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1100000053

第53章 道德法则

较为精致的,虽然同样仍是假的,便是那些“设想一种特殊的道德感取”的人的学说。这些人设想此种感取决定道德法则,而不是理性决定道德法则。由于此种感取之故,德行的意识就被设想为直接地和自足与快乐相连系,而不德(恶行)的意识,则被设想为和心理的不满足以及痛苦相联系。他们设想这样一种特殊的道德感取,因此,他们就把一切都化归于私人幸福的欲望。由于用不着重复我上面所说的,在这里,我将只解说他们所陷入的谬误。要想去想像行恶的人通过其犯罪的意识为苦恼以心理的不满足者,他们必须首先表象此行恶的人在其性格的主要基础上(核心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为道德地善的;这恰如一个“以正当行为的意识而愉悦”的人他必须被思议为早已是有品德的人。因此,道德与义务理念必须先与任何关涉于这种满足者,而不能从这种满足而被引生出。一个人要想在他的符合于道德法则的意识中感到满足,并且感到那“伴着道德法则的违犯的意识”的痛苦的悔痕自责,他必须首先尝试我们所叫做义务者的重要,尝试道德法则的威权,尝试“依从道德法则”所给与于一个人在其自己眼中的直接尊严,因此,去感到这种满足或不满足为先于义务的知识者,或去使这种满足或不满足成为义务知识的基础,这乃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甚至要想能够去形成这些情感的概念,他也必须至少是一半的或不完全的正直的。我并不否认这一点,即:由于人的意志凭借自由能够直接地为道德法则所决定,所以依照这决定原则而来的时常的实践最后终能主观地产生一种满足之情;可是,那正是义务才能去建立并去培养这种情感,而单是这种情感恰当地被称为道德的情感。但是,义务的概念不能从这情感而被引生出,不然,我们一定要为这法则本身去预设一种情感,而这样,则必把那“只能通过理性而被思”的东西弄成感觉的一个对象;而这一点,如果它不是成为一个单调的矛盾,它必毁坏了一切义务的概念,而以低级爱好相斗争的精致的爱好的机械游戏代替义务概念的地位。

现在,如果我们把我们的纯粹实践理性的形式的最高原则与一切以前的物质的道德原则相比较,我们便能把它们陈列于一个圆表中,在此圆表中,一切可能的情形都已穷尽,只除形式的原则这一个;这样,我们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要想在现在所提出的这一个形式的原则以外去寻求任何其他原则,那必是徒劳白费的。事实上,意志的决定一切可能的原则或者只是主观的,因而也只是经验的,或者也是客观的与理性的;这两种物质原则任一种或是外在的或是内在的。

取以为道德的基础的实践的物质原则如下:

主观的外在的:1、教育(孟太够);2、城市法(曼德威利)。

主观的内在的:1、感性的情感(伊壁鸠鲁);2、道德的情感(胡契孙)。

客观的外在的:圆满(吴尔佛与斯多噶)。

客观的内在的:上帝底意志(克鲁秀斯以及其他神学的道德学家)。

例在主观项下的那些原则一切都是经验的,而且它们显然不能供给道德的普遍原则;但是那些列在客观项下的原则都基于理性,因为当作事物的性质看的圆满,以及被思议为实体的最高圆满,即上帝,只能通过理性的概念而被思。但是,前者,即圆满的概念,可依一理论的意义而取用,或者它所意谓的没有别的,不过就是每一物在其自己种类中的完整性,或者它所意谓的是“一物只当作一物而观之”的完整性,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些。但是实践意义的圆满概念则是一物在一切种类的目的上的适宜性或足够性。这种圆满,当作人一个性质看,因而也就是说当作“内在的圆满”看,不过就是才能,以及那加强或完成此才能的技巧。被思议为实体的那最高圆满,即上帝,因而也就是说那“外在的圆满,它就是这个实有对于一切目的的充足性,那么,目的必须首先被给与,只关联于这种首先被给与的目的,圆满的概念才能成为意志的决定原则。但是,一个目的——作为一个对象的目的,取之以为意志的决定原则的目的——这样一个目的总是经验的,因而它可以用来为伊壁鸠鲁式的幸福说的原则服务,但是决不能用来为道德与义务的纯粹而理性的原则服务。

因此,随着而来的,第一点,便是:这里所陈述的一切原则都是物质的;第二点,则是:它们包含一切可能的物质原则;最后,结论是:因为物质原则完全不能供给最高的道德法则,所以纯粹理性的形式的实践原则,是这惟一可能的一个原则,它适合于去供给定然的律令,即是说,适合于去供给实践的法则;而且一般地说,它适合于去充作道德的原则,在此评判行为方面,以及在其应用于人的意志而决定的这方面都可充作道德的原则。

