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1100000060

第60章 意志的动力

行动的道德价值中那本质的东西便是:道德法则必须直接地决定意志。如果意志的决定依照道德法则而发生,一种情感,不管是哪一种,才能这样(要想法则可足够去决定意志,这种情感须被预设),也就是说,不是为法则的原因而如此,则这行动将只有合法性,但无道德性。

现在,如果动力(或与发力),我们理解为一存有的意志的决定之主观根据,那么则随之而来者便是:第一,没有动力能够被归属给神圣的意志;第二,人的意志的动力(以及每一被造的理性存有的动力)除道德法则外,不能是任何别的东西;第三,决定的客观原则必须同时也总是而且独是行动的决定原则,如果这行动并非“去满足这法则的文貌而并未含有法则的精神”。

因为在“给予道德法则以影响力——影响于意志之影响力”的目的上,我们必须去寻求那“可以能够使我们去废弃法则本身的动力”,因为那些其他动力只产生伪善,而无表里一致的坚实性;而“去允许其他动力(例如兴趣利益之动力),甚至允许以与道德法则相合作”,这甚至是危险的;因此除小心地去决定:按什么路数道德法则变成一种动力,以及这动力在意欲机能上,所有的结果是什么以外,便没有什么东西遗留给我们。因为关于“一个法则如何直接地而且即以其自身即能是意志之一决定原则”这问题,这对于人类的理性而言是一不可解决的问题,而且与“一自由意志如何是可能的”这问题为同一。因此,我们所要先验地去表示的是:道德法则为什么其自身即如其为一动力,它在心灵上所产生的结果是什么。

在通过道德法则而作成的意志的每一决定中,那本质的一点便是:由于是一自由的意志,所以它只是为道德法则所决定,不是没有感性的冲动的合作,甚至拒绝一切感性的冲动,以及抑制一切爱好,当这爱好相反于那法则时。当作一动力看的道德法则,所有的结果只是消极的,而此动力能够先验地被知道是这样的。因为一切爱好及每一感性的冲动都基于情感,而所产生于情感上的这消极的结果其本身也是一情感,因此,我们能先验地看到:道德法则,作为意志的一决定原则,它必须通过抑制一切我们的爱好而产生一种情感,此情感可被称为痛苦;在此事例中,我们能从先验的考虑去决定一个认知对于苦乐之情的关系。一切爱好总起来构成“自我顾念”。这自我顾念或是“自我贪婪”,即存于一过度的溺爱自己的那自我贪婪(我爱),或是满足于自己。前者更严格一点说,是“自私”,后者则是“自满”(自大)。纯粹实践理性只抑制自私,由于视这为在我们生命中,甚至是先于道德法则的东西而抑制,只要去把它限制于“与此法则相契合”这个条件时,就可抑制它,象这样抑制,它即可被名为“合理的自我贪婪”(合理的我爱)。但是“自满”(自大),则理性必全部击灭它,因为先于“与道德法则相契合”的一切对于“自我尊重或尊大”的要求都是徒然而不可证成的,因为“与这法则相一致”的一种心灵状态的确定是人格价值的第一条件,要是先与这种一致,那么任何对于价值的虚伪要求或假定都是虚假而不合法的。现在,倾向于“自我珍贵或尊大”的脾性,就是道德法则所要抑制的爱好的一种,只要当这珍贵或尊大是只基于“感性”时,道德法则必击灭自满自大。但是,因为这法则是某种自身,是积极的东西,就是说,是一理智因果的形式,即自由的形式,所以它必须是尊敬的一个对象;因为,通过与爱好的主观对抗相抵触,它减弱了自大;又因为它甚至击灭了自大,即贬抑了自大,所以它是最高尊敬的一个对象,结果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积极情感的基础,积极情感不是属于“经验的起源”的,是先验地被知的。因此,尊敬道德法则是一种为一理智原因所产生的情感,而此情感是惟一“我们完全先验地知之”的一种情感,而此种情感的必然性,我们也能觉察之(辨识之)。

