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0100000012

第12章 投身革命科学救国

作为求知的学子,李四光拿到了学府的文凭;作为爱国的青年,李四光又拿到了民主革命的合格证书。学识增长与政治进步的相辅相成,恰是李四光留日生活的鲜明写照。

他在日本留学的年代,国内处于清朝光绪与宣统的交替阶段,也是封建政权即将土崩瓦解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兴未艾的变革时期。

人们知道,日本曾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酝酿和兴起的海外基地之一。早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来到日本,以“兴中会”的名义向旅日华侨和留学生们宣传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主张,在华人中间播下革命种子。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前后,一些留日学生创立青年杂志,翻译出版18世纪卢梭、孟德斯鸠等人对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起着推动作用的一批著作,间接启发中国青年的觉醒。此后,赴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逐渐增多,至李四光初到日本的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国留日学生数达3000余人。其中湖南籍的黄兴、刘揆一、杨毓麟、陈天华、宋教仁,四川籍的邹容,广西籍的马君武和湖北籍的吴昆等大批热血学子,不仅积极响应民主革命的号召,而且还通过组织社团、开辟讲坛和撰写文章等各种方式直接进行革命活动。社团方面,有“军国民教育会”,提倡爱国青年开展军事训练,旨在富国强兵,抵御军国主义侵略。讲坛方面,有留日学生会馆,及时传达国内民主革命动态,组织各种革命专题讲演。撰写文章方面,有《湖北学生界》、《新湖南》、《浙江潮》和《江苏》等进步杂志在东京出版,陈天华撰写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主革命的小册子各在国内流行,产生强烈反响。

一向具有爱国激情的李四光在这期间自然是当仁不让。如前所述,他在儿童时代就曾见过父亲书写的“民主共和”墨迹。尽管当时他还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但是他却感受到父亲已经是位参与民主共和斗争的秘密“造反者”。事实正是如此,不久父亲便遭到当局的追捕,被迫逃往南京躲避脱险。现在,李四光无疑比当年成熟得多。这次他到日本留学同时含有两个目的:一是求知深造,一是探寻救国道理。因此,留日学生会馆是他经常出入的场所,并在这里认识了黄兴、刘揆一、宋教仁和马君武等一批爱国学友,彼此之间结下了志同道合的深厚友谊。

毋庸讳言,同样是中国的留学生,又因家庭出身、所受教养以及出洋目的等方面不尽一致而在政治见解上存在明显分歧。从截然对立的层面概括,可以划分两大派别,即革命派和保皇派(亦称保皇党)。革命派赞同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保皇派靠拢当时流亡日本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反对慈禧太后,保护光绪皇帝,恢复“康梁变法”的“维新”政体,实行君主立宪。两派争论相当激烈,甚至还表现在男性留长辫子的清代习俗上。革命派认为男人留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是炎黄子孙的耻辱,要革命就必须马上剪掉头上的长辫子。李四光就是毅然剪掉辫子的革命派。保皇派则认为留辫子是当朝的王法,剪掉辫子意味着反叛大清朝廷,不但回国难以做官,而且犯下杀头之罪,所以拼命保留辫子。于是,头上的短发与长辫子也就成为留日学生政治态度的明显标志。

当然,革命斗争并不像剪辫子这样容易,这么简单,还需要在大是大非方面具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印度作家泰戈尔说:“有勇气在自己生活中尝试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正是那些使社会臻于伟大的人!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那么,如何促使中国社会走向进步,恰是李四光等大批热血青年苦于思索的重大课题。他们多么盼望有人指导啊!

盼望的事情降临了!1905年7月,众人仰慕的孙中山先生再次来到日本。孙中山这次来到日本意义重大,直接关系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此前,他曾相继在美国、比利时、德国、英国和法国广泛联系爱国华侨及旅欧的中国留学生,建立起相应的革命团体。现在,基于革命形势的发展,特从法国专程赶到日本东京,旨在联合所有革命团体,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组织,积聚强大力量推翻封建政权。因此,孙中山一到东京便受到当地爱国侨胞和留学生的热烈拥护。他在近千人的欢迎大会上激情演讲产生轰动效应。为了启发民众觉悟,他首先义正辞严批驳所谓中国“只可为君主立宪,不能躐等而共和”的保皇派谬论。接着又从世界的社会发展潮流着眼,深刻阐明实行民主共和是引导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的根本道理。最后,他以伟大革命家的胸怀慷慨自责地说:“中国土地人口,为各国所不及。吾侪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欲得如中国之舞台者利用之而不可得。吾侪既居此大舞台,而反谓无所借手。蹉跎岁月,寸功不展,使此绝好山河仍为异族所据(指清朝统治——引者注),至今无有能光复之,而建一大共和国以表白于世界者,岂非可羞之报者乎?”(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红旗出版社,1982年版第495页)。

