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1100000005

第5章

应修人(1900-1933)原名应麟德,字修士,浙江慈溪人。1920年任中国棉业银行出纳股主任,并开始发表新诗和童话。1927年赴苏联入莫斯科孙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先后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临时中央组织部工作。1932年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1933年领导并参与沪东区英美烟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在与国民党特务搏斗时牺牲,诗作充满对封建礼教的反判精神,并吸收民歌和外国近代新诗的营养,具有清新、质朴的特色。

《小小儿的请求》为一首小诗,他以“商量”祈求的口吻,表达了一个小小的请求,“不能求响雷和闪电底归去”,那么“只愿雨儿不要来了”再不就求,“风儿停停”,连风都不能停的话,就希望风儿吹得轻点,如果执意要狂吹,便请求不要吹到钱塘江以南,最好“不要吹到我的家乡,”至少“不要吹醒我的妈妈”。作者以一种稚童的心理,稚童的表白和思维逻辑,显示出诗人的那颗真挚纯朴的童心,唯独这般才能表现他对母亲的真诚炽热的爱。这首诗的奥妙就在诗人不仅善于抓住请求时,以儿童的心态去扣人心弦,激发人类对弱小生命的情感,欲擒故纵。在祈求上通过一再“降低”要求,从而使人们在心里产生感情的反差,就像凸透镜的光域和光束密度的关系一样,光圈越小,光质的密度便越大,让诗祈求的核心凝聚到一点上。就是只要老天别惊醒睡梦中的母亲,任你狂风恶浪,雷雨交加,都能忍受,都不在乎。这种递减的请求,将游子对家母的挚爱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以弱化祈求的手法,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这首诗从自然环境着手,通过风雨雷电的无情,恶劣气候的无能为力,突现小诗千古不变的母爱主题,角度新颖,感染力强,在广阔的背景中,精心遣使“轻,小”二字,让读者感到特别的温暖,熨贴,真切。把小诗的功夫做到家。

蕙的风……………………………汪静之

是那里吹来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惠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的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然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一九二一、九、三

[鉴赏]

汪静之(1920))。安徽渍溪人。1919年就读于在屯溪安徽第一茶务学校,并作新诗,1920年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1921年和潘漠华等组织晨光文学社,出版《晨光》周刊。1922年春与潘漠华组织湖畔诗社。1926年去芜湖任中学教中,不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辑。1928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先后在上海、南京、安徽,山东等地任中学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军校广州分校国文教员。1946年后任徐州江苏学院、复旦大不教授。1952年后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55年去职,定居杭州。

这首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将人类的情感复归自然,首先是意象的自然化。惠,是一种香草,作者以它来象征怀春的姑娘,即抒情主人公所钟爱的“伊”;“雅洁的蝶儿”则是“伊”的情人。其次是情感的纯化。爱情的表达在这里至真至纯,没有半点遮掩、扭捏和羞涩。姑娘因为爱而放出“幽香”,“蝶儿”因为爱闻香而至,二者的行为单纯和直接。诗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人类最自然纯净的爱情心态,没有半点传统道德的污染。因此全诗显出一种童稚的朴素和单纯,也显得十分清新自然。

然而诗人并没有就此止步:从“深锁”、“幽怨”“禁锢”等词中,我们感到了“园”的阴影和压力,正是这阴影使主人公的“甜蜜”染上了“悲惨”和“伤”。至此,诗歌的反封建意义就被突出出来。

雪的歌(节选)……………………………冯雪峰

我终于使大地的狂乱,归复与晴朗的,生发的,

而且愉快的我的性格;

我的威武,和我的妩媚,

是精深的呵。

哦,终于,我的晶莹,

我的美丽,

只有在我静躺着的时候,

张着我的眼睛,

等我的爱人,太阳,

伏下身来,在我脸和全身上吻着的时候,

才达到了那顶点。

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呵,

只有它,能够显出我的美,

只有它,它的光和我的光相融合,

大地达到光和美的最高巅;