这一切“分析论”要证明“纯粹理性能力是实践的,即是说,纯粹理性以其自身独立不依于任何经验的东西,即能决定意志”;这一切通过一种事实来证明这一点,纯粹理性证明其自身是实践的,此事实即是所已展示于道德的基本原则中的自律性,借着此自律性,理性决定意志,决定致有行动。

同时,这一节还展示:此事实是不可分离地与意志自由的意识相连系;它是与意志自由的意识为同一;而通过此自由的意识,一理性存有的意志,虽然由于属于感取的世界,它承认它自己为必然地服从因果性的法则,就像一切其他动力因一样,可是,同时,在另一方面,作为一“存有之在其自己”,它也意识到它存在于一智思的“事物的秩序”中,而且为一智思的“事物的秩序”所决定;所谓“意识到”并不是通过其自身的一种特别的直觉而意识到,只是通过某种一定的力学法则而意识到,某种一定的力学法则决定它的感触世界中的因果性;因为如果自由可归属于我们,则它即把我们转运于一智思的“事物之秩序”中,这在别处已被证明。

现在,如果我们把纯粹思辨理性的批判中的分析部分与这一部分析相比较,我们将见到一个值得注意的对反。在那一部分析中,那“使先验知识为可能”的那第一与料,并不是基本原则,而是纯粹的、感触的直觉。各种综合原则不能没有直觉,只从纯然的概念中而被引生出;正相反,它们只能在涉及感触直觉中存在着,因而也就是说,只能在涉及可能经验的对象中存在着,因为那只是知性的概念,与这种直觉相联合的,才使“我们所称之为经验”的那种知识为可能。超出经验的对象以外,因而也就是说,就事物对于智思物来说,一切积极的知识在思辨理性上是正当地被否决了的。但是,实践理性可以走得如此之远,就像去确定地建立智思物的概念那样远;就是说,它可以去确定地建立“思考这些智思物”的可能性,实是去建立“思考这些智思物”的必然性。举例来说,它对抗一切反对,它表示:自由的设定,消极地思量的是与纯粹知解理性的那些原则与限制完全相一致的。但是,它却并不能关涉着智思物这样的各种对象而给我们以任何确定的扩大,即扩大我们的知识,但正相反,它割截了关于这样的各种对象的一切观想。

另一方面,道德法则,虽然它不能给出“观想”但可给予我们这样一种事实,即“绝对不是可以由感触世界的任何与料,以及由我们的理性知解的使用的全部领域,来解释的”这样一种事实,这一事实指点到一个纯粹的知性世界,它甚至积极地规定一个纯粹的知性世界,并且它能使我们去知道这纯粹知性世界(智思世界)的某种法则。

这法则(当理性的存有被论及时),它把知性世界(智思世界)的形式,即,一超感触的自然系统的形式,给与于感取世界,而也并没有干扰其机械性。现在,一个自然的系统,从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即是法则下的事物的存在。“理性存有一般”的感触的自然,就是存有的存在是处于经验的法则之下的存在。此种存在,从理性的观点来看,就是他律。另一方面,理性存有的超感触的自然就是存有的存在是依照那“独立不依于任何经验制约,因而也就是属于纯粹理性的自律”的法则而有的存在。而因为这些法则是实践的,因此超感触的自然,当我们能对它形成任何概念时,它不过就是处于纯粹实践理性的自然系统。现在,这种自律的法则就是道德法则,因此,这种道德法则就是“超感触的自然”的基本法则,并且是一纯粹的知性世界的基本法则,其所有的对方必须存在于感取世界,但却并没有干扰此感取世界的法则。我们可以称前者为基型世界,我们知此基型世界只在理性中知之,而后者则可称为副本世界,因为它含有前者的理念的“可能的结果”,前者的理念即是意志的决定原则。事实上,道德法则是理想地把我们转运于一系统中,在此系统中,纯粹理性,如果它真伴之以适当的物质力量,它必产生最高善,并决定我们的意志去把一个理性存有系统形式赋与感触世界。

