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500000017

第17章 跨越团伙的障碍(3)

常识告诉你,要打坐思考问题,你并不需要任何一个人特别指示当你使用文字、口号或别人交给你的一些读物的时候,它们会失去其有效性、我认识一个人,他属于一个团伙,这个团伙要其成员盘腿“默念”——每天长达数小时,他们面对的一个玩意儿据说就代表他们“真实的自我”除了所牵涉到的其他所有非理性的东西,在我看来最令人震撼的就是这个人的默念内容,那就是快速地念诵一本小书里面的句子,而这本小册子竟然是用他并不懂的一种语言写成的!那里面的内容转换成了英语的声音(不是翻译),因此,他们可以得到合适的读音,但他根本不知道那些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他不顾事实,坚持认为他的默念能够对他产生奇妙的效果。

不到一年时间,这位年轻人就放弃了默念活动,也放弃了所有奇妙的想法,最后转向超验默想。到本书出版的时候,我的天,谁知道发生了什么?

真正的默想是自己一个人进行的,它绝对能产生一些效果、科学结果显示,合适的默想的确能对自己的健康产生有益的效果。我自己就经常进行我称为事实默想的活动——也就是说,事实的自由流动,跟任何一种有效的默想一样,这种事实默想是在安静和放松的环境里进行的,其最初的目标就是要让思维开放。结果,思想开始在意识里自由流动,这个意图是要抓住理性的思想,滤出非理性的那些想法。在我看来,事实默想是让理智在安静和放松的状态下告诉我不能够起作用的东西,但保留住有作用的东西。

我建议你经常也来一点事实默想,事实默想帮助我做出了很多最有回报性的决定。事实默想可以单独一个人进行,也应该一个人进行,学起来也不难,很平和,有理性有回报,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也不花费什么东西。

性格改善团体现在不像以前那么流行了,完全可以断然抛弃,这些团伙也提供虚假的宣传。有些地方会形成一股虚假的气氛,给人以错误的安全感(假定请他当众讲话的时候不会导致心脏病发作)。另外,外面的任何人都可以分清哪些是属于这些团伙的成员。每当有人想用自己疯狂的握手行为和32枚牙齿全露出来的微笑让你麻痹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正好碰上一个团伙成员了。

成功理财团体同样也可以马上弃置一边。远在我读研究生的尿片队的日子,我自己也试过几家成功理财团体跟你所预料的一样,他们做到的事情恰好与自己宣称的目标相反。这一类团体制造催眠错觉构成这些团体的男子,多半很害怕面对丛林一样的商业世界里严峻的现实,因此,没有自信的追随者经常对这样的团体和教父一样的领导人养成热心的忠诚征召新成员是这样的团体继续下去的动力,这些新成员后来就变成了狂热的跟随者,他们找到进一步的理由回避面对成功的挑战。他们可以继续不断地谈论这件事情。

(这还意味着团体的创始人会继续赚钱,这是当然的)如果你希望得到经济上的成功,那就去追求这样的成功。不要回避在现实生活中勇往直前,不要躲在热情的团体里面跟一些“有成功倾向的人”混在一起。

◇记住慈善在谁家开始

慈善本身很好,只要你有时间和金钱去参与就行了。但我必须强调,帮助穷人的最好办法是自己不当穷人。如果你自己过得很不错,而且,如果慈善能够带给你幸福,那就多做些善事吧。你如何得到自私的快乐与别人的事情并不相干,如果你得出一个结论,觉得为慈善事业做点什么事情是理性的,那就不要听别人怎么说。

不管你参与进去的理由是什么——不管是为了感觉宽宏大量还是为了得到良好的感觉,因为你期待从减轻别人的痛苦当中得到一种良好的感觉一一但一定要确保在自己的动机上对自己诚实。任何理性的动机都没有什么问题,只需要你明白自己是在干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就行了。

然后,你需要注意的一切便是小心,确保你自己不会因为别人不相信或不参与同样的事业而责备别人。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时间,相信什么东西,那都是与你无关的事情。当你开始自以为是,觉得非得将别人也拉进去的时候,你就是在做团伙的工作。

下次你准备为一家慈善机构工作,甚至准备向一家慈善机构捐赠的时候,请问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我有否有第一手资料表明自己筹集的钱或捐出来的钱用到哪里去了?我能否确信这些钱是用到了帮助那个团体声称要去帮助的人身上?而且,如果是这样,我就真的弄明白经过一些官僚机构的消耗之后,我捐的钱实际有多大比例用到了指定的接受者身上?

