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4600000048

第48章 留学日本(9)

幸好,他很快就找到了治疗办法。他偶然在东京的一个旧书店里,买到了一本《王文成公全集》,知道王阳明(即王守仁,明朝著名的哲学家)很讲究“静坐”。他觉得静坐对养心很有帮助,也想尝试一下。他立即上街买回了一本《冈田式静坐法》,按照上面的方法,坚持每天早晚静坐半小时;翻阅《王文成公全集》10页。这个方法,竟然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不到2周,郭沫若的症状就有了明显的好转,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这位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不光治愈了郭沫若的病,他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郭沫若。他把王阳明的“去人欲,存天理”的思想,庄子的“恬淡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及泰戈尔的“梵我如一”观熔于一炉,进行玄奥的思索和探讨。

留学与爱情

就在郭沫若为了忘却家国之忧,沉浸在王阳明的“心学”和老庄的道家思想世界里的时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将郭沫若拉回到了现实当中来。

那是在1916年8月初,郭沫若邂逅了日本姑娘佐藤富子,一个在他生命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女人。她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安娜,这是郭沫若为她取的。那一年,郭沫若24岁,安娜22岁。

遇到安娜,是郭沫若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它让郭沫若走出绝望和阴影,获得了新生。他们在一起的甜蜜时光,也是郭沫若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他为安娜写下了无数热情洋溢的诗篇,她是他生命里的圣母玛利亚,是他永远的维纳斯。

一天,郭沫若前往东京圣路加医院替朋友拿X光片,第一次遇见了在该医院当看护的佐藤富子。那时,由于朋友刚刚去世,郭沫若还处在极度的痛苦之中。佐藤富子的父亲是牧师,母亲出身于日本士族家庭。她是个很有爱心的姑娘,自女校一毕业后,就立志投身慈善事业;不顾父母的反对,到圣路加病院当看护。她的祖父、父亲都到过中国,家中珍藏着不少中国古书。因此,富子一直对中国很有好感。

富子看到郭沫若伤心、痛苦的样子,善良的天性让她忍不住来宽慰他。这样难得的温柔,让郭沫若觉得一股暖流充斥了全身。而他这段时期的忧郁和痛苦,也似乎减轻了不少。这个善良温柔的姑娘,也就在郭沫若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周后,郭沫若收到了从东京寄来的X光片,还有一封英文长信。在信里,姑娘用基督教徒的博爱精神安慰着郭沫若。郭沫若也赶紧给他回信,并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富子也喜欢上了郭沫若忧郁的气质和如火的热情。在此后的几个月里,他们一直以密切通信来传递彼此的炽热情感。他热烈地叫她安娜,她温柔地叫他哥哥。

到了1916年12月,郭沫若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思念,再次来到东京圣路医院。他向安娜求婚,并要求她辞掉医院的工作,与自己住在一起。安娜虽然也沉醉在热恋之中,但她是个温柔、乖巧的女儿,并没有立即答复郭沫若;而是先向父母说明了此事,希望得到父母的祝福。然而没想到,却遭到了父亲及家人的强烈反对。安娜处在了两难的境地:要么放弃爱情,要么放弃家人。痛苦了很久,安娜最终还是选择了郭沫若的爱情,与自己的家族决裂。她辞掉了医院的工作,和郭沫若住到了一起。

郭沫若这边也受到了阻力。他早在20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包办下和一个名叫张琼华的姑娘结婚了。婚后第5天(据说他们根本没有同居),郭沫若就离开了家。对这个几乎可以说是陌生的妻子,他没有任何感情。现在他有了安娜,几次想和张琼华离婚。但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同时又担心张琼华会自杀,他只好写信请父母原谅自己;并开导张琼华,彼此都是旧礼制的受害者,没有感情基础,大家还是分手的好,希望她能理解自己。

