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5000000028

第28章 安顺堂(1)

杨开入安顺堂正式开始了拜师学艺。因年龄尚小,又在一个莒县县城里,所以和李千一样,早来晚归,做了个走读的学徒。每天早上由杨文送来,晚上再接回家去。中午在安顺堂,由王成顺管一顿饭食。每月杨文按了林芳的意思都要送些礼物来,算是抵了饭钱。对于李千来说,他的饭钱由他每日做工顶了。这也是李千父母同意他在这里继续混下去的一个小原因,家里毕竟能省去一顿饭的。

杨开算是王成顺名正言顺收的弟子,为了他能在安顺堂里顺利地习医,杨文和林芳夫妇是备了重礼的,林成曾赠送的两锭黄金,一锭购尽了那田辉家的医书,一锭多半用在了这里,所以杨开得到了善待,一来便被王成顺安排在诊室里随自己应诊见习。

开始时王成顺对杨开这个仅有十岁的小弟子并未在意,以前倒也听说过林家有这么一个外甥,能识别一些草药,如今被家人送了来,无非是其父母的一种一时心血来潮的心愿罢了。日后入不入得此行当,也是难说的事。这习医可是比习任何本事技艺都要耗人心血的,下得成本重,能否收获得来,还属未知。小孩子家玩性大,待习得厌倦,兴致过了,怕是要吵闹着离开的。所以王成顺抱着应付几个月的心思来收下杨开的。毕竟礼重不忍却,还有熟头熟脸的人情在。

刚来的几天里,王成顺以为新收的这个徒弟除了识字和能辨别几味草药之外,应该什么都不懂的,一切还要他重头教过,也自端起师父的模样,指定了几本医理书和药方书要杨开来学。

王成顺拍了拍桌子上为杨开准备的那几册医书,漫不经心地说道:"这有《内经素问》一部,《神农本草经》一部,《千金方》一部,皆是那医者登堂入室的必修之课。你且先将这三部医书读熟些再说罢。"

杨开见这三部医书虽是重要的医家经典之作,却是自己这些年来早已熟读过的医书,书中重要的部分甚至于能背诵下来。不过有《内经》在里头,自己目前还未能真正领悟,所以杨开也未敢托大,站在那里恭敬地应了。

自此以后,王成顺的诊桌旁边便多了张椅子。一个孩子坐在那里"观赏"王成顺接诊病人,虽是都知道是王成顺收的弟子,因为年龄小些,也多了些可笑。因为有时待王成顺诊过的病人,杨开也要求自己复诊一下。

"这不好玩!"王成顺笑了笑,倒也令病人们将手腕再伸向杨开。见杨开象模象样抬手出了三指按那寸、关、尺,一付认真的神情,令旁观者皆不禁宛尔。

杨开却也不管,待诊上了脉,便宁心静气地细察脉搏之动,而后辨其浮沉迟数。初习诊脉,哪里晓得这其间的奥妙,指下脉间,全不合自己认为的从脉书上学得的脉法。迷茫之下,皱眉摇头,一付不解的模样,时令观者大笑。

不过待王成顺开出方药来,杨开那边看过时,已是自家熟悉的业务了。见王成顺全按经方布药,变化极少,以为医家大凡都是这般路数,不由得自信了许多。

"你能看得懂吗?"王成顺见杨开持了药方发呆,笑了笑,而后一指药房那边,示意杨开将药方送过去,以让王民按方子抓药。

杨开摇了摇头,起身将药方送了过去。他摇头,并非是不解此方药,而是对这方药应对的脉象还未能对应上。

杨开将王成顺送于自己的那部《内经·素问》也送给了李千,本是家中已有的,见李千少了医书来读,便想助他一臂之力。告诉李千,想读什么医书,自己会借与他的。李千感激之余,说是只想专习针术。杨开便从家里的诸多医书中挑选了针灸方面的书籍借给李千。此事和母亲林芳说明了一下,林芳见杨开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师兄,也自爽快地应了。

李千见杨开的到来,令王成顺叔侄以礼相待,全不是对待自己的光景,心中虽然不是个滋味,羡慕之余,却也不嫉妒,知道杨开比自己强的,就应该有这般待遇。并且杨开私下还借给自己医书来读,心中更是敬他。

