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4800000012

第12章

一是要突出张芝临池学书,超越常人苦学书艺,独创“一笔书”的史迹。二是要把握《后汉书·张奂传》、《书断》中对张芝均有记载与评价。三是要表现张芝不仅是一位卓著的书法家,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造毛笔的专家,他的形象特征,应从分析敦煌一带人的形象特点,突出其气质与风度。

在张芝的气质塑造上,要把握他是“今草之祖”,以“一笔书”为契机,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张芝艺术的绝妙之处;张芝已不同于一般“家”,而是达到了“圣”的境界,气质上要表现出他的正直、稳重、深沉而内心充满激情;举止应是大气、大度、大方,举手投足都充满阳刚之气;他拒绝进宫做官,具有高风傲骨而无丝毫媚骨,不贪富贵荣华,刚直不阿,飘逸潇洒的气度;他具有非凡的胆识,惊人的创造力,变法的决心与行动,构成了张芝智力过人、果断刚毅的性格特征。

基于以上思考,最后艺术家决定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更好地表现了草圣的内心世界。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反复讨论,数易其稿,直到1999年3月20日才算定稿。最终把张芝的年龄定在六十岁左右,因为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艺术创作最成熟的时候。造型上,让张芝右手握笔略略抬起,左手捏住右手衣袖,头部略略向左偏转,表现他学识渊博,艺术精湛,构思成熟,欲下笔而未下的一刹那。再是尽量增加动感。现在,由何鄂创作的万年青花岗岩张芝雕像,已经屹立在兰州碑林西廊前。雕像底座上,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草圣张芝”四个大字。蓝天,白云,绿草,黄瓦,古人犹在,雄风长存,一代书法大师的风采,被映衬得栩栩如生,观者无不肃然起敬。雕像底座上有一段400字的张芝简介,系流萤先生七易其稿的呕心沥血之作。最后一段为:“时人曰:张芝乃旷世奇才,光耀千秋,影响所及,遍于寰中。值兰州碑林肇建之日,雕张芝像立于黄河之滨、白塔山之巅,藉以缅怀先贤,激励来者。”

游人们沿着东西长廊缓缓而下,直去碑林主体建筑“草圣阁”。在数百米长的长廊内镶嵌着甘肃历代著名书法家刻石和当代名家恭录的咏陇诗词百余首,正、草、隶、篆相映争辉,流派风格迥然不同。仔细品味着这许多古今书家的得意之作,会从那冰冷坚实的碑石所组成的人文风景中品咂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辉煌和今天这片待开发土地上的后来人的文艺繁盛。

镶嵌在西廊最显著位置上的便是东汉时期甘肃籍著名书法家张芝的《冠军碑》。上面写着的是:

“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汉张芝书

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位于南端最高处的“草圣阁”高约30米,盘空楼阁直插云霄。它是碑林中体量最大的建筑,飞檐红柱,桔黄色的硫璃瓦冠顶,巍巍壮观。登阁凭栏远眺,兰州市区楼厦林立,历历在目;俯瞰黄河如带,大河上下云蒸霞蔚,茫茫东流。夜晚,万家灯火,灿若珠玑,疑似银河;放眼北望,群山巍峨,山林呼应,构成了“客山拱状,主山始尊”的壮观景观。

天下第一帖

《淳化阁帖》全名《淳化秘阁法帖》是我国法书丛帖之祖,可说是唯一结集了残唐五代以来的文化遗产的书法汇帖。所谓法帖,就是古代名书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的。法帖原版以枣木刻之,以当时名贵的歙墨和澄心堂纸棰拓而成,拓印量小,宋太宗拓成阁帖赏赐近臣,因而民间流传极少。刻成不久于宋仁宗庆历年间因宫中失火,原版尽数焚毁,因而初拓本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

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代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未见此种拓本流传。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致使法帖真伪杂糅,错乱失序。然“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书法赖以流传。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顾从义本、潘允亮本、肃府本等较著名。

宋太宗赵光义于淳化三年(992年),出内府秘阁所藏历代名家法书墨宝,令翰林院侍书王著编次、摹刻,汇成我国第一部大型法帖——《淳化阁帖》。因完成于北宋淳化年间,故名之。

全帖共分十卷,前五卷是历代帝王、名臣和诸家的篆、隶、草、行、楷各体,选入唐以前百家的书法,如张芝、钟繇、索靖和欧、褚、颜、柳等人的作品,后五卷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草书墨迹。璞玉浑金,字字珠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后木版毁于战火,故传世拓本极少。从宋至明转相传摹,不下数十家,玉石杂糅,真赝难辨。其中,明朝肃王府在兰州翻刻的版本,从宋刻本摹成,世称“肃府本”或“兰州本”,是现存时代较早,摹刻较精,而又保存完好的一部法帖原石。

