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6300000007

第7章 弱势赢家之要(1)

(上)

李世民怎样由次子成大子,由秦工成皇帝,由劣势变优势?如何把局面做得越来越大?这决非偶然的玄武门之变所能够说明清楚的。没有玄武门之变,历史也会将李世民推上政治舞台,因为,这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和李世民本人过硬的政治素质决定的。

明经12千里马是自己跑出来的

“武德六年已后,太上皇(李渊)有废立之心,我当此时,天策上将,实为功高不赏之惧。”

——李世民

在李渊诸子中李建成是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他理所当然应当成为储君,在唐朝建立初期,唐高祖也确实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后来之所以能够取兄长而代之,可以说他这匹千里马是自己“跑出来”的。

在这里,首先要澄清旧史上的不实之说。

旧史记载说,太原起兵时,李渊就对李世民许愿:“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李世民坚决不同意。攻占长安后,李渊自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这种说法,恐是贞观史臣的虚构,不可尽信。在太原起兵时,能否取得胜利尚难预卜,哪里会把立太子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呢?贞观十三年(639年),李世民皆网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褚遂良提出要求观看起居注,理由是皇帝阅当代史可以知道哪些事做对了,哪些事做错了,这样就能引以为鉴戒。按照皇帝不能查阅当代史的传统,褚遂良拒绝了李世民的要求。

次年,他又向房玄龄要求观看当代国史,房玄龄畏惧天子之威,为保自己的禄位,遂撰《高祖实录》、《太宗实录》各二十卷,呈给李世民观看。“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于是要求“改削浮词,直书其事”。六月四日事即玄武门之变,诛杀建成、元吉之事。“语多微文”,反倒容易使人产生怀疑,删削浮词,“直书其事”,不至于使后人观史时疑神疑鬼,影响唐太宗的形象,这正是他这个主张的高明之处。问题是如何“直书”?能否实事求是地修史,就很值得怀疑了。本来皇帝不能观当代国史,这是历代帝王都能遵循的一条准则,唐太宗偏偏要破坏这个传统,这样就不免要影响史官客观公正地修史,皇帝既要看国史,谁还敢再写他的阴暗面。事实也证明,当时就存在有房玄龄这样屈服于皇帝淫威的史臣,他连拒绝皇帝自观国史的勇气都没有,如何有胆在史书中撰写皇帝的不足与恶行呢?温大雅撰写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是在武德初年撰成的,其时李世民尚未当皇帝。这部书中关于太原起兵的记载,就与《资治通鉴》、两《唐书》的记载在许多问题上不同。-这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些晚出的史书已经有意无意地受到贞观史臣撰写的国史的影响,因此唐太宗自观国史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史书中上述记载要作分析,不可盲目相信。史书中之所以一再杜撰李渊企图立李世民为太子,他本人又一再示辞谢,这就是有意掩盖他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继承权的不合法性、不道德性。

李世民萌发夺取太子之位的野心,是在他扫平一系列割据势力,取得统一全国战争的胜利中逐渐产生的,他认为,自己的功业远远超过其兄李建成,就不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秦王,而要力图登上权力的顶峰。

不过,李世民夺取太子之位的历程决非一帆风顺,他的竞争对手除了处在明处的李建成外,还有在暗中活动的李元吉,他们都不是酒囊饭袋,酒色之徒。李世民这匹千里马既然不为伯乐所识,但要想自己跑出来“馏踺”,就必须首先推开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块又臭又硬的拦路石。

对大唐来讲,皇太子李建成也是有功之人。太原起兵时,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单独统率一路军队,立下不少战功。武德五年,扫平刘黑闼,武德六年,率兵到原州,阻止了突厥的侵扰。只是由于李建成居太子之尊位,是未来的皇帝,所以不轻易领兵出征,这样就显得不如李世民功勋卓著。

也许李建成的军事才能比李世民要逊色一些,但决不是无能之辈。

而李元吉据说能“力敌十夫”,曾随李世民讨平王世充,李世民率精锐到虎牢对付窦建德时,就命李元吉率军继续围攻东都。刘黑闼第一次起兵时,李世民奉命讨伐,李元吉也参加这次战争,后李世民奉诏回京,“乃以兵属齐王元吉”,继续扫清残余敌军。可见李元吉在军事上也有其过人之处,尽管他有过丧失太原的败迹,李世民不是也曾经败于薛举吗?

