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4500000053

第53章 1937~1944年:国难(4)

学问精深不说,刘文典脾气暴烈。1928年他当安徽大学首任校长时,鲜明地提出“大学不是衙门”。11月,安大闹学潮,蒋介石正好来安庆视察。第一次见刘文典时,蒋介石见他外表邋里邋遢,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刘文典回问:“你就是蒋介石吗?”刺激得蒋介石一楞神。

蒋介石要求他惩办罢课学生。他说:“我这里只有教师、学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蒋介石大怒,对他拍案斥责。刘文典顿时发飙,指着蒋介石的鼻子说:“你就是军阀!”竟然扑上来要打蒋介石。刘文典被卫兵拖下后,蒋介石自下台阶骂道:“真是个疯子!”

刘文典看不起武夫,也看不起新文学。在他眼里,现代白话文学浅薄粗糙不堪,有何研究价值?而这个沈从文,连对白话文学的研究都没有,只是个写小说的作家。与被他瞧不起的沈从文同为教授,他十分不平,觉得跌了身价。

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还在课堂上说:“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

昆明空袭警报频繁拉响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大学者陈寅恪离开教室。看到沈从文也匆匆跑出,他当众大骂:“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

一贯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心灵敏感,来联大后自卑而自尊。面对前辈刘文典的屡屡粗暴伤害,他一言不发,只是认真讲授他的写作课,可他的湖南方言又时常让学生不知其所云。但他还是培养出了与他的风格一脉相承、后来被称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的著名小说家汪曾祺。

沈从文今天在文学圈的最大传奇也是最大遗憾是:1988年,瑞典皇家文学院已议定,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沈从文;可是在这年5月,他以86岁高龄辞世,而诺贝尔奖只给活着的作家。

“要是沈从文那个时候还活着,活到10月份就肯定会得奖。沈从文的去世对我来说是最遗憾的事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马悦然2005年在北京伤感地说。这一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后来由埃及的马哈福兹顶了沈从文的缺。

联大校方不拘一格,顶住压力,坚持给了沈从文教授职位,让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生前年轻时候就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让人感佩。

张狂不羁的刘文典在联大也引起过风波:1943年,联大中文系代主任闻一多拒不发放他的教授聘书,将他解聘。事情的起因主要是刘文典擅自离校,到云南南部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他到磨黑,是因为他嗜食鸦片,而磨黑产上好鸦片;在当地学校和乡绅的邀请下,他跟联大常委蒋梦麟等少数人打了个口头招呼,就丢下联大课程一去半年。

刘文典平时上课,都是边吸鸦片边讲。在他旁边,校方还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这种做派本已令师生议论纷纷,这次又为了鸦片而旷教半年之久,影响更坏。时任中文系代主任的闻一多坚决主张不再聘用。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为刘讲情,说老先生从北平随校南迁,还是爱国的。闻一多发怒道:“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不负教学责任吗?”

连蒋介石都不放在眼里的刘文典哪肯咽下这口气。他一回昆明,就赶到北郊司家营找到闻一多论理。两人情绪冲动,争吵汹汹,在场的朱自清极力劝解。

因为闻一多寸步不让,加上刘文典平时经常公开嘲笑同事学问差,得罪了很多人,舆论形势对他很不利。最后,刘文典恨恨地去了同在昆明,由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执掌的云南大学,任云大中文系教授,直到1958年去世。

那时代教授可以自由流动,只要你真有学问、才华,自有学府礼聘,而没有编制、档案、组织关系之类的羁绊约束,这也是知识分子能张扬个性的条件。而有个性的张扬,才有智慧的喷薄。在重重“管理”下谋生的人,即便资质优异、勤奋刻苦,也不大可能成为开拓创新之才。

刘文典是资深教授,而在后起之秀里同样有一位狂人,也是在不愉快之中离开了西南联大。他就是今天人称“文化昆仑”、“民国第一才子”的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生于江苏无锡,父亲是著名古代文学教授钱基博。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数学仅得15分,但国文、英文成绩突出,英文更获得满分)。1933年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赴英伦留学。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1941年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1945年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治学特点是广博开阔,贯通中西,古今互见,探幽入微,钩玄提要。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及长篇小说《围城》等。

钱钟书任西南联大外文系副教授时只有28岁,却已经名满学界。他的老师吴宓说,在老一辈学者里最强的是陈寅恪,年轻一辈里的“人之龙”就是钱钟书。

钱钟书讲课常穿一套淡咖啡色西装,或者藏青色礼服,风度潇洒;他讲课只用英语,不用汉语,也从不提问,让学生既倾倒又轻松。

但到1939年夏,钱钟书就离开了联大,改任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他离开的原因,学界一般认为是他心高气傲,口无遮拦,时常伤人,人际关系恶化。

