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100000041

第41章 先进篇第十一(4)

11.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哆电人之子②。”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注释

①贼:害。②夫人之子:指子羔。孔子认为他没有经过很好的学习就去从政,这会害了他自己的。

译文

子路让子羔做费地方的长官。孔子说:“这是害了子羔这个人。”子路说:

“那里有百姓,有土地,为什么非要读书呢?”孔子说:“正因为这样我才讨厌你们这些能言善辩的人。”

名家注解

朱熹注:“治民事神,固学者事,然必学之已成,然后可仕以行其学。若初未尝学,而使之即仕以为学,其不至于慢神而虐民者几希矣。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辞穷,而取辨于口以御人耳。故夫子不斥其非,而特恶其佞也。”

张居正注:“子羔,是高柴的字。宰,是邑宰。贼,是害。夫人之子,就指子羔说。佞,是强辩饰非。子路于未学而使仕,则夫子责之。可见出治有本,务学为先,凡有天下国家之责者,其职任愈大,则其学当愈充,其关系愈重,则其学当愈勤,诚不可一时而少闲也。”

解读

子路担任鲁国大夫季氏的总管,颇得季氏信任。所以子路想推举小自己21步’

的同门师弟子羔去担任季氏辖区的费邑做官,但孔子却认为子羔年纪太小,学问德行都不圆满,为人处事方面也不懂得通达权变,不具备出仕的条件。更何况费邑本来就是多事之地,民情多变,不好治理。在老师讲明道理之后,子路不但没有认‘错,反而还强词夺理,进行辩解。所以,孔子表示自己特别讨厌子路这样能言善辩的人。

做了错事并不可耻,只要真诚地认错,及时改正就会取得别人谅解,自己就会不断进步完善。最可恶的是,做了错事不但不认错不悔改,还要强词夺理,强行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这样的人不但不会取得进步,还会令人厌恶。所以,生活中,我们要知错就改,千万不要强词夺理掩饰过错。

11.26子路、曾皙①、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⑦。居③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④?竹子路率尔⑤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⑥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⑦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晒⑨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⑩,如①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合瑟而作⑩,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晒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释

①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不要因为我比你们的年龄稍长一些,而不敢说话。③居:平日。④则何以哉:何以,即何以为用。⑤率尔:轻率、急切。⑥摄:迫于、夹于。⑦比及:等到。⑧方:方向。⑨哂:讥讽地微笑。⑩方六七十:纵横各六七十里。⑩如:或者。⑩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⑩会同:诸侯会见。⑩端章甫:端,札服的名称。

章甫,礼帽的名称。⑩相:赞礼人,司仪。⑩希:指瑟声渐淡。⑥作:站起来。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龄都大,而不敢讲真话。平常你们说:‘没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准备干什么呢?”子路轻率地回答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被挟制在两个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灾荒饥饿;让我去治理,不出三年,可以使百姓既有勇气,又懂得治国的道理。”夫子笑了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让我去治理,不出三年,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之事,还要等待君子来做。”“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又问。公西赤回答说:“不敢说我能做什么,我愿意学习。祭祀宗庙的事,或者同外国盟会的事,我愿意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做一名小相。”“曾点,你怎么样?”曾点正在弹瑟,已经接近尾声,听到孔子问话,铿地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说的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妨碍?都是各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

“暮春时节,春天的服装已经做好,领着五六个人,带上六七个孩子,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任风吹拂,唱着歌一路归来。”孔于感慨地赞叹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啊!”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说:“那三个人谈得怎么样呢?”孔子说:“不过是都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那您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靠礼,可他说话一点礼让也没有,所以我笑他。”“那冉求谈的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孔子答道:“怎见得方圆六七十或五六十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那么公西赤谈的不是国家事了?”孔子说:“宗庙祭祀与国家间的盟会,不是国家的事又是什么呢?公西赤做小相,那谁能做大相呢?”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古之学者,优柔厌饫,有先后之序。如子路、冉有、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许之二亦以此自是实事。后之学者好高,如人游心千里之外,然自身却只在此。”又注:“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诚异三子者之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是以哂之。若达,却便是这气象也。”又注:“三子皆欲得国而治之,故夫子不取。曾点,狂者也,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故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言乐而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又注:“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

