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100000066

第66章 阳货篇第十七(3)

张居正注:“鄙夫是庸恶陋劣之人。患是忧患。君臣之义本无所逃,而忠君爱国之臣,亦鲜不以得君为念者,但忠臣志在得君,鄙夫志在得禄。忠臣得君,志在任事,鄙夫得君,志在窃权。心术之公私少异,而人品之忠奸顿殊,明主不可不察也。”

解读

孔子称那些一心想着从政为官、获取功名利禄的人为无德鄙夫。他认为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而一旦得到了又怕失去,担心失去就会为了保住官位而不择手段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百姓和国家的利益。我们可以将这种小人的心理概括为一个成语,即“患得患失”。患得患失的小人令人厌恶,因为他们只为自己打算,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或者保住自己的某种利益总是不择手段,置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于不顾。他们的心里总感觉不安,没得到之前他们因为得不到而不安,得到了之后又因为害怕失去而不安,这种心态就导致了其斤斤计较于功名利禄。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来治理国家呢?所以,孔子的言外之意是,君子不能同患得患失的庸俗浅陋之人共事。

如今社会,患得患失的人仍然很多。为官的人患得患失,对上级就不敢提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总担心失去官职,而显得唯唯诺诺,凡事忍气吞声。普通人患得患失则怨天尤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抱怨他人抱怨社会,而一旦拥有了想要的又担心一不小心失去,整日生活在忧愁焦虑之中。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像这样将心思都用在了“患得患失”上,怎么可能还有精神去做别的事情呢?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学业、事业、家庭以及其他方面。所以,我们要学会心胸开阔,不怨天不尤人。借用一首歌的歌词来告诫大家一句:不必烦恼,是你的想跑也跑不了;不必苦恼,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担心害怕上,还不如踏踏实实努力学习,用真正的才能换取和保住自己想要的东西。

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①也肆②,今之狂也荡③;古之矜也廉④,今之矜也忿戾⑤;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

①狂:狂妄自大,愿望太高。②肆:放肆,不拘礼节。③荡:放荡,不守礼。

④廉:不可触犯。⑤戾:火气太大,蛮横不讲理。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百姓有三种毛病,现在有的连这三种毛病也没有了。古代的狂人是肆意直言,现在的狂人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行为方正,不可触犯,现在骄傲的人容易愤怒而不讲理;古代的愚人梗直坦率,现在的愚人却学会了欺骗装相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气失其平则为疾,故气禀之偏者亦谓之疾。昔所谓疾,今亦无之,伤俗之益衰也。狂者,志愿太高。肆,谓不拘小节。荡则逾大闲矣。矜者,持守太严。廉,谓棱角橹厉。忿戾则至于争矣。愚者,暗昧不明。直,谓径行自遂。诈则挟私妄作矣。”

张居正注:“夫狂而肆焉,矜而廉焉,愚而直焉,此虽气质之偏,而本真未丧。若加以学问磨砻之功,其病犹可瘳也。至于肆变而荡,廉变而忿戾,直变而诈,则习与性成,将并其疾之本然俱失之矣,欲复乎善,岂不难哉?所以说,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夫子此言,盖深叹时习之偷,而望人以学问变化之功者至矣。”

解读

春秋末期世风日下,社会已经与上古时代有了区别,人民百姓也跟以前大不相同了。上古时期人们的“狂”、“矜”、“愚”虽然也是缺点毛病,但并没有达到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步,而春秋时期人们的这三种毛病都变本加厉,变得令人难以忍受了。孔子认为上古时代狂、矜、愚三种人有肆、廉、直三种毛病,而到他所在的春秋时代则发展成了放荡、忿戾、狡诈,变得道德更加败坏。这是由于“礼崩乐坏”,以精神价值为本、崇尚仁义的时代走到了尽头,而追求物质价值、唯利是图地牟取物质利益的时代己经到来。

从春秋时代到现在,又过去了两三千年,这三种毛病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有增无减,到了令人无法理喻的地步。

如今的人们,越来越淡化道德品质的修养,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狂妄自大,贪婪奢靡,表里不一,圆滑狡诈。社会越来越趋子世俗,人们放弃了心灵的高尚,对卑劣的思想司空见惯。整个社会普遍缺失高尚与纯净。这就需要我们重视道德修养,将道德修养作为自己匡人解围毕生坚持不懈的功课,从而用道德的力量惩治那些卑劣行为。

17.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①注释

①本章系重出,请参见《学而篇》第3章。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

朱熹注:“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辞不迫切,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

张居正注:“盖仁乃本心之德,心存,则仁孝也。尽徒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心驰于外,而天理之斫丧者多矣,岂不鲜仁矣乎!然孔子所谓鲜仁,特言其丧德于己耳。若究其害,则又足以丧人之德。盖人之常情,莫不喜于顺己,彼巧言令色之人,最能逢迎取悦,阿徇取容,人之听其言,见其貌者,未有不喜而近之者也。

既喜之而不觉其奸,由是变乱是非,中伤善类,以至覆人之邦家者,往往有之矣!

