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6200000030

第30章 区域报告(10)

(1)加强领导,形成产业发展整体合力。市、县(区)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帮助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发改、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具体落实。全社会都要形成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和有效合力。

(2)拓宽渠道,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价格、税收的杠杆作用,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资比例,尝试建立文化产业基金,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向文化产业领域流动,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弥补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资本缺口。对于市场前景和创新型的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鼓励组建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组织或文化投资公司,实现文化产业投资市场化、社会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加快投融资中,加大对县乡文化产业组织网络建设,形成产业链条,壮大文化产业发展后劲,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3)立足优势,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以保护和开发定西市丰富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为重点,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塑造一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通渭书画。以现有的、零散的300多家书画画廊和装裱店为主,整合资源,成立通渭书画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渭画廊协会,依托有一定经济实力、有相对稳定市场的画商和经纪人经营通渭书画,大打通渭书画牌,使通渭书画这一文化品牌走出通渭,走出定西、走向市场,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变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各级金融机构要为其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进行重点扶持。

二是洮砚产业。以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为主,对民间分散的加工企业(点)进行资源整合利用,组建甘肃省洮砚开发集团公司。以岷县洮砚研究会为基础,积极申请成立甘肃省洮砚研究会、中国洮砚研究会,以行业协会规范洮砚加工、经营行为。积极申请洮砚原产地保护,制定规范的生产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文化品位,切实把这一特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

三是彩陶复制。以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为基础,积极申请中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市上在政策上优惠,在资金上扶持,在生产基地建设和经营销售上扩大规模,使我市的彩陶复制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是民间工艺品。要突出地方特色,以刺绣、奇石、根雕、剪纸等为主,在旅游纪念品开发上大做文章。民间工艺品开发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注重创新,要认真研究产品开发方案和制作流程,不断提高其艺术性和实用性,逐步打入省内各旅游景点。

五是洮岷花儿。要以中国音乐学院在定西市建立科研教学实践采风基地为契机,通过组织实地采风、考察研究、理论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做好研究和开发工作。成立洮岷花儿演唱团,把原生态演唱与现代音乐表演结合起来,提高其观赏性、艺术性。在现有30多名省级花儿歌手的基础上,争取每年申报中国民协、省民协命名一批国家级、省级花儿歌手和演唱传承人,使这一民间艺术不断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定西民俗文化的一张名片。

(4)深化改革,激发文化单位运行活力。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培育一批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文化事业主体。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建立和完善文化经纪人制度,发展文化中介组织。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外汇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坚持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文化产业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文化、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加快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白银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中共白银市委宣传部

在中共白银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银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狠抓项目建设,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培育产业,加强监管,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市场不断健全和完善,使之成为白银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也迅速壮大起来。改革初期,一些文化单位率先进入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部分文化单位试行企业化经营,使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社会生产属性逐步显现。进入新时期,文化领域面向市场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文化产业总量不断增长。全市初步形成了文化娱乐、文艺展演、音像出租、图书报刊、印刷复印、网络服务、旅游广告等在内的文化市场体系。200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6 580万元,占当年全市CDP的0.97%。其中,专门从事文化服务的企业达117户,个体工商户186户,从业人员1 303人,资产总额达到1.30亿万元,全市文化产业收入9 237万多元。