在前面,我们已见到:任何东西,它若先于道德法则,而把自己的呈现为意志的一个对象,它就必须依该法则本身,无条件地排除善的意志的决定原则中;并且也见到:那“存于格言的适宜于普遍立法”的纯然实践形式,它首先决定自身是善而且绝对地是善者,并且也是一纯粹意志的格言的基础。但是,我们现在见到:我们之作为感性的存有的本性是这样的,即:意欲的材料,首先把它自己呈现于(烙印于)我们身上;而被感性被影响的自我,虽然在它的格言方面它是完全不适宜于普遍的立法的,可是,恰像是它构成我们的全部自我,它力求把它的各种要求置于首位,并且去使它们被承认为是首要的而且是根源的。倾向于去使我们自己在我们的选择的主观的决定原则中,充作意志一般的客观的决定原则,这种脾性可以叫做“自我贪婪”,而如果这种脾性假装做立法的,则它即可叫做“自满自大”。现在,道德法则最高的实践原则,完全排除了自我贪婪的影响,并且无限定地抑制了这自满自大。现在,不管是什么,它如果在我们自己的判断中抑制了我们的自满自大,它即以这自满自大为可耻。因此,道德法则不可避免地谦卑了每个人,当一个人把他的本性的感性脾性与这法则相比较时,其观念作为我们的意志之一决定原则,在我们的自觉中谦卑了我们,它即唤醒了对于它自己的尊敬,只要当它本身是积极的,而且是一决定原则时。因此,道德法则主观地说甚至是尊敬的一个原因。每一东西若进入自我贪婪中,它即属于爱好,而一切爱好都基于情感,结果,不管什么东西,它如果抑制了自我贪婪中的一切情感,它就因此事实必然地在情感上有一影响;因此,我们了解了:“先验地去觉知道德法则能够在情感上产生一种结果”可能性,因为它从一切参与于最高立法者中排除了性好,以及排除了“去使爱好成为最高的实践条件”的脾性。(即排除了自我贪婪)。这个结果一方面只是消极的,但是另一方面,就纯粹实践理性的限制原则说,它是积极的。对于这种结果,不需要在一种实践的或道德的情感名称下,以先于道德法则而充作道德法则的基础。

影响于情感上的消极结果(不愉快)是感性的,但是,当作道德法则的意识这一结果看,在关联于一超感触的原因中,一个“被爱好所影响”的理性存有的这种情感即叫做愧耻(理智的自贬);但是在涉及此种情感的积极根源即法则时,这种情感即是对于法则的尊敬。对于这种法则,实无情感可言;但是因为这法则排除了这抵阻,在理性的判断中,即被估计为等值于对于这法则的因果性的积极帮助。因此,这种情感也可被叫做“尊敬道德法则”之情,而基于那两层理由(即愧耻与尊敬两理由)总而言之,它便可被叫做道德的情感。

因此,根据道德法则使实践的纯粹理性变为行动,然而却又只是客观的决定原则,然而它同时却也是一主观的决定原则,就是说,是对于这行动而为一种动力,因为它于这主体的“感性”有一种影响力,并且产生了一种情感。在这里,主体中并没有先在的情感倾向于道德。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因每一情感都是感触性的,而道德意向的动力却必须是解脱一切感触性的条件的束缚的。反之,虽感触性的情感是“我们所叫做尊敬”的那种感觉之条件,然而那“决定这特殊情感”的原因却是处于纯粹的实践理性中;因此,这种特殊的情感,因为它的根源的原因,它必不可被称为感性的结果,只可被称为实践的结果,其所以是实践的结果,因为通过这事实,即“道德法则的观念剥夺我爱(自私)是剥夺了我爱自私的影响,其剥夺自大是剥夺了自大的幻想”,通过这事实,道德法则的观念减少了纯粹实践理性的障碍,并产生了“纯粹实践理性的客观法则优越于感性的冲动”这优越性的观念;排除了均衡对抗的势力,这道德法则的观念又在理性的判断中相对地把较大的重量给与于这法则。尊敬法则并不是对于道德性的一个动力,只是这道德性本身才是主观地被视为是一动力,只要当纯粹实践理性,通过拒绝自我贪婪(我爱)的一切敌对要求,它把权威性与绝对主观性给与于法则时(法则即是“现在单是它才有影响力”的那法则)。必须注意的便是:因为“尊敬”是一理性存有在情感上,所以“尊敬”预设这样的存有的这种感性,也就是说,预设这样的存有的有限性,所谓这样的存有即是“道德法则把尊敬置派于其上”者;而且这也必须被注意,即:尊敬法则不能被归属于一最高的存有,或被归属于任何“不受一切感性的束缚”的存有,因此,在这类存有身上,这种感性不能对于实践理性而为一障碍。