比如他曾这样批评联大外文系:“西南联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这3人当中,陈福田当时是系主任,叶公超后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而吴宓则是他的恩师,都是名重一时的著名学问家。

这段刻薄的评论流传甚广,但到20世纪90年代,钱钟书夫人杨绛专文辟谣,声称绝无此事。

另外的原因是,联大原拟聘其为教授,最后只聘了个副教授,钱钟书心里不快,不愿久留;再加上当时他父亲钱基博在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希望儿子来照顾自己。

钱钟书的确是在不愉快中离开联大的。他后来的小说名著《围城》,就有很大的挖苦西南联大的动机。书中的“三闾大学”,不就是暗讽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合并的西南联大吗?

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极强,因此极容易文人相轻。被西方人称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唯一一个真正的哲学家”的联大文学院长冯友兰,同样在课堂上臧否人物。他“攻击”的对象是胡适,说:“胡适到1927年就完了,以后再没有东西了,也没起多大的作用。”

胡适本被定为西南联大文学院长,只是旋即出任中国驻美大使,因此没有在西南联大留下足迹。

这些大师之间的纠葛,也许是当事人的烦心事,但流传到后世,已成可以津津乐道的趣闻。

联大学生里同样“狂徒”多多。比如今天已看不出丝毫狂傲、对人谦恭有礼的前辈泰斗杨振宁,在当时也不是一般的狂。

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里有两大才子: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和黄昆,两人经常在茶馆高谈阔论。当时有同学听到,黄昆问:“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没有?”杨振宁说看了。黄昆问如何。杨振宁把手一摆,很不屑地说:“毫无originality(创新),是老糊涂了吧。”

大学是智慧和才情、个性的集中地。一所大学,如果没有一批奇人、狂人、怪人,即便其资金再充裕、大楼再多、景致再优美、学风再严谨、毕业生出路再宽阔,其魅力也要减色不少。惟有西南联大,如此充分地诠释了“大学”二字。

4、1938~1946年:山城书声

1937年抗战开始,福州地处沿海,深受日寇威胁,福建协和大学就在次年5月迁到美丽的闽北山城邵武。在邵武除借用汉美及乐德两中学旧址的楼房数十余座外,又新建才伟楼和高智楼,作为男生宿舍和图书馆。当时群山环抱中的邵武,便成为战时的文化城。两个中学的旧址,校舍矗立,绿树如盖,环境幽静、宽敞,于战时可称首屈一指。最难得的是,该校重要的图书几已全部运到邵武。在战时能够储备这样完整、丰足的图书,的确是十分可贵的。

邵武校舍分为东、北门两部,相距约2华里,文学院、农科及总办公厅设在东门,理学院设在北门。当时校舍有楼房30余座,大半是借用原有房屋,一部分系新建。林场占地1000余亩,遍植马尾松。农场150亩,附设仓库加工场、水碓及制茶试验所。园艺场135亩,蕃殖各种果树苗木,达20余万株,花卉2000余盆。校内并自备电厂及印刷所。

1940年,教育部令该校农学系扩充为农艺学系及园艺学系;加上原有的农业经济学系,成立农科。同时,将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数理系改为物理系。

1942年4月,教育部批准将私立福建协和学院改称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文、理、农3科改称文、理、农3学院。并颁发新校印,于同年10月16日启用。

在此前后,该校设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后改医预科)、教育学院(后并入文学院教育学系)。文学院设中文、历史、外语、教育4学系;理学院设物理、化学、生物3学系;农学院设农艺、园艺、农业经济、农业教育4学系。在理学院生物系和化学系中,设有医学预科(简称生物医预和化学医预),专为北京协和医院和山东齐鲁医学院培训医大前4年基础课。学士学位要修满136学分。

协和大学3个学院的成就各有所殊。文学院中的文史系,出版《福建文化》、《协大艺文》等定期刊物。福建的国学,自晚清以来素具渊源。西洋哲学系后来改为外语系,教授几乎都属于外国籍,某一时期阵容之强为他校所不及。历届毕业生,或在东南亚一带奠下事业,或在全国各地工作,都不乏杰出人才。教育系在福建是师资储备之所,全省执掌学校行政者不少出于此系。学校又附设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深入农村,为农民辅导教育。该系毕业的,有一批无名英雄,视教育为终身事业,尽瘁于桑梓以终老。

理学院设备最称完善。如生物学系,实验室中每人便有显微镜一架。该系著作较多,其中若干著作已刊入商务印书馆的大学丛书;其他如单行本,或定期刊物,都不乏出版。化学系的药品与实验器材之丰为东南诸大学屈指可数者,无论哪一种实验,该系都可应付裕如。物理系则自备发电厂和修理厂,包括锯木及一切机械的修理。化物两系平时也有刊物出版。