只有在太阳底下,

我满身上走着青红紫翠的彩光,

我洁白肥满的身体曲线诱惑地波动着。

哦,当它吻着我,

当它用热情爱抚着我,

我是怎样地要消融了呵,

只有它,能够消融我,

只有它,是我要消融在它怀里的;

我心中的爱又是怎样地燃烧着,激动着呵,

终于春天在我身下转侧,

从我的怀中跳起;

我终于逐步逐步地消融。

我的爱情愉悦的眼泪浸淹着大地,

寒风已最后呼啸而去,

煦风开始跟着蜂蝶拂过我,

大地上响着一片令人消融的幽妙的音乐。

在音乐里我消融去。

[鉴赏]

冯雪峰(1903—1976)原名冯福春。浙江义乌人。1922年春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与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等结成湖畔诗社。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结识鲁迅,成为挚友,后与鲁迅共同编辑有关艺术论的丛书,翻译介绍外国的文艺理论。1930年参加左联,曾任中共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书记等职。1933年赴苏区,从事革命实际工作。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回到上海,支持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抗战期间被捕入狱,囚于上饶集中营。1949年后历任上海文联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冯雪峰曲折的人生道路决定了他文学成就的多面性。早期诗作闪动着青年人特有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及人间不幸的体悟,稚嫩中表现出一种明快清新的风格。三十年代后在革命文学理论建设和鲁迅研究等方面成就不凡。四十年代诗歌沉雄深邃。他也是中国现代寓言的开拓者之一。著有诗集《湖畔》、《春的歌集》(与潘漠华等合集)、《真实之歌》(后改名《灵山歌》),文艺论集《鲁迅论及其他》及杂文集《乡风与市风》等,有《雪峰文集》行世。

《雪的歌》是一首被囚禁的革命者的狱中激情三部曲,即:狂舞——毁灭——升华。

皖南事变发生后,冯雪峰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41年至1942年间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在狱中作者进行了一生中的第二次诗歌创作,出狱后将这些诗作结集为《真实之歌》问世(1946年经修订改名为(灵山歌)出版)。冯雪峰自述说,这些诗是他“在最灰暗日子中的破裂的心境之产物”。长达两百零六行的抒情诗《雪的歌》就是其中的著名篇章。

在抒情诗中树立起一个抒情主人公形象,并以他的视角为该诗的视角,这并不罕见。《雪的歌》以雪花为第一人称,使雪人格化,成为诗人灵魂的化身,而这首诗的视角也就是雪花的视角了。但是,仔细阅读不难发现,《雪的歌》中若有若无地还隐藏着另一个视角。试看全诗的开头:“我从暗黑的天空,飘落到暗黑的地上,/一片一片地飘飞;/一片雪儿一个光,/一个光附随着一个黑影儿”,这是对空中雪花细致入微地观察,这是一个看雪人的视角,也就是诗歌背后的写作者作为人的实体的视角。可以说,《雪的歌》隐含两个视角,一个贯穿始终,是雪的视角,人的灵魂视角;一个若有若无,是看雪的视角,人的身体视角。那么,这种双重视角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一是物我同化,雪的高洁与人的高洁合一;二是离魂效果:雪花是囚徒身上飘出的自由的精魂,雪花观人其实就是人的灵魂对自身的反观。

狱中环境阴暗残酷,狱中之诗却豪放而不失柔美,高洁而不失绚烂,深沉又飘逸,雄浑又细腻。全诗视野开阔,极富动感,跌宕有致。共分七节:第一节写雪的降落;第二节写大地的改妆;第三节写万物的萌动;第四行写雪与人的神交之舞;第五节写一切与雪共舞;第六节写雪的融化;第七节写春天降临,雪的归踪。诗中雪花的舞动与诗绪的跳动正相合拍。一至五节写了雪花旋舞,遍及天地,感应万物,且舞动得越来越强烈,与天地万物灵通冲会,达到高潮;第六节狂乱回落,但余音未尽,情绪仍是震颤的;最后一节开阔平缓,诗绪在升势中归入凝定。这样,形成动静落差,一气呵成读下来,极富内在韵律美。事实上,诗绪的内部饱含的是在牢笼中乞望自由与美好的生命激流的奔涌。第六节写雪花在日照下融化,却好似一场雪与阳光热恋达到高潮的过程。雪的消融不是痛苦的,而是欢欣的,是在毁灭中体验了生命愉悦的极至。而最后一节写雪化作春水升入白云,或长存山颠,实际上是赞颂了生机勃勃的生命的永恒升华。这样,从狂舞到毁灭再到升华,这三步完成了一个狱中革命者内在生命激情自由高蹈的全程。当身体遭受非人的磨难时,精神却可以不仅没被麻痹和压垮,反而呈现出常态下罕见的异彩和光辉,这或许就是造物主对人类的最高恩赐。