同时,在李元吉与李建成之间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背景。

在这场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李元吉排行第四,根本没有取得继承权的可能,他完全可以不介入两位兄长的争斗中,既然要介入,为什么站在建成一方,不站在世民一方呢?

旧史记载云:“元吉见秦王有大功,每怀妒害。”又说:“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根据这些记载看,似乎李元吉打算在铲除李世民后,再除掉李建成,自己当太子,故先站在建成一方,联合对付李世民,然后再对付建成。其实,这些记载也都颇值得怀疑。李元吉论其武功,不但无法和李世民相比,与建成相较亦逊色甚远,如果他妒嫉秦王世民,为什么不妒嫉太子建成呢?何况齐王府的力量与东宫、秦王府任何一方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如何能说“取东宫如反掌耳”呢?以他的身份、地位和威望,连杀两兄夺取太子之位,谈何容易?

再说这样做如何能取得李渊的认可呢?李元吉再肤浅狂妄,这些道理也不能不考虑。以上这些记载不合情理,可能出于贞观史臣的诬罔曲笔,不可盲目相信。李元吉站在建成一方的真正原因是:其一,建成“性宽简”,兄弟之间关系比较好处。有一次李元吉欲刺杀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因为当时矛盾还没有激化,所以李建成顾及到兄弟之情,不忍下手。李建成连政敌都不到万不得已,不忍下毒手,看来他的确是仁厚又容易相处的人。而李世民执法严厉,李元吉又有弃太原逃跑的不光彩记录,加之本人又放纵狂躁,他感到李世民将来即位,自己很难为所欲为,而在建成手下则要悠闲自在得多。因此,他选择支持建成而反对世民,实际上是选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兄长当皇帝。其二,李元吉本人又没有多少政治资本,看到两位兄长的争斗势所难免,欲借机依靠一方以争取将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在两方中,李元吉可能认为李建成是嫡长子,又是在位的太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所以他把赌注下在建成一方,觉得这样可能把握大一些。未必是想自己最后当皇帝。

与此同时,在唐初的将帅与外廷朝臣中也有许多人卷入到这场争斗中去,分成了壁垒分明的两派。支持李建成的人主要有:东宫机构中的许多人,如魏征、王硅、杨文干、冯六、薛万彻、谢叔方等。武德年间的主要执政大臣中,倾向李建成的有裴寂,另外还有封德彝,此人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的投机人物,他曾献计给李世民对付东宫,又暗中支持李建成。

据旧史记载:高祖曾与他密议改立太子之事,“伦固谏而止”。

封德彝名伦,字德彝。此事“所为秘隐,时人莫知”。可见高祖当面许愿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之事,确属虚构。从李渊角度看,密议此事是可能的,在未下定决心之前,决不会公然表态。李世民当了皇帝,一直以为封德彝忠于自己,直到他死去数年后,才查知此事。因此,在关键时刻封德彝帮了李建成的大忙,应当说从根本立场上他是倾向东宫集团的。宰相中还有一个裴矩,此人在这场斗争中,从未公开站出来支持李世民,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当李建成、李元吉已经死去之后,他奉命出面晓谕,“官兵乃散”。似乎倾向李世民,实际是不对的,他此时的作为很大程度上是见大势已去,出于投机心理才被迫作此姿态。裴矩深得唐高祖宠信,在这场关于继承权的争斗中,朝臣大都分为两派,他不支持李世民,实际上想维持现状,也就等于支持了李建成。

在执政宰相中支持李世民的人似乎更多一些。如萧踽就是如此,李世民后来当了皇帝后,回想往事,曾充满感激之情地说:在武德年间斗争激烈之时,“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他还书赠萧踽诗一首,其中有“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之句。再如陈叔达,也是当时宰相之一,一贯坚决支持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高祖召集宰相们商议如何处理善后事务,他力主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即位后,曾对陈叔达说:“武德时,危难潜构,知公有谠言,今日此拜,有以相答”。说明在武德时期李建成、李元吉在高祖面前猛烈攻击李世民时,陈叔达从中斡旋,化解了这些攻击,故李世民即位后加以重用,以为报答。武德时期的政坛上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即窦抗,他是唐高祖皇后窦氏的堂兄,李建成、李世民等人的堂舅,高祖每呼兄而不称其名。从血缘上看,他和建成、世民兄无亲疏之别,然李世民深谋远虑,对他早就采取了笼络措施,使他站到自己一方。他曾随李世民平定薛举,“勋居第一”,后跟从平定王世充,“册勋太庙者九人,抗与从弟轨俱预焉,朝廷荣之,赐女乐一部,金宝万计”。窦抗武略平庸,这两次战争均未见立有显功,结果都得到册勋赏赐,可见是主帅李世民的有意安排。因此,在这场兄弟相残的斗争中,他站在李世民一方。

