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2200000002

第2章 民歌(2)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在《东观余论》中,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共十六篇,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十六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后来王逸又增加了自己的《九思》,达到十七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和神话传说,学术参考价值很高。《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这篇宏大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他的进步理想。屈原常以历史抒发内心的情怀,而且从中寻找经验教训。《九歌》原来是古代的乐歌,相传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基础上创作了《九歌》,沿用了古代乐歌的名称,总共十一篇,保存了关于云神、山神、湘水神、河神、太阳神的神话传说,是现在研究上古民俗和楚文化的宝贵史料。《天问》则是首长诗,对自然宇宙和社会历史提出了多达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其中也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古史资料。如关于鲧、禹治水的传说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涉及鲧和鸱龟的关系,禹和鲧治水方法的不同,禹治水时曾得应龙之助,禹娶涂山氏女等细节。关于后羿的传说所提的问题,涉及到后羿射日,射河伯而妻雒嫔,最后被寒浞杀害等细节。关于商的始祖契,以及从契到汤的历史,文献资料十分缺乏,而《天问》则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线索,其中涉及契、王季、王亥、王恒、上甲微等殷人先公先王的内容,尤其珍贵。

(三)、汉魏时期的民歌——乐府

“乐府”一词,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和乐曲的采集。

乐府始于秦绝于汉。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保留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如杜甫的《兵车行》、《哀江头》等。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有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代表作品还有《长歌行》、《上邪》等。

秦、汉间的乐府建置:乐府建置始于秦代,与“太乐”并立﹐分属内廷掌管。今人以为乐府始创于秦﹐汉初因袭之;汉武帝立乐府﹐应解释为乐府机构的大规模扩建。

哀帝罢乐府与晋﹑隋间的太乐乐府:公元前7年,汉哀帝裁撤乐府官,下诏:“其罢乐府官;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对于这一史实,有“罢(停办)”、“省(精简机构)”两种解释。《汉书·礼乐志》明确记述:当时的乐府员工,经过裁减,余下47%,并入太乐机构。晋﹑隋间,有“太乐乐府”之名;《隋书·音乐志》郑译乐议讨论“三声并戾”,“三声乖应”问题,前称乐府,复称太乐,可见这一时期乐府与太乐仍为同一机构。唐代在太乐署之外,无乐府之名,另设教坊与梨园。此后就不再有乐府机构的设施。

乐府与雅﹑俗乐的关系:汉初乐府令夏侯宽为《安世乐》“备其箫管”,属雅乐的礼仪活动,其乐实为当时民间俗乐的“楚声”。汉武帝时,李延年更用大量的民间俗乐从事郊祀礼仪活动。晋﹑隋间太乐乐府用“清商音律”。至唐代,太乐署仍然兼管雅,俗乐。这些史实说明中古以前,太乐或乐府作为音乐机构与它们所管理的音乐之间,并无严格的雅,俗界限。太乐或乐府作为宫廷机构,所掌音乐的种属往往与君主的好恶有关。君主中有为的创业者如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思想豁达,不拘泥于雅,俗之见的;隋文帝有所偏颇,但他所提倡的“华夏正声”,实为南朝“清商乐”,不过是以前代俗乐为雅乐罢了。王运熙在《乐府诗论丛》中以为太乐掌雅乐,而乐府掌俗乐的分立二署之说,是宋代以后雅,俗异流思想的反映,实以后代制度推论前事。

乐府与乐府诗词:音乐文学的史料中以乐府借称乐府诗词,已成通例,最早出现这种用法的是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第七》。至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用乐府二字来概括入乐的诗歌。再晚,某些文人将套用歌词体式的不入乐的诗,词,曲亦皆名之为“乐府”,则是名词的混用了。