(赵元)

飞尘……………………………废名

不是想说着空山灵雨,

也不是想着虚空足音,

又是一番意中糟粕,

依然是宇宙的尘土,——

檐外一声麻雀叫唤,

是的,诗稿请纸灰飞扬了。

虚空是一点爱惜的深心。

宇宙是一棵不损坏的飞尘。

[鉴赏]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1924年加入语丝社,1930年与冯至合编《骆驼草》周刊。曾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任教。出版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长篇小说《桥》等;20年代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开始新诗创作,诗约40余首,但未结集出版,曾出版诗论《谈新诗》。

朱光潜曾指出:“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与道人风味,他的诗有一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废名既接触过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又深爱中国传统诗人李义山、温庭筠的作品;既推崇老庄哲学,又热衷禅宗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知识背景,使其诗玄奥难懂。

《飞尘》是一首参悟人生意义的现代诗,表露了诗人内在的矛盾、痛苦。

全诗八句,起笔即以两个否定句——“不是想说着空山灵雨/也不是想着虚空足音”——表现诗人“此在”的心理倾向,即不是“想说着”、“想着”那种“空山灵雨”、“虚空足音”般的超尘脱俗的非现实情景。诗人尽管热衷于禅宗,向往“空山灵雨”、“虚空足音”的境界,却不能真正割舍现实,无法真正遁入佛的虚空,对现实有一种现代人的执著。此时,他直言不关心“空山灵雨”、“虚空足音”,言下之意就是关注现实人生。

关注现实,结果却“又是一番意中糟粕”。“又是”表示不止一次,“意中”意味着对某种理想状态的想望,而想望的结果却又是一番“糟粕”,就是说,对现实的热望、期待换来的是令人失望的“糟粕”。这种不断的期待与失望,将诗人置于无可奈何的矛盾痛苦之中。 “依然是宇宙的尘土”:“依然”渲染了诗的言说语气与情绪,进一步吐露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感。意中的一切,从世俗眼光看,也许具有某种价值,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而言,不过尘土而已,又有什么意义呢?显然,诗人陷入到了一种人生无意义的虚空之中。

写到这里,诗人无意中听到屋檐外麻雀的一声叫唤,由雀及人,虚空感更加强烈:人的一切努力、争吵,包括自己写诗,同麻雀的叫唤又有什么区别呢?人与麻雀不是一样的渺小无意义吗?诗人何为?写诗何为?既如此,还不如将诗稿焚为纸灰,变为飞尘,让它在宇宙中飞扬。

然而,诗人又不甘陷入虚空之中,虚空感使他精神上出现焦虑、紧张,于是他开始对“虚空”这一颇具普遍性的人类心理进行追问。在追问中,“现实”作为一种心理背景,促使他将“虚空”理解为并非完全消极的否定性心理,而是源自灵魂深处的爱惜之心,即对他人、自己以及世界等的爱。正是因为这种爱在无限的宇宙中无法实现,且在世俗现实中受阻,才引起人的虚空感。在这里,诗人不仅为人类的虚空意识,而且为自己此刻的虚空心理,从发生学角度,作了具有现实积极意义的阐释,从而使自己在精神上得以解脱虚空感所带来的焦虑与痛苦。

