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1200000031

第31章 诗歌的风水地(代后记)

说说乐平里

乐平里是个山间小盆地。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是一片桃花源胜地。

乐平里东面是伏虎山,像一头勇猛的老虎,忠诚地守卫着乐平里。其间有三座造型别致的山峰,当地人给了它一个非常优雅的名字,叫 “三星捧月”。在伏虎山腰还有一座香炉山。南面是九岭头,号称“秭归屋脊”,海拔2200多米,它就像一头雄姿英发的雄狮,昂首奔驰。北面是天池山,天池山终年躲在半云半雾之中,把自己打扮成了含情脉脉的少女,它有时用彩虹装饰自己,神秘莫测,云遮雾障,天山一体。西面是月明山,峭壁悬岩,巍峨高耸,腾空欲飞。

晋代开始,屈原的诞生地才被称为“乐平里”。宋朝时改为屈平乡。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又改为三闾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一区署三闾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屈平乡。1949年8月乐平里属香溪区(区府在原香溪镇)。1958年乐平里改为仙女公社,这是乐平里唯一的一次与屈原无关的命名。1960年又恢复为三闾公社,一直沿用到1975年,之后由小公社变大公社,乐平里一带成立屈原管理区,后建制屈原公社,1984年9月又成立小乡,更名为屈原乡,20世纪90年代增设三闾办事处,现为屈原镇屈原村。世世代代,不论哪朝哪代,乐平里的行政区划都与屈原息息相关。

从香溪进入屈原的故乡乐平里,先经七里峡,七里峡的尽头,是回龙锁水。过了回龙锁水,就是一片开阔的地带,具有峡谷特色的房子,排立在两边山麓。在中间的一块平地上有一道牌坊,上面写着“乐平里”三个大字,在牌坊的左侧有五块并立的石碑,其中有两块郭沫若夫人于立群书写的“楚三闾大夫屈原故里”和“乐平里”的石碑,还有一块是李尔重的草书,碑左边是乐平里的乡土诗人向国庠的石碑。诗曰:

山藏古寺岭纡回,夭娇回龙锁水隈。

胜地天将为锁匙,人间一望已崔嵬。

在乐平里东面的一座叫降钟山的小山上,有一栋白色的房子,那就是屈原庙。建筑古色古香,庙外有两株古树,一株是黄杨木树,一株当地人称之为冬青树,都参天而立。

屈原庙的南面山上,也就是在仙女山的半山腰,有一块台地,像一轮含羞的半月,镶嵌在月明山上,这里的人很形象地称之为香炉坪。去香炉坪,要走一条蜿蜒而上的山路,经过一片小小的柑橘园,可能就是屈原写下他那瑰丽的诗篇《橘颂》的最早素材。然后进入一片隐天蔽日的松林,松林里的松树高挑挺立,有几株还矗立在悬崖上。穿过松林,再斜过一条小径,横过一百来米,看到几丘波光粼粼的水田,过了水田就来到了香炉坪。秀丽的香炉坪上,有一处台地,面积有百十来亩,乐平里的东侧是犹如卧虎的伏虎山,天山相连处,一字排开三座挺拔秀丽的山峰,名叫“三星捧月”。“三星”与香炉坪隔溪相对,当地称之为“三星对半月”。香炉坪的左面松涛呼啸,凉风习习,右边鸟语不断,竹篁幽幽,后面高山矗立,山势巍巍,蜿蜒小溪,水流潺潺。

香炉坪又叫屈坪,正中一块长方形的土地,传说是两千多年前大诗人屈原的故居地。庚仲雍《荆州记》和袁山松《宜都山川记》所载“屈平故宅”即指此故墟。现在一家郝姓人家在上面修建了一栋四开间的房子。如今的主人很悠闲地过着幸福生活。传说屈原的父亲屈伯庸在夫人分娩的时候,焚香祷告祈求夫人和小孩平安,突然异香扑鼻,云雾缭绕,伴随着一声孩子的啼哭,一个生命诞生了。特殊的地理,诞生了特殊的人才,伟大的屈原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之上。

乐平里有著名的三闾八景,分别是:伏虎降钟、响鼓岩、擂鼓台、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帘滴珍珠、回龙锁水。都分散在乐平里四周,景色秀灵,传说动人。清朝有人写过《三闾八景》一诗:

降钟伏虎啸天来,响鼓岩连擂鼓台。

照面井寒奸妄胆,读书洞出《离骚》才。

三丘玉米扬清烈,帘滴珍珠荡俗埃。

锁水回龙吟泽畔,三闾八景胜蓬莱。

三闾八景每一景都蕴藏着屈原的传说,主要是屈原青少年时代留下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体现了屈原的智慧,有的显示了屈原的勇敢,有的表现了屈原的勤奋。有的传说故事还透露了屈原是一位勇于抵抗外侮的斗士。