孙中山先生的演讲震撼着广大听众的心弦李四光敬望着伟人的风采,聆听着伟人的教导,霎时觉得心明眼亮,顿开茅塞,情感的激动无法形容。

然而,更加使他激动的还在另一天——当年的8月20日。这天下午,他有幸出席孙中山先生发起、组织和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并由一个普通的爱国留学生成长为中国同盟会的首批会员。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也是直接领导辛亥革命的指挥部。它的宗旨就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拟定的16字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这个宗旨即由“民族、民权、民生”而概括为“三民主义”。

这次大会开得隆重、热烈与欢快。孙中山先生对大家讲:“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造反,反者是反对满清政府。我们现在力量还不够,是要大家造出来的!……”一番话说到大家的心坎上,接连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讨论孙中山先生的讲话时,人们各抒己见争先发言。有人站起来提出一个问题,说:“我们是排满革命,假如满人要加入同盟会,我们该怎么办?”没等孙中山先生解答时,在场的马君武突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是反对卖国亡国的满清政府。如果满人中有与我们志同道合的,我们当然欢迎。”孙中山先生为马君武的解答鼓掌,全体与会者也随之热烈鼓掌。

入会仪式特别庄严。凡自愿加入中国同盟会者,均由孙中山先生亲自谈话并且监督宣誓。轮到李四光时,照例被引进一间小屋与孙中山先生个别谈话。孙中山先生发现李四光年龄很小(16周岁),又是一名中学生,便慈祥地问他:

“你这么小,也要参加革命?”

“是的。先生,我也要革命!”李四光面对自己崇拜的革命伟人,继续说,“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甲午之战,我们败于日本;庚子之战,我国又饱受八国联军的蹂躏,中华民族的前途岌岌可危,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华!”

孙中山先生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问:

“你能为革命做些什么工作呢?”

“只要我能力可以达到的,我一定尽力去做!”李四光担心自己的条件尚不具备,回答时感到特别紧张。

“好吧。”孙中山先生就用这两个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时将一份《中国革命同盟会会员誓约》递给李四光,“看清楚上边写的每个字,心里感到赞同就起身宣读,并且要在‘宣誓人’3个字的后边签上自己的姓名。”

李四光接过誓约,激动地大声演读:

“岁次乙巳(即1905年——引者注),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有逾此盟,任众处罚。”他一口气把誓约读完,便毫不犹豫地在“宣誓人”后边写下“李四光”3个大字。

宣誓完毕,孙中山先生亲切地抚摸着李四光的头,对他说:

“从现在起,你就是中国革命同盟会的同志了。”

“同志!”李四光的心猛然一震,这是多么亲切又是多么崇高的称呼啊!他的眼窝顿时潮湿了。

“是的,就是志同道合结成一体。”孙中山先生既似领袖又像慈父般地嘱咐李四光,“同盟会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人准备回国举行武装起义,推翻君主专制政权;另一部分人准备在中华恢复后,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富强起来。现在,你年龄小,不必急于投身锋镝之间。我希望你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李四光把孙中山先生的话字字句句牢记心里。这一天,他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特别是思想觉悟的提高,与此前相比判若两人。这也成为他在弘文学院毕业之后勇于报考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的思想动力。从而以“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明确航标,自觉走上科学救国的漫长道路。

同类推荐
  •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些风云人物的身上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许多优良的品德,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经验给了后人无穷的力量和有益的启示。历史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司马迁著史,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翻开历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演了一幕幕王朝兴衰的悲喜剧。
  • 原来曾国藩

    原来曾国藩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首开“私家军队”之先例;他亦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誉大毁之人——肯定之言,谓之成就“震古铄今”;否定之言,则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之义”。
  • 绍兴名人传略

    绍兴名人传略

    选入本书的传主,包括大禹、勾践、文种、谢安、王叔文、李光、沈炼、姚启圣、邵力子、周恩来十位名人,侧重于政治家系列。从洪荒时代的大禹到20世纪的周恩来,均为历史上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青史留名的人物。本书是绍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
  • 公主是怎样生活的

    公主是怎样生活的

    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娥皇女英、平阳公主、山阴公主、新城公主、李娘子等公主们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民国名士中就有这么一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侠骨柔情的男人是最男人的男人,为爱而生的女人是最女人的女人。这样的男人和女人碰到一起,会抛开外界的纷扰,在乱世中逍遥,他们纵心随性,碰出的爱情之火,比烟花还要绚烂。这样的爱情,因为懂得而深刻,因为舍得而长久。本书专门抽取其中最为动人的名士爱情故事,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出来。故事真实而生动,将我们之前所了解的逸事碎片连接起来,还原一个个真性情的才子佳人。
热门推荐
  • 三界为尊