在唐初将帅中支持李世民的人也不少,如著名将领李靖、李世勋,此二人不是秦王府中人,但李世勋长期跟随世民征战,二人关系要远远亲于和建成的关系。当年唐高祖曾因李靖出兵伐萧筅行动迟缓,下令将他处死,多亏李世民从中斡旋,才转危为安,救命大恩,李靖岂能忘记?在双方斗争激化之时,“李靖、李世劫数言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说明他们是支持李世民夺取太子之位的。

秦王府中的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屈突通、殷开山、于志宁等武将以及房玄龄、杜如晦、温大雅、杜淹、薛收等谋士,更不待说,大都直接参预了玄武门诛杀建成、元吉的密谋。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当时设置于关中地区的十二军的领兵将军,绝大多数与李世民关系密切。武德二年(619年),分关中为十二道,每道立一军,各有军号,将设置在关中的诸军府分隶于各军。每军置将、副各一人,督以耕战。十二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关中地区以及京师酌安全,“士马精强,所向无敌”,也是唐中央直接控制的力量。十二军设置后,一度废去,武德八年(625年),为防御突厥入侵,又重新设置。就以这次重新设置后至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之前,担任十二军将军的人的立场归属,分析他们分别与秦王府和东宫集团的关系。

十二军将军中与秦王府关系密切的人,有井钺将军刘弘基、骑官将军长孙顺德,前者本是秦王府中旧人,后者与李世民为亲威关系,是其妻长孙氏的堂叔,玄武门之变时与秦叔宝一起拒战于玄武门外。参旗将军窦诞为唐高祖女婿,早就投靠了李世民。参旗军军副张琮,多年跟随李世民,所谓“陪从戎麾”,也是秦王府集团中的旧人。苑游将军钱九陇、折威将军杨毛、平道将军柴绍、玄戈将军李神通等,都多次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功受赏,逐渐爬上高位,在长期征战中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如柴绍,为唐高祖女婿,早在太原起兵时就在李世民麾下任职,在平定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大战役中,都跟随李世民参战,建立功勋。因此,在关系方面要远远亲于建成、元吉一方。李神通虽为宗室,然长期随李世民征战,他多次吃败仗,都是靠李世民力挽狂澜,转败为胜,他非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跟着沾光,也与诸将一样受到勋赏。更使他感激的是,李世民曾因把洛阳附近良田数十顷赏给他,而得罪了高祖,这种情谊李神通如何能忘?其他诸位将军除李艺外,倾向性不明显,大概没有参预双方斗争,可算作中间派人物。

由上面所举足见由储位之争牵涉面之广和影响之深,其规模丝毫不亚于一场宏大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始俑者就是李世民。他不是钦点的皇太子,却又想当皇太子以便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就只能“跑出来”争。姑且先不说争斗的结果如何,单就李世民挑战皇太子的气魄和布局来看,已经摆出了做大局面的架式,其原来的劣势(非嫡长子)已被自己磅薄的气势所淡化。有了这种狂野之气和王者之概,胜负当在意料之中。

明经13毛羽不丰,暗中积蓄

“海内浸平,设‘文学馆’,收‘十八学士’,尽直宿指挥。”

——李世民

李世民胆敢“逆天而行”,图谋皇太子之位,其“底气”源于他长其以来暗中积蓄的“士人”们的鼎力相助。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平定窦建德、王世充,高祖因其功大,前代官职都不能与之相称,特创天策上将一官以任命。李世民本人也认为天下基本平定,于是开文学馆,以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等,兼任文学馆学士,“供给珍膳,恩礼优厚”。李世民本人在公事之暇,常到馆中,与诸学士讨论文籍,有时甚至到夜晚。这些人号称十八学士,“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州”’。瀛州为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之一,能到达者即成仙了。用此来比喻文学馆,可见其当时在士大夫中影响之大。李世民大开文学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招徕人才,壮大势力;二是他认为自己武功赫赫,但在文艺方面尚有欠缺,开文学馆讲论文史经籍,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可吸引和争取士大夫们的支持,为其谋取太子之位创造条件。