因此,这种情感简单地说只是为理性所产生。它不是用来为行动的估价而服务,也不是用来充作客观的道德法则本身的基础,只是用来充作一种动力去使这道德法则即以其自己而为一格言。但是,有什么样的名字我们可更恰当地用于这独特的情感上,即不能与任何感性的情感相比较的这独特的情感?实在说来,只是纯粹的实践理性之所有事。

同类推荐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罗素论两性价值互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罗素论两性价值互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关于幸福、悲伤的原因、情爱小析、妇女解放、论热情、家庭的地位、个人心理中的家庭、婚姻的解除等内容。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本书的目的,正在于解析易经智慧对于成就人生事业的重要意义。本书对照易经中的卦象、卦辞、爻辞、彖传、象传等内容,将易学家的代表性阐释集在一处,可以说是一本易经智慧解读大全,十分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易经全貌。
热门推荐
  • 明朝一哥王阳明

    明朝一哥王阳明

    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王阳明几起几落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力图全景式地展现阳明先生荡气回肠的一生。作者不止步于写一本通俗历史人物传记,而是举重若轻地将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发展贯穿其中,使心学思想的脉络有迹可循。
  • 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孩子走过泥泞、走过荆棘、走过高山、走向成才的领路人,广大父母责任重大。他们需要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与艺术,悉心地培养孩子。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有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11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才。本书通过精辟的阐述,独到的分析,以及很多生动真实的家教案例,如春风细雨般地启迪广大父母:怎样点燃孩子的理想之火,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与求知欲;如何提升孩子的智慧,指导孩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如何发挥孩子的优点,同时把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如何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
  •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贾仁禄外号“路人甲”,一个小公司的网管,痴迷于网游。因疲劳过度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重生在了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成了曹操手下一个普通普通的曹兵甲,而三国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绝色大美女貂婵竟是他的老婆。手里捧着这个超级烫手的大山竽,在三国乱世中挣扎求存,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决定竭尽全力的保护这个身世可怜的美女,但以他那微薄的力量,他能做到吗?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第一邪少夫人

    第一邪少夫人

    他,是史上第一年轻上将,本是天之骄子却华丽的低调。她,是黑道女王,不是公主却远比公主的身份尊贵千万倍。人群中的一次猎艳,她挑选上了他,当冰山撞上了女王,是强强联手,还是胜者为王,败者暖床?!
  • 西湖老人繁胜录

    西湖老人繁胜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道天门

    武道天门

    人极长生路,一念叩仙门。这是故老相传的话,相传描述的是武道修行的最高境界。乔鸿飞,一个有着两颗心的人。一颗是自己破碎的心。一颗心里住着千百年前的魂。魂说:“你这心好啊。有这心,你就是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拯救世界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乔鸿飞说:“狗屁,证明给我看!”于是,一个武道强者诞生了。
  • The Dhammapada

    The Dhammapad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宇宙大战争

    宇宙大战争

    完全推翻大爆炸说,奇点说。让我们来寻找宇宙的起源。
  • TARA我的爱

    TARA我的爱

    T-ARA的故事哦,QUEEN'S们多多支持才能更好的写出T-ARA
  • 谁来唤醒我

    谁来唤醒我

    你有没有发现,一旦你陷入一幕回忆之中,你就将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形态,你可以轻易看清她背后的一切景致,你也可以望见自己背后的形形色色。或许这些不过是你想象出的空间画面,那些你所熟悉的场景,你把它们任意地安放在那个空间里,然后把自己摆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