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100000053

第53章 宪问篇第十四(5)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过度地怀疑别人,有时候会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会影响到自己对别人的正确判断。然而,“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又不能疏于防范,以免被小人欺骗伤害。现实生活中,做到不怀疑猜测别人,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健康的心理和心态;遭遇坏人时,能及时防范,保证自己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也是一门学问。能将这二者结合,作一个“先觉者”,真是很难。所以,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察觉”的心态,但也要心存仁厚,尽量不要误会别人。与人交往的时候,要真诚待人;如果发现别人不真诚甚至欺诈的话,要内心清楚,慢慢疏远;这才是比较圆润的为人处世之道。

14.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q西栖③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④也。”

注释

①微生亩:鲁国人。②是:如此。③栖栖:忙碌不安、不安定的样子。④疾固:疾,恨。固,固执。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您为什么这样忙忙碌碌呢?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吧?”

孔子说:“哪里敢显示自己的口才,而是痛恨人们的顽固无知啊!”

名家注解

朱熹注:“圣人之于达尊,礼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

张居正注:“微生亩,是当时的隐士,盖年高有德之人也。栖栖,是依依不舍的意思。佞,是便佞。疾,是恶。固,是执一不通的意思。微生亩是齿德俱尊的人,但其所见偏执,故圣人对之礼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

解读

像孔子这样执着布道的人,在当时很不为人理解,甚至经常遭受讥讽、挖苦和批判。微生亩是一个隐士,对于热衷于现实的人很不屑,他讥讽孔子终日忙忙碌碌,东奔西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该不是为了卖弄口才吧!孔子答道,不是自己为了显示口才,而是因为这个世间有太多顽固不化的人。

其实生活在世间的每个人,都深受“固”的伤害。固的形成,与人的性格、从小到大所处的环境乃至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都紧密相关。比如说,一个人的饮食起居,一旦形成一定的习惯,就很少有人想着去改进。因为改良的行动,有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坚持自己有时是一件好事,说明一个人有毅力。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是有毅力能坚持的人。但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新事物,就很危险了;它会阻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所以我们在“固”这个问题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这样人生才会走向更开阔的境地。

14.33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

①骥:千里马。古代称善跑的马为骥。

译文

孔子说:“对于里马不是称赞它的力量,而是称赞它的品质。”

名家注解

朱熹注:“骥,善马之名。德,谓调良也。”

张居正注:“骥,是良马之名。德,指马之调习驯良说。孔子说:‘君子之所以见称于世者,不徒以其有可用之才,以其有可贵之德也。譬如马中有骥,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不徒以其有驰骤之力,以其有驯良之德也。盖马之任重致远者存乎力,然使虽有力,而不免于蹄啮,难于控御,则亦凡品而已,何得为骥乎?人虽有才,而苟无其德,是亦小人而已,何得为君子乎?故人不可徒恃其才而不修其德,观人者,论其才而又当考其德也。”’

解读

对一匹好马来说,应该赞赏的不是它日行千里奔驰旷野的力量,而是它服从调教驰骋纵跃有度的品德。孔子用千里马来做比方,认为一个贤能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德为第一。

一个人不能只有才气而没有美好的品德。无德者难能善终,有德者拥有天下。

如果一个人人品不好但是却非常有才能,任用他之后,他造成的危害会非常大,有时候甚至会到致命的程度,祸害百姓甚至断送江山。反过来说,一个人品质很好,能力虽然差一点,但他只要虚心好学,提高自己,也能把事情做到完美。所以,人才的品质要比能力重要。这是我们在考察干部、选拔人才时不能不遵循的原则。当然,也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只看重品德而忽略人的能力,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比较全面地说,应该是德才兼备最好,如果二者不能得兼时,德重于才。

7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①,以德报德。”

注释

①以直报怨: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名家注解

朱熹注:“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

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此章之言,明白简约,而其指意曲折反复。如造化之简易易知,而微妙无穷,学者所宜详玩也。”

张居正注:“夫观或人之言,非不近厚,而反不得其平;圣人之论,既得其平,而亦未尝不厚。诚权衡万事者之准也。”

解读

孔子认为应该以正直来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即以直报怨。

以怨抱怨,就如我们俗话说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很不理智的做法。

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无休无止地争斗下去,只能让人更受伤害。所以孔子提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抱怨以直,意思就是当面直接道出和他的怨恨,而不要曲折委婉,旁敲侧击,总之就是要用正直的行为去回报怨恨。不忍气吞声,不逆来顺受,不黑白不分、善恶不分,更不能不讲原则地以德报怨。有怨报怨,有德报德,忍怨而不报,不符合人之常性;冤冤相报,不符合社会的和谐稳定;报怨以直当是最好的境界,但不是最高的境界。

现实生活中,对待别人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恩德,我们要懂得感恩,做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当遭遇伤害、被人冒犯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逆来顺受,而要用正当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以直报怨。

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②,知我者其天平!”