    三界为尊

    天下是一盘棋,一个废材也可做那下棋人?一个天生的废材,原本只能苟且一生的人。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了解身体的秘密!他!只身一人踏入世间。看红尘、破天机!屠龙魔、灭天神!欲与天公似比高!拯救苍生,独为尊!
  • 黄庭坚集

    黄庭坚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国史编修官、鄂州太守。在新旧党争中两度受谪,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有《山谷集》,一名《豫章集》。
  • 倾世绝宠:腹黑庶女妃

    倾世绝宠:腹黑庶女妃

    从小缺爱,长大无爱,爹爹不疼,娘亲不爱……有幸生在富贵之家,却又不幸长为贵门庶女!懦弱成性终寻死,却是一朝被魂穿……现世里尝尽了人间冷暖,被爱情伤害得遍体鳞伤,最终坠楼而亡,本想一了百了,老天却不肯放过她,给她二次生命,让她又在异世备受精神折磨!“人家穿越都是个没人,怎么到我这里就是个丑女了?”她看着铜镜里脸上带着一块硕大的红斑胎记的脸,顿时想把镜子砸了,“亏你遇上的是我,就让我来替你血洗这前半生的仇恨!”斗嫡女、气爹娘……为何人前人后,性格突变了?从懦弱女蜕变成腹黑妃,究竟是什么铸就了她的冷酷无情?
  • 海棠映月

    海棠映月

    一次秋夜的的漫步,大学生心雪和三个舍友无意间创造了时空的裂缝,转瞬间已是秦朝之人。四人短暂平静的田园生活很快被打破,四人被迫分开,每个人前途难料。心雪发现在自己成为了另一个女子的替代,为她曾做的事付出代价,背负着她的使命,几经抗争后心雪决定继承那个女子的一切。然而历史的洪流驱赶着她们前进,远古的传说亦不再神秘,神话已然成为现实,命运无法逃避,不同的境遇不同的选择让四人越走越远。友情、爱情在磨难中经历重重考验,而回家的路亦是举步维艰。。。。。。
  • 重生的贵族

    重生的贵族

    作为一只重生的贵族,冷亦倾表示逆袭什么的实在是太简单了!只是......“报告,前方出现一只女主,请问小姐是前进还是后退?”“什么?遇到女主了!后退,立刻后退!”冷亦倾平生最怕遇到有病的女主了!而且她那么危险!还是后退保护哥哥为上吧!QAQ好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心脏不好、作为炮灰党的贵族为了拯救哥哥对上了脑回路不正常的女主,然后被其生生气死,重生后发誓要改变哥哥命运的故事!
  • 仙魔剑神

    仙魔剑神

    太古时期惊天一战,九把神剑碎裂成二十七块碎片散落天下。令狐雄,原是霸虎剑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剑师,却不料父亲被杀,修为被废,云端跌入深谷,被宗主扫地出门。废物终有逆袭日,机缘巧合下得到魔剑碎片邪,修为暴涨,声名鹊起。从一个小门派一步一步踏上霸虎剑宗。看着曾经熟悉的山门,令狐雄嘴唇微启:这里今日注定血流成河······
  • 木子悦己寓言

    木子悦己寓言

    是一本能让人观花看世界,睹木见浮生的好书!为什么这么说?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寓言,正好比这花这木,看似志趣横生,枝繁交错,实则却有着深深的道理,这些道理既是对当代社会现状的犀利剖析,撕开一条条带血的皮肉,看人性的贪与痴,世间的冷与暖,一幕幕真实太过沉重,变成一个故事说与人听。
  • 过目不忘:培养惊人记忆力

    过目不忘:培养惊人记忆力

    研究人员指出,吃一种名叫胆碱的食物,能使脑中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增加。用正常的志愿测试者所做的实验表明:能阻挡乙酰胆碱的药品会减低记忆力,有类似乙酰胆碱作用的药物能恢复记忆力。胆碱非常重要,胆碱的大量缺乏会干扰脑的工作。实验表明,胆碱能系统地在人类的记忆和其他认识功能中起关键作用,其中乙酰胆碱可能是关键因素。当人们进行记忆活动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出神经介质,把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当人使用脑子的时候,神经元便制造并放出神经介质了。乙酰胆碱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神经介质,所以它与记忆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 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蒋诗还有善用典故的特点。他的用典大都与诗的内容配合默契,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相对零散的用典在蒋琦龄的诗作中数量众多,比比皆是,也有一首诗中密集铺排用典的情况,如《寿阳奉祁太保相国六十韵》,短短一段诗中,共有二十个典实。他并不是为炫耀学问而用典,而是典实均有所指,希望能对清王朝起到警醒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蒋琦龄的诗歌从全国范围来看,不算有名,但在广西有一定的影响,在清朝两代全州文人中,可称上乘;和前辈大诗人以及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相比,不算出色,但从总体上看,他的诗歌不管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特色看,都具有一定而独特的价值。
  • 离俗览

    离俗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