50斤的重量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显然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起初,他每走500米就要休息一下,然后换个肩膀,直到两个肩膀都被压红为止。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这么吃力地走回家。

多年以后回忆起这段往事,王永庆说:“当时感觉最讨厌的,就是每天放学回家还要背上50斤的饲料。”

穷则思变心更坚

穷人为什么穷?是因为出身不好还是被社会所压迫而没有翻身的时机?抑或是努力了仍然一无所获?穷的时候你抱有什么样的理想?有没有深思熟虑过你的梦想是否能够成真?当你暂时生活在穷人堆里却无可奈何时,是否认真地“穷则思变”?

贫穷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改变它的样貌与形体。只有我们想方设法去争取改变现状,那才能给予我们最佳解答。我们都知道“蝉变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也都懂得蝉变之后的生命是如此的倔强与禀性,因为我们经历了痛苦的煎熬之后,会发现人生一定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其实,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的残酷与无情。穷时我们要知道勤奋,因为“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勤天下无难事!勤,是我们获取成功的捷径;是我们获得机会的窍门;是我们拥有鲜花掌声的良机;是我们拥有财富智慧的转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穷人,只有永远不思进取的人,只有永远坐享其成的人,只有永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人!富人也是从穷人走过来的,只不过他们在贫穷的时候懂得比我们更用心地思考如何走出困境。王永庆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想到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王永庆读到小学三年级时,全家陷入了最艰难的困境。他的父亲病倒在床,一家人的生计完全落在了瘦弱的母亲身上。她不仅要侍奉年迈的公婆,要养育子女,还要照顾病魔缠身的丈夫。她备尝艰辛,却充满乐观,从不叫苦叫累。母亲的吃苦耐劳和乐观精神成为王永庆的榜样。

看到这一切,王永庆再也无心整天上学读书了,他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做工。母亲给他找到了一份看牛的活,每月可以给家里挣五毛钱,尽管这是很少的一点钱,但却是他挣来的。但这钱毕竟太少了,不够去买足够的药,将父亲从病魔中解脱出来。

一天,王永庆放完牛回家,一进门就看见母亲神色慌张,一家人急得团团转。王永庚不见了。

一家人急忙四处寻找。王永庆绕着村子找了一圈,没有发现父亲的踪影。此时天色已近黄昏,他环视四周,都是一些散落的低矮民居,不远处是村里的晒茶场,旁边有棵大榕树,枝繁叶茂,颇为显眼。一种不祥的预感向他袭来。他急忙把母亲喊过来,两人一起向晒茶场跑去。暮色中,有一个人正在往榕树枝上拴绳子,然后把头伸进绳套里。那人正是王长庚。

母子俩吓坏了,尖叫着,飞奔着上前,七手八脚地把他救了下来。

经詹祥母子百般劝慰,王长庚终于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那天晚上,王永庆却失眠了,眼前老是浮现出父亲那张痛苦的脸和母亲因操劳过度而微驼的背。他心中暗思:父亲为何要走绝路?是没有钱治病,不能上医院就医!如果有一天我有了钱,一定要建座医院,解除人们的病魔与痛苦!他也暗下决心:为了这个家,他要为母亲分忧解愁,改变现在的贫穷生活面貌!

深孚众望闯天下

王永庆10岁那年,祖父告诉他:“茶山将来会变成废山,茶山是无根底的。因为茶树种植于山地,为使茶树发育良好,其周围的杂草都要除掉;由于雨水的冲刷使土壤流失,其斜坡山地有一天会只剩下石头。不但茶树没有前途,连种植其他树木都有问题,所以,靠茶为业是没有出路的,希望你们后代不要靠茶维生,只有山林耕田才有希望。”

当时王永庆很纳闷:“祖父教我们不要靠茶为业,何以他不转行呢?”

这个疑问他没敢问祖父,直到后来他才慢慢了解。当时住在直潭乡下,要到别处谋生谈何容易。在乡下,如果有林地,应该可以从事木材生意吧?其实不然,当时身处殖民地,山林都是官有的,木材由日本人的会社经营,本省人要做是不可能的。能谋得一份苦力的工作,填饱肚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想去做日本人的苦工,还得托人讲情才行。

基于祖父的一番话,再加上在家乡连要做苦工赚钱的机会也没有,所以,在他15岁那年就立志要出去闯天下。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母亲担心他小小年纪经不起外面的风雨。父亲却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很赞成他的主意。

王长庚自那次自杀未遂,病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王永庆小学毕业的时候,王长庚已能活动自如,干一些比较轻的体力活了。为了帮儿子找工作,王长庚请来自己的弟弟王水源帮忙。

王水源是王添泉的第三子,是王长庚惟一的弟弟。他经常在外面做小生意,算得上是见多识广。王水源很欣赏侄儿想去山外闯荡的志向。经熟人介绍,他在嘉义一家米店为王永庆找到一份当学徒的工作。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同年,15岁的王永庆告别了情人谷,告别了父母、家人,来到嘉义,开始了他人生重要的旅程。

走出山外是王永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很多人为环境所困,难有作为,即便对现状极为不满,却不敢寻求变化以突破重围,即使偶有举动,一遇小小挫折便止步不前,像蜗牛一样缩回自己的壳里。这种人,与其说是没有本事,还不如说是没有胆量。王永庆虽然学历不高,经验全无,但他有胆量,敢想敢干敢闯,这就已经够了!

嘉义,位于台湾岛的中南部,是台湾商业重镇,更是米粮的集散地。嘉南平原以产米著称,所有米粮都集中到嘉义。这里南输北运,贸易发达,一片繁荣景象。

嘉义虽然不是大城市,但跟王永庆的家乡直潭相比,不啻于人间天堂。当米店学徒虽然工作辛苦,但跟平时的家务活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王永庆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白花花堆积如山的大米,就像淘金者发现了金矿一样,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王永庆长期吃糠咽菜,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如今与米为伍,天天有白米饭吃,怎能让他不高兴?