注释

①尤:责怪、怨恨。②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会没人了解您呢?”孔子说:

“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知识而通达高深的学问。了解我的只有上天吧!”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不怨天,不尤人,在理当如此。”又曰:“下学上达,意在言表。”又注:“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盖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然习而不察,则亦不能以上达矣。”

朱熹注:“盖在孔门,惟子贡之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乎其犹有所未达也!”

张居正注:“夫圣人尽性至命,与天合一,其独得之妙,真有人不能知而天独知之者,然下学上达之一言,乃万世学者之准则。人于可知可能者,逐一讲求,则于难知难能者,自然通透,固不当躐等而进,亦不可畏难而止也。有志圣学者,宜究心焉。”

解读

本章描述了孔子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精神状态。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终其一生,应该说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胸怀坦荡,不忧不惧;用尽全力推行仁道,哪怕道路坎坷,屡屡受挫,他都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无怨无悔。但是在这里,孔子却发出了“只有上天了解我”这样的感慨。

孔子虽然是圣人,但毕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他在宣扬儒家之道的路上,一再受挫,不可能~点怨言都没有,这就是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后的一种十分自然的矛盾反映。但是他提醒自己,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教育人们要怀着一颗积极向上的谦虚之心,学人伦、学人事、参悟万物,到最后完全透彻地理解所有知识。现实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但我们仍旧要积极努力,不找借口也不推卸责任,尽力改变现实以实现理想。

14.36公伯寮①愬②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③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④。”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释

①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孔子的学生,曾任季氏的家臣。②想:同“诉”,告发,诽谤。③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谥号。④肆诸市朝:古时处死罪人后陈尸示众。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面前毁谤子路。大夫子服景伯告诉了孔子,说:“季氏孙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让他陈尸在集市上。”孔子说:“我的道德理想将会施行,那是天命决定的;我的道德理想将会被废弃,那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察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圣人于利害之际,则不待决于命而后泰然也。”

张居正注:“公伯寮,是鲁人。想,是谗谮。子服景伯,是鲁大夫子服何。夫子,指季孙说。杀人而陈其尸叫作肆。圣人于得失利害之际,惟义是安,本不待决之于命而后泰然也,其言命者,特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然所谓不怨天、不尤人者,即此亦可见其一端矣。”

解读

公伯寮诋毁子路,子服景伯打抱不平,想要除掉公伯寮,可孔子却不同意。孔子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能不能实行,自有历史发展的规律来检验,历史进程不容许个人捣乱。公伯寮的行为无异于螳臂当车,不会那么容易就实现。

有的人说坏话说得婉转曲折,一点一滴地渗透,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的则单刀直入,直接命中要害,有切肤之痛。但是不管这些人说得是委婉还是直接,孔子一向的态度都是置若罔闻,沉默以对,听之任之,不信、不传、不理,尽人事而听天命。至于“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孔子所说的道,是指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逆转,不可违背,不是小人所能够破坏的。反对暗杀,反对暴力,坚信道义的力量,坚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既反映出孔子仁义的道德品质,也体现出他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见识。

14.37子曰:“贤者辟①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

“作者七人②矣。”

注释

①辟:同“避”,逃避。②七人:即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译文

孔子说:“贤良的人逃避乱世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别的地方而居,再其次回避不好的脸色,再其次回避不好的言论。”孔子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四者虽以大小次第言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耳。”

张居正注:“孔子说:‘贤者之心,未尝不欲有为于天下,然时不可为,则不得不高蹈远举,避而去之。故有见世之无道,即隐居不仕,而终身以避世者矣,其次有见此邦无道,去而之他邦者,谓之避地,其次有见君之礼貌既衰而去者,谓之避色,其次有因君之议论不合而去者,谓之避言。此皆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者也,世有此人,世道之衰可知矣。’七人,今不知其姓名,夫子叹之,盖深为世道虑也。”

解读

孔子认为贤者归隐有四种方式:避世,避地,避色,避言。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一帆风顺的环境里,身居逆境,就要学会“用行舍藏”。

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事纷争很多,天下动乱不平。邦无道之时,所有的努力都不起作用,所以要保全生命,保持住气节和尊严。而做到这些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规避,这是无奈的明智之举。乱世中,贤德的人往往都避世。次一等的是避地,就是离开一个特定的地方。而避色和避言,说到底就是避人,所避的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国君。孔子离开齐国,是避开齐景公;离开鲁国,是避开季桓子和鲁定公;离开卫国,是避开卫灵公。但是无论孔子怎样避地避色避言,却都没有真正避世,他一直在坚持着向世人布道,宣扬儒家的思想。

我们现代人,当遇到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学会尝试换个环境,不用看别人脸色而扭曲自己的人格。“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必理睬那些耗费我们心神的事情。

14.38子路宿于石门①石门②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同类推荐
  •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哲学世界博大精深,穷其毕生之力所钻研的理念论是他一切哲学的核心。这是他从巴门尼德的逻辑、毕达哥拉斯的数形玄学理论、赫拉克利物的热情及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出发,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又能满足宗教情操的哲学。柏拉图有力地发展了世界可知论,这对自在自为的认知行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从而使之达到了一个明确的高度,他认为知识是可以得到的。这是他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身边的哲学(下)