(四)、隋唐时期的民歌

隋唐时期的民歌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中期政治离乱带给人员的痛苦,其形式有较大发展。南北朝以来,属于清乐系统的汉族南北民歌,与不断从西凉、龟兹、疏勒、高昌、天竺、高丽传入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经历着相互交流、融合的长期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在隋唐时代,正以所谓“新声奇变,朝改暮易”(《隋书.音乐志》)的姿态出现,在当时以形成一种称为“曲子”的新民歌。从敦煌发掘的“曲子”资料中可知,一些深受群众喜爱的民歌曲调已固定下来,采用新词配旧曲的方式予以传唱,并广泛用于说唱、歌舞中。“曲子”流行于乡间,后传入城市。歌词有三言体、七言体、长短句等,对宋词、元曲的发展有极大影响。如《杨柳枝》,原是隋炀帝时代民间的一首“怨调”。 入唐以后,尤其是中唐时期,曲子在乡间更为盛行,在踏歌及插秧的劳动中都能听到它的声音。“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刘禹锡《纥那曲》)。可见《山鹧鸪》、《纥那曲》都是踏歌时唱的“曲子”。可能是用相同的曲调配上多段歌词反复歌唱的。从唐代诗人的作品中也可知,唐代民歌已有农村与市镇之别。白居易《江楼偶宴》中的“山歌听竹枝”,刘禹锡《插田歌》中“农妇白苎裙,农夫绿蓑衣,齐唱田中歌……”等应属农民唱的山歌。名目繁多的“竹枝曲”、“踏歌”、“拓技曲”、“纥那曲’、“回纥歌”、“折杨柳’等则已由村野步入市镇茶楼,成为文人与市民所喜爱的“曲子”。“曲子”开创填词之风,填词之曲被称为词调,而词调音乐则是由民间歌曲演变而来的文人音乐,至宋代以后词调才因文人学士所好,渐次音乐与文字分家,词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曲子仍在民间流传。《竹枝》本是巴蜀的民歌,歌词结构根据唐代皇甫松用民间《竹枝》词的一种形式仿作的《竹枝词》来看,它一般由四个七言句组成,句间句末总加有“和声”的“竹枝”与“女儿”两字。

门前春水(竹枝)白萍花(女儿)

暗上无人(竹枝)小艇斜(女儿)

商女经过(竹枝)江欲暮(女儿)

散抛残食(竹枝)饲神鸦(女儿)

乡间的曲子,早已流传入城市,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又填入了新的歌词,同意曲调产生许多新的变体,入隋代《杨柳枝》就在中唐发展而成为“洛下新声”,白居易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此外,乐工、歌妓也吸收了各地民歌与其他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音调,创作出新的曲子,如开元教坊乐工何满临死前创作的《何满子》,黄米饭创作《文溆子》,大中初教坊乐工为描写当时“女蛮国”的生活习俗创作的《菩萨蛮》等等。

开元、天宝以来,曲子也逐渐引起了一些文学家的兴趣,如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张松令等人,都吸取了民间曲子的表现形式,他们的作品具有清新、活泼、明朗的特色。

(五)、宋、元时期的民歌

宋、元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激烈,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民歌中颇多哀怨、悲愤之情。如《月儿弯弯照九洲》是南宋建炎年间江南的山歌,歌词唱道:“月儿弯弯照几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这首民歌揭示了南宋时期连绵战争带给人民的离乱之苦。《赤日炎炎似火烧》(词见元·施耐庵《水流传》)中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田野禾苗半枯焦。农夫失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揭示了封建地主经济的根本矛盾。此二首歌词至今仍在民间传唱。继承唐代的“曲子”,宋、元市镇生活中小曲流行。

岳飞的《满江红》,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孝宗时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著有《岳武穆集》。《全宋词》中收录其三首。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为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至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概。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重整乾坤的壮志。

(六)、明清时期及以后的民歌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面临瓦解,在激烈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下,农民起义频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农民起义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反帝反封建成为民歌的题材,人民创作了《想闯王》、《洪秀全起义》、《天国起义在金田》、《怀念忠王歌》等歌。这一时期出现多种体裁形式的民歌。如北京郊区的“插秧歌”、四川邛州的“秧歌”、江南吴地的“山歌”、“棹歌”、湖南、江西的“采茶歌”、西南少数民族的“踏月歌”、“月歌”、“琵琶歌”等。明,冯梦龙辑《山歌》、清,李调元辑《粤风》都是重要的民歌歌词集。“薅草锣鼓”是山歌的一种,至今仍在各地流传,在湖北、湖南称“薅草锣鼓”,江西称“锄山鼓”,四川、贵州、甘肃称“薅秧歌”,陕西称“锣鼓草”,江苏称“栽秧山歌”或“打鼓唱唱”等。农民在插秧、锄草的田间劳动中击鼓唱歌,已有悠久的历史。这时期的民歌,语言朴素清新,形式自由活泼,在曲体形式、曲调的表现力上更为丰富。

