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1800000001

第1章 神奇的进化论:人猿竟然同祖(1)

石破天惊的猿猴变人学说

人类起源之谜是一个能引起人类无尽遐想的话题。千百年来,诸多声名显赫的人物提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理论,并言称自己诠释或揭示了人类起源的问题,例如神创论、外形起源论、大海起源论、化学进化论等。但是在人类智慧越来越强大的聚焦之下,很多假说都被推翻,最后人猿同祖论成为了主流学说。

1863年,英国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出版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把人和灵长类动物的身体结构作了详细的比较,由此证明人是猿类的近亲,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即人是由古代的类人猿逐渐变化来的,或者说人是和猿从同一个祖先分支而来的。他是第一个提出“人猿同祖论”的科学家。

1871年,达尔文出版了《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详细列举了人和动物在胚胎和身体构造上的一些相似之处,进而来论证人与动物的关系。他在书中还举出一些在有的动物身上很发达却在人的身上由于不再有用或用得很少而退化的肢体,如尾巴,来论证人类与动物的“血缘关系”。

达尔文提出的“人猿同祖”的观点与基督教“上帝造人”的说法是对立的,因此便遭到了学术界落后势力和基督教会的强烈反对。1860年6月,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的次年,英国科学促进会在牛津召开会议,会上有3篇论文攻击达尔文。当时达尔文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他的好友赫胥黎参加了会议。由于主教根本不懂生物,但他依仗宗教的权威,提出:“按照达尔文的观点,一切生物都起源于某种原始的菌类,那么我们人类就跟蘑菇有血缘关系了。”然后,他又恶毒地攻击赫胥黎道:“请问,按照他的关于人是从猴子传下来的信念,那么跟猴子发生关系的究竟是你的祖父一方,还是祖母一方?”

幸好现代科学的发展帮助了科学家,他们可以使用各种新方法与新技术来界定人类、猿类和猴子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黑猩猩与人类的关系最近,它们和人类是共同的祖先,但从700万年前开始分化开来;再往前200万年,大猩猩又从那时的共同祖先分化出去;其他的猿类在时间上和亲缘关系上,就更早地与人类分化了。

原始人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已经接受了这种理论,即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它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

对于这些难解的谜题,古人类学家也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有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特别是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000万。2500万年前之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万。500万年前之间。

那么,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开始就在亚洲?

争议不断的人类起源地

到目前为止,影响最广泛的就是非洲起源说,即人猿分离最早从非洲开始。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早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发现,而摇摆于世界各大洲。

欧洲也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源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骸骨被发现,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更多,有236起。

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以外,在亚洲其他地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做是最早的人,甚至称其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只不过是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大洲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而到了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北京人”的发现引起了巨大轰动,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911年,加拿大裔美籍古生物学家马修·威廉迪勒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论证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但是仅凭一点个体化石就要证明人类起源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完整的化石链,那么以上种种学说到最后也只能是一种假说。那么,关键的化石在哪里呢?

从“东非能人”到“露西少女”

非洲起源说之所以能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就是因为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曾在非洲大量涌现,“东非能人”和“露西少女”的发现,也使得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最早的南方古猿化石是1924年在南非开普省发现的,它是一个古猿幼儿的头骨。通过对化石进行研究发现:它的脑容量虽小,但比黑猩猩的脑更像人;从头骨底部枕骨大孔的位置判断,已能直立行走。于是,被定名为南方古猿,认为它是介于猿和人之间的类型。

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七十余年,在非洲有不少于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所以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但很快地,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二十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能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前。

“东非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

1974年11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多纳尔德·约翰森等研究人员来到号称“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他们在那里的哈达地区发掘到一具不太完整的古人类化石。根据骨骼的形态分析,化石的主人是一爪年仅20岁的女性。约翰森给她起了个名字——“露西少女”,并详细分析了她的身体结构特点。约翰森认为,“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300万年以前,她已经能够独立行走。

同类推荐
  • 天下为公(中华美德)

    天下为公(中华美德)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立志勤学、爱国爱民、惩恶扬善、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传。本书以“天下为公”为主题来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 学生最喜欢的科普书:来自天外的不明飞行物体

    学生最喜欢的科普书:来自天外的不明飞行物体

    UFO是一种被公开报道出来的人们对某些自然现象的主观感受。包括在天空中看到的物体或光,或者在陆地上的外观、轨迹和基本的动态和发光表现。这些现象无法用逻辑的、常规的方法来解释,它们不仅迷惑了最初的发现者,而且连相应领域的专家在经过对可靠证据的仔细检查之后也无法对那些现象作出一个明确的解释。
  • 安徒生童话全集(四)

