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7300000003

第3章 向曾国藩借为官运权智慧(2)

心存敬畏才会小心谨慎,不让自己产生邪念,不让自己为非作歹。但“敬畏”不等于什么都怕,而是能够坚持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不让自己犯错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心存敬畏,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胡言乱语,不挑拨离间,对他人心存敬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加脚踏实地,才能攀登人生高峰。

对领导竭尽忠诚是本分

余之意,盖以受惠深重,官至二品,不为不尊,堂上则诰封三代,儿子则荫任六品,不为不荣,若于此时,再不尽忠直言,更待何时乃可建言。

——曾国藩格言

在封建社会里,君可以不仁,但臣子不可以不忠。臣下要无条件地服从君主的意志,维护君主的利益。愚忠是君主最需要,也最喜欢的。要想得到君主的信任,忠心是不二法门。同样,如果想做好官,忠君更是第一要义。曾国藩从小深受儒家的忠义教育,忠于君主,是他的为官原则和心理底线。他正是靠忠君行动,获得了朝廷的信任,也才能够放开手脚,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办成大事。

曾国藩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家境也算不上富裕,而且其家族几百年间也没有出过杰出的人物。他虽然志存高远,但也没有想到要成为一代名臣。但命运随着他高中进士而出现转机,他顺利地登上了仕途,并且在历史大动荡中崛起,获得皇帝的倚重与信赖,成为一代中兴名臣。这一系列的人生变化更加强了他的忠君情结。

在其政治生涯中,曾国藩不仅自己心怀忠君之念,也特别强调对官吏的忠诚教育。曾国藩曾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汲汲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接着,他又说:“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在他看来,才能的高低是次要的,忠心才是选人才最关键的。

在为官期间,曾国藩对忠诚高度重视。曾国藩这种对忠诚的虔诚态度,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李鸿章。

李鸿章出山以后,曾国藩随时给予指导。李鸿章创办的淮军,完全按照湘军的规模和思想,用忠义思想进行武装,这支军队也成为清廷最重要的正规军。此外,无论是办理外交还是洋务,曾国藩都要求李鸿章以忠心为第一原则。他对李鸿章说:“与洋人交际,孔子忠敬以行蛮貂,勾践卑逊以骄吴人,二义,均不可少。”“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既钦阁下之忠荩宏远,而又私幸阁下之创立淮勇新军,正所以济湘勇之穷,而为鄙人弥缝无限之缺憾也。”曾国藩还对李氏兄弟说:“除却耐劳尽忠四字,别无报国之道,也别无保家之法。”尽管不像曾国藩那样愚忠,李鸿章对清廷还是尽心尽力的。最初,李鸿章的官位不高,没有成为朝臣,只是个封疆大吏。朝廷的很多决策,他都无法参与,这也导致了他处处受到牵制。但是,办海军、办洋务、办外交,这些在当时是最重要的工作却由他来承担,位不高、权不重,事务却极其繁重。而他任劳任怨,过则归己,功则推让。有功劳的时候轮不到他领赏,一旦有失,却要由他来当替罪羊,如甲午海战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如果不是忠于朝廷,这样费力不讨好的差使,他完全可以不做,他完全可以做个位高名重、到处指手画脚却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朝廷清流。曾国藩没有这样做,李鸿章也没有。因为李鸿章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了:真正的报效国家,是使国家得到尽快的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战争,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统治秩序。而这就要敢于担当,不以个人的得失为得失,不以个人的荣辱为荣辱,坚忍不拔,勇于任事,这才是真正的忠臣。

曾国藩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给了李鸿章指导。对于老师的忠君爱国,李鸿章感触最深,当曾国藩去世后,他在给三弟李鹤章的信中说:

“曾涤生师自九江劳师,旋回南昌,遽以病入膏肓,扁卢束手,而于十二月十六日寿终,予谥文正。呜呼,吾师讲义理学,宗尚考据,治古文辞。谋国之忠,知人之明,昭如日月。生平公犊私函,无一欺饰语。治军行政,务求蹈实。或筹议稍迁,成功转奇,发端至难,取效甚远。凡规划天下事,鲜不效者。竟以天不愁遗,黯然长逝。中流失柱,滔滔如何。兄等后学,隐鹊是依,提之携之,端在元老。”

