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1300000071

第71章 城坊篇——倾城倾国非传说(2)

以上一段文字选自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现代人对明教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知晓的。金庸将明教写进其小说之中,先前必然会对明教的历史面貌做一番仔细的研读和分析。然而小说毕竟还是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作者的想象和发挥。所以,想要还原一个真实的明教,还应该追寻史料记载以及实际考察。

明教从何而来?

明教又名摩尼教,或称牟尼教,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它源自古代波斯袄教,是一种将基督教与伊朗马兹达教义混合而成的宗教。摩尼教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二宗是指黑暗与光明、善与恶,即世界的两个本原;三际是指世界发展的三个过程,过去、现在和未来。摩尼教的二元论思想对于基督教的异端、诺斯替教派以及希腊、罗马的哲学都有影响。它认为世界原来是黑暗与光明互不干扰,但是后来由于黑暗侵入光明,两者相混,天下开始不太平。因此摩尼教的理想就是最终使黑暗与光明再次隔离,实现和谐乐园。

那么明教的源头摩尼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相传,公元694年,波斯的一名僧侣带着摩尼教的经典《二宗经》来到中国,后来摩尼教在中国经过与佛教、道教的相融相合,逐渐成长。然而此教在兴盛一段时间后,于唐开元年间被朝廷下令禁止,原因是官方认为这个教派有偏于邪教的倾向,它的流传会将百姓误导。摩尼教在中国的流传一直是起起伏伏,之后又有几次兴起与没落,然而其最终却没能逃脱消亡的结局。由于“会昌灭佛”,摩尼教在中国最终以“明教”代替了其原名。

明教向来以白衣素食为其风俗礼仪,不知其清心寡欲的教义是否能够安慰明教教派的没落。如今的明教遗迹,选真寺、明教寺以及浅光院等都显露出一种备受冷落的荒凉之气,明教在中国的没落令人疑惑。其实说起明教的消失,就不能不提及佛道二教。摩尼教在其建立之初就吸收了佛教的一些教义,在传入中国后更是与佛教相依相守,难分难舍。由于摩尼教本身就比较简单,再加上它对佛、道二教的依附和融合,使得明教在中国民间的传播很广泛。虽然到了元代官府明令禁止明教的传播,但是明教依旧没有断了根源,而是转入江浙沿海一带秘密发展。但是到了明代初期,由于在温州一带的明教活动比较明显,暴露了其踪迹,官府发现之后立即将其禁止。同时禁止的还有白云宗会等等。明教最终销声匿迹。

也许是混入了佛道二教,也许是真的沉寂了,明教的结局与其开端一样,都与佛、道有着不解之缘。明教在中国的命运拴在佛、道二教之上,随之兴起,又因其没落。

●项羽魂归东城

相传,项羽死于东城。

《汉书·陈涉项籍传赞》中太史公司马迁在讲到项羽时评价道:“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猝于公元前202年。他是秦朝末年率领农民推翻暴秦的领袖,在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中率楚军将秦军歼灭。其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然而他最终由于自己的不可一世而败于刘邦之手,自刎乌江。

那么,太史公所讲的东城究竟在哪里?

说法一:

“东城南陌尘,紫幰与朱轮。”“寄老之区,在于汤泉。实为历阳,东城之域。”“大江之滨,东城之野,有泉出焉”。这三句诗词分别是由唐朝诗人张籍、北宋词人贺铸以及诗人秦观所作,它们都是描写东城的所在地是于乌江附近的江苏境内。

太史公所讲的东城真的就是在江苏吗?

《元和郡县志》载:“项羽自阴陵至此,尚有二十八骑。南走至乌江亭,灌婴等追羽,杨喜斩羽于东城。”

《文献通考》载:“乌江本乌江亭,汉东城县,梁置江都郡,北齐改为密江郡,陈临江郡,后周乌江郡,隋改为县。有项亭。”

《和州志·补沿革》载:“夏书曰:淮海维扬州。孔氏传曰:北据淮,南距海,淮海之间,其地广矣。和处江北,而实介于淮海之间。故扬州域内也。春秋战国皆属楚地。秦为九江郡之历阳及东城县之乌江亭地,历阳为都尉所治,汉高帝更九江郡为淮南国,历阳及东城乌江亭地如故。”

以上的诗文和古籍都说明了东城确实位于乌江附近的江苏境内。这么说来,项羽“身死东城”,这个东城就在江苏。

说法二:

《水经注》载:“淮水又东,池水注之。”池水“径东城县故城南”。

《隋书·地理志》载:“南梁改东城为定远县,属临滚郡。”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东城县:秦置。汉高帝五年,项羽兵败,自阴陵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文帝封淮南历王子良为侯邑。东晋后县废。故城在今安徽定远东南。”

另有《括地志》载:“东城县故城在濠州定远县东南五十里。”

按照以上史料的意思所讲,东城位于滁河以北的安徽省定远县。

一说东城位于滁河以南的江苏,一说东城是在滁河以北的安徽,为何史料的记载会有矛盾?项羽究竟生死何方?中国人民大学的冯其庸在《项羽不死乌江考》中认为,所谓项羽乌江自刎之说不具备历史真实性,它只是在民间流传的说法而已。

关于东城的真实位置,目前还在不断争论之中。是江苏还是安徽,也许最终会有定论,抑或许,将会永远成为千古之谜。

●“龙城”在何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一首为“龙城飞将”打响了名气。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龙城飞将”就是指声名显赫的大将军李广。其实不然。所谓“龙城飞将”,并不是单指李广一人,还包括数击匈奴的卫青,甚至是指代多位抗击匈奴的英雄豪杰。

我们的疑问是,这个“龙城”指的是哪里?

有两种说法:一说龙城是当年匈奴拜祭祖先的地方,位于现今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二说龙城是指卢龙城,是汉朝右北平郡所在地,位于今天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除此之外,现今的中国大地上共有七座城市被称为龙城,它们分别是:濮阳、天水、诸城、太原、常州、柳州、朝阳。

诸多的“龙城”,我们从何入手?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龙城”、“飞将”以及匈奴,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又根据匈奴民族的栖息地位置,除了人们对龙城的两种说法外,上面提及的七个城市中的天水也可以进入“龙城”的范围来做探讨。

以飞将推龙城。很多人认为对龙城的解释中,卢龙城一说较为合理。根据《史记·李将军传》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意思是:李广将军住在右北平,匈奴听说李广被称为汉朝的飞将,于是躲避了他好多年,不敢进入右北平。这种说法其实是按照飞将来解释龙城,认为“龙城飞将”中的龙城是指飞将的居住地,而且这个飞将就是李广。这么说来,河北喜峰口一带的右北平就是龙城。然而,又有人认为飞将不是指李广,而是卫青。按照卫青的故居来判,他是今天山西临汾人。难道龙城是指临汾?这一说法非常不流行。此外,在甘肃天水有李广墓,那天水又是不是我们所讲的龙城呢?这样看来,想要以飞将推出龙城的所在地,难于一致。

以匈奴推龙城。既然龙城与飞将的链条没有搭成功,那么只好把龙城与匈奴相接。很多人认为龙城是匈奴的著名城堡。由于匈奴族把龙作为至高皇权的象征,因此在城中祭祀龙神,因此将此城称为龙城,位于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卫青将军抗击匈奴的龙城大捷也应该指的是这里。然而此说是否成立,或许今后会有更多的资料来证明。

另外,除了右北平和蒙古国境内之说,还有一种说法,即:龙城不是指地方,而是人物。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将原来“龙城飞将”的注释做了修改:“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止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看来,“龙城”究竟在哪?依旧是众说纷纭,今无定论。

●寻找西夏后裔

“殄灭无遗,以灭之、以死之”。西夏人由于成吉思汗的一句遗言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西夏王朝从此覆灭。那么,西夏人是否真的被灭绝了呢?如今在中国还残存有西夏后裔吗?

《辽史·西夏外记》有载:“西夏本魏拓跋氏后。”拓跋赤辞是党项族拓跋部落的首领,他投降于唐朝,并被皇帝赐予李姓,后带领族人迁徙至庆州,也就是今天的宁夏。后来拓跋思恭平黄巢起义,朝廷为了表彰于他又赐李姓,之后党项族就以夏国为其栖息之地。

党项族于唐代初期逐渐强大起来,夏国是其建立起来的一个封建王朝,于公元1038年成立。因为位于西方,所以宋人将其称为西夏。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之后西夏与南宋、金成三国鼎立之局势,直至公元1227年,西夏才被蒙古所灭。