    安徒生童话全集(四)

    《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有着独特而又无穷的魅力,其中著名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想穿新衣服而又因此上当受骗的皇帝等,栩栩如生、形象生动。阅读这些故事,小读者们可以感受到真、善、美的巨大魅力,并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染。
  • 科技创造生活

    科技创造生活

    伟大的发明改变人类生活,惊人的发现震撼整个世界,共同分享发明发现的智慧之光! 计算机、电话、电影、电视、汽车、飞机、轮船……我们在享受这些科技成果的同时,是否想过它们是被什么样的人发明或发现的呢?发明家们又是如何想到并做到的?这些问题让人感到万分好奇。
  • 白色狮子王

    白色狮子王

    《白色狮子王》由林华玉所著,《白色狮子王》收录了作者近期创作的寓言作品,其中多数为情节性强、富有哲思的动物寓言。作者通过寓言这一个老而又经久不衰的文学体裁,运用比喻和讽刺等写作手法阐述哲理和智慧,让读者采撷知识之果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寓言之篇幅短小、意境深远作用。
热门推荐
  • 朝花夕拾·呐喊

    朝花夕拾·呐喊

    《朝花夕拾》除了《小引》和《后记》外,共由十篇散文组成。着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从幼年在三味书屋启蒙到青年留学日本。虽是过去生活片段,却勾画了一幅连贯而丰富的历史生活画面。《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五四“前后的社会生活,深层次地揭示了种种社会矛盾,对中国传统观念及旧有制度的陈腐进行了深刻的、彻底的剖析和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 美景多珍重

    美景多珍重

    岑美景一心仰慕作家蔚青城,终于有机会成为他的生活小助理,却发现这位作家好像和传说中的不太一样?传说他特别随和,特别喜欢笑,特别温柔,特别风趣。事实却是——面试天不断泼美景冷水,还各种命令她。美景一日三餐有菜有汤的好生伺候,他却无比嫌弃:“下次记得加辣椒,朝天椒,而且不要再让我看见绿色的东西,这种散发青草味道的食物有什么可吃的,你还不如直接啃饲料”。美景带他去交电费,忙前忙后,焦头烂额,叫他生活常识,他却放马后:“难道你不知道交电费可以用手机交吗?以前的助理都是这么交的”。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扔给她岑美景一个蔚青城!"
  • 天下搜神记

    天下搜神记

    在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国度之间,都会有世代流传的神话故事。可能很多现代人都会问:现在的神仙去了哪里?现在的妖怪在何方?
  • 第二空界

    第二空界

    平凡的成长,平凡的修行,平凡的爱情,平凡的兄弟,不平凡的世界。天地那么辽阔,为什么容不下卑微的我……
  • 家有医生

    家有医生

    疾病的威胁是十分普遍的,有些人能够免于疾病,有些人却不能幸免,这是因为前者能够对疾病早预防、早治疗,而后者因为无法读懂自己身体早期发出的疾病信号,因此饱受病痛的折磨。《家有医生》从多种常见病的防治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是一本专业性与实用性融于一体的健康宝典。
  • 炀帝开河记

    炀帝开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能力者的未来

    能力者的未来

    这是一个充满能力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科学崩坏的世界上帝在哪?能力者花开,花谢我来自过去,且在未来,独酌一杯
  • 藏香: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藏香: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继《川藏秘录》后,80后青年作家廖宇靖另一部藏地风情小说《藏香: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廖宇靖坦言,“这是一个让你一见倾心的爱情故事”。
  • 傲世寰宇

    傲世寰宇

    傲世千古无人敌,纵横寰宇吾为尊!这是一个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玄奇世界。千篇术法,万般大道,在乎一心,心若强大,无人可敌。且看夕阳以一颗“傲”心,独步天下,傲视寰宇!这个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一瓶非常可乐开始的……
  • 苍穹之影

    苍穹之影

    简介1:两百年前,轩辕帝国在兽潮的喧嚣声中崩溃,三十万铁骑全军覆没。军神叶天胤挽狂澜于即倒,建立叶氏,两百年薪火相传。简介2:二十年前,影者同圣轩帝国剧烈碰撞,史称倾国之乱,叶氏被波及,全面走向衰落。简介3:二十年后的今天,表面上的白痴,懒鬼,众口皆碑的废柴,孤独的游走在最阴暗的角落,只为发出那决定胜负的一击。谨以此文向老猪、江南等人致敬,缅怀那段逝去的热血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