李鸿章一直以曾国藩的继任者自居,在忠君方面,也不例外。

据说,当李鸿章权势达到顶峰的时候,有人曾经劝他取代清廷,自立为帝,但李鸿章拒绝了。美国学者福尔索姆在他的名著《朋友·客人·同事》一书中说:“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者,而且对皇帝无限忠诚。所以,他并不曾打算把这种想法付诸实施。光绪七年(1881年)曾有谣传,说俄国打算立李鸿章为傀儡皇帝,正在怂恿李鸿章起来造反。同年,戈登拜访他时,也建议他说,既然他拥有中国唯一的一支有实力的军队,他就可以率军进京,夺取最高权力。但李鸿章却回答他说:“那当然很好,但是,你知道,我从没有想过背叛朝廷;另外,我相信那是不会成功的,要是我做了,我会掉脑袋的。”

他不但没有采取行动自立为帝,而且选择了在现存制度下做事,建立自己的小王国,这一小王国则服务于朝廷。李鸿章对太后的忠诚之心,日月可昭。

当慈禧太后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情后,李鸿章从不违抗她的旨意,忠心耿耿。虽然他对慈禧太后的种种限制感到恼怒,但他从没有透露出造反的意图。

对他人忠诚,也必然得到他人的回报。对于李鸿章的忠心,慈禧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每当千夫所指的紧急关头,她总是能站在李鸿章这一边。比如,在《中法条约》的条款引起怒浪时,慈禧在后面给他撑腰,使他得以在谴责的浪潮中渡过难关。甲午战败后,当朝野上下纷纷要求杀李鸿章以谢天下的时候,慈禧救了他的命,这也是李鸿章自己的忠诚救了他的命。

李鸿章有时候也显得有些愚忠,不过,他的忠诚之心却让他在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忠诚向来是中华民族所颂扬的美德,不管在哪个朝代哪个社会,这种忠诚品质始终弥足珍贵。哪个领导不喜欢忠诚的下属呢?

信守忠诚,这不仅是个人品质问题,也关系到组织和单位利益。忠诚不仅包含道德价值,而且还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一个忠诚的员工,能给他人以信赖感,让领导乐于接纳,在赢得领导信任的同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莫大的益处。反之,一个失去了忠诚的人,最终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因为谁也不愿意与一个不能信赖的人共事、交往。

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益。很多人把利益看成是压倒一切的需求,无视自己的忠诚,然而,为了利益放弃自己的忠诚,这将会给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留下永远都抹不去的污点,人生从此就要背负着十字架生活。

无论什么原因,一个人只要失去了忠诚,就失去了人们对你最根本的信任。不要为自己所获得的暂时利益沾沾自喜,其实你失去的可能远比获得的多,而且你所获得的东西可能最终还不属于你。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如果能捏得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镑智慧。”

曾国藩正是深谙忠诚要义,懂得忠诚价值,才把“忠诚”二字挂念于心,结果他也得到了回报。当然,忠诚并不等于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而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真正为领导着想。曾国藩也曾冒着生命危险直谏皇帝,他敢于这样做,就是因为他怀着满腔的忠诚之心。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能够让领导明白你对他忠诚尽职,你的事业就会飞黄腾达了。

忠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如果你有一批忠诚的下属,那你是幸运的;如果你对领导忠心耿耿,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领导不要抱怨下属懒惰无能,应该多关心自己的下属,对下属表达自己的充分信任,给下属更多的人文关怀,完善规章制度,这样,下属就会逐渐忠诚于你;别抱怨领导不识才,如果你能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领导的心情,急领导之所急,竭诚帮领导排除疑难,不斤斤计较回报,领导早晚会重用你。

不一定聪明但一定要勤

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

——曾国藩格言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曾国藩虽然是一代名臣,一生功名显赫,但他并非特别聪明之人。