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方法,借这个方法,你可以绝对确信自己的钱用到哪里去了。回到你想帮助“穷人”的问题上去吧。你来挑一个家庭,即你认为是一个穷人的家庭,你决定自己的钱当中有多大一部分准备给他们,然后,你亲自把这笔钱送到他们手上。完成你的任务之后,你可以再去忙其他的事情,而不必麻烦其他的任何一个人去接受你的想法。你自己这么干下去就行了。这是很简单的、有效的、直接的结果,但是,如果通过团体,这一切就办不到了。

如果你严格按照上述办法去做,我倾向于相信你的确有帮助穷人的愿望,但是,如果你想说服我参加一个慈善组织,我会很认真地问你很多问题,要么无法回答出来,要么是你根本就不想回答的问题。

◇强制性干预团体

强制性干预团体是危险的,它们是由一些纠结在一起以暴力威胁促成某种变化的人构成的(就是说,它们迫使处在权力位置上的人通过新的“法律”,以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因为他们明白,握有权力的人持有的枪炮和人力,可确保这些以目标变法律的东西得以实施)。利用政府的威胁力量从别人身上夺取一些东西,对于一个团体的人来说要安全得多,这比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力量迫使某些人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要安全得多,他们可以借此干扰那些人的生活。因为利用了可怕的政府武力的威胁,团体就希望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得手。

人们一般依附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强制性干预旗号下:一是归类和贴标签,比如黑人、妇女、年老者、同性恋劳工或其他任何一种方便的工具,这样就可以忽视人的个性了;二是“有价值的事业”,人人都必须参与这样的活动。

通过标签归类犯下的罪行

你应该自始至终都拒绝为任何一个团伙牺牲自己的个性,不能够因为这些团伙碰巧跟你有哪个方面的共同特点就去做出这样的牺牲,不管这样的特点是性别上的、肤色上的、宗教门类上的或是职业上的你应该明白,当这些人向你发出邀请,希望你成为其中一员的时候,别忘了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例如,“妇女解放”就是为根本不想被解放的妇女而设的一个团体她们只是从一种奴役状态走到另一种奴役状态之下,从所谓的被男人剥削,走到被以团体组织出现的妇女组织的剥削之下。

应当抵制强制性干预团体的威胁,坚持自己的个性,向世界表明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你有自己可以奉献的东西。你有足够的自尊,不能够接受一个团体什么都包含在内的笼统特点。如果你是一个女人,那你跟世界上其他的任何一个女人都不同:如果你是一个“年长者”,那就没有另外一个年长者跟你一样:如果你是黑人,再不存在另外一个具备你一样特点的黑人:如果你是一个人,那你就是与众不同的一个人。不要让团伙障碍绊倒你,不要让它夺走你的惟一性。

通过“有价值的事业”团体进行的犯罪。

有很多人也许碰巧都希望实现同样的一种社会变革,这些人所组成的团体会对你形成压力,你必须拒绝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失去自己的个性。跟平时一样,同样的逻辑在这里也适用:团体的行动是效率不高的。由于它们实现目标的方法要求用到武力,所以,根据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的标准来看,它们都是不道德的。

有价值的事业包括从极小的一些活动到有可能引起世界性灾难的团伙行为不等,小的如反吸烟运动,或反性行为游说活动,大的有控制环境污染、能源保护与人口过量。

谈到小的一些“事业”——比如希望强迫别人不再抽烟,因为抽烟会影响你——跟平时一样,你本可以自己立即采取行动的,当然,你首先必须从一个理性的前提开始。在抽烟的事情上面,你就是没有权利迫使别人都不再抽烟。我听到一些人说,别人抽不抽烟他们不管,但只要他们不在“公共场所”抽就行了。这里,我们又碰到了定义游戏。

餐馆是反抽烟的人通常用来表示公共场所的例子但是,一家餐馆并不是一个公共场所。那是一个私人拥有的企业,因此,企业主才有权力决定他到底希望还是不希望别人在他的设施里面抽烟如果他选择允许别人抽烟,而且我又不喜欢有人抽烟,那我可以立即采取步骤做点什么事情——我自己来做——我可以不再去他的店。另外一方面,如果餐馆老板限制抽烟,而你又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你也同样可以采取迅速的行动,你可以到别的地方去。

上述例子就是所谓的——嗯,我来想想——啊,对了,就叫自由企业制度。如果绝对道德家愿意不来麻烦它,它会发挥极好的作用,它能自动地调节自身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一个人设下一个规定来管理自己的设施,但这个规定又被广泛拒绝,这个自由企业制度的工作机制会迫使他倒闭他并不需要外部的法律才会破产,他完全可以自生自灭。