郭沫若的父母一直指责他忘恩负义,甚至与他一度断绝了书信往来。直到第二年,安娜生了个男孩,郭沫若的父母得知自己有孙儿降生,欣喜之余才算原谅了他。

他们在冈山开始了甜蜜的新生活。与郭沫若同居后,安娜本来是要去东京市谷女子医学校读书的,但是不久发现自己怀孕了,只能辍学回家。郭沫若为了孩子的生活,决定想办法挣些钱,以补贴家用。

于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翻译泰戈尔的作品。他从泰戈尔诗集中选了几首译为汉语,采用汉英对照的方式,并加注释,编成一部《泰戈尔诗选》;然后先后联络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都遭到了拒绝。翻译泰戈尔诗集一事只能搁浅。

1918年,郭沫若的长子终于出世了。初为人父的他,给儿子取名为和夫。这时候,郭沫若也从冈山第六高等学校毕业了,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读书。帝国大学在福冈县,是日本最早成立的国立大学之一,地处九州岛北端的博多湾海岸,有一条狭长的海中道与外海相间隔。博多湾就像是一个明亮如镜的大湖,气候温和,景色宜人。郭沫若因为这里曾是元兵东征日本的战场遗址,才选择了这所学校。那是639年前,元军第二次征倭,遇着飓风,泊舟博多湾,致使全军10万余人、4000只楼船一夜之间覆没。

郭沫若一家人,就住在福冈质屋(相当于中国的当铺)仓库的楼上,房间异常狭小。生活的主要来源,是郭沫若每个月30多块钱的助学金,他们只好过着异常拮据的生活。学医的学生,需要购买价钱昂贵的德文医书。安娜就尽量节约生活开支,以给郭沫若买书。

她经常拿5分钱去买烧红薯,作为全家的午餐。有时候,年幼的和夫吵着要吃点心,安娜就给他一个铜板去买“铁炮弹”糖块,可在嘴里多含些时间。郭沫若偶尔有稿费收入,全家才有了一次能改善生活的机会。这时候,安娜才舍得花2角5分钱去买“驿便当盒饭”(内有烧鱼、蔬菜、大米饭)——但对他们来说算是一次奢侈的大餐了。而且,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还常常搬家,以便找到更便宜的地方居住。不过搬家倒很简单,因为没有多少家当,往返几次就搬完了。

可是,生活的艰难并没有影响到两个人的甜蜜感情。体贴的安娜,总是想办法用最少的钱给郭沫若最好的生活。经过爱情的滋润和安娜的悉心照料,让郭沫若的诗情前所未有的充沛,他写下一首又一首精彩诗歌,后来都收入他的诗集中。

所幸,不久后到东京帝国大学深造的成仿吾,陪着同乡陈氏父子来福冈治疗眼疾。他们邀请郭沫若举家搬至箱崎神社附近与他们同住;并请安娜帮忙管理家政,可免去全部房金。郭沫若和安娜自然十分感激,欣然前往。

安定下来以后,郭沫若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当中。大学医科的课程设置十分严谨,开始两年,诸如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医化学、病理学、心理学、药物学、细菌学、精神病理学等基础课,课程非常繁多,因而功课很是繁忙。

天气转冷时,便开始了人体解剖课。天性喜欢猎奇的郭沫若,早就跃跃欲试了。现在一周有3个下午呆在解剖室里,可以如此近距离地了解人体的秘密,这让郭沫若很是兴奋。8个人围坐在锌板制成的长条桌的四周,像吃西餐一样,桌上那冰凉、僵硬的尸体,在刀子、剪子、钳子和锯子的飞舞下被肢解;然后每个人拿着自己分工的部分,继续详细剖析。这些尸体都是处死或病死的犯人。日本人当时很盛行文身,这些尸首往往会纹有各种图案,甚至人物画,有些还画得十分工整。

看到这些千姿百态的纹身,郭沫若那活跃、丰富的想象力,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之下又“蠢蠢欲动”了。浮想联翩的他,很快就构思出了完整的情节,小说处女作《骷髅》就这样诞生了。朋友们对此文的评价甚高。郭沫若自己也很得意,就将稿子投寄给了国内著名的《东方杂志》,可惜没被采用。收到退稿后,恼怒的郭沫若,竟然把这篇小说处女作付之一炬。

郭沫若注定是属于文学的。在医学的学习中,他那文学的想象力照样会纵横驰骋。他甚至写了一些关于解剖的诗篇:

“解剖呀!解剖呀!快快解剖呀!快把那陈腐了的皮毛分开!快把那没中用的筋骨离解!”