道光十三年(1833年),曾国藩参加湖南院试被取中,列第十七名,属中上,入县学。曾国藩时名子城,是年二十三岁。道光十四年,湖南乡试,曾国藩考中,全省排名第三十六名,属中上。道光十八年正月,在京参加全国会试,得中,排名第三十八名,仍属中上。道光十八年四月,正大光明殿复试一等,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属下等,得赐同进士出身。

虽然他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并不突出,但他在之后的官路上,严谨自律,克勤克俭,终于成就伟业。

很多人在考功名的时候,勤奋可嘉,一旦做官后,便把勤奋抛于脑后,开始贪图享乐,浑浑噩噩了,这样的人必定不会有所建树。曾国藩与这类人不同,他从政之后,从来没有停止过勤奋的脚步。

即便是在统领湘淮两军,全权处理攻打太平军、捻军事务,并主管江南数省军政的时候,曾国藩每天仍利用闲暇读书写字。奏牍、书信、家书、批文、日记,这些都由他亲手所写或删定。仅现在留存下来的就达数千万字。

他每日自晨至晚,不断工作,不稍歇息。主要公文均亲自批拟,很少借他人之手。晚年右目失明,仍然阅公文、作诗文、写日记。

曾国藩在创办湘军之后,把是否踏实苦干作为选将的标准。在他招募的兵勇中,那些懒散、怠惰和疲沓的人,首先成为被淘汰的对象。曾国藩考察将官,也须看是否勤劳。他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天早起,亲自训练,办理各项事务。这种习惯,他保持了终生。

曾国藩勤奋办事可以从他任直隶总督时体现出来。

1869年初,他进京谒见。这是自从离京后第一次回京,前后已经过去了有十几年。当时,直隶虽是京畿重地,吏治腐败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官员疲顽,讼案堆积如山,民怨沸腾。曾国藩一上任,就拿吏治开刀。吴桥知县王恩照、曲阳知县万方泰、武强知县王庶曾、迁官知县周培锦、冀州知州宋炳文、保安州知州李作棠、怀安知县谷洪德,这些人性情疏懒,不理讼狱。曾国藩一律奏请革上述人的职,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饬,吏治民风,为之一振。

他不仅自己一生坚守勤奋,还把“勤”当做教导子弟的经常性内容之一。在他的家书、日记、诗文中,我们到处可见他强调“勤”字和关于勤的内容。即使在他出山打仗之时,也坚持写信给家中的几个弟弟,要他们坚守勤敬的美德,并以这美德教育后代。据现在已出版的最权威的《曾国藩全集》统计,从1840年至1871年32年间,他所写的家书数量,共计1 459封,约110万字。最多的一年是1861年,共235封。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勤奋的人啊!正是他的勤奋,让他能够在从政生涯中保证事业的完美,并且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完美地解决各种问题,保证了自己仕途之路的平坦顺利。

梁启超评曾国藩屡获战功的原因时,特意谈到“勤”:“文正公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指逆之中……其一生得力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吾以为使曾文正公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

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清朝的雍正帝也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勤于政务、认真求实的作风,是他成就大业的必要条件。

雍正帝继任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为了能够让国家强盛起来,他勤于公务,办事认真,细致严谨。尽管“自朝至暮,一日万机”,但他不怕繁累。

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十六日,一天之内,他将31位官员分成11批召见,决定任免补授。他阅览本章,不畏繁琐,谕令每日“将本多送”,不许积压。

雍正元年至十三年,他共处理六部及各省题本超过192 000件,每年平均14 700件,每日平均阅览题本在40件。虽然阅览本章属于例行公事,费力不多,但是,批阅奏折格外辛苦。奏折缘起于康熙,而全力推行则在雍正。具折的人数之多,奏折内容之丰富,均为前所未有。为了“宣达下情,洞悉庶务”,他把批阅奏折看得十分重要,每晚阅后亲笔批发,皆出一己之见,无一假手他人,也无一人赞襄于侧。

他在13年短暂的帝王生涯中,留下了为数可观的朱批奏折文书。《雍正朱批谕旨》一书共收奏折超过7 000件。若按检出刊刻的实不过十分之三估算,雍正一朝,经他手批的奏折在23 000~35 000件之间。这是一代帝王勤于政务的真实记录,也是后人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正是他的勤奋,让国家逐渐强盛了起来,为乾隆时期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勤奋是宝贵的精神品质。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到勤奋呢?曾国藩设立了一个标准,即“五到”说。