    身边的哲学(下)

    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细细品读的心灵之书。人生哲学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从中提炼出生活的真谛。给予我们激励的也许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人或事,毕竟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伟人并不多见,在平凡中获得激励,学会用灵魂去思想,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给我们勇气与智慧的往往是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热门推荐
  • 废材王妃倾天下

    废材王妃倾天下

    为救颜夕就一定要杀了暗黑阎王的前世!这是耳边最后一句话,疼痛在继续,直到失去知觉。颜然醒来后,发现自己穿越成了颜家三小姐,但她却是完全无用的废材,也因为这样她嫡出小姐的身份在颜府就连一个小丫头也能随意欺辱,她的地位几乎不如猪狗。“你放心我一定把你所受的屈辱原封奉还!”颜然坚定的说,她既然借了她的身体那么就帮她一把吧!
  • 妃卿不娶:爷请请矜持点

    妃卿不娶:爷请请矜持点

    她其实只是个爱看看小说玩玩游戏的大一学生而已!她不就熬夜看了一下小说吗?居然就穿越了!虽然她喜欢看着一类的小说但是这不一样!而且居然还是体穿越,一穿越居然就那么好巧不巧的掉到人家刚刚要拜堂的新娘子身上!她表示真的很冤啊!……“韩悠悠你再怎么样也别妄想从我身边逃开!”男子勾唇笑道。某女不服气,“你是我谁啊,你凭什么管我?我认识你吗?我跟你又不熟!不要说得跟真的一样好不好!”男子也不生气好整无暇的靠在床榻上,“悠悠乖,听话,过来~”某女“……”我不是狗!“凭什么!我不要!”各位如果觉得在下写的看的过去的话就请加群吧,146739606
  • 最小的缝隙

    最小的缝隙

    主人公赞扬,无意之中进入虫洞,从此穿古越今,不仅穿越到清朝大办贪官,“走私”现代产物,还穿越到小时候帮助小时候的自己,甚至穿越到未来,被当成出土文物,上演各种匪夷所思令人啼笑皆非唏嘘不已的事情。
  • 奉使京西

    奉使京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王狂妃:废材四小姐

    邪王狂妃:废材四小姐

    俗话说,即使穿越也不会穿越回现代或者以前,可是,为什么特么的她就穿越到古代然后在穿越回现代,再穿回前世拯救自己呢?答案是,苦逼的人要忍受。嗯……有个傻子相公她忍。有一群卖主求荣的姐妹,她忍。有一个不靠谱爹她忍,就是这个腹黑鬼她不能忍了!“妈的我怎么会嫁给你个傻子!”“嗯……为夫不觉得娘子嫁错人了。”卖弄妖娆。安若雪只能笑了。没法哭啊!哭不出来啊!
  • 瞳乱天下

    瞳乱天下

    血狱十年,他是一个内心早已沧桑的神秘男人……杀手之路,他立志成为黑道的皇者!誓让这个国度的黑夜在他的脚下匍匐!凌枫,他是一个眼睛会说话的极品男人……绝狱归来,复仇诛心,聚人形兵器—夜影七血卫,创黑道帝国,他的名字是杀手界的传说,他的存在是所有黑道大佬的噩梦……
  • 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发育和生理成长发育同等重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学龄期的孩子更是步入了竞争的行列,他们需要有独立的心理、思维、行为,这时家长要做的是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表扬、肯定他;当他们失落时,家长要鼓励、支持他,而不是一味地保护或漫骂。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肯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心思,多点沟通,多点理解,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 小鬼和我有个约定

    小鬼和我有个约定

    唐宁从小就能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奶奶说是因为她体质特殊……所以,她就看见了别人看不见的小鬼。可是,小鬼一直缠着她究竟是想闹哪样?“我想体验有家的感觉。”为了让小鬼体验到家的感觉,好让他放下执念转世投胎,唐宁不得不追在那个男人的身后求他,“方池睿,你愿意娶我吗?”……
  • 思维游戏全文

    思维游戏全文

    《思维训练游戏大全》是一本好玩、有趣且广受欢迎的思维训练游戏宝库。书中思训练维游戏都经过精心设计,极具代表性、独创性,形式活泼,兼具挑战性、趣味性。书中的游戏不仅适合一个人玩,更适合跟朋友、家人一起玩。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集思维锻炼、团队协作为一体的益智宝典。
  • DNF之剑与玫瑰

    DNF之剑与玫瑰

    往事沉淀五百年之后,又会有怎样的灾难降临阿拉德?剑魂,狂战士,阿修罗,鬼泣。天生拥有本系鬼手的四个少年怎样对抗命运的倾轧?当生存与爱情都变得艰难无比,当千年以前就开始的阴谋悄然运转,当宿命的封印最终开启,当一切故事归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