肃府本《淳化阁帖》重摹于明朝后期,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四皇子朱模为肃庄王,赐宋本《淳化阁帖》一部,以为传代之宝秘藏内府。万历年间,陕西右参政分巡临巩张鹤鸣得阁帖别本,向肃宪王朱绅尧借藏帖校对,因请姑苏温如玉、南康张应召双钩。次年,宪王乃令摹刻,未成而薨,世子朱识鋐踵成之。先后历时七年,用富平钟磬石144块刻成,收藏于肃王府东书院遵训阁内,视为珍宝。各卷末除照刻宋本款识外,新镌“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岁(公元1615年)秋八月九日,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令旨,重摹上石”隶书三行。帖藏肃府东书园殿遵训阁,视为珍宝。倪苏门《古今书论》云:“淳化帖在明朝,惟陕西(注:当时陕、甘尚未分省)肃王府翻刻石最妙,谓之肃本。从宋拓原本双钩上石,所费巨万,今市本相去天渊。”陈奕禧《皋兰载笔》称:“初拓用太史纸、程君房墨,人间难得,拓工间有私购出者,值五十千。”郑学孚在《夤帖举要》中也说:“明翻刻阁帖,以肃府本为最佳,跋语亦最多。”今存肃府帖初拓本,笔力遒劲,纸好墨匀,清新悦目。人称“新旧不爽,毫发俱在,与宋本无异”。在明代翻刻阁帖中居于首位。《淳化阁帖》历代广为翻刻,宋时已有30种以上的翻刻本,元、明、清三代更是不计其数,形成了玉石杂糅,真赝难辨的局面。自明万历年至光绪末年的300多年间,肃本《淳化阁帖》原石屡遭战乱毁坏,历代也曾相继进行补刻,以臻完备。明肃王府在兰州由宋刻本摹成的版本,是现存时代较早,摹刻较精和保存最好的一部法帖原石,为研究兰州肃府本《淳化阁帖》提供了又一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甘肃日报》介绍,对肃府本《淳化阁帖》摹刻法帖的优劣、肃府帖的祖本问题,前人也多有评论。

一般人士认为前八卷摹自阁帖原本。肃府本一至八卷,笔势肥厚方整,遒劲奔放,与某些细瘦的版本不同。翁方纲在鉴定一本有银锭纹的阁帖拓本时说:“肥厚与肃本相近,而笔势颇方。闻之初拓宋本,亦肥而方也。”(《苏斋题跋》)孙承泽云:“近人多不识阁帖,某家宝藏本皆非真。真者字极丰穰有神采,如潭、绛则太瘦,临江则太媚。”他还举出几条辨认真帖的标准,如“他本刻卷数在上,版数在下,惟此本卷数版数皆相连属”;“他本行数字比帖中字小而瘦,此本行数字比帖中字皆大而浓”等(《闲者轩帖考》)所谓“肥而方”,“字极丰穰有神采”,以及旧有卷版数的刻法,正是肃府本具备的特点。再将肃本与被称为由“毕士安所得赐本”摹刻的乾隆四十三年《钦定重刻淳化阁帖》作比较,其气韵之奔放、古朴,都十分相近。可知此帖前八卷实得阁帖初刻原本的真传,人称“不失宋帖本来面目”,是不过分的。

肃府帖卷九为别本。肃府本第九卷笔画细瘦,无旧刻卷版号,卷尾脱失“塞仰料静”以下三行十八字,有别于其他各卷。翁方纲认为“肃本此九卷是别从一本摹入,以致过于细瘦”。我们判定此卷是摹自南宋别本。

肃本卷十摹自“修内司帖”。第十卷笔迹较前八卷反见肥硕,亦非原本。前人曾以南宋淳熙年间摹刻的“修内司帖”与肃本对校,认为修内帖卷十是此卷的祖本。

尽管肃府帖的祖本存在掺杂不一的问题,但在明朝翻刻阁帖中仍不失为较好版本。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陕西费甲铸用肃府初拓本重摹一部,置于西安碑林,称为“陕西本”或“关中本”,足见肃府本影响之大。肃本阁帖附有较多的后跋,也为其他摹刻本所少见。初拓本有张鹤鸣等二十七跋,及温如玉跋一版,不啻是一部法帖简史,对研究该帖颇有参考价值。