夫以尧舜至圣,尚畏夫巧言令色之孔壬。况其他乎!用人者不可不察也。”

解读

本章系重出,请参见《学而篇》第3章。

17.18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①5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注释

①恶,是厌恶、可恶、憎恶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我厌恶紫色,它夺去了红色的光彩;我厌恶郑国的俗乐,它破坏了和谐的雅乐;我厌恶伶牙俐齿倾覆国家的人。”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朱是正色。紫是间色。郑声是郑国之音。雅是正。利口是巧言辩给之人。覆是颠覆。”又注:“孔子此言,其意专恶利口之人,借紫与郑声为喻耳。

从古至今,邪倭小人谗害正直,倾覆国家者不可悉数,如费无忌、江充之流,虽父子兄弟、骨肉至亲亦被其陷害,况臣下乎?是以,大舜疾谗说殄行。《大学》说:

‘屏诸四夷,不与同中国。’盖畏其流祸之惨毒,故深恶而痛绝之也。人君之听言,可不戒哉?可不畏哉?”

解读

孔子说他厌恶紫色夺去红色的光彩,厌恶郑声四起破坏雅乐的和谐,厌恶伶牙俐齿的人受重用颠覆国家。因为这些都是古代社会衰落动乱的表现,也是江山易主的先兆。

周朝崇尚红色,孔子推崇周礼,所以他以红色为正色;可是到了春秋末期,人们渐渐崇尚紫色,国君的服饰也以紫色为主。至于音乐,孔子十分推崇《韶》乐,称赞《韶》乐是尽善尽美的音乐,认为其旋律和内容都“思无邪”;孔子认为郑声淫,破坏了正统的雅乐,歪曲了人们的正统思想。在任用人才方面,孔子主张用正直忠厚的人,反对任用伶牙俐齿的人。他指出那种巧言善变的人,有倾覆邦家的危害。简言之,孔子之所以憎恶这三件事,就是因为这些东西搅乱了人们的是非标准,歪斜了百姓的纯正思想。

我们做事做人都要恪守正道,发扬纯正思想,提倡高尚的道德。在这个鱼目混珠的社会里,鞭策自己做一个正大光明、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为社会风气的净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7.19子曰:“予欲①无言。”子贡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注释

①欲:想。②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弟子,擅长做生意,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

译文

孔子说:“我不想说什么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什么了,那我们还说什么呢?”孔子说:“天说什么了?一年四季运行不已,万物自然生长,天说什么了呢?”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孔子之道,譬如日星之明,犹患门人未能尽晓,故日‘予欲无言’。若颜子则便默识,其它则未免疑问,故日‘小子何述’。”又注:“‘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则可谓至明白矣。”

‘朱熹注:“此与前篇无隐之意相发,学者详之。”

张居正注;“盖圣人一动一静,莫非妙道精义之发,正与天道不言而成化一般,学者熟察而默识之,自有心领而神会者,岂待求之于言语之间乎?故孔子前既以无行不与之教示门人,此又以天道不言之妙喻子贡,其开示学者,可谓切矣。”

解读

本章孔子运用类比法含蓄地为子贡说明了学习主要靠主观努力、靠自己的领悟和独立观察思考的道理。孔子认为天虽然沉默无语,无声无息,却操纵着四季轮回和万物的生生不息,并且还主宰着人间的生死祸福。以天不言不语作比,表明学习贵在思考领悟、独立分析。

教育分为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有言之教是普通的教,是可教之教;而无言之教是恒常之教,是不可教之教。教是为了不教,言是为了不言,无言之教是有言之教的升华。无言之教显然是圣人之教,其境界自然高于有言之教。书本上的知识是有言之教,而天地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则是无言之教,我们必须用心体悟、静思默察。老师的言教固然重要,但是老师的行为举止,也是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仔细体会的地方。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可学的东西。只要我们具备学习的自觉性,用心观察生活,就能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那么人生到处是学问,我们时时刻刻都能学习。所以,我们现代人除了注重语言的沟通外,还应该给自己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17.20孺悲①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注释

①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

译文

鲁国人孺悲要见孔子,孔子借口生病推脱了。传命的人刚出房门,孔子就取下瑟来弹唱,故意让孺悲听见。

程颐、程颢注:“此孟子所谓不屑之教诲,所以深教之也。”

朱熹注:“孺悲,鲁人,尝学士丧礼于孔子。当是时必有以得罪者。故辞以疾,而又使知其非疾,以警教之也。”

张居正注:“孺悲是鲁人,尝学士丧礼于孔子。一日来求见孔子。想当时必有得罪处,故孔子不欲与之相见,而托言有疾以辞之。然既辞以疾矣,又恐其不悟,乃俟传命者方出户,即取瑟而弦歌之,使孺悲闻而知其非疾焉。夫孔子于孺悲之见,本非疾也,而辞以痰绝之也。既辞以痰矣,又使之知其非疾,警之也。使孺悲苟能省其过而迁于善焉,圣人亦其终绝之乎?此所谓不屑之教诲也。”