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经非常注意收揽人才,如杜如晦,最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升任为陕州长史。房玄龄对他说:“余人不足惜,至于杜如晦,王佐之才,大王欲经营四方,非如晦不可。”李世民大惊,说:“没有你的提醒,我几乎失去了一个重要人才。”遂奏请留下杜如晦,继续在秦王府供职。房玄龄可谓深知李世民之心者,他所说的“经营四方”四字,已经将李世民的野心表述得再清楚不过了。如果说李世民此时没有野心。陕州长史之职比王府兵曹这种闲职重要得多,杜如晦任此职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反正都是为朝廷出力,为什么李世民不愿意杜如晦调走呢?可见其存有私心。旧史记载说,房玄龄经常跟随李世民征伐四方,李世民每次攻取一地,诸将争取宝货,独房玄龄招揽人物,致之于秦王幕府之中。“又将佐有勇略者,玄龄必与之深相结,使为世民尽死力。”房玄龄的这些作为实际上都是李世民授意搞的,至少也是获得他赞同的。

秦王府的许多谋士猛将都是在统一战争中陆续收揽而来的,如尉迟敬德,是平定刘武周时招降的。程知节、秦叔宝、刘师立、李君羡、田留安等,都是在平定王世充前后网罗的。在平定王世充期间,李世民和房玄龄曾经微服拜访一位名叫王知远的道士。王知远迎接时说:“此中有圣人,是否是秦王?”李世民只好据实相告,王知远又说:“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李世民听后,牢记在心,“眷言风范,无忘寤寝”。

同类推荐
  • 唐朝美男子

    唐朝美男子

    回到唐朝,做一个美男子!剑指权力和金钱上,权力至上,富可敌国!本想以部落的势力,扩大唐朝的疆域,奈何只能在长安享福,暗地里积蓄自己的力量。长安趣事:李白是我的结拜大哥,想和我对诗?小妹妹,我想你还不够格。拿宋朝的词去挑战唐朝的诗人,我看你服不服?拿元朝的曲去会会唐朝的名伶,我看你爱不爱?拿现代的画去打败唐朝的画家,我看你懂不懂?好吧,现在开始,跟我一起,去唐朝混混……若云新书,求大家收藏点击……点击进来的朋友们,记得点击一下左边的加入书架哦!谢谢大家了!
  • 制霸太平洋:从珍珠港到东京湾

    制霸太平洋:从珍珠港到东京湾

    隐藏于秘密计划背后的日本人笃信能够击败美国的心态;真实的人间地狱“巴丹死亡行军”和“巴丹幽灵”的大胆突击; 被称为“不可能完成之任务”的杜利特突袭;麦克阿瑟富有戏剧性的“重返菲律宾”;置于主流视野之外的“中缅印战区”;被美国人破译的日本“JN-25”密码如何改变战争进程。
  • 搅动

    搅动

    人家是穿越到一个空间就不走了,可程乂成了时空的旅行者。他亲手废了多尔衮,杀了忽必烈;向戚继光学兵法,赵匡胤学搏击;见过杨贵妃,认识貂蝉;骑马参加过征高句丽,坐船随军执行过杀胡令。累了,累了,干脆跟着位面小王子干得了。可是程乂没想到自己心目中的老板,位面小王子给自己洗过脚,这梁子可结的有点大。
  •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

    很久以前,民间就流传着唐二主征东或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唐二主即唐太宗,薛仁贵则是唐初有名的军事将领。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统一天下,征讨盖苏文弑逆,援救新罗,曾三次出兵征讨高句丽。
  • 历史就这四张脸:千朝万代,就这四张脸皮

    历史就这四张脸:千朝万代,就这四张脸皮

    知名通俗历史作家罗杰从战争篇、帝王篇、暗杀篇、悬案篇四个方面,以探索发现手法解读从远古到民国鲜为人知,又悬念丛生的战争密码、帝王旧事、暗杀玄机和史案真相,解读历史的这四张脸皮。
热门推荐
  • 天黑了:请闭上眼睛