张居正注:“盖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穷不失意,达不离道,乃出处之大节也。若负其才能,汲汲然欲以自见于世,则出处之际,必有不能以义命自安,而苟于所就者。子路仕卫辄冉有从季氏,病皆在此,故夫子独与曾点,以其所见超于三子也。”

解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弟子陪孔子坐着。孔子想了解他们各自的志向,为了让大家畅所欲言,孔子在开始时就表明“不要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而不敢讲真话”。子路抢着第一个发言,并且开口就是治理“千乘之国”,而且,这个国家最好当时正在危难之中。也就是说,予路的志向是希望在危难中受命,通过自己三年的努力而达到大治。子路力挽狂澜的架势,表现了他一贯的勇猛刚强,突出了他鲁莽而又豪爽的性格。冉有是一个谦谦君子,他认为自己只能治理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而且还只能使老百姓在物质生活方面富足,至于精神文明方面的礼乐教化,自己还无能为力。孔子问到公西赤,他根本就不提治理国家的事,说自己根本就不能做什么大事业,而只是可以学习学习,在祭祀宗庙或者同外国盟会的时候做一个小司仪而已。孔子最后问曾皙,他一句话也没有涉及国家大事,而只是描绘了一幅老少春游的同乐图。从四个弟子的言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性格的不同之处。

孔子不仅没有赞许豪气冲云天的子路,反而笑他不知用礼治理国家,对谦逊的冉求和委婉的公西华也不置可否。却唯独由衷地赞叹不谈国事的曾皙,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图画正是儒家所推崇的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理想。

颜渊篇一旨在弘扬爱人之道。孔子的思想最关键的核心就是_仁一,提倡仁者爱人。君子崇尚仁德,在国忠心事君,在家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待人宽恕仁爱。儒家所推行的爱人,遵循_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的等级次序,为人们提供了言行的准则规范。

孔子说:_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一心向仁,爱自己。爱家人:推己及人,爱世上的一切人;这是社会稳定的关键要素。儒家推崇的爱人,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提倡和谐社会的基础。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何许人也?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本小书正是要介绍他的思想、生平与著作,提供一个逻辑清晰而又不失笑点的全面视角,把漫画与哲学、幽默感与整合概括的学术精神相结合,通过其现实性来展现这位反资本主义理论巨匠的思想。 马克思长久不衰的名气正是来自于他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危机的阐释。为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下去,在本书中我们将读到有关资本的侦探小说——《追忆逝水价值》。我们还将重新追踪资本积累的机制,直到洞悉商品拜物教的秘密。 本书既是一份备忘录,也是一堂导论课程,同时还是一本趣味读物,本书是一个思想与行动的工具箱。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道德情操论》早于《国富论》近二十年发表,前后经过五次修订,是亚当·斯密毕生最重视的作品。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回答。
  •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分为上下两篇,共八章、十个部分,主要记录了作者对事物存在与变化真相的一点探索,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思考和看待问题的一些体会,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全新的认识方法。上篇就宇宙和物质、生命和意识等从哪来,如何运行及演变等提出了一系列与当前不太一致的观点和看法,力图跳出现有的思路与局限,对当今的一些热点和疑惑问题给出一种解释,并提供出还原世间万物真实面目的一个答案。下篇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提出了人生中几点最基本的实质与意义,总结了在思维及认识上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希望对我们与自身、和外界的沟通及交流能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是梁实秋最为世人珍视的散文作品集,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他谈生活常态、谈超凡情愫、谈心灵性情、谈脱俗雅趣等,博古通今,真知灼见。《我的人生哲学》分为“做人从早起起”“学识生滋味”“人生贵适意”“生活有真知”四个部分,大多是日常琐事,是我们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显微镜”。作者从生活小事入手,从中阐述了自己对人生道德和思想修养以及日常生活常态的解读,见解独到,深入人心。读者可从中体会到他的儒雅人文情怀、以及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能够为读者指点迷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 媚尽苍生