2.文化产业龙头初具雏形。逐步形成了以景泰黄河石林为龙头的黄河沿岸文化旅游业和影视业;以三大主力红军长征会师圣地——会宁为龙头的红色旅游业;以寿鹿山、铁木山、哈思山、屈吴山为重点的生态绿色旅游业;以景泰刺绣、会宁甘沟乡的剪纸为重点的各类民俗民间艺术品加工业发展势头看好,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3.特色文化品牌基本形成。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工业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和少儿艺术等文化品牌,进行精心培育和营造,成为有品位、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逐渐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景泰黄河石林、永泰龟城、大敦煌影视城已先后拍摄影视片《大敦煌》、《神话》、《天下粮仓》等十余部,已成为西部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首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会宁成为驰名中外的“红色圣地”。白银少儿艺术团在参加各类国家级文艺大赛中获全国金奖2个、银奖5个、铜奖13个,2006年7月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举办的“第17届国际民间舞蹈节”荣获最高奖,成为白银市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这些文化品牌为白银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招商引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公益性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各级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人,强化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白银西区人民广场、白银市文化一条街、白银市广电大厦等一批重要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夯实了白银市文化发展基础。截至2006年底,已建成县区文化馆5个,图书馆6个,纪念馆1个,博物馆2个,影剧院3个,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广场5个,电影队3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78个,村文化室200个,民间艺术团体75个,秦腔剧团2个,社火队846个,露天舞台268个,四级文化网络基本形成。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把抓文化产业发展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确定发展思路,强化责任意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文化产业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1.确立了白银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围绕建设甘肃文化大省的目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化立市这一发展战略,以抓住盘活文化资源、激活文化产业、搞活文化活动“三活”重点,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环节,着力培育和创建会师文化、铜城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五大文化品牌”,建设白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紧扣这个思路,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确立了改革试点单位和试点县,理清了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白银市“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白银市“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白银市文化体制改革方案》,为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2.树立项目意识,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宣传文化部门牢固树立“抓项目,促发展”的思想,积极想点子,跑路子,争项目,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景泰县文化广场、会宁县会师广场、会宁体育馆、会宁会师纪念馆、白银西区人民广场和市广电大厦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市文化广场已进入拆迁阶段,市体育馆、博物馆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相继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市的文化品位。2006年,新建文化广场1个、文化馆2个、文化站9个、村戏楼3个,建设总面积10 967平方,创建市级达标文化站24个,“农家书屋”19个。四级文化网络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

3.旅游文化产业得到促进和发展。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列入我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加大了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集旅游业、影视业和民间工艺品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会宁县不断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2006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5万元。景泰县将原有县广电局管理的大敦煌影视城进行剥离,成立了大敦煌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黄河石林、大敦煌影视城、永泰龟城等全县重点旅游景区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集旅游度假、影视拍撮、饮食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形成旅游文化资源共享,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正在形成。2006年,黄河石林景点接待游客达4.2万人,从业人员270多人,旅游收入570万元。

4.争取各方支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听取文化工作汇报,协调和解决文化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还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2006年,各级财政共投入文化事业的经费478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各级人大、政协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监督指导,市人大还就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门调研,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文化建设。

2006年,社会各界更加支持和关注文化事业,通过社会捐助、筹集文化建设资金达235万元,极大地支持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白银市1985年才恢复设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底子薄,文化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综合竞争力还不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份额很小,文化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员仅占总就业人数的0.4.%。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他产业相比,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更无法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虽然数量多,但由于起步晚,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缺乏具有一定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现象依然存在。

1.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不足。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存有盲区,没有把文化提高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去认识。因此,前几年由于政府财力所限,对文化的投入力度不大,导致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2.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全市还没有正式规划的文化娱乐区域和文化产业区域,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经营相对分散零乱,文化产业发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上规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绝大部分经营项目规模小,市场整体档次不高,许多经营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活,经营项目单一,导致经营状况差,难以形成强势,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

3.文化产业创新滞后,投资融资渠道不广。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白银市在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支持也不够,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

4,缺乏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专门人才。文化产业是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文化生产的巨额投资以及文化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一般经营者很难把握。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目前,白银市文化市场经营从业人员大部分属于个体经营,集约化程度低,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特别是缺乏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专业化文化领军人才,使文化产业的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

四、今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产业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白银市文化底子薄、基础差的实际,在今后几年内必须从夯实基础人手,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引导发展文化产业,确保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和社会事业相协调发展。

同类推荐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茶酒文化是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其中的载体,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茶酒的历史,文化,名茶名酒等各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方便读者学习与参考。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热门推荐
  • 大魔王的后现代生活

    大魔王的后现代生活

    这是一本关于大魔王爱恨情仇的故事,女神、萝莉......各种激情会有的,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各种热血也会有的。额......本书唯一特色,就是这里的武者可以打网游地图,还能爆装备、升级......修炼等级:淬体、聚气、凝丹、元丹、地丹、天丹、战将、皇极、帝道、君临本书应该是玄幻类的,对不起各位。
  • 基于实现企业组织和谐的治理研究

    基于实现企业组织和谐的治理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和谐治理源起、企业股东与经理间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企业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企业资方与劳方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治理等。
  • 凤舞九妖