在林芳的邀请下,杨开将李千领到家里一次与林芳见了。林芳见李千虽是家中贫困,事先也知道了不甚得王成顺这个师父待见,然而两眼中却有一股子不亚于杨开对务习医道的热情,也自喜他。见到了杨开家中数百册的医书来,令李千惊讶之余,感慨之下,尤自羡慕不已。

半月下来,杨开发现王成顺还是多是以成方治病,很少加减。病家服药后复诊时所述的效果也不是那么很好。始知治病之难,不是阅了些医书就能应得来的。心中愈加谨慎。

杨开初始接触病患,诸多病脉,呈现指下,要逐一理顺明白,而后再合方药,以应其症,转而再合应脉象,以此来验脉法。这也是和母亲林芳商量后定下的习诊法之道。杨开来安顺堂真正的目的,就是接触病人,将自己以前的学识,与实践整合。对林芳来说,那个王成安的道行,除了在诊法上熟悉些和多些实践的经验外,在医药的知识量上未必能有杨开知道得多些。令杨开入习安顺堂,也仅是个无奈之时的权宜之计而已。因为这莒县一地,也只有安顺堂的病患多些,舍此无它了。

过了月余,王成顺想试试杨开,就令他背诵些药方药性。不曾想杨开张口就来,似乎比他还熟悉。又试着问了几个冷僻的方子和药物,杨开仍旧对答如流。着实令王成顺吃了一惊,始知杨开是带着一身学识来的,这才不敢小看了这个弟子。再看看那个自家的侄儿王民,跟随了自己习医有十几年了,也无杨开这般对方药的熟悉。心中感慨之余,也不是个正常的滋味。

李千得了杨开借给的《灵枢经》《针灸甲乙经》诸医书,终于可以系统的学习针灸术了,愈是痴迷起来。且对杨开能自幼便开始学习医书,已是知之甚广,羡慕之余,也自有个竞争的念头。二人也自时常交流所得,互相激励着彼此进步。

一日闲时。王成顺偶闻杨开和李千论及针法,于是在一旁插嘴说道:"现今海内称针法者曰归安凌氏!此人叫凌云,是当今的针灸大家,曾任朝廷御医,现居浙江归安,创"金针堂"行医济世,响誉民间,素有"凌氏金针法,海内第一家"之说。"

那王成顺犹豫了一下又道:"不过针之为术,应急时一用罢了。小小针具虽是取效,却收不得太多诊金的,比不得方药令病家甘心情愿地付你银子来得实惠。除非习成那凌云天下第一的名头来。"

杨开、李千二人听了,各自呶了呶嘴。这个师父说得虽是实在些,却也世故势利,少了些许悲人济世的医者情怀。德行厚薄,术之高低,道之深浅,由此可见了。

"师父。"李千心中此时一动,随后认真地问道:"那凌氏针法果有天下第一之称吗?"

王成顺道:"当然。医界中有"凌氏一针,天下万药"之说。一针在手,可抵天下间万般药物之功效!几年前曾听人说起过,有一个病瘫三年之人,被那凌云一针治愈,当时即能下地行走了,轰动一时。故凌氏针法并列当今天下九大奇针之中。"

"九大奇针?"杨开与李千相望讶道。

王成顺道:"现今医林中有一个传闻,曾以奇特针法和特殊针具行医的共有九大奇针。凌氏针法算一个,传说中可治天花毒疫的天花针法算一个,还有一个是山西陆家的缠丝针。我也仅知道这三个了,也只是闻其名而已,具体的是什么针法针术也不甚清楚。"

"九大奇针!天下间竟也有这么多出奇的针法!"李千眼中精光一闪。

杨开道:"师兄但能习成一种便好。"

王成顺听了,哼了一声,显是有不屑之意。李千在安顺堂三年,除了能识些药材外,几无长进。比不得杨开一身有问能答的学识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这个连门都未能将李千带进来的师父,对李千的不是失望,而是一种本就未曾认他为弟子的态度。李千能留在安顺堂,是他的那个死皮赖脸的叔叔李同做的好事。对安顺堂来说,仅仅是来了一个白干活的工人而已。

李千站在那里,有些尴尬。他本是一个认命的人,安于贫,安于人的不屑。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竟然习惯了这个世界理所当然的冷漠。

在安顺堂,杨开又具体的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王成顺开出的方药多是汤剂,煎熬药物的器具当以陶罐为佳,余者次之。当然,还有银器,不过不是一般人家所能应用的。诸多器具中,尤其是不能以铜器和铁器具煎熬药物,以免与药物中的一些成分另起反应生出毒性来。