《肃本淳化阁帖》是由148块石碑组成,刻成后,曾多次遭到破坏。明、清之际,帖石佚失,损坏多块,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洮岷道陈卓聘邀陈曼仙、毛香林补摹四十余版(处),帖文补全,复成完璧。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陕西提督王辅臣随吴三桂反清,攻陷兰州,曾以帖石为马槽,致有“马房光怪,枥马皆惊”之说。清军围城,守兵又毁石为炮子,使部分帖石遭到损坏。左宗棠督甘时,将这肃王遗物交文庙保管。光绪末年,翰林刘尔炘移帖于兰州府文庙尊经阁保存(后为志果中学,今兰州二中内),又补刻木版释文40块。此后,得到甘肃教育家赵元贞先生长期保护。抗日战争时期,为防日机轰炸,一度埋入地下。一次赵元贞先生出差宁夏,《肃本淳化阁帖》被全陇希社挖出后收藏在丰黎义仓,一时要求《肃本淳化阁帖》归属的单位很多。他回兰后,向执政当局据理力争,将其要回归志果中学保管,安装在尊经阁深檐下。1966年交甘肃博物馆珍藏,现存141块,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石高27.4厘米~34.5厘米,宽36.5厘米~40.7厘米,厚5厘米~8.9厘米,大都为两面刻字,也有仅刻一面的。据了解,“阁帖”肃府本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全的“阁帖”,目前有记载的全套国内只有两套,分别被北京故宫、甘肃博物馆收藏。

关于天下第一帖《淳化阁帖》近年来又有不少新的发现与进展:

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收藏家安思远手中购回初拓本《淳化阁帖》残本,仅存第四卷、第六卷、第七卷和第八卷,共170帖。该拓本残本在上海展出后,引起轰动……

其中,被誉为《淳化阁帖》至善本的《懋勤殿本》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香港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共10卷的《懋勤殿本淳化阁帖》,以高科技的印刷技术,展现了这一书法艺术瑰宝。这是懋勤殿本自乾隆时期入藏故宫后,第一次全部十册完整印刷出版。

几个月前,扬州一收藏家收藏的一套(十册)完整的《淳化阁帖》明肃府本,虽然十本字帖的封面已发黄,有点破旧,但翻开字帖,却字迹清晰,完整无缺。经上海博物馆古碑帖专家陶喻之先生等鉴定,评价为“品相如此之好,完整无缺,为世间少有,上博至今都未收藏全套。”确认为真迹,引起了轰动……

《甘肃日报》2005年11月报道,庄浪县博物馆在整理馆藏古籍善本时发现一套明代肃府本《淳化阁帖》拓本,全套共10册,每册均用桐木板制作封皮。该拓本长31厘米,宽20.5厘米,拓印精细,精裱工整,保存完好。卷首有“历代帝王法帖第一”、“汉章帝书”字样,第十卷后有明代肃世子、张鹤鸣等人的题跋。经考,庄浪县馆藏《淳化阁帖》拓本均属兰州肃府本……

一身正气的书画家朱克敏

书画立身的“五朝老人”

朱克敏(1792—1873),字时轩,号游华山人、凤林山樵,晚号太华山人,颐道人。甘肃皋兰县(今兰州市)颜家沟人。他的一生正如他曾经自刻的一枚印章文字总结的那样:“乾隆年生,嘉庆秀才,道光优贡,成丰教官”这句话基本上概括了他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半生科场徘徊,半生教书育人,终年81岁,自称“五朝老人”。《皋兰县志》称:“朱克敏性通脱无城府,然绝口不谈人短,亦不论时政得失。”此话并不尽然。面对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也会表露出一身正气来。如他在林则徐等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下,曾写出一首《戒鸦片烟歌》长诗就是明证。

他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他所处的时代适逢“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其与汉代“文景之治”和唐代“贞观之治”都可谓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社会经济的繁荣,给文化也带来了生机。清代的泛古思想导致文化艺术的全面拟古与观念的泛化,当然,作为地道庶民艺术家的朱克敏,也无法回避这个现实。

朱克敏自幼苦读经史,博览群书,书画俱佳。年轻时,他无缘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无法改变日渐窘迫的生活,聊以教书为业,一生致力于书画,仅以笔墨糊口。他毕生从事书画创作,尤以书法成就为最,在陇右颇负盛名。其隶书摹汉唐诸碑,楷书摹颜鲁公家庙碑。行书则糅隶楷于一体,苍劲隽逸,恣肆跌宕,独具一格。时轩善画花卉,尤工于画菊,常效法白阳山人(明陈道复)笔意写菊,不求其真,但求其意,淡墨欹笔,自成风格。精于诗文,留下诗文墨宝不下百篇,著有《赋律入门》等传世。

恬淡闲适的书画风格

清代以来流传于世的书画作品甚多,除甘肃境内,外地也有所流传,在北京故宫的书法藏品中也有他的书法佳作,多受世人瞩目,尤其在书法上所下功夫甚深,篆、隶、真、行、草诸体皆备,最有创建的当属隶书。这与其所处的这个时代相一致,打破帖学垄断,顺应包世臣、康有为上溯六朝碑版以及秦、汉、魏、晋金石文字,下承碑学大兴的“碑学期”时代,加上他勤奋钻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朱体隶书”。朱克敏的书法,犹以隶书为最,取法庄严浑厚的《衡方》、《三公山》、《校官碑》等,加以自由豪迈的《石门颂》,优美秀丽的《曹全碑》、《乙瑛碑》。其笔法多同于邓石如。以其个人的审美趣味来改造隶书,发展成为自己气魄博大的风格,它不同于郑板桥的“七分半书”,也不同于伊秉绶的“八分”之体,以其自身的阅历、身世、才学凝结的心智,追求一种雄阔、含蓄、静穆之美。