这样的情形是肯定会影响学医的。郭沫若在天性和理智的拉扯下,不禁迷茫了。

留学与文学

时间转眼间到了1919年。由于巴黎和会将在中国山东地区的控制权由德国转至日本手中,让广大中国人民发出了愤怒的呐喊,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革命浪潮很快席卷了全国。并且,在异国的留学生们,也都得知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日本的留学生们也希望能够积极投入到革命当中。于是,郭沫若和夏禹鼎、钱潮、陈君哲、徐诵明、刘先登等同学聚会商谈,决定组织一个“通信社”,搜集、翻译日本报刊所载侵略中国的言论和消息,同时撰写一些反击日本侵略者的文字,油印之后投寄给国内的学校和报馆,以呼应国内的爱国运动。

因为集会时间是在夏天,中国古称华夏,结社地点是在夏禹鼎家里,这个团体便被命名为“夏社”。大家公推郭沫若作为通信社的主编,负责翻译和撰稿的工作。由于社团成员都是学医的学生,郭沫若在这群学生中,就算是文章的翘楚了。他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他那满腔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化成一串串犀利的文字,成为对付日本帝国主义的子弹。令大家欣慰的是,不久,《同文同种辨》、《抵制日货之究竟》等文章,就都在上海《黑潮》杂志上刊登了出来。当时颇负盛名的《时事新报》,还采用《抵制日货之究竟》作为社论,驳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借口。

为了工作需要,郭沫若还特意订购了《时事新报》,这个杂志以后成了他最常阅读的读物之一。在《时事新报》,他认识了相见恨晚的知己宗白华。他是《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主编。郭沫若正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新诗创作。

他在《学灯》“新文艺”的专栏上,第一次读到了中国的白话诗,便对自己的诗作有了信心。他将《鹭鹚》、《抱和儿浴博多湾中》两首抄寄给《学灯》,并第一次署名“郭沫若”。没有想到,当月11日诗稿就见报了。第一次看见自己的作品印成铅字,郭沫若的心里十分激动。这大大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

有一次,郭沫若因对《学灯》中的一篇文章持有不同看法,便写信给宗白华。两人书信往返了几次之后,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宗白华十分赞赏沫若,说是自己最爱读他的诗。郭沫若也正是在宗白华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了他的名篇《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作品。

如《凤凰涅槃》:

……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宇宙呀,宇宙,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

我们欢唱,我们翱翔。

一切的一,常在欢唱。

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

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唱?

在宗白华的介绍下了,郭沫若还认识了田汉(湖南人氏,原名昌寿,著名剧作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3个人彼此引为知己,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观点,用书信一起探讨文学,探讨国家命运,畅谈理想。

然而,随着宗白华留学德国,《学灯》主编换人,郭沫若失去了知音。《学灯》对他的作品也不再重视。这让郭沫若的创作热情很受打击,一度想要放弃,幸而在一众朋友的鼓励下才坚持了下来。

这时候,五四运动的高潮也已经渐渐落下。眼看着国内新文化运动似乎没有了当初的势头,郭沫若筹办自己的新文学杂志的想法,已经在心中酝酿了几年,现在又萌发了。于是,他写信给田汉讨论这件事;结果又收到成仿吾的来信,也是这个话题。原来,大家如此有志一同。

正巧,成仿吾要去应聘上海泰东图书局做编辑。郭沫若认为,这是个筹办杂志的好机会,于是和成仿吾一同回到上海。郭沫若和书局经理再三交涉几个人创办杂志的想法,终于得到同意。郭沫若欣喜之余,火速赶回日本,和大家商议。