    媚尽苍生

    梦子哲,我和苍生比起来,苍生重要。莫辰,我对你的信任和你对我的比起来,我更容易相信你。风落乔,我百般试探于你,差点将你逼死,害你毁了容貌,还没有保护好你的孩子,你是恨我的吧。这苍生不会消失,如你们所愿,我就是死,也会媚尽苍生。“那我拿你祭祀,便不是害你,而是成全而已。”莫辰说,狠厉的眼眸紧紧的盯着诗诗那张花容月貌的脸颊。
  • 霸唱洪荒

    霸唱洪荒

    自盘古开天,创以力证道之法。世间一切生灵皆难逃天道算计之下,道祖鸿钧以斩三尸之法成圣,以身合道,为众生寻觅出一线生机。功德证道、斩三尸即便成圣也是摆脱不了天道。末法时代的夏凡,以信仰证道最终却是功亏一篑,止步在半步圣人境。无穷信仰之力,是众生希望所在,给予夏凡逃离因果的遁去的一。冥冥中夏凡重生到洪荒,盘古开天不久,看夏凡如何汇聚众生之力,以人道无量,逆战天道。新人作者群:26305836.敲门砖:作者的书名。本群是作者进入的,立志于新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相互鼓励,O(∩_∩)O哈哈~。
  • 林传

    林传

    手举一杯酒,豪言一句话。林哲的传奇故事,看我一一道出
  • 破灭苍穹之天擎

    破灭苍穹之天擎

    刘峰一个来自地球的灵魂,看他如何在异世大陆用刀道走向巅峰
  • 玄斩

    玄斩

    这是一个强者林立的大陆,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弱肉强食,万古不变的生存法则。一人一剑,漫漫征途。血腥杀伐,累累尸骨。兄弟即在,天下由我。今朝踏破苍穹,风云尽情挥洒。明日剑斩乾坤,天地唯我独尊!
  • 吸血殿下邪魅哒:美男求放过

    吸血殿下邪魅哒:美男求放过

    风倾舞因为耳钉而穿越,穿越成了一个吸血鬼,穿越到了一个女尊的奇异世界……一穿耳钉就不见了,却听说耳钉竟是这里的神物?!等等,她是戴上耳钉才穿越的,如果我拿到了耳钉岂不是就可以回去……可是,找齐五个耳钉就这么困难……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可是她不是什么英雄,却有一个个美男子上门;不是追踪一个黑衣人的时候就有美男出现,就是买个东西就有美男找上门……妈呀,还要不要吸血鬼活啦?!!无良作者仔细研究的玄幻女尊搞笑冒险的文文;一个个花美男都对女主“一见钟情,二见倾心。”向着她的家门gogogo!……
  • 神魔之战纪

    神魔之战纪

    上古世纪,一本遗留下来的魔典,一把被岁月摧残的魔剑,铸造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岁月星辰刻画沧桑年轮,只为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天地之局,谁为主宰?
  • 小莫奋斗记

    小莫奋斗记

    袁来: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从未遇见过你,这样我就可以已看客的姿态看着你。我以为十多年的陪伴撼动能你的内心,但终究敌不过他一眼回眸。一眼足以抵挡我的付出。为何你的眼里总是没有我?你的目光总是追随着那个男人,就算他带给你再多伤害你也一笑置之。小莫:有些人或许前世就曾相遇,所以今生只是为了找寻他。又或许只是找寻。陈思宇:为何你总是纠缠着我?我说过很多次,我不会爱上你的。小莫:可是我知道你会爱我的(真的,你一定会爱我的,就如前世一般。)
  • 顾竹侯灯窗漫录

    顾竹侯灯窗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