1. 身到

就是说凡事要亲身经历,要做调查研究,要勇于实践,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曾国藩举例说,比如做官,就要亲自查验案件,亲自巡查乡里,而带兵,就要亲自巡查营寨,和士兵一起攻城陷阵,同甘共苦。当官的不去调查,满足于下面的报告;做研究的不去亲身考察,满足于引用别人的资料。这些都是不踏实的。在曾国藩之后,毛泽东又将“身到”的原则发扬光大,旗帜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 心到

就是说对事情要用心揣摩、仔细剖析,力求能够透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有更深入的认识,才能真正认识事物。

3. 眼到

就是说要认真看,包括看人、看公文。这条看起来很简单,其实,“眼到”关键是练眼。曾国藩看人,一眼就能把人的优缺点,今后的前途发展看个八九不离十,这是多么厉害的眼力!看公文、看书,也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的人仅仅看见字面的意思,有的人则看到了字里行间的深意。想要练好眼力,就要看的时候仔细看,发现事物间蛛丝马迹的不同。长时间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会逐渐提高自己的眼力。

4. 手到

就是要勤写。比如人的优缺点,事情的关键点,想到就随手记录,以免遗忘。曾国藩在这方面非常用心。他的日记有很多种,有的是用来反省自己一天的过错,有的是用来记录读书的心得,有的是用来品评人物……从自我修身养性的功夫到识人办事的水准再到诗文方面的成就,曾国藩的成功绝大多数得益于这些笔记。

5. 口到

对于下属,除了用公文提醒他们该做的事外,领导还要时时用言语告诫他们。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军队需要鼓舞气势的时候,如果只通过公文告诉战士们该做什么,而不用振奋人心的话语鼓舞士气,那绝对是一大失误。

同类推荐
  • 像他们一样:感恩·责任·忠诚

    像他们一样:感恩·责任·忠诚

    本书以感恩、责任、忠诚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是个人学习榜样、规划职业生涯的范本,也是企业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弘扬企业文化的权威而精彩的读本。
  • 心灵瑜伽

    心灵瑜伽

    本书引用了大量经典的、充满智慧的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深入浅出,且文笔优美感人,让人读来在直觉了悟的智慧启发之余,也品味了一份丰厚的精神和文化大餐。
  •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在这个日趋开放的社会,需要人际之间越来越多越广地交流。沟通的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重要。而沟通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说话能力之上。
  • 致富要趁早:年轻人要懂得的101个财富哲理

    致富要趁早:年轻人要懂得的101个财富哲理

    这本书可能不是特意为你而编写的,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认为这就是他们想要看的: 要发财,先做发财梦; 钱只是钱,一件平常的物; 梦想再好,不行动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机会敲门的声音很轻,你要用心才能听到; 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一夜致富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拥有很多财富时就会从此不满足; 投资得当才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不当有才华的穷人; 正确的思考是致富的捷径;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保证把风险降到最低; 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 节俭是有计划地奔向财富; 财富不是你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能让你过得多好。
  • 别让不懂拒绝害了你

    别让不懂拒绝害了你

    《别让不懂拒绝害了你》内容涵盖了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的各个情况和分析。如如何拒绝熟人的“帮忙”;如何拒绝上司的无条件“加班要求”;在面对他人的“厚脸皮”时,有哪几种拒绝艺术,不驳他人面子,又不使自己为难;如何把握与同事与上司之间的关系等。本书文字幽默、轻松,有深度。通过一个个故事和实例,手把手教我们如何真正做到“拒绝”。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关人际关系的书,一本有关如何轻松生活的书,一本有关如何真正做自己的书,还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
热门推荐
  • 师兄个个都好坏