虽是药能应病,但是在煎药之时,不注意煎药的器具,水、水量、文武火候、时间以及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煎出之汤药,用也功少,效果不显。往往又责之医家术之高低了。

煎药之法,首选陶罐,水当以清洁为主,井水、河水为佳(当今以自来水则可)。水量要超过药物表面,第二遍煎药的水量可适当减少。煎熬药物之时"先武后文",武火(大火)使之沸腾后再经文火(小火)慢煎,其药性易出。若不慎将药物煎得焦糊,则弃之。万不可添水复煎。凡花叶及芳香类药物煎熬的时间易短,根茎、果实、种子类的煎熬时间易稍长。贝壳、矿石类、动物类,质地坚硬的药物可久煎。

药之不同,又有先煎、后煎、包煎、另炖、另烊、冲服之区别。矿物类药物,辟如石膏、磁石、龙骨、牡蛎、龟板等物,可先煎,后再放其它药物。多些毒性的,如附子、乌头、生南星、生半夏等药也必先煎。以缓其毒。芳香类药物如薄荷、荆芥、砂仁、白豆蔻等可后下,久煎药效易失。

易散或呈粉状之药,则要包煎为好,否则会弥散药水中,不利过滤和服用。如旋覆花、车前子、滑石粉、海金沙、蒲黄、夜明砂等物。

贵重之药,可单煎独服。如人参、西洋参等,全其药性,避免浪费。或可不需煎煮,研末冲服。如人参粉、犀角粉、三七粉、铃羊角粉、牛黄粉等昂贵之药。

那般胶质类药物,必须置隔水碗中文火慢炖,溶解之后再行冲服。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饴糖、玄明粉等物。

汤药的服用时间以早饭前晚饭后为宜。具体的病症也可适当增加次数。一般以温服为主。解表药则宜热服,以利发汗。解毒清热药易凉服。大凡寒病药热服,热病药凉饮,阴阳达变,尤增药效。不过现今医家多不注意这些细节了。

药以白水送服,避免茶水,茶能解药之故也。

安顺堂给了杨开一个真实的医药世界,在这里令他学到了更多更具体的知识,尤补医书上的不足。察色按脉,处方遣药,辨证施治,体会诊治疾病的过程,将自己的知识进行整合。

闲里时,见王民抓药,手里持了戥子(专门用以量药的一种小称),在身后的药橱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撮药。觉得好玩,也试着去做。时间久了,嫌其麻烦,于是试着撮一点药来,估计一下份量,再用戥子称量。不同的药物,质地轻重的皆来试过。竟被杨开慢慢的练就了"一手准"的程度,抓药时不用戥子,竟也丝毫不差,又令那王民汗颜了一回。当然,练成这手绝活,是在杨开来安顺堂两年之后的事了。

同类推荐
  • 生死宝藏

    生死宝藏

    因未婚妻身患重病,张佳亮不得不举债筹措医药费。关键时刻,出现一个神秘女子愿意帮他偿付这笔巨款,不过条件是请张佳亮帮她寻找传家之宝。于是他来到女子指定的福建海域的一座小岛,这里充斥着未知的诡异,数十人的队伍仅有几人得以幸存。最终在几番争夺与历险之下,不但为女子找回传家宝,还将一笔深埋在小岛的宝藏归还国家。
  • 木乃伊的诅咒

    木乃伊的诅咒

    考古学家约翰·伯林汉前往埃及进行考古探险,带回一大批极其珍贵的文物,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具珍贵的木乃伊和一整组的陪葬品。伯林汉准备将其中的一部分捐赠给大英博物馆,他在和律师一起当着大英博物馆博士的面对木乃伊进行了检查后,动身前往亲戚家拜访。然而从此他却神秘失踪了。没有人看到他离开,他寄存在火车站行李也没有人领取,更加离奇的是,他经常佩戴的挂在表链上的圣甲虫饰品竟然落在了他弟弟家的草坪上,一具尸体的残骸碎骨在泥潭水田中陆续惊现。所有这一切,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伯林汉去了何处?他的失踪和那具木乃伊有着怎样的关系?是千年法老的诅咒显灵?还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 脆响