农学院曾在邵武附设高级农校,训练农业人才。农经、农艺、园艺与农教4学系的研究风气也不在文理学院之后,东南各报副刊时常为该院各系专辟旬刊或半月刊,刊载各种专题文章,作者中不少是各系学生,也不乏教授的作品。除农艺系附设农业试验场外,园艺系也设有园艺试验场,并有加工的产品外售。此外,每个系都办有一种或数种不同名称、不同内容的定期刊物。

协大在邵武8年,办学达到极盛,书声传遍小山城,培养了许多人才。

5、1940~1946年:乱世也红火

抗战期间,国立同济大学被迫迁往内地。从1940年到1946年,在四川南溪李庄(今四川宜宾翠屏区辖)坚持办学6年。战争期间,同济继续发展,达到最鼎盛时期。

在李庄时期的国立同济大学,校本部设在禹王宫。

工学院在东岳庙。该院原有机械、电机、土木、测量四系和一个造船组。1945年造船组改为造船系,从此工学院就有了5个系。各系学制不一,测量系为4年;土木系为5年,1942年起改为4年;机械、电机、造船三系均为5年。工学院迁到李庄时,只剩下20多部机器。以后逐步设立了测量馆、实习工厂、电工试验馆、材料实验馆、机械试验馆等,使各项实习一般均能进行。

在李庄时期,担任工学院院长的,先后为倪超、薛祉、江鸿。1945年工学院学生有632人,教师有83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0人),师资力量比较雄厚。

这一时期,工学院各系教学的特点是:第一,仍然坚持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各系一年级学生坚持在工厂进行机、锻、铸、钳、木、泥等方面实习;第二,继续注重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工科学生工程制图必须上墨,线条不符必须重画,习题计算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并要求学生都能使用计算尺和应用工程手册;第三,考试严格,补考后仍有一门不及格者留级一年。

工学院各系一、二、三年级的一些基础课如高等教学、应用力学、物理、投影几何、机械制图等,均采用几个系合班上课。这一时期,该院各系也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实习工厂适应当地生产、生活需要,试制各种机器。电机实验室一度用直流电机发电为李庄全镇照明供电,受到群众欢迎。

1932年,同济大学工学院高等测量系正式成立时,是当时国立大学中唯一的测量系,也是中国民用测绘的发源地。1935年1月,该系更名为工学院测量系。抗战在李庄时期,叶雪安、夏坚白、王之卓、陈永龄、方俊、曾广梁等测量界精英人物来到同济,在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培养中国的测量人才。时称“叶雪安博士领导的测绘系,几乎垄断了中国对勘测员和制图员的培养。”

医学院在祖师殿。在李庄期间,担任医学院长的先是黄榕增,此后是梁之彦、丁文渊(兼)、阮尚丞、徐诵明(兼)、杜公振。这一时期,该院前期在李庄建立起生理馆、解剖馆;后期在宜宾建立起病理馆、药物馆、细菌学馆、公共卫生研究馆和生物学馆。

医学院在李庄5年,毕业生共计189人。1945年时,该院学生有304人,教师4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人)。除史图博一人是德国教授外,其他都是中国教师,多数是同济自身培养出来的。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奔走于宜宾、李庄之间进行教学,坚持严谨求学的同济教学传统。

医学院前期主要教授基础理论课,这些课程有些是由理学院教师担任;后期大部分课程必须结合临床实习,所以教师均在宜宾上课,并带领学生在附属医院住院部和门诊部实习。

理学院在南华宫。学院有化学、生物、数理3系。1945年数理系分为数学系和物理系。各系学制均为4年。在李庄期间,该院院长先后为谢苍璃、顾葆常。1945年全院有学生111人,教师4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人)。

生物学家童第周在理学院任教授期间,还邀请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到学校讲学,一时盛况空前,引起轰动。

国立同济大学于1945年在李庄增设法学院。办法学院的缘由,一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急需培养法律人才;二是自19世纪以后,德国在法律(如法理和立法)方面比较发达。当时中国各有关大学一般是介绍英、美、法及日本的法学,缺乏专门介绍德国法学的学校。教育部曾命令校长徐诵明于1945年秋创办文法学院,但因当时办文法学院的条件不具备,于是先筹办法学院。

同类推荐
  • 敬重与惜别

    敬重与惜别

    本书是张承志总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次居留日本经历的一部心血之作。勾勒了中国读者渴望了解的一些日本历史文化梗概;独自的体验里,凝结着对天下大势的估计。不同于往昔的名人旅日谭,也不同于当今的学者论文集,此书以良知与自省为武器,疾呼历史的大义、国家的和平,以及民族精神的升华。
  • 我们这代人