如果说此前诗人是从人与宇宙关系角度审视人、事,意识到了人的渺小与虚空;那么到最后一句“宇宙是一棵不损坏的飞尘”,诗人已突破了人与宇宙这种二元关系视角,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参悟人生,将无限的宇宙看成一棵“不损坏的飞尘”。此时,他的心智空间无限大化,超越了外在世界,并由此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在这句诗里,我们虽仍能触摸到诗人的虚空感,但又决不止于此,他似乎由虚空进入到了一种超越虚空的永恒、无限之中,在这种永恒、无限的超越中,宇宙相对于他而言渺小得像一棵飞尘,人在超越世界、时空中获得了主体意义。

“飞尘”作为全诗的中心意象,既是诗人借以清净本心、言说自我、参悟人生的载体,又是借诗思本身,具有本原暗示意义。诗中其他意象,作为对现实非理性的直觉体验、表达,均具有超现实的暗示性,正是这种非理性的直觉与暗示,使诗歌朦胧、晦涩,仿佛禅语,但又不是禅语,其间渗透了现代人执著现实的矛盾、痛苦与主体超越意识。

(方长安)

十二月十九夜……………………………废名

深夜一枝灯,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

星之空是鸟林,

是花,是鱼,

是天上的梦,

海是夜的镜子。

思想是一个美人。

是家,

是日,

是月,

是灯,

是炉火。

炉火是墙上的树影,

是冬夜的声音。

1936年

[鉴赏]

《十二月十九夜》是一首充满禅味哲理的现代诗。

诗歌起笔“深夜一枝灯”,看似平淡,写十二月十九夜诗人室内的一盏灯。这盏灯照亮黑夜,给诗人以光明;但由全诗内容看,它又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盏灯,而具象征意味,即照亮诗人灵魂之灯。这种象征意味使诗歌意蕴由现实层面进入精神领域,直逼人的灵魂,所以它奠定了全诗参悟人生的哲理基调。

面对它,诗人精神开始漫游,进入一种自由状态。“高山流水”既可解读为灯为诗人所敞开的极美世界;又可放在古代俞伯牙弹琴得知音这一典故中理解,琴声在知音听来若“高山流水”,在这层意义上讲,诗人将灯比作“高山流水”,也就是将灯引为知音。诗人虽然由灯进入无限的内宇宙,神驰八方,但他不可能真正忘却现实人生。他清醒地意识到“有身外之海”,“身外之海”指相对于诗人内宇宙而言辽阔的外在世界。于是,诗歌自然地过渡到对屋外星空世界的描写,其实是一种感悟与想象。

同类推荐
  • 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本书评述了古典爱情诗歌,包括项羽与虞姬、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王献之与桃叶、元稹与红拂、崔郊与女婢、李煜与小周后等。
  • 知青草屋

    知青草屋

    散文集《知青草屋》,述说着作者下乡当知青时的所遇、所感、所悟。集子中的人、景、事愰然已距今四十几年了,虽某些章节根据需要做了一定艺术处理,但并不影响那代人曾经五彩缤纷的记忆。唯那人、那景、那事仍风和日丽,郁郁葱葱。
  • 风会记得那朵花的香(天下美文哲理卷)

    风会记得那朵花的香(天下美文哲理卷)

    本书为你讲述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贯穿着对人生、对情感、对生活的感悟,折射出世界的简单与复杂。让你能于喧嚣尘世中享受孤独与寂寞,坦然面对得到与缺憾,在世间百态中领略平凡的美,保持一颗释然、宽容的心。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静静流淌的河

    静静流淌的河

    诗歌如同音乐,富有韵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产生出动人心弦的共鸣。写景时瑰奇独特,抒情时低回吟咏。晦涩的音调,神秘的隐喻表达悲哀、失望、痛苦和死亡。视觉,听觉,幻觉在字里行间起舞。沉睡的石雕,断碣残碑,空旷孤寂的草原,静静流淌的河流,令人心酸的落叶,等等,伴随着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而绽放。
热门推荐
  • 怒血焚天