    脆响

    文学的持续生产,也要仰赖于文学最基本部分的建设。这个建设是帮助新人涌现,是期待新人带来的新作品,带来新的感受力,产生出新的思想方法与表达的艺术。
  • 上海地王

    上海地王

    小说通过主人公崔浩用尽兄弟、耗尽男女,终成地产之王的奋斗搏击历程,记录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房地产业的起伏兴衰。这是一部探究大都市人情世情性情的小说,一部揭秘中国房地产真相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深度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对当下社会状况具有真切观察和批判的小说。
  • 禁地死囚

    禁地死囚

    本书原名《禁地死囚》。盗墓贼闻天际为报杀父杀母之仇沦为死囚。行刑前夜,被名为“禁区”的秘密组织带走,自此踏上了成为超级战神的通天之路!激战修炼秘术的异族勇士,猎杀岛国秘制的生化僵尸,横扫世界各路宗派……让他没想到的是,所有死亡任务背后都存在不可告人的诡异关联,都指向了一个复活战争恶魔的灭世阴谋!面对人性阴险、兄弟情仇、白富美诱惑,且看小毛贼闻天际如何绝境逆袭。
热门推荐
  • 星辰冰帝

    星辰冰帝

    这里是属于斗气世界,没有花哨艳丽的魔法,有的只是繁衍到巅峰的斗气!整个宇宙又分为上位面和下位面,而斗气大陆只是下位面一个小小的地方。接下来就看主角如何逆天改命,俾睨天下!等级制度:斗者,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宗,斗尊,斗圣,斗帝。
  • 平夏錄

    平夏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女儿是婴灵

    我的女儿是婴灵

    为了续命成活,我自小定下冥婚,有天鬼媳妇带着个女婴来找我,说是我俩的孩子,还一定要我来照看……
  • 往事随疯

    往事随疯

    一个秘密,在她的身后,她会知道吗?一场校园爱情,她会感受到怎样的人情冷暖,结局是悲是喜,拭目以待
  • 玉落九幽

    玉落九幽

    她,九幽宫主,身怀绝世毒术;他,冷面罗刹,杀人于无形;他,九五之尊,却为一人肃清这整个后宫……一个是从小的青梅竹马,一个是真心相待的皇帝暗涛汹涌,爱恨纠葛……只愿洗净铅华,与他偕老,共赏这锦绣山河
  • 极道星帝

    极道星帝

    人常言:修真有五道,养生第一招,化神不可少,练气最重要,仙人已逍遥,大罗通天道。众生苦中绕,何日颂天谣?多年以后,陆佑站在帝阙之巅,俯瞰世间百态,常常还能想起这首童谣。他在想,这世间最逍遥,最快活的事,许不是长生,而是有她,有家的日子。
  • 神级强少

    神级强少

    兵王重生在废物富二代身上,不仅被家族赶了出来,还经常受人羞辱。兵王附身,彻底崛起。
  • 释门正统

    释门正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色英勇勋章

    红色英勇勋章

    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青年,他在美国内战中入伍,希望成为一名英雄。但由于初次参加战斗,他的内心也怀着恐惧和各种复杂心理。因此战斗打响时他被吓得当了逃兵,脱离军团。待战斗结束后他又返回去,一路见到部队死伤的残酷场面。他感到内疚,深怕自己的胆怯行为被战友们发现。后来他在逃跑途中偶然被一名士兵打伤头部,回到自己连队便谎称自己在火线作战时受了伤。伙伴见到他头上的伤口——红色英勇勋章——都称赞他是个英雄。他不敢说出真情,内心感到羞愧。经过内心的激烈冲突和斗争,他决心要勇敢地参加作战,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他英勇杀敌,最后成了一名受到大家赞赏的英雄。
  • 守望无限

    守望无限

    三国、明末、十字军东征......世界就像一个不停变幻的巨大魔方,充斥着大规模的战争和灾难。即便拥有再强大力量的个体,面对扑面而来的千军万马,面对吞噬一切的“蚀祭”,也显得渺小不堪。这是一个必须要依靠智慧和人心才能生存下去的世界。世界为什么会是这样?潘古醒来了,迎接他的是一个未知的自己,一个待揭晓的世界。当遮盖住这个世界的面纱逐渐揭开,你会发现这是一本完全不同的无限流。亲爱的读者,如您喜欢本书,请收藏,您的轻轻点击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拜谢!(据部分读者反映,本书某些内容较重口,心理素质差者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