    师兄个个都好坏

    要不是为了找到能够帮助她重回现代的桃木牌,打死她也不会女扮男装,跑到这该死的荒山上去拜师学艺!不过,这样的生活好像也不坏,美男如云,堪比花娇,这么多俊俏师兄宠她怜她……那个沉稳的二师兄,为何一见她就面带微笑?那个酷酷的三师兄,为何总是喜欢亲近她,戏弄她?那个温暖如春的四师兄,为何会对着她的随身玉佩两眼发光说什么指腹为婚?哈哈,难道她真是倾国倾城,人见人爱?
  • 品茶拒绝表面功夫

    品茶拒绝表面功夫

    品茶,其实更是一种生活艺术!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茶的起源,到如今,茶已经遍及全世界,成为了风靡世界的饮品之一,甚至还形成了不同风情的茶文化。让我们我们从茶的起源,著名的十大名茶,沏茶,品茶,各国特色饮法,各式茶具等方面让大家品茶拒绝表面功夫……
  • 悠闲牧场主

    悠闲牧场主

    蓝天牧场、云朵绵白、群山起伏、草场葱绿、河流清澈、葡萄园碧云层叠,如画卷把徐徐展开,宛若天堂。悠闲的牧场生活,骑马、遛狗,养几只萌宠。
  • 腹黑大神赖上伪小白

    腹黑大神赖上伪小白

    她不过是采药的时候顺便救了个尸体,谁知尸体起来后竟然要求她负责。一口一个“夫人”叫着她的大神却是腹黑无下限,毒舌的功力每每都让她抓狂。网游里纵横的大神只专宠她一人。腹黑大神与伪小白的故事。谁说她是伪小白了,其实她是女神————经!
  • 轮回剑典

    轮回剑典

    他修宝典秘籍,炼奇功媚术,在风云变幻中修成巅峰武学,从此美人卧怀,剑指天下,掌控无尽轮回!
  • 无良商家坑遍三界

    无良商家坑遍三界

    这是一个卖劣质人生外挂的无良商家,努力地坑遍三界,并且感觉很爽地坑了自家售后服务组的事。这里是外挂售后服务组。我们的隔壁是捉鬼公司以及......心理诊疗室。请按正确顺序拜访。梨央被告知自己是外挂售后服务组的新任组长,走马上任后则在一桩一桩的事情中开启了自己的爱情外挂。她不知道这里是一个深渊,更不知道安排这一切的是她曾经的恋人。一个组长五个少年,隔壁还有俩神经病。不开后宫。因为,梨央的真爱一直在幕后,默默地......胡作非为。他亲手抛弃了她,如今却叫她回来。
  • 帝宠,一妃冠天下

    帝宠,一妃冠天下

    一个不老的隐世之族,一位穿越而来的少主,一个不败将军之女,一断被遗忘的神话。她是凌小小,亦是秘潋月,她算计天下算计他,却算漏了自己的情!一封满是谎言的圣旨,一个冠绝天下的妃子,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一曲生死轮回的浅唱。她是伶舟滟,是那个傻傻爱他的女人。夜之迷离,梦之情浓,他的身下躺着的是她,可是他的梦中却呼唤着那个已经死去的女人,那一刻她的心死化作对他的成全……
  • 重生之金牌卧底

    重生之金牌卧底

    凭借偷学而来的独门针法鬼门七星针,秦帅变身整蛊专家:强夺热辣校花初吻,暴打校园小霸王,调笑警队姐妹花;更为了一个绝世秘密,混入华夏第一神医身边当卧底,且看秦帅如何凭借独门针法雄霸都市,又如何跻身金牌卧底行列,坐享齐人之福!
  • 病榻遗言

    病榻遗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墟—残月

    墟—残月

    一命一生一双人,一朝一夕一幻梦,一点一滴皆过往,落得伤心两沉沦。殊途与归本浮沉,残月余晖问思愁。爱上一个人这样容易,可是好好爱一个人为何会这样难?她爱他不掺任何杂志,依照算计,万事成空。她成为了一代魔女,而他依旧是那高高在上的国师,两个人还可能吗?当那“你入魔我便随你一起入魔”的句子在耳边响起时,什么都不是问题了。酒杯干香留齿味无穷一线长万里连双枝节是磨意终到头谁独留?今生已尽来世未卜情干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