但是,真正烦人的团伙还是涉及所谓的世界灾难问题的团伙。可笑的是,如果每一个人都把自己放第一位,那我们就不会有“世界性的问题”了。因为“世界”并没有问题,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才有问题。把自己放第一位的人并不会为别人制造一些问题出来。但现实是,数以百万计的人本可以生活得很幸福,假如没有人来妨碍自己的话,但他们却必须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抵挡不停地通过团伙来干预他们生活的人。

的确,世界范围内潜在的灾难是存在着的。但是,你不需要搞团伙的人来提醒你这一点。看看晚间新闻便可以明显地知道,杞人忧天者的确已经走过了头。他坚持认为天要塌下来了,事实上,他脚下的世界也正在分崩离析。你我一辈子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潜在灾难。

你应该承认,这里面的确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且是世界范围的大问题,因为一个有理智的人从来都不会想到不顾事实。但是,你要意识到,那只是一些潜在的因素,而不是已知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请记住,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这里:团体行动仍然是一个回避问题的借口,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这些潜在的、世界范围内的灾难有可能发生的说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你的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这样的可能性帮助你以合适的方式解决你日常的问题;其次,它们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最佳理由——如果我相信世界明天就会是末日,那我一定会尽情享受今天。

◇能源危机:真实的、想像的还是人为的

我一直都对研究所谓的能源危机有兴趣,因为它很容易影响到一个人实现自己最大利益的理性行为。从现实的角度看,人们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因为大家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数据”和口号。

但是,在我看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未知因素是能源危机团伙所没有承认的: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消息都是一边倒的,几乎都来自总有隐蔽动机的一些来源(产业和政府)。我们当中有谁能确切地知道,这样的“新闻”在何种程度上扭曲了话题,并且在何种程度上脱离了说话的环境?我是个不可救药的、顽固的现实主义者,跟平时一样,我需要证据。因此,关键的问题是:我愿意接受在我无法得到证据的一个危机上额外的不快吗?在我看来,这存在着是否公平合理和理性的问题。

就算能源危机的确存在,那这也只是依据我们目前的知识水平来说的。

三、但是,新的思想——更不用提新的能源发现——在不断地使旧的“证据”失效。我可不想让自己余下的30年因为想做“有责任的公民”而天天躲在自己家里发抖——把自家的暖气开到煤气公司告诉我说是“合适”的温度——结果却在自己临死时听到一个好消息,说新的煤气资源已经找到了,据说有可能供地球上所有的人使用500年,当我即将长眠之时,我想我会深深责备自己的!

例如,约在十年前,巴西又找到了一个铁矿带,据说足够全世界用300年的。事实上,很多参与那项工程的人都表达出这样的相似意见:他们探到的储量只是这个矿带全部储藏量中很少的一部分。接下来呢?奥马哈发现了石油?扬克斯发现了煤?谁说得准呢?

这又回到了到底相信哪一种专家的老问题,专家到处都是,他们在预测各种各样的能源危机,但是,你也会发现有很多专家并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末日来临论者也许是绝对正确的,但是,他们的反对者也许一样正确——比如由诺贝尔奖得主瓦西利·莱奥迪夫领导的一些经济学家,他们的结论是:世界资源足够丰富,完全可以用到21世纪以后很久。到那个时候,事情就变成了学术上的争论了。坦率地说,我本人也根本不指望活到那个时候。

作为努力实现自己最大利益的一个人,你必须要明白并不存在结论性的证据。新的思想和新的发现在不断出现,专家们在继续彼此争论。让他们去进行学术和知识上的争斗吧,不管石油会持续到这个世纪末尾还是下一个五百年,你只需确保不要盲目和不必要地让自己的生活复杂化,不要仅仅因为一些专家的预测就去涉足能源保护团伙。

◇人口过剩:潜在的体臭问题

我不喜欢太多人,因此,人口过剩的确让我烦、但是,也绝没有烦到要加入一个绝对道德家的组织的程度,因为这样的道德家想要政府强迫他们的邻居不再生孩子所有反团伙的逻辑在这里也都有用,因此,我就懒得重复了。但由于你下半辈子都会听到很多讲演,也因为这会影响到你到底生不生孩子的决定,我觉得就有必要扫描一下大致的情景。

如果没有外在的影响,一个物种的数量增长是以几何级递增的。我们假定大部分专家的意见无过失(而且有很多的言论自由),这就导致了人类在约1到300万年的时间里繁殖了约1000万人口,然后在接下来的1万年间使人口数量达到了40亿。所有这些说到底就是,世界人口正以每秒钟两个人的速度增加如果这种科学上的猜测当中有什么真实成分的话,那就足以让人们开始坐立不安了。