明代的俗曲,种类繁多,流传广泛。明代中叶,颜自德选辑,王廷绍编订的《霓裳续谱》,选录了当时流行于北京、天津的俗曲唱词。华广生于清嘉庆九年(1804)编纂的《白雪遗音》,选录了遍及南北各地的俗曲和满族子弟演唱的岔曲唱词。明清俗曲曲谱流传较少,目前所知,明,徐会瀛辑的《文林聚宝万卷星罗》中有用工尺谱记写的箫笛谱,由《傍妆台》、《耍孩儿》、《苏州歌》与尾声《清江引》四个曲牌联缀组成,它们原来都是明代的俗曲曲调。清,华秋苹编《借云馆曲谱》,刊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又名《借云馆小唱》,用工尺谱记写了十首俗曲曲谱。谱中所收《三阳开泰》、《五瓣梅》、《马头调》等都是较大型的俗曲,有的是由数支小曲联成的套曲结构,有的用帮腔形式演唱。清代贮香主人辑《小慧集》,收有俗曲《纱窗调》、《绣荷包》、《叹五更》、《杨柳青》、《红绣鞋》、《鲜花调》等曲调。《小慧集》所收曲调是目前所知最早谱本。俗曲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多种变体,演化出数量繁多的新曲调,朴实地反映了人民的情感。清同治、光绪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阖家欢乐》,是民间演唱俗曲的画面。清光绪年间杨柳青年画“代唱三国叹十声”,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有关戏曲剧目,画中有《蒋干盗书》、《单骑救主》、《草船借箭》、《连环计》、《讨荆州》、《东吴招亲》、《张松献地图》、《失街亭》、《铁龙山》等十个场面。在每一场面上附刻一段根据故事内容编写的唱词,卖画人用流行的俗曲曲调演唱叫卖。它把俗曲和年画结合在一起,演唱人们熟悉的戏曲人物和情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鼓词、弹词、莲花落、什不闲等都是明清以来广泛流行于城镇乡村的曲种。

清代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城市经济发展,许多民歌随破产农民进入城市,适应城市市民生活的需求,小曲发展迅速,其中部分反映了市井和下层人民的生活,部分则因传唱于青楼妓院而沾染了低级庸俗的思想意识。清代小曲中的《鲜花调》、《剪靛花》、《银绞丝》等至今流传全国各地,变体甚多。

同类推荐
  • 世界文明史简编

    世界文明史简编

    书稿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当今史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并从文明史本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着手展开阐述。《世界文明史简编》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希伯来—犹太文明、古代美洲文明、西方中古文明、拜占庭与俄罗斯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印度中古文明、日本中古文明、科学革命、产业革命、走向全球化。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打开艺术学之门

    打开艺术学之门

    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艺术到底是什么,和流行有没有关系等问题让我们困惑不解。让我们打开艺术学之门,由绘画、音乐、影视等领域生动有趣的事例,形象理解艺术的含义,深刻认识艺术的功用,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做懂生活,有品味的人。
  • 莫奈艺术书简

    莫奈艺术书简

    这本《莫奈艺术书简》由克劳德·莫奈著,张恒译。克劳德·莫奈是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率先在户外作画,在光与影的舞台上灵活地跳舞。他热爱城市的天际线,喜欢房屋在晴空下呈现的灰白色块;他喜欢马路上奔走、忙碌、短打装束的行人,他喜欢赛马场,贵族们前呼后拥的驾车出游;他喜欢我们的女士,喜欢她们的遮阳伞、手套,她们的服饰装束,甚至她们的假发套和搽面香粉……
  •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然而在旧时代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曾经岌岌可危的相声艺术才获得了新生,并且发展迅猛。它从北方的几个城市风靡至全国,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由市井阶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各个阶层,形成“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腹黑宝贝逗逼妈

    腹黑宝贝逗逼妈

    某男:“老婆,你想带儿子去哪啊。”某女:“没。。。没去哪啊。”某男:“没去哪,那你收拾行李是想闹哪样啊。”某女:“不。。。。不想闹哪样。”结果某女华丽丽的被带去房间了。某萌宝看到这幅场面一副早一习惯的表情摆在脸上。
  • 六道决

    六道决

    神魔之手,逆天而施,六道常伦,尽毁一旦。杨陌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村里孩子,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这场前辈们口中传说已久的大动乱竟然和自己息息相关。所谓今世之果,前世之因,福祸报业生世纠缠,孰是孰非,谁又能说得清楚?也罢,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本书已结,新书《鸿坤衍武》还望各位支持!下有直通车,点击可进。
  • 弑圣灵