党项族本是游牧民族,其性格刚烈。蒙古大军在进攻西夏军队之时遭到了强烈的抵抗,成吉思汗也因此而命丧黄泉。面对如此强大的反击,他在临死前发出命令:“殄灭无遗,以灭之、以死之”。因为这句话,蒙古士兵对西夏王朝进行了疯狂的杀戮,西夏人就此倒在了血泊之中。不仅如此,蒙古族对西夏的文化也进行了扫荡,包括史籍、文字、历史、皇家陵园等。西夏文明告别于此。

然而,多年来致力于西夏学的学者李范文将他的研究成果透露于世。他说西夏人其实并没有遭到全部灭绝,一些西夏人逃过了死劫,流亡到尼泊尔或是中原及以南的地方繁衍生息。他们在与汉民族的相处中逐渐融合,一部分人入了汉族,还有的人成为回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另外在四川和东南沿海的浙江也有西夏人的足迹。

经过李范文的实地考证,他认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美人谷”的嘉绒藏族就是西夏人的后裔。还有河南濮阳地区也有一支姓杨的西夏后裔。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在宁夏有一个叫南长滩村的小村子中,保留有非常完整的西夏族谱,村众人全部姓拓,自称是西夏后裔。

此外,于2叨0年7月拜祭西夏王陵的李培业,其家中留有多达十部的西夏皇族家谱,分别是:《皇族李氏家谱》《湟郡李氏家谱》《李氏家乘》《海敦李氏家谱》《西夏李氏世谱》《李氏历代世袭图考》《李氏家乘》《海东李氏家乘》《李氏世系表》和《鲜卑族源流通考》。学者李范文在考察完家谱之后认为,李培业有可能就是西夏末代皇族的后裔。

李培业等人是否就是西夏的皇族后裔还有待考证。然而,西夏人并没有遭到全部毁灭这一点是肯定的,西夏后裔仍旧存在。

●契丹为何在历史上消失

像是斩断了原本一望无际的青草原,黄水和土河静静地躺在辽阔的北方大地上,养育着刚毅而又细腻的北方儿女。有一日,一位来自黄水那边的美丽女子和一位来自土河那边的男子,他们分别骑着青牛和白马,仙衣飘飘地走向两河的交汇之处。相识相恋,融为一体,繁衍生息。

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讲的是1400年前契丹族起源。后来经过专家的分析和史料的记载,才对这个传说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女子和男子分别代表的是生存于两河流域的两个原始氏族,他们的图腾分别是青牛和白马,之后这两个部落逐渐迁徙到两河的交汇之处,并且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契丹。

契丹原意为“镔铁”,坚固而不可摧毁。公元628年,契丹归附于唐朝,进贡纳税,期间也不乏争斗。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辽国疆土广大,是当时宋朝的两倍之多。东部延伸至海,南部跨越长城,北部濒及大漠,西部触之流沙。国强民盛,显露一时之威。契丹王国历经九代帝王之后,公元1125年被金所灭,终于沉寂于世。

契丹王朝拥有200多年的辉煌历史,曾经叱咤风云,声名远和。宋军的杨家将就曾经和契丹军队拼死沙场。俄文中的“中国”就是“契丹”,马可·波罗的游记之中也是以“契丹”来代替中国。可见当年契丹声势之浩大,让外国人都认为中国就是由契丹所统治。契丹人创立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有契丹大字和小字之分。契丹国佛教盛行,在山西应县木塔中就发现了佛经、佛画等瑰宝。契丹人的服装显示出其族类的特色,长袍窄袖,圆领左衽。总之,除了拥有强大国力之外,契丹民族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

然而这么一个骁勇善战的钢钉之族,为何在亡国后就悄无声息了呢?契丹族裔奔向何方?

同类推荐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破译孙子兵法

    破译孙子兵法

    本书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单元,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孙子兵法》到底有哪些实用性的内容,广涉领导文艺、处世之道和经商之技。
  • 中国文化博览2

    中国文化博览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着未来的方向。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个体,为了求得生存,人类更是与自然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工具的产生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门。栖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是人类最早的远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属现在云南省境内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国发现最早的工具就是他们使用的刮削石器。这一时期也就是史学界所称之的“旧石器时代”。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 秋风吹不尽

    秋风吹不尽

    本书是萧默作为建筑艺术专业之外的一个文章选集,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的真实记录。1963年,作者由梁思成先生促成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建筑历史研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年。敦煌不仅赐予作者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学者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也给了他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练。
热门推荐
  • 妃来横祸