乐平里屈姓很少,有几户屈姓人家是从外面迁移过去的。据当地人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了迁移农民、组织屯田等措施,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民屯即将农民从地少人多的乡村迁移到地多人少的地域,使之开垦蛮荒,发展农业。长江中上游便有“江西填湖北、湖北填四川”的记载。乐平里谭、李、向、黄四大宗族的族谱都记录过这一移民运动。如清光绪年间的黄氏族谱写道:“我始祖黄公讳德明者……与谭、李、向各祖公奉旨自江西发籍之鄂,由荆来彝陵,怀秭归屈左徒讳灵均之高风,慕骚坛之古迹,落叶三闾。始则人丁零落,既则人文蔚启……”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如今屈原故里的谭、李、向、黄四大宗族皆祖籍江西,而乐平里屈氏族人则迁徙到了四川和周边地区。屈原故里屈原后裔下落不明的悬案终于有了线索。

说说骚坛

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我雀跃、心跳。这里是一片大园田,良田百亩。一条清澈得像鸟鸣的瘦溪将田亩自然撩开。一边阡陌纵横,堤坎参差,像新诗的布局;另一边则是井田,规整有序,古韵犹存,是七律和绝句。周围是山的屏障。一面是豁口。豁口是人们放眼睛的地方,是山里人唯一的瞭望孔。我来时正是五月时节,春意盎然,天蓝地绿,一切如画。走进这片神秘的地方,只见阡陌上下,菜花飘香,山上山下,桃红李白。农家的房,黑瓦白墙,古朴雅致,如诗如画。屈原小时候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吗?

这里是乐平里。封闭、偏僻,却是一个世外桃源。土里生长的营养,滋养了屈原和世世代代的子孙。

明清时期,或许更早吧,这个村子读书之风盛行。读什么?读屈原。家乡的人们将《离骚》等二十几篇诗歌视为最大的财富。读啊读,一代读了,下一代又接着读。读不尽屈原的心思和委屈,也读不尽屈原的博大胸怀。村里人读书就当干农活一样,成为每天操持的功课。一个农户家里没有一个读书人,是家门的耻辱。

读书已成为村里人谋求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为炫耀家族的一个过程。一个家族为了培养一个秀才、举人,常常联合起来供一个后生读书,即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这种文化竞争,从而使乐平里文人辈出,人才济济。考取了功名的,便走出了大山,没有考上的,就一头扎进了诗里,自娱自乐,白天锄头晚上诗呢。

秀才们的交往呢,以诗为媒,农民们的交往,也是以诗会友。我写了几首律诗或绝句,请你“雅正”,你写了几首骚体诗,请我“指点”,往来切磋,乐此不疲,乐平里就有了浓烈的诗的芬芳,尤其是每年艾粽飘香的端午,三五一群、二四一堆,把吊屈原的诗掏出来,饮酒赋诗,述志抒怀,用这样的形式,公开发表自己的诗作。这就是明清时代屈原故里的骚坛。以后,这种独特的文化习俗代代沿袭,逐渐成为屈原故里的文化传统和景观,直至今日。