解读

孺悲是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去向孔子学礼,孔子不愿见孺悲,就以身体不适为借口打发他走,但是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就弹瑟而歌,故意让孺悲知道自己是不想见他。圣人的行为从表面看似乎是有意戏弄孺悲,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屑之教。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十分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因材施教”的思想至今仍被许多优秀的老师采用。圣人认为对孺悲不值得耳提面命、口授心传的教育方法,所以就根据他的自身情况以不屑之教教诲他。

17.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①,期③可已矣。”子曰:“食夫稻③,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

①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的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就叫改火。

②期:一年。③食夫稻:古代北方很少种稻米,所以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④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同类推荐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 老夫子品评墨子

    老夫子品评墨子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墨子天子聪颖、博学多才,甚至在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如在宇宙论、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墨子一生的活动、事迹、思想和科技成就,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据《汉书·艺文志》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传至今的只有15卷53篇,流失18篇。学术界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选取了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的精华,内容有:人格的力量、财产与人的关系、幸福是什么、人生痛苦论、生存的本质等。
  • 平民之道

    平民之道

    本书讲解了《道德经》的前26章,每一章包括原文、释文两部分,讲述了做人的道理。
  • 罗素的幸福之路(相约在微博)

    罗素的幸福之路(相约在微博)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充满了哲理的语言和丰富的思辨。为了使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比较容易地读懂《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并能够从中汲取幸福的智慧,《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特采用“与罗素相约在微博”的这种当代流行的文化形式来拉近读者与罗素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距离,通过“微博式”方法,将罗素的精辟话语进行深刻阐述、剖示和拓展,让读者对幸福这个概念以及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实在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热门推荐
  • 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 环抱青山来种田

    环抱青山来种田

    农家有女乔小桥,爹死娘弱幼弟小。奶奶极品,伯娘嚣张。大伯老实又精明,大姑心狠贪便宜。不时还有外家掺和打秋风!面对这样一群极品家人,一穿来就要面对这配阴婚的危险,乔小桥娇臂一振,斗极品,护弱娘,教幼弟。上山狩猎赚银钱;重做农活养家禽。饭一口一口的吃,路一步一步走。且看她教得幼弟读书考科举,护得弱娘有个性,斗得极品直头疼。年岁适龄,该嫁人了?笑话,她坐拥千顷良田,白银万两的还用得着嫁?直接抬了轿子去把那土财家的儿子给姐抬来,姐要娶!
  • 妖妖相护

    妖妖相护

    她虽为妖身,却秉性善良,成为天玄大陆第一位妖身的除妖师;他身为妖王生性暴虐,心狠手辣,却唯独无法对她狠心;当他与她之间擦出爱的火花,前尘往事的记忆开启,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 茅山少主在花都

    茅山少主在花都

    僵尸,厉鬼,怨灵通通手到擒来,风水,画符,布阵一一不在话下,我是警局的特殊警探,专拿作乱人间的冤灵厉鬼,我叫吴浩,我为茅山代言!
  • 答净土

    答净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流云深缘

    流云深缘

    一个天才的美公子,经过家族的败落,到最后的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各位大神!求月票,求收藏,求礼物,、你们就拿礼物砸死我吧,啊啊啊啊
  • 红尘仙缘飘渺

    红尘仙缘飘渺

    穿越在武周年间,尘世间,修仙界都留下了属于他的传奇。叶秋然主演武周版的中国龙组。
  • JENNY

    JENN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宠妻为患:神君诱捕36计

    宠妻为患:神君诱捕36计

    内脏器官外露者,勿进;四肢脑袋等有任何一部分不在原位者,勿进;流血不止者,勿进。我可不想每天做完生意,连饭都吃不下去。你以为谁都和司冥那变态一样,每天将十八层地狱巡逻一圈还能优哉游哉的喝两口小酒?”本神君守着一座城,做着起死回生的买卖,没事和司冥那厮抢抢生意,日子颇为舒心。直到——美人计?开什么玩笑?那大魔头残忍嗜血,捏死个神仙眼都不眨一下,让我去勾引他?去你妹的三界苍生,本神君不干!咦?这大魔头有点眼熟?打住!剧情发展怎么有点不对劲,这到底是谁勾引谁啊!你一个魔头长成这副模样诱惑本神君,老实说你到底有什么企图?男人勾唇浅浅一笑,“小离,挣扎总是徒劳无功的,反抗总是被镇压的。你就从了我吧!”
  • 三生三世:鱼水相欢

    三生三世:鱼水相欢

    商君武丁之妻妇好,自人间成道,后遇公子长情,爱恨纠葛数百载,终因爱化巫。后借上元神器司母辛鼎,夺天地造化,篡六道轮回,仙凡妖魔凡有两情相悦者,无不遭遇三世伐爱之轮回,从此世间有情人再无终成眷属之例,真爱于世间濒临灭绝。千百年后,他们成为世间最后的情侣,他们于轮回杀劫中逆天改命,他们于时空交错中相互追寻,他们是名动寰宇的一尾鱼和一池水,且看他们如何于宗势如林之中搅动仙凡神佛、妖魔巫蛮,为芸芸众生重夺真爱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