在其隶书“活计敲诗读画,生机养竹听松”一联中,透露出一种恬淡与闲适,如“养、计、诗、读”等横画的纤细与“生、活、听、画”等字线条的粗细对比中,可看出书家“无意于佳”且“随处立真”的自然心态。代表了其书法成熟阶段的风格,具有其作品的典型特征。四围方整,不斤斤计较于隶书的蚕头燕尾,体势茂密充实,稳健平直,具有较强的魄力,二边行书落款,回转盘于隶书两边,和协相融。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博大的气魄表现出的不是优美而是壮美,犹如孟子所肯定的神奇意境:“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大而化之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这幅隶书从其落款可以看出是其晚年八十二岁时所书,可谓是“人书俱老”,在形式上以一种粗犷、激荡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同类推荐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人间万象顺口溜

    人间万象顺口溜

    本书收集有文字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顺口溜段子500余个(笔者创作的小部分),分作“社会百态”、“世人万相”、“官场调侃”、“话说吃喝”、“爱情婚姻”、“健康益寿”等篇,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其中“健康益寿歌诀”80则。以供读者品味欣赏,并从中了解百姓的风趣幽默及智慧。书中的语言活泼、文字灰谐,雅俗共赏,给人启迪。
  •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将古代圣人的原作加以搜集并编辑成书,这些文章展示了古人的治学态度、处世之道、修身之法。
  •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本书研讨生肖牛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闲话鼻烟壶(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闲话鼻烟壶(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该书展示一百年来百位散文大家的创作成就,反映出我国二十世纪散文发展的概貌和轮廓。每位作家附小传。
热门推荐
  • 智力加油大派队(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智力加油大派队(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 至尊魔炼丹师:绝美教主

    至尊魔炼丹师:绝美教主

    她,是21世纪的金牌小偷杀手,飞花摘叶俱可伤人。却穿越到苏府最没有用的废柴五小姐身上。他,是万人敬仰的天之骄子,天赋卓越,受尽万千宠爱于一身,世人的生杀大权皆掌握在他的手里。世人皆知她是草包废柴,任意欺压凌辱。唯独他慧眼识珠,对她百般宠溺,对她强势霸道誓死不放手。她的一笑,试问天下之人,谁可攀比?他说:今生有你,相伴终生,生生世世,永不分离,便已足矣。她说:你若不离,我便不弃。我必倾尽所能,和你共看山河风光,与你白头偕老。她,身有特异功能,倾国倾城。他,身有旷世神功,且看强者与强者碰撞,是否能擦出爱情的火花?【苏门系列一之苏璐】
  • 寻之极

    寻之极

    :混沌之初本源现,开天辟地纳生灵,我为域主定万法;本源破域化虚无,虚无之境凝虚界,虚界化灵星系始,浩瀚无穷破生死。。。。。极,真的是指至上的力量吗?也许另有其他吧,因为有个人,他一直都在寻找着。。。
  •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本书共分15章,第1~4章概括介绍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劳动管理的组织以及劳动关系预警等整体性理论;第5~9章系统介绍劳动合同管理的具体技术方法;第10~15章细致阐释劳动合同管理中比较突出的双方争议的处理技术。 本书贯彻由宏观到微观、先理论后技术的原则,全景式的介绍、程序式的剖析,对企业合同用工制度的宏观、微观各个层面都作了较好的梳理。理论介绍简洁明了、框架清晰、技术方法合乎法律规范、操作性强,特别适合于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应用,对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就业者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个人随笔

    个人随笔

    个人感悟,个人随笔,随便写写,随便发发。新书《带着美女去伏魔》八月一日正式连载,欢迎阅读。
  • 笑隐大欣禅师语录

    笑隐大欣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公司设立与股权纠纷

    公司设立与股权纠纷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公司法》及司法解释中有关公司设立与股权纠纷的一些热点法律问题进行宣讲和普及。
  • 公路上两个可怜的人

    公路上两个可怜的人

    “城管”不知何时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城管这样的人数也数不尽。公路上可怜的人,你们一定也见过。六十多岁花白头发的老人,坐在三轮车那摇摇晃晃的高高的白菜垛上,西北风呼呼刮着,可是不怕吃苦就行了么?白菜哪有那么好卖呢?
  • 紫阳真人内传

    紫阳真人内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