首先在京都,郭沫若与郑伯奇、穆木天、张凤举、李闪亭、沈尹默等人商谈;他又赶往东京,看望病中的郁达夫,以及田汉等好友。他几乎遍访了在日本的同人,取得了大家一致的支持。最后,在东京的郁达夫住所——第二改盛馆,郭沫若和郁达夫、张资平、何畏、徐祖正等人,最后确定杂志的名字叫《创造》,“要以创造者的姿态,努力创造个光明的世界”。

创刊号的稿件,就由几个人来撰写。何畏写诗,张资平写小说,文字功底最好的郁达夫更是要提供几篇文章。每季度出一期,同时配合出版丛书。于是,1921年6月8日的下午,未来闻名海内的“创造社”,就这样诞生了在了东京一间小小的寓所里。

郭沫若匆匆赶回上海,开始着手整理创造社的书稿,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女神》,为《创造》丛书打响了第一枪。1922年5月1日,《创造》季刊(创刊号)终于出版了。封面上画有怀胎十月的夏娃,在望着一艘桅高帆满的航船环绕地球漫游,她期待远征的孩子们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宇宙。

《创造》给日渐衰落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注射了一剂强心针,瞬时又激起了无数青年的热情。四面八方的读者来信,都对创造社表现了充分的热忱和肯定,希望能够加入文学社。郭沫若虽然忙碌异常,在撰写编辑稿件的同时,还要时常回到日本去继续医科大学的学业;但是,看到自己手创办的《创造》如此得到读者的肯定,那种欣喜是难以名状的。

虽然,创造社的同人们,与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许地山等人主持的文学研究会,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的新月社时常会展开文学论战;但是,创造社的影响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期望,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的一支生力军。

郭沫若虽然终日忙于学业与文学事业,却始终也没有忘却家国之痛。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执政府曾一度对郭沫若寄予过希望,期待他能够有所作为。然而,不久之后担任国务总理的段祺瑞,竟然与日本内阁签订了陆海军《共同防敌协定》,让日本军队进入我国东北境内;同时大量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于是,在日本的留学生们又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罢课行动,来抗议段祺瑞这种丧权辱国的可耻行为;并选派代表回北京、上海从事请愿和宣传,排日情绪越来越高涨——郭沫若也积极投身其中。

当时,一些比较激进的留学生们认为,爱国的中国人是不应该和日本人结婚的,有日本伴侣的人理当受到警告甚至勒令离婚。一时,不少夫妻就这样被拆散了。郭沫若很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不认为自己没有爱国的资格,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爱情来满足这些人的要求,甚至自嘲地说自己“生来本没有做英雄的资格,没有吴起那样杀妻求将的本领”。

在九州帝国大学医科断断续续上了四年半学,1923年3月,郭沫若终于毕业了。然而,此时他的心思已经完全放在文学上,收不回来了。他早已下定决心献身于文学事业,不去行医济世,也只能委屈自己的家人继续跟随自己受苦了。

此年4月2日,郭沫若带着安娜和3个儿子回到了上海。

【名家小传】

同类推荐
  • 诗集

    诗集

    作为一本诗歌读物,本书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海棠依旧

    海棠依旧

    她自己不但有文集问世,而且帮助女子文学社成员出书。一套八卷本的《红鬃马》文集记录了她与文学社成员追求文学之梦的艰辛和成果。斯世斯文,斯人斯魂,实堪敬哉!
  • 中国,少了一味药

    中国,少了一味药

    慕容雪村命悬一线,23天惊险卧底,只留遗书一封,孤身暗访混沌传销界,那里只有残酷无情的生存法则,只有暗无天日的权色统治、只有烈性的洗脑毒药和触目惊心的噩梦。传销黑手深藏于重重帷幕之后,正在制造着罪恶与咒怨。“无间道”真实再现,没有剧本,没有重来,惊天骗局摧残无数人生。揭露黑暗传销的无知与疯狂!且看笔者如何全身而退。
  • 时间的弧度