骚坛,每年有一次笔会,笔会的日子就是五月端阳。

五月初五端阳节,就是屈原故里诗人节。

五月,端阳花举着火红的喇叭,也在屈原庙前绽放了。

这一天,泥巴杆子诗人们相继从山包包上,从山凹凹里来到屈原庙,聚集一堂,比文赛诗,共吊孤忠。

诗人们将带来的苦艾用红纸红布条系扎后插在庙门之上,接着在屈原的塑像前叩首焚香,再唱上一曲招魂曲。然后掏出自己的诗作。

又值诗人节,文风拂满堂。

赛诗会上,诗人们因为说不好普通话,就用乐平里的土腔土调吟咏自己的诗作。这些诗人都来自乐平里歪斜不正的土屋,写的都是凭吊屈原的诗,主题精纯不杂。

悠悠忽忽又端阳,溯忆屈公最可伤。

披发行吟游汨水,怀沙殉国葬湖湘。

离骚赋就千年恨,橘颂吟成万代香。

受命不迁仍节烈,故教嘉树产南方。

诗人们在屈原庙里唱和,互相欣赏和品味,不吹毛求疵,不卖弄炫耀。为纪念屈原,诗人们的吟唱都发自肺腑,都源于诗人的血液、骨髓和最纯洁的灵魂。

读罢《离骚》掩卷思,屈公何故不适时。

忠心一片付流水,越想越悲俨若痴。

赛诗会后,诗人们自己动手,将各自从家中带来的腊肉、豆腐、小菜、糯米、油做成家常便饭,还特意做一些粽子,然后在庙里的天井里围坐聚餐,吃自己煮的饭食,饮自制的雄黄酒,还余兴未尽的谈点诗,真是优哉乐哉,脸上洋溢着的都是幸福的酡颜。原本幽静凄清的古庙,顿时烟雾氤氲,艾粽飘香,诗语喧哗,烛光照天。深夜诗人们把诗稿交给守庙人徐正端,然后举着火把归家安歇。一年中最隆重的骚坛诗会就这样结束了。

骚坛,都是泥巴杆子们自由组织的诗社。他们一手锄头一手诗。农忙时耕种劳作、收收割割,农闲时冥想苦思、字字琢磨。诗歌都在屈原庙发表,形式就是在诗会上口头朗诵,时间都在五月初五。后来,一个偶然的因素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口头发表形式。1982年,全国一百多位诗人、作家、学者和教授在秭归参加屈原学术研讨会,期间都要到屈原诞生地乐平里考察。为迎接他们到来,骚坛诗人们放下锄头,拿起笔头,挑灯夜战,搜索枯肠。他们还自凑“份子”,购买纸笔,请来村里的“书家”,将诗稿搬到了墙上,办成了乐平里“著名”的诗刊——骚坛诗刊。这本挂在墙上的诗刊,成为乐平里自然风光之外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诗人作家们、学者们热烈交谈的唯一话题。他们惊呼:看起来木木樗樗的庄稼人,怎就写出了这么优美的诗篇?乐平里的农民真是不俗啊!以后,骚坛举办诗会后,便将农民诗人们的诗抄誊到土墙之上,在村头又一次发表,让全村人欣赏,让过往的行人们玩味。诗人们的欲望有些膨胀了,他们觉得乐平里的阵地小了,读者少了。过了两三年,他们把诗歌墙刊办进了县城,一时也引起了山城的喧嚣。真是很难理解:他们收获的有用的粮食运进县城,总是没有声息,而他们笔耕的无用的诗歌,一搬到县城的墙上,引来的却是街街巷巷的躁动。在城里的墙上办了三年后,一份油印的《骚坛诗刊》又诞生了。他们跑到城里,各自结识自己的朋友,走串自己的亲戚,把手写的诗稿换成一叠一叠的打印稿,然后诗人们又集合起来,把所有的打印稿汇聚一起,编辑装订成册,像赠宝贝一样又送给“识货”的人,并尝试着与全国的诗社交流。他们既与阳春白雪的上海北社、湖北的赤壁诗社、苏州沧浪诗社有交流,也与下里巴人的陕西农二哥诗社、浙江清音诗社、湖南天岳诗社有往来,辽宁《当代诗歌》、福建《诗词季刊》、山西《语文报》、湖北《布谷鸟》、《三峡文学》曾向他们约稿,《屈风》、《江河文学》、《宜昌日报》、《三峡晚报》也频频刊登他们的诗作,《三峡日报》、《中国诗人报》等还不惜版面,整版推出他们的诗作。他们还与湖南汨罗的诗社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全国还有成百上千的诗歌爱好者飞鸿不断,投来诗稿,与骚坛的诗人们切磋诗艺。

当骚坛诗社的油印刊物《骚坛社员诗词选》寄往陕西洛南县坡底乡沙河诗社时,诗社负责人赵子衡称赞道:

离骚一卷称远世,诗词百首写新篇。

赵子衡说:捧读诗词,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篇篇琳琅满目,耐人寻味,随即遍传乡中,齐声称颂,以后要多向你们学习。武汉谢东帆寄诗一首,表达了对骚坛的仰慕:

风骚独领五洲先,心血曾滋九畹田。

屈子行吟千载后,诗乡又见好诗篇。

广西钦州市大寺甫黄承恩读过骚坛社员的诗作后称赞:诗意浓厚,如饮佳酿,令人陶醉。四川成都草市街王泽沛来信:诗人们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笔头,抒怀感事,引人向上,使人钦佩。更多的诗歌爱好者寄来申请和诗稿,要求加入诗社。如果不是章程的限制,骚坛可能已壮大成一支数百上千人的队伍了。骚坛有自己的原则,只发展屈原故里本土的诗人,而且是农民诗人。一个农民诗社在全国产生了影响,这是乐平里这个小山村值得骄傲的,也是屈原故里的农民引以自豪的。骚坛还在不断发展,会员已达50多人,也已有了正规印刷的会刊:《骚坛》。《骚坛》定时编印,荟萃诗人佳作。骚坛频频举办诗会,极大地传承了传统文化。骚坛的活动和影响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将骚坛一年一度的诗会,确定为秭归县端午文化的重要内容。