    天黑了:请闭上眼睛

    高小暖,从医院醒来,没有记忆,没有过去,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她就好像是突然出现在这个世界,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到什么地方去,唯独一把钥匙,开启一栋尘封的房子,将她带入一场恐怖的阴谋。是谁寄来了二十年前的课本和照片,她又为什么会出现在那张照片上,连续不断的死人事件,是谁在暗处主导这一切,尘封了二十年的过去,即将重新开启。天黑了,请闭上眼睛
  • 我等候你

    我等候你

    我——灵曼幽舞,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网络作者,居然有幸的遇到了传说中的神,不过神一般不是“活泼”的老头子吗?为啥她的这个是一个冷酷妖孽呢?不过经过以后的相处,她发现他是......!他说,他能让她穿越,你们信吗?这天下有白吃的午餐,你们又信吗?来到动漫世界的她,原本想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可到最后,是什么让她只想安安静静的生活呢?一切尽在“我等候你”!!!
  • 初级会计学案例与实训教程

    初级会计学案例与实训教程

    《初级会计学案例与实训教程》(作者张玉红、孙志胜)编写的目的是方便教学需要,尤其是方便学生的学习需要,旨在满足普通高校本科财会类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学习参考的需要。本书体现了最新的会计准则,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各章节内容的安排上,都与教材保持一致,以便学生结合教材更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 西夏史

    西夏史

    本书将带读者走进一个秘藏于历史深处的西夏王朝并探索它的身世荣枯,品味它独特而美丽的历史画卷。
  • 不老皇后的死亡笔记

    不老皇后的死亡笔记

    她是传说中被诅咒的“边界人”,被抗拒在理法之外,不老不死,尝受千年的孤独。想尽一切办法,她终于死去,却被安上了“违抗天命”的罪名。“除非汝在新轮回中能被愤怒的乱剑砍死,不然将永世保持罪恶之身,在时间的边界徘徊。”没关系,到了古代随便犯个错都会被乱剑砍死的!啧!鬼知道她穿越之后的身份竟然那么高贵!这种身份,给别人十个胆子,都不一定有人敢来砍!他是病重的天子,天生一副病态,纵有绝世容颜,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被传“那个”不行,导致后宫一再空缺。穿越之后,发现了他的软弱只不过是层羊皮,遮不住他皮下一颗无良腹黑的心!“这里的御医都去吃屎吧!这就叫‘病危’吗!那我岂不是早就入土了!”总之,腹黑皇上心计重,步步为营。“你不把我的事情说出去,我自然也不会杀了你。”嘿嘿嘿,可惜他千算万算也没有料到,她的重生,就只是为了再次死去。死?她不怕!想砍吗?快点来一刀一刀剐了她的肉吧!
  • 英雄联盟之王者竞技

    英雄联盟之王者竞技

    世界公认的电竞王者季枫在带领中国的职业电竞团队---ADS夺得《魔兽世界》的世界联赛的冠军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退役!谁也不知道季枫在这个意气风发的时刻选择退役的原因,这或许将永远成为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 伤离歌

    伤离歌

    地狱约,血煞定,心心诱,步步心惊。三生石上,是否刻有我们的名字?阴谋圈里,哪一句才是你能够给我的爱恋?本是斗气冤家,再相遇,物是人非,乱世中当可生死与共,歌舞中谁能携手同行。
  • 穿越千年时空

    穿越千年时空

    26岁的萧萧,聪明美丽,刚刚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化学医学双博士学位,可是她最大的愿望是寻找到到失踪五年之久的哥哥,五年前哥哥还是一名优秀的特种军人,一次去执行特别的任务后离奇失踪,,不论是军队还是家人寻找了很久,却没有半点音讯,最后只有放弃,父母痛失爱子十分难过,已经绝望了,可是从小和哥哥感情深厚的萧萧从未放弃希望,一直在寻找,她始终相信哥哥没有死,就在世上某个角落,为了寻找哥哥,她几乎走遍世界各地,执着的萧萧能找到失踪的哥哥吗?她穿越无尽时空又会有什么奇特的遭遇呢?敬请期待吧
  • 凌雀

    凌雀

    这是个简单的故事。故事只关于——两个中学生。几位纯洁的使者。一些警察。一个小镇。天使,恶魔;鸽子,乌鸦。在常人的心里,一个代表幸福,一个代表灾难,简单的如同文字游戏。大概谁都不会想到,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毁灭自己,建立永远的和平。那么,建立它的是谁呢?又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不可能的事?又是谁,打破了这美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