同类推荐
  •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

    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对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其实,连小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难成功的。大量成功和失败的企业案例都证明:我们不缺乏雄才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世界一流企业的杰出员工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好小事,能够抓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饶有哲理的故事,向读者表明了一个关键的人生和工作准则: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之前必须做好小事!本书以很多经典事例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轻松阅读的环境,让读者可以从那些例子中悟出细节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该书是从各个小事的例子入手,向读者表明了一个观点:做不好小事难成大业。
  • 一辈子只能这样吗?人生中的索取智慧

    一辈子只能这样吗?人生中的索取智慧

    阳光照耀着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微风轻轻拂过每一株鲜花与小草, 大海无私地承载着亿万的生命,百兽不辞劳苦地哺育后代,而很多人也在 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不求回报的付出。从儿童时代起,我们就被教育着 要学会奉献,助人不要报酬,认为这样的人是道德高尚的人。奉献诚然是一种美德,但由于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导致不求回报的付 出在某些情形下也会变了味道。
  • 习惯决定成败

    习惯决定成败

    大部分人努力奋斗,为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成功。想要达到 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成败》列举了工作中需 要具备的一系列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影响着每个职场中人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你是否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一个受老板欢迎的员工、一个受同事 欣赏的员工。希望本书对在职场奔波的人士能有所帮助。
  •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年轻人如今所承受的物质压力,似乎产生的种种问题都于钱有关:住房、教育、出行……似乎有了钱就可以解决掉一切问题。但不管事实是否如此,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钱,本身无所谓善恶,我们追求金钱也无可非议。并且生活在如今社会中,想要过上好生活,是不可能离开钱的。吃穿住行、看病吃药、看演出、逛街游玩……样样都离不开钱。钱,是享受生活的一个先决条件。
  • 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用美好的心灵去坦然面对,不如意中也有收获。请打开心灵的窗户,为梦插上翅膀,相信在无数次跌倒后,你会飞的更高。用一颗美丽而纯洁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热门推荐
  • 至尊神缘

    至尊神缘

    一个现代的普通人,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修真世界,从此开始了一段奇妙的历程。远古神兽凤凰在他体内欲火而生,一个个强大的敌人被他踩在脚底下。威力无比的神器,惊心动魄的历程,绚丽的绝招。
  • 天机神王

    天机神王

    天地不仁!万物皆为局中子。既然不愿将命运交予上天,那何不破局重生?这世间~最难的不是身不由己,而是窥破那一缕天机。
  • 名人的交友之道

    名人的交友之道

    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历史命题,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尤其是他们的人文学者,进行长期、艰难的心血智慧投入的伟大工程。中国精神的博大精深而又生机蓬勃的现代体系,建立它的特质和内在逻辑,它的品格和气度,它的价值观和范畴,它的理论积累和运行机制,这些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就其本质而言,文化工程是一种“人心工程”,有关人的素质、情趣、价值追求、终极关怀、精神家园和人生设定的工程。可以说,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文化是我们的生命,以及外延如平原、山脉、湖泊、河流这些构成我们存在空间的核心。这种诗一般的语言深处,蕴含着历史的理性,读来有一种深邃厚重之感。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 九女

    九女

    我本是一个乡村巫医,因为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使我踏上了捉鬼的征程……
  • 血夜之颂

    血夜之颂

    一个血族少女为了摆脱长老的一系列自作主张的安排,相当有勇气地离家出走,并到魔法学院开始搞姬的故事。请无视名称吧(摊手)太特么的中二了
  •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

    缝补内心缺失,还原人生真相。宽恕别人,是对自己最大的救赎。苏茜很小就知道,她的人生不属于自己,不能用家族的姓氏,不能有自己的梦想,她活着的使命便是追寻真相,找出围绕在她外祖母身上的谜团,缝补自己遗失在童年里的人生。四十多年前,苏茜的外祖母莉莉安被指控犯下“叛国罪”,之后悄然失踪。《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斯迪曼被苏茜的勇敢和智慧打动,早已对生活丧失信念的他决定帮助苏茜查找真相,也借此重建自己的人生。调查处处潜藏危险,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与死亡相伴生。然而有一种情感比恐惧更强大,他们奔走在纽约城和极地冰川之间,努力要揭开隐藏在这个时代里最危险的真相。
  •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
  • 青梅竹马:总裁的嚣张弃妇

    青梅竹马:总裁的嚣张弃妇

    他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结合。婚姻不是童话的结尾,却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谁人知道,这天作之合背后竟然是相敬如“冰”。娶她,只是为了得到家族企业股份,坐上总裁之位。嫁他,只是为了借助他的力量,从叔叔手中夺回父母的产业。他继续他的逍遥,她继续扮猪吃老虎。然而,就在她被他的温柔感动,渐渐敞开心扉时,他情人的死却再次将两人的关系降到冰点。
  • 破天修

    破天修

    天才,看的不是天赋,万众瞩目的,只是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