    我们这代人

    人生就像站台,我们不记得自己走了多少路,但我们记得自己曾经经历的那些人和事,它们就像根扎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不会被岁月所磨灭。当涌动的记忆成为文字,更能触动我们的回忆,本书旨在纪念“我们这代人”曾经的经历,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无论是失还是得,无论是值还是不值,它们都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 晚清·想象·小说

    晚清·想象·小说

    本书以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非写实性小说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喧闹的非写实小说、意向的背后、晚清非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等,多角度地、全面地论述了非写实小说对文学现代化的推进。
  • 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

    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

    本书收录了2007年在中国兰州召开的“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几十篇论文。论文主要围绕“中外文化对话与西部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就“生态与关怀——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学与西部文化发展”、“交流与过滤——中西文化镜像中的西部文学与异域文明”、“挑战与机遇——中国西部地域作家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格局”等议题进行了集中交流与深入研讨。主要关注: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问题、生态文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问题、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关怀、生态文学的文本分析、关于西部的文化关怀与生态关怀等问题。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本书不仅是一个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弘扬时代精神的好书,而且是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描绘声绘色精神文明的一次壮举,是一件带有开阳意义的工作。正当全党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这部报告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相信,它的面世将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充分发挥出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积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三国之匹夫不可

    三国之匹夫不可

    穿越逆天,顺应本心!这一片天地,属于那些太早离开三国的人。
  • 我是制作神

    我是制作神

    从得到系统的那一天开始,他的人生注定不平凡。第一款游戏,让他成功挤进了这片行业;第一部小说,让他成功的吸引了读者。第二款游戏,让他成功的站稳了脚跟;第二部小说,让他成功了小有名气。随后接下来的十几款游戏,让他直接成为了这片行业的至高者;接下来的十几部小说,也直接让他成为了网文界的至高神。…………当数十年后,一名已经中年的男子面对记者,幸福的说道:“我非常感谢上天让我出生在了有王凌的那个年代,因为他让我见证了友情与热血!”
  • 初级会计学案例与实训教程

    初级会计学案例与实训教程

    《初级会计学案例与实训教程》(作者张玉红、孙志胜)编写的目的是方便教学需要,尤其是方便学生的学习需要,旨在满足普通高校本科财会类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学习参考的需要。本书体现了最新的会计准则,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各章节内容的安排上,都与教材保持一致,以便学生结合教材更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 如何炼就职场达人

    如何炼就职场达人

    在职场或明或暗、或合作或竞争的游戏中,没有旁观者,都是“剧中人”。没有人希望自己在尚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被淘汰出局,那么,在职场激烈的竞争中,谁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 鬼差系统

    鬼差系统

    身为鬼差,我掌握着世人生死。即便你是高官富贵,也要对我俯首称臣。
  • 魔法帮帮忙之乞儿与王子

    魔法帮帮忙之乞儿与王子

    是谁像影子一样跟踪威里?蓝皮信里诉说了什么可怕的秘密?荒原精灵被谁杀害?戈登魔法师的密室里的怪兽来自何方,它们所守护的宝藏是否会给威里带来厄运?勇敢的你快来翻开这个故事,我们一起去历险吧!
  • tfboys挚爱

    tfboys挚爱

    黎非第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请家人们多多指教
  • 倾世天骄

    倾世天骄

    军人?黑道?天才还是庸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总是会出现一两个能引起蝴蝶效应的弄潮儿,当一个战功卓著的将军的儿子进入社会的大染缸之后,他的身上有会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变故?长刀在手,美人在怀,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天下之大,谁敢与我征战巅峰?
  • 玛丽苏的校园生活

    玛丽苏的校园生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像偶像剧一样,有帅气的王子爱恋,有暗夜骑士的守护,有不离不弃的闺蜜陪伴。但是请认清现实吧!!!这只有偶像剧才会发生!!!而她则是负责让你们认清现实的引导者。
  • 漂亮女同事的贴身保镖

    漂亮女同事的贴身保镖

    一个年轻人被单位开除下岗后,看到馆长不堪的一幕,想以此要挟回单位上班,没想到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远古神秘王朝,在意外地得到一本幻血神功之后,又回到了现实世界。此刻,他已经拥有了一双能看透世间任何物体的透视眼和神奇异能,接着主人公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艳遇连连,官运亨通,不断的搞定身边的美女同事,智斗黑道高手,赌石暴富,纵横官场和古代王朝,搞定国安警花,智擒绝色仙子,智斗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击毙日军山本大将,本书集都市官场、盗墓、仙侠科幻,枪战为一体,各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