    弑圣灵

    天地伊始,恩怨纠戈,诸圣争霸,至强喋血。是身死道消,回天无力,还是隐匿蛰伏,以期再战。一场贯穿天地的阴谋,以众生为祭品。求道,不求成神,只为大逍遥。逆道而行,敢问苍天有灵否?
  • 龙帝游都市

    龙帝游都市

    他,偶得天界龙帝传承,成就新一代龙帝,从此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 银海扬帆:于洋传

    银海扬帆:于洋传

    本书是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于洋的传记。于洋出身贫寒,少年时即因机缘巧合进入电影行业,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他进过敌人监狱,在枪林弹雨中进行过革命工作,并主演了多部影响深远的电影作品。
  • 成功启迪

    成功启迪

    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重大的财宝,它们是为人类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家巨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作为成功的追求者,获取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疯魔本纪

    疯魔本纪

    “以牙还牙,加倍奉还。”无尽虚空当中逃掉的一缕元魂,降生之后双亲被神算宗所杀,为了复仇而加入神算宗,为的就是将这一切加倍奉还。一堵神魔筑起的高墙,将凡人像牲畜一样圈养,神魔却在另一边享受着一切。然而有一天,墙另一边的神魔惊慌了,他们听到了拆墙的声音。墙上出现了一道裂缝,透过裂缝,神魔们看到一双疯狂的血睛。张沐就是一条疯狗,誓要将这满天神佛统统咬死!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想爱:留日青年的抗战生死恋

    想爱:留日青年的抗战生死恋

    这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1937年春,留日学习绘画的中国青年丝竹与他的老师西功的妹妹樱子想爱。丝竹的同学、日本青年吉次和知木也喜欢樱子,而樱子只爱丝竹。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丝竹完成学业回国,樱子因怀上了丝竹的孩子被父母留在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丝竹留学美国和与樱子团聚的愿望遥遥无期。东北女孩红秀在逃难中流落惠州,被丝竹父母收留,并做主让红秀与丝竹成婚。丝竹目睹了母亲被日军轰炸广州的飞机炸死的一幕,悲愤之情油然而生,决心参加抗战,成为国军66军160师(独九旅)的军官和第14航空队情报官。南京大屠杀时,丝竹被已成为日军第18军团军官的知木追杀,知木在追杀途中捡到了丝竹与樱子的定情物,便回国向樱子出示该物及中国阵亡名单,证明丝竹已死,并向樱子求爱,遭到樱子拒绝。樱子在极度痛苦之中生下了她与丝竹的女儿白梅。1938年5月,丝竹在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爱上中国人并生下中国人的孩子的樱子备受邻居歧视,樱子无奈嫁给了吉次。战乱之时,红秀与丝竹的儿子木棉出生了。之后不久,上海、武汉相继沦陷,已升为日军中佐的知木在进攻惠州时杀死了丝竹的父亲。红秀和木棉被土匪海上飞所救。知木再次登陆大亚湾后,对丝竹的家乡黄村进行了毁灭性的杀戮,红秀和土匪武装救出了丝竹哥哥的女儿香雪儿,海上飞战死,红秀和木棉被俘。日军侵占惠州时,知木欲玷污红秀,却发现红秀就是几年前他在大连生活时救过他性命的中国女孩,而此时,木棉已经被作为细菌试验而死。知木退出惠州。红秀未死,跟随地下党唐寒松远赴江西,参加抗日。樱子的丈夫吉次也被日军征兵到中国战场,原本善良、温和的吉次到了中国后也被日军腐蚀,成了一个疯狂杀害中国百姓、到处玷污中国妇女的兽兵。吉次到中国后不久,樱子被自己的国家所害,作为日军慰安妇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中国,而她却屡遭日本高级军官木乃花及知木的侮辱。在一次战役中,丝竹受伤被俘虏,知木特意安排樱子与他相见,诱使吉次亲手刺杀丝竹。樱子不堪丈夫的羞辱,自杀。吉次战败回家,因饥饿而生病的白梅听到母亲死去的消息后也死在了吉次的怀里。丝竹被吉次刺杀后被一位医生所救。而他的父母、儿子、女儿、恋人都已经不在人间。战争毁了他的家园,让他失去了亲人……
  • 娱乐圈之一代宗师

    娱乐圈之一代宗师

    国术奇才回到香港,谱写一段热血激情的宗师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