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100000029

第29章 泰伯篇第八(2)

程颐、程颢注:“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特以道学不明,故不得有所成就。夫古人之诗,如今之歌曲,虽闾里童稚,皆习闻之而知其说,故能兴起。今虽老师宿儒,尚不能晓其义,况学者乎?是不得兴于诗也。古人自洒埽应对,以至冠、昏、丧、祭,莫不有礼。今皆废坏,是以人伦不明,治家无法,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之乐:声音所以养其耳,采色所以养其目,歌咏所以养其性情,舞蹈所以养其血脉。今皆无之,是不得成于乐也。是以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难。”

张居正注:“然古人《诗》、《礼》、乐之教,皆发于性情之正,本于中和之德,故能成就人才如此,若后世以吟咏声韵为诗,而,无关于性情,以虚饰仪文为礼,而不本于恭敬,以嬉戏淫哇为乐,而反乖于中和,则于《诗》、《礼》、乐之本然者失之远矣,亦何足务哉?善学者辨之。”

解读

孔子认为修身立世有三个步骤:修身在于学习《诗经》,潜心吟咏《诗经》,能够引发好善惩恶之心,修养我们的内在品质;立足社会在于学习礼,言行举止遵循礼节,能够培养外在德行之美。成就性情在于学习音乐,喜乐哀痛全都蕴含在音乐之中,欣赏音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心田,影响行为,从而达到内外兼修之美。

如果按照圣人所说的这三步修养品德,就能内外兼具地成就德行高尚的完美君子。

诗歌里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能够向人们展现真善美,所以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振奋人的精神,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激励志向的目的。中正优美的诗歌有很强的感染力,人们多读这样的好诗,全社会就能收到民心向善、移风易俗的效果。诗歌激起人们内心向善的意志,进而就需要礼节规矩的约束,以求合情合理地指导人们的外在行为,使人都能堂堂正正地立足于社会。音乐注重“思无邪”,和谐为主,尽善尽美,使人们的心灵充满喜悦,行为表现公正无私。所以,我们的生活中要注重诗歌和音乐的重要作用,用艺术陶冶情操,成就高尚的人格;也要一言一行谨遵法律制度,做一个完美的正人君子。

8.9子曰:“民可①乏由之,不可使知之。”

注释

①可:可以。

译文

孔子说:“老百姓可以让他们遵从我们的意志去做事,却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日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

朱熹注:“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张居正注:“盖所当然者,如父当慈、子当孝之类,皆民生日用之事,就是寻常庸众的人也都行得,故能使由之。若其所以当然之故,则皆出于天命人心之本然,其理精微奥妙,必须资质高明,学力至到者,乃能脱然有悟。其在凡民,如何便会晓得?所以不能使之知也,然知之之理,亦不外于所由之中。圣人在上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至于渐摩既久,天下自然化成矣,亦何不可知之有哉!”

解读

孔子的这句话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这句话表现了孔子是站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愚民政策。而实际上,本章所说的不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而是民众与大道的关系。孔子认为,大道无处不在,但由于老百姓的文化程度不能普遍提高,他们对大道能不自觉地遵循使用,却不能自发地理解;而要使民众理解大道,就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在全天下都推行仁政,目标便是实现和谐的王道社会。统治阶级在推行法令政策时,有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而有的人未必明白。作为上层的领导阶级应该对百姓加以教化引导,上下加以沟通,尽量使所有百姓都明白。一件事情,尤其是涉及到政治层面的事务,想要让所有的人都理解其中的道理,确实很难。这就要求统治阶级按照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对所有人加以教育,让普通的民众也能掌握知识懂得礼仪。这样大家才有可能相互尊重,容易沟通,更好地分担社会公众事务。

8.10子曰:“好勇疾①贫,乱也。人而不仁②,