    怒血焚天

    这是一本书酝酿多年的小说,菜鸟级写手老白菜的呕心沥血之作。不穿越也不重生,没有系统没有老爷爷,最贴近正史也最靠谱的DNF小说。以一个土生土长土著鬼剑士的视角,经历地下城与勇士神奇的冒险路程,展开阿拉德大陆宏大的背景故事剧情。NEXTIDEA暨2015星创奖征文大赏(DNF)参赛作品。
  • 十二魂卡

    十二魂卡

    与神袛共用灵魂就能获得无上伟力!一直在刀尖上跳舞的宅男李成能否坚持自己的原则放弃魂卡的诱惑?命运的线已经牵扯而出,且看李成是否能跳出线外,主宰自己的命运!(本文引用北欧神话中的部分典故,但基本世界观为作者自建,观看请勿自行联系、、)
  •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诡咒凶间

    诡咒凶间

    其实,商场试衣间的传说由来已久。传说一:传说九十年代,一名女子在某商场试衣间内失踪,几天后暴尸街头,手脚被砍,满身脏污,活生生做成了人彘。传说二:传说有商家和人贩子合谋,专门对进入试衣间的女人下手,那些人躲在门板隔层里,当你进去后,就……传说三:传说,和卫生间一样,绝对不要在商场快关门的时候,走进最后一间试衣间,更不要穿弃置在里头的衣服,无论衣服是新是旧。而那天晚上,女友拿着一条红裙子,一双红色高跟鞋,走进了服装店最角落的更衣室里……
  • 天使的守护者:凝冰

    天使的守护者:凝冰

    浅凝和浅沫是一对双生姐妹花,可在她们8岁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曾经要好的俩人,一个过的是大小姐的富裕生活,另一个过的是女仆般的辛苦生活!浅沫凭着自己的成绩和努力,考上了斯亚德学院,巧的是,浅凝也在这里上学,这对姐妹花一次次的擦肩而过,却都没有相认,反而因为一个男人反目成仇,是这对姐妹花有缘无份,还是八字不合?在机缘巧合下,浅沫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又会怎么做呢?而浅凝又会怎样对待她这个曾经如胶似漆的妹妹?之前介入她们姐妹之间感情的男人,又将是谁的白马王子呢?
  • 痴傻夫君刁蛮妻

    痴傻夫君刁蛮妻

    堂堂21世纪彪悍商女居然穿越了,这么倒霉的有木有?一穿越就嫁人,这么可怜的有木有?嫁人就嫁人吧,还是个痴傻的被废太子,这么悲哀的有木有?痴傻就痴傻吧,本以为总是个王爷,应该可以潇洒的当米虫,可是居然处处受气,这么没天理的有木有?受气就受气吧,竟然会被傻王欺负的彻底,这么狼狈的有木有?好吧,这些顾可可全部接受了,且看她在古代如果风生水起!别人欺她三分,她还别人三倍,没人可以欺负她,她可是河东狮吼顾可可!!!
  • 执念至此,休想走

    执念至此,休想走

    曾经的任小茴在心里偷偷的告诉自己,如果十年之后自己还是一个人,而他也还是一个人,要不要不要脸的跑过去跟他说,嘿,听说你也一个人,要不,我们凑合凑合过吧。而十年的时光从任小茴的脸上肆无忌惮的爬过,她果真还是一个人。只是,听闻,他始终都不是一个人。
  • 粉黛六宫

    粉黛六宫

    慕容葳蕤的心愿,不过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只不过,亡国之女的未来,从没有掌控在自己的手里,邺城一战,让昔日先祖的荣耀地位,皆成过眼云烟,如今,家族的振兴,却系在了一具女儿身上。
  • 侦探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侦探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具有永久的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也是培养人文素质,养成优雅风度,形成高尚思想品格的好教材。这些世界文学名著,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世界名著,非常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有利于青少年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这样就可以早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 祭天灵

    祭天灵

    舍弃九阶灵躯,次神之尊,只为一个渺茫的机会。上穷碧落下黄泉,我已经丢了你一次,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再丢下你,哪怕与世为敌,与天地为敌。这是苏离心里的声音,这个想法他从来没有给任何人说过,但是他却在一步一步的实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