    妃来横祸

    穿越为宰相之女,竟替嫁断袖王爷?本过着不受宠的无聊生活,谁料王爷竟会向她表白,被惊吓到的她还没开溜,竟被妖孽刺客拐走?从此玩转江湖,智斗小三,生活五彩斑斓,刺激不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军花灿烂——令狐东方

    军花灿烂——令狐东方

    东方不败和令狐冲谈恋爱?任盈盈嫉妒成魔?校园,网游,军婚,一起来!现代版《笑傲江湖》,乐天疯狂!
  • 废柴霸主

    废柴霸主

    十四岁的废柴,狂奔在诸天万界,战斗,升级,再战斗,妹纸团们,你们先上,哥哥垫底。
  • 末世代行者

    末世代行者

    天地法则改写,世界末日降临。在末世中挣扎求存数年,终于死于变异兽潮之中,却不料命运在这一刻垂怜于他。重生于末世之初,成为被星球意识选中的代行者,君千焕要做的,便是在改写自己前世多舛命途的同时,为这个混乱的新世界制定新的秩序!“我行走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为世界带来光明!”
  • 萌娃出没请注意

    萌娃出没请注意

    胆小害羞的夏天在二十岁那年做了她这辈子最大胆的一件事,她偷溜进偶像的酒店房间想与偶像春风一度,借个儿子玩玩。如她所愿,果然怀了,还是龙凤双胞胎。这可把夏天给乐坏了,她想,她着也算是儿女双全了,正好正好。她原本想带着儿女就这样一家三口幸幸福福的过小日子,可是,三年后突然出现在她眼前的那个男人是怎么回事,怎么和她家宝贝长一个样……随着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已为人母的夏天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丫的!老娘当年进错了房间该肿么破啊!!!
  • 俗世小仙

    俗世小仙

    一个雷雨天,一个啃食人头的怪物,一潭刺眼血水......自从这一天开始,陈晨的身边就怪异事情不断,一些超乎现实的东西也开始奇异出现......而当陈晨披荆斩棘,拨开这层层迷雾时,才发现竟是......世界已经非我所见,红尘俗世中,我独然而立,只想做个小仙。
  •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决定,还是由自身生理需要决定?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这是几千年来全世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谁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然而,这个问题是无法从表面上把握的,它植根于人们对人内在动力的认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对事关人内在动力的研究必须着眼于人的自然。本书以此为原则,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和自然界中的大量事实研究人内在的动力,从而最终揭示:人的机体上不仅存在着生理需要,而且存在着情感需要;人快乐痛苦的感觉是人的直接动力,机体需要是人内在的根本动力,情感需要是人内在的两大动力之一;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根源于人的情感需要,人在本性上有利他的一面。
  • 佳人若桃君倾梅

    佳人若桃君倾梅

    她本是孤儿,与青梅竹马一起成为FBI。却没想到替补任务途中身亡,留下竹马孤单一人,带记忆重生到架空时代的她,在桃花纷飞时出生,本以为收获到了亲情的幸福和温暖,却不想在阴谋中,又再度失去他们。她与兄长苦等十年,十年回归,片刻的宁静后,无止尽的开始复仇。他是异国前朝太子,本抱着同样的仇恨。他本不懂爱,也不知是否该去爱那个桃花般的女人,却因为他人频频介入,让他终于重视这一段感情,但是她要的不仅是一双佳人,更要一世自由,他是该用爱把她禁锢,还是撒手放她自由,若是都不想,他又该怎样去抉择?
  • 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魔衣橱

    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魔衣橱

    佩文西家四个兄弟姐妹彼得、苏珊、爱德蒙和露茜在一位老教授家做客,无意中发现衣橱后隐藏着一个神奇的魔法王国。这里的居民有羊怪、海狸、矮人、树精……但在阿斯兰离开纳尼亚期间,这个国家被一个邪恶的白女巫占领。她压迫纳尼亚的居民,将其置于永恒的冬季之中。羊怪图姆纳斯曾冒着生命危险救过露茜,海狸一家也帮助他们兄妹逃脱白女巫的追杀。爱德蒙曾受白女巫土耳其软糖的诱惑,一度背叛过自己的兄妹。 后来,阿斯兰伴随着圣诞老人来到纳尼亚,带领大家战胜了女巫。四个孩子成为纳尼亚的国王与女王。多年后,他们在打猎时无意中穿过衣橱,重新以孩子的身份回到自己的世界。
  • 鹿忠节公集

    鹿忠节公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