米行在当时算是比较高尚的行业,从穷山沟里出来的王永庆能在此工作,天天吃饱饭,一个月还能领到4块钱工钱,他不仅感到庆幸,也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为此,王永庆工作起来格外细心卖力,颇得老板喜爱。但他并没有忘记,此番出来不是为求温饱,而是为全家找出路。靠打工赚几个辛苦钱怎能解决全家的生活问题?他想,如果自己也有一家米店那该多好啊,父母该有多高兴!

颇有心计的王永庆在送米之余,经常给老板干一些分外的工作,并暗中观察老板如何经营米店,从中琢磨做生意的诀窍。

有人说,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有些年轻人,心怀大志却不去为成功准备条件。他们在学校读书,就好像帮老师、家长读书一样,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为日后的事业打基础;他们在公司工作,就好像帮老板工作一样,抱着“拿一分钱干一分活”的心理,斤斤计较于所谓分内、分外的事,从未想过利用工作机会学习办大事创大业的本领。与这种人相比,王永庆的见识显然高人一筹。

王永庆功成名就后曾说:“年轻人刚踏入社会,不要东挑西挑,任何工作都可以做,都有前途;特别在企业界,只要你努力,一年就可以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就可以一展雄心大略。”

这确实是他的经验之谈!

同类推荐
  •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张箭,男,1955年生于成都。1978年夏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读本科,1982年夏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应届考取川大世界中世纪史硕士研究生,1985年夏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分配在川大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今合并为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工作。
  • 沈从文:湘西之蛊

    沈从文:湘西之蛊

    本书作者陶方宣追寻着沈从文的生命轨迹,以细腻浪漫的文笔描绘湘西的奇异风情:神秘的赶尸与罡仙、痴情的苗女与水手、多情的却又杀人如麻的土匪——奇情异事与妩媚山水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沈从文曲折而又动荡的一生。
  • 世界十大股神

    世界十大股神

    2007年,中国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在这一轮气势如虹的上涨过程中,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全民炒股”的热潮。殊不知“股票有风险,人市需谨慎”,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1720年炒股赔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其实,技巧和方法因人而异。这本书将通过对世界十大知名股神炒股方法和投资技巧的介绍来告诉大家如何制定一套屡试不爽的炒股圣经。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十多年前,我曾很高兴地为史扶邻教授的名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译本写过一篇前言,说到这本书有三个重要优点:第一,富有历史感,把孙中山初期走过的道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并且力图探索和说明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第二,把个人传记同对当时整个历史环境的考察结合起来,写的虽是孙中山的传记,读者却能从中看到一个时代,并且多少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第三,搜集了他所能得到的一切历史资料,包括国外的资料,经过认真的考订,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也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
  • 朱可夫传

    朱可夫传

    朱可夫出生于沙皇统治末期的一个没有任何显赫背景的普普通通的农家。如果没有战争的发生,朱可夫可能会成为一名毛皮匠,平凡地度过一生,除了家人外,不会被其他人记得。然而,由于沙皇扩军参战,朱可夫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朱可夫是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仅用了25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成长为名垂军史的伟大元帅,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由于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立下显赫战功,朱可夫曾经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两次获得胜利勋章,此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以及多枚外国勋章。
热门推荐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王廷相评传

    王廷相评传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 文笔要诀

    文笔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闯进娱乐圈

    闯进娱乐圈

    重生异时空,带系统玩转娱乐,这才是真正的上流社会!——娱乐圈书友群:136620747
  • 都市里的恶魔契约者

    都市里的恶魔契约者

    尊敬的客户:这里是地狱人间代言人招聘办公室,当你能看见这份招聘启事时,说明你拥有成为我们地狱的人间代言人的资质,我们地狱诚信至上,童叟无欺,若您有意愿成为我们地狱的人间代言人,请于午夜零时拨打电话0000000000000,就可联络上我们的地狱招聘办公室,我们会派出专业人员来为您进行面试,一旦通过面试,即可以即时成为我们的人间代言人,从此以后可是拥有无尽财富,永恒寿命,强大的力量,您还在等什么呢?请立刻致电我们招聘办公室,进行面试吧。注:我们对代言人的国籍,年龄,学历,性别,是否有工作经验没有任何要求,所以不必担心自己没有工作经验无法胜任我们的工作。一份另类的招聘书,使得一个终日沉迷在网游的宅男踏上了一条不可思议的道路,那么与恶魔定下了契约的他,未来究竟会怎么样呢?
  • 新婚娇妻不安分

    新婚娇妻不安分

    恐怕,天底下再没有比她更笨的人了,洞房之后失措的发现,当晚的那个男人不是她未曾谋面的老公,而是另一个可怕的男人。竟是她进错了房间认错了老公!怪不得,他还大方的给她了一百万“零花钱”,那根本就是“服务费”。为了爸爸欠下的巨债,她不得不嫁给一个陌生人,她只想本本分分做个乖媳妇,就这么难?
  •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呈示了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 历史的倒影

    历史的倒影

    本书收录的30余篇文章,是作者近些年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同舟共进》《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以及腾讯“大家”专栏等报刊、网站上的历史随笔。这些历史随笔的特点是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历史的渊源和发展、演进的逻辑,给读者提供一个宏大叙事的思考角度。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眉心痣十年暗恋

    眉心痣十年暗恋

    “好久不见啊。”她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个令他日日夜夜挂念的男孩,但他却又不知道如今她一切的看似平静的出奇的样子。又是经过了多少的撕心裂肺的心痛再从中振作起来。男孩也是扬起了他的招牌笑容:“是啊,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