骚坛自明清始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骚坛为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篇。诗社已编辑整理出《清代骚坛诗选录》、《屈原故里骚坛诗》、《骚坛社员作品选》、《骚坛联咏集》、《屈原颂歌》、《骚坛》。这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诗歌,已沉积和融入了屈原故里文化的厚土。乐平里的这片地方,不论是山水树木,还是花鸟鱼虫,都是诗人们的意象;举锄与扬鞭,风吹与草动,也全是诗的韵律了。

作者写于屈原故里

2012年8月

同类推荐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 难忘的沽河人

    难忘的沽河人

    朋友,你若足踏胶东,就能叫你吃之不尽的享受,就能叫你产生走之不舍的心情。胶东真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呀!上有天宫,下有胶东的美称呀!真是不愧为之。
  •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本书是我们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本卷的写作启动于1990年,经过六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7年万建中和陈顺宣才将各自承担撰写的初稿交给主编审阅。1998年底,主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热门推荐
  • 九重天,逍遥调

    九重天,逍遥调

    “在神君周围,不得有任何雌性出现,昨儿我便亲眼见到一只母山魈中招。”“神君定是用了他最厉害的那招‘上穷碧落’!”“错,神君用的是他的脸。”
  • 彼岸花的旋律

    彼岸花的旋律

    当我们的灵魂中有了这种人世间至真至纯的美好情感时,生命之花——彼岸花便在彼岸悄悄地萌芽了。在其冷艳的外表之下,却有着恶魔般的温柔,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彼岸花,忘情之花,花落忘川情彼岸;彼岸花,恶魔之花,情早已殇不愿念;彼岸花,紫陌之花,滚滚红尘点不沾。
  • 神秘的谜团(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神秘的谜团(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宇宙,是这个世界上谜团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吸引孩子好奇心的地方。宇宙包含着最神秘的未知和疑问,人类正在以高超的科学手段和不懈的努力不断深入探索宇宙的深处,希望了解人类自身的过去与未来。而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一直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虽然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又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向孩子们展示这个既熟悉又神奇的世界。
  • 致遥远的你

    致遥远的你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是否在我身边,有种感觉,很近,很遥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异能大乱斗

    都市异能大乱斗

    主角无敌,收小弟无数,妹子一大把,这样的戏码是不是已经厌烦了呢?都市异能大乱斗讲述的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获得了异能,小人物的奋斗史,平凡也可以伟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
  • 附身掌门

    附身掌门

    林阳意外穿越成了一个已经没落还饱受欺凌的小门派——“青霄派”的小掌门……然而林阳没有为此灰心,他发现只要在心情非常愤怒的时候,就能够灵魂出窍,附身在任何东西上面,比如变成一头猪,或者变成一把杀猪刀……“居然还能附身到神器身上?这简直厉害大发了!”林阳惊叹不已,变身神器之后,挥动无坚不摧的神器开始疯狂大杀四方!“不要看我堂堂一派掌门看起来貌似很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我可是会让青霄派成为最强、最猛、最大、最迷人的门派的——男人!”这是林阳一本正经的宣言。
  • 饮水词

    饮水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窃盗玄功

    窃盗玄功

    大道三千,各有其道,各道皆可成神证圣。张玄,偶得《窃天玄功》以窃盗入道,天地间万物皆可窃盗,窃盗时间?探囊取物而!天道?囊中之物罢了!且看一个重生少年,如何凭借窃盗之道扭转乾坤,偷天换日,改变家族本被屠戮地未来······玄者等级:玄者,小玄者,大玄者,玄师,玄宗,玄君,玄王,玄皇,玄帝,玄尊···
  • 默恋甜过三个夏天

    默恋甜过三个夏天

    不喜热闹的落安柠和班上最顽劣的男生顾悠扬成了同桌,谁知一坐便是三年。他很不满同桌的沉默寡言,设法让万年不出声的她变得不再那么矜持。她也很不满他的聒噪,但习惯是可怕的。当某天他不再欺负她、叨扰她时,她反而觉得不自在了。那天的他们,像是有了某种改变。同桌那些年,彼此心照不宣。最后两人心底藏着的情愫是否有机会一起道出?
  • 有始览

    有始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