    凤舞九妖

    徐萌本是燕王朱棣的正妃,身怀九阴绝脉,在宙空神火兽的袭击下,穿越时空来到了2014年!在这里徐萌邂逅了宿命中的恋人龙腾侠,与其阴阳双.修后学会了宙空神火诀后,又在他的建议下带着神秘的使命穿越往洪荒时代:版本1穿越到夏朝,徐萌失去了部分记忆,为了找回记忆,徐萌毅然强势参加宗门的大赛,期间邂逅了二郎神他爹,拒绝未来天帝的求爱,被封义妹瑶姬与杨风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旷世恋情。【腾讯文学签约作品:男频玄幻老书《斗魔修仙》,现代修真新书《我的手表连通仙界》。科幻《画天武神》;下面有作者推荐链接直通车,欢迎点击赏阅。书迷群风神殿:178995507。新浪微博:风十三郎Aeolus】
  • 大妖刀时代

    大妖刀时代

    这是一片完全属于妖刀的宇宙。一个传说,席卷了无边星河。若有人取得了散落星空各地,凌驾于其他一切妖刀之上的二十四把大妖刀任何之一,等若拥有了能让整个世界天翻地覆的能力。四大星域横扫蓝星,人类被迫逃亡宇宙,他们这才发现…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大妖刀时代!
  • 赤子威龙

    赤子威龙

    “抓住他!一定要杀了他......啊!”狐鹰、约瑟夫、山岛宫一、大肚石神......等等,所有与之交过手的曾经不可一世的异能人物,无一不是咬牙切齿,满腔愤恨,都欲吃其肉,喝其血而后快!可一提起他的名字却又无一不是浑身上下脑袋痛,唏嘘不己......他是谁,又作了什么?何以如此遭人忌恨?
  • 十二星座之十二星宫

    十二星座之十二星宫

    偶只是个新人,不好见谅哦。讲述的是十二星座之间发生的事情,不好见谅哦!!!
  • 主宰冰火傲九天

    主宰冰火傲九天

    这片天地世界,以火为尊,以冰为主,天地间唯有冰火,韩炎主角,主宰冰火傲九天,冰火寒炎诀,冰火达少
  • 媚世红颜:宝宝他爹哪位

    媚世红颜:宝宝他爹哪位

    所谓‘播种’者有份,有三个帅哥可能是宝宝他爹,涵涵我没钱养儿子,带着宝宝去诈骗宝宝他爹,让宝宝他爹的可能人士也尽尽做父亲的责任,这没错吧?不晓得三个帅哥中哪个才是宝宝他爹没关系,我一个一个骗过去,人数多了,我还可以多捞点养崽钱。
  • 独步天下(林峯、唐艺昕主演)

    独步天下(林峯、唐艺昕主演)

    林峯、唐艺昕主演同名电视剧《独步天下》10月30日开播!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之旅中离奇穿越,成为历史上传奇的女真第一美女东哥。这位自出生便被预言“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女子,究竟兴的是谁家天下,亡的又是谁家天下?拥有着现代灵魂的她,该如何面对在“可兴天下,可亡天下”这一谶语的利益驱逐下,那一段段趋之若鹜的情感纠葛?这注定不凡的传奇人生为她带来的是幸运,还是灾难?大清王朝建立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历史的走向,会因为她的介入发生怎样的改变?当一切尘埃落定时,那抹跨越四百年时空的灵魂,又将何去何从?
  • 魔本骄傲:命里克夫不克神

    魔本骄傲:命里克夫不克神

    场景一:顾沉香漫不经心悠悠的道:看了本宫的身子是不是该杀了你呢?芙夕叶暗暗叫苦,她就看了点胸膛好吧!什么叫身子啊…我勒个去!她吐槽到:不是吧妖精,看你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没想到却是衣冠禽兽,连小孩都不放过、嗤嗤…真叫人寒心勒!难怪雷都要劈你。场景二;他意味深长的道:看来本宫高估你了…芙夕叶觉得莫名其妙,莫非他脑子有问题?她不禁感叹,看来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他副好皮囊却没给他脑子!场景三;她突然眼泪朦胧,带哭腔楚楚可怜的眼神,跑过去抱着老妖精的大腿道“爹爹、孩儿终于追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