稍留意于自己,即可证明:此理念实可充当我们的意志的决定模型。

当这格言,即“我想遵循它以给出证据(即作证)”的那格言,为实践理性所检验时,我总是考虑:如果它真是当作一普遍的自然法则而有效,它须是怎样的呢?显然,在此展望中,它必应迫使每一人要说真话。因为一个陈述(证言)须有证据力而却又故意地使之不真(说假话),这并不能当作普遍的自然法则而有效。同样,“我采用的以想自由地去处置我的生命”的那格言也可立刻被决定,即,当我问我自己:“要想一个(自然之)系统能维持住自己,这格言须是怎样的呢,”当我如此问时,那格言也可立刻被决定。显然,在这样一个(自然之)系统中,没有人可随意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样一种安排决不能构成持久的事物秩序。一切其他类似的情形都是这样。

同类推荐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物的价值观、处理哲学,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的智慧,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并且浸透了中国人的思维。除了儒家智慧,道家智慧又是一股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到了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在否定之否定、背叛与反背叛中接受它的影响与推动,获得重新思考生命、世界乃至宇宙的激情。
  •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符号”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符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符号学便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英国哲学家和美学家M·C·比尔兹利指出:“从广义上说,符号学无疑是当代哲学以及其它许多思想领域的最核心的理论之一。”
热门推荐
  • 掌御九天

    掌御九天

    杀人剑上锋芒毕露,踏遍千山诛杀邪魔。少年一世能狂,敢骂天地不仁。好与坏,正与邪,神与魔,又何必区分。爽极纵声狂笑,醉极高歌一曲,怒极大杀四方,不求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且看一名天才少年如何玩转天下,坐拥绝色美人,踏破八荒,纵横寰宇,执掌九天!
  • 外交家成长故事

    外交家成长故事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愿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健康的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
  • 蜜爱百分百:暖妻别想逃

    蜜爱百分百:暖妻别想逃

    染指楚可昕是个意外,但更意外的是,味道还挺好。再见面,她从楚家千金沦为阶下囚,买凶杀父,声名狼藉。他却牵着她的手说,“来,给我生个孩子,我帮你虐渣渣。”楚可昕卷了卷袖子,嫣然一笑,不过一个孩子,这场交易公平的很。可她没瞧见祈爵脸上的坏笑,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中了他的诡计。“你说的生了孩子就放了我。”“哦,我又说生一个就好?”“你妹的,祈爵,有种你再撞一下试试!”“那就如你所愿。”
  • 步步惊仙

    步步惊仙

    世界有开端吗?如果有,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一条气势磅礴的荒脉万年死寂,究竟蛰伏着何等惊天秘辛?一个个道尊大帝前赴后继,只为追逐那星空中亘古长存的杀狱,难道是窥探到了什么不世天机?凡人白漠为族人所害、误入死地,却从此踏上一条铺满陷阱、仙人算计的逆天之途!
  • 兰州历史文化(一):文物名勝

    兰州历史文化(一):文物名勝

    本书介绍了能够代表兰州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宝、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让人们由此了解兰州历史发展大体脉络。
  • 说唐

    说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捕妖记

    捕妖记

    这是一个人类和妖怪共存的世界。哥哥被一个金角妖怪抓走了,作为一个平凡的教书先生,周文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为了找回哥哥,他弃文从武,加入六扇门,踏上了一条修习道法捉拿妖怪的道路。数不尽的奇妖异怪,练不完的道法妖术,拥有无相诀的他,将天下的道法一一收入囊中,也收获了妖女的青睐和朋友的至诚。道术千般,五颜六色,如果能够把它们融为一体,将会绽放出怎样的光彩呢?------《捕妖记》------这是我的第二本书了,到现在有一百多万字,难免有疏漏难懂或者不妥之处,尽管说,这是读者的权力。我第一本《圣杯记》侥幸进了VIP,其他却没有什么成绩。我写书主要是工作之余的兴趣,大伙尽情的评论吧,推荐票什么的无所谓。本书不是仙侠,套用了一些山海经的知识,用“东方奇幻”其实更切且一些。谨以此文向洛水未完结的《知北游》致敬。
  • 梦仙诛佛传

    梦仙诛佛传

    佛:“吾求轮回,乃渡众生脱轮回。”仙:“吾求轮回,乃教众等同为仙。”…一笑答诸佛:道可道,非常道,牺命求轮回,你枉为佛!二笑问仙尊:若为平等,怎由你掌控天,此平等真乃止增笑耳!三抚叩剑弑神佛,叫那漫天云散尽天明!…凡尘:“今朝,神挡杀神,佛挡灭佛,轮回?那我就让你有轮无回吧!”…(欢迎大家来提意见^_^~q群254261978)
  • The Children

    The Childr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