    时间的弧度

    他用诗行圈起了一道道的生活藩篱而蒙养着自己高尚的品格,他的诗情充满一种自然的力量,渐渐地在这沉寂之中喷溅而出,格外引人注目。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总有一个故事点亮你心中的灯火,在水格诚挚、温暖而治愈的文字中,幸福从孤独中开出了花。
热门推荐
  • 仙宇悠悠

    仙宇悠悠

    (仙宇悠悠与仙宇沧桑是一本书)当年那一战超出万物生灵之想象,人,神,魔,神兽,妖,精灵,天使,异灵死伤无数!除人族外其它异族接近灭族!人类有着修炼上面先天的不足,短短百年光阴!自那一战之后人间的天地元气突然间消失,欲成仙成佛者皆放弃了修炼,反而在天地间寻求灵丹妙药,成仙不成却被灵药所伤口吐白沫驾鹤西去,被世人贻笑大方!反而其他异族在人间彻底消失,有人传说他们已经灭族,也有人传说他们被彻底封印!还有传说他们自创一界,远离人间!
  • 明夜

    明夜

    人妖魔三族共存。妖族孱弱,闭界不出,魔族强盛,欲攻人界。人族,由十大世家守护。李若风,上古十大世家李家的嫡系长子,手持竹剑,且看他如何在风云变幻中,挥洒热血,与友一醉,让敌长眠。
  • 惠眼的日志

    惠眼的日志

    本人有着写作的爱好,但是文笔不好,发表过几部小说,但是都中途而废了,对自己的信心打击挺大的,其实百万作家中,真正能成为大神的有多少,以前是我想多了,一心想要成为大神,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现在不一样了,我现在写东西完全就是爱好,喜爱而已,不求功成名立,只求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没有太多的压力。想想自己都活了22年了,却没有留下什么美好的记忆,所以这一部日志将会写我对人生的感悟,随笔而落罢了,我写的东西也会随心而写。还有我以前的笔名叫娘爷,这笔名跟了我五六年了,其实挺不舍的,但是现在我改成了惠眼,因为人都会长大的嘛?
  • 冥神逆世

    冥神逆世

    “天命冥花花未开,宿命神痣痣不显;若待花痣合为一,冥神逆世谁敢撄;四海八荒冥火现,焚尽寰宇掌苍穹。”看一代冥神如何破开尘封无尽岁月的记忆,再次崛起,逆乱苍穹,帝临九重天。
  • 社交要懂心理学

    社交要懂心理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围绕现实生活中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加以阐述,笔者运用通俗流畅、简练生动的语言,结合大量的故事、案例,多角度地介绍了心理学的知识,指出常见的生活困惑并提供了实用有效的心理建议,同时还阐述现代人常见的不良心理、心理障碍及其防治策略,相信能够给读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 永夜之子1

    永夜之子1

    画着拆字的大楼里有一处钉子户,挂着“一诺侦探事务所”的门牌摇摇欲坠,这就是我,一诺,一个美女侦探的故事开始。
  • 恋一人

    恋一人

    爱上一个大叔后,幸福?还是不幸?我能坚持自己的爱,大叔你能么?我除了相信你还能怎么样!
  • 遥远的时光

    遥远的时光

    她和他错过了花季的爱情,在渐行渐远的时光中,两人的爱超越了世俗,在生和死的交错中握住了那遥远的时光中的幸福
  • 净慈要语

    净慈要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伪婚

    伪婚

    凌夏从来没有想过,她有一天会踏进一场没有感情的婚姻。闵杰是个gay,凌夏却不是les。两个人结婚,可是说是各取所需。闵杰需要一个欺骗父母的借口,凌夏需要的是一段无实的婚姻。闵杰是有爱人的,凌夏并不是很清楚那是谁,只知道是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典型的高富帅,在她和闵杰注册之前的一个月刚刚和别人举行了婚礼。凌夏一直觉得报复那个人才是闵杰和自己结婚的目的。可她却没有想到,一场有名无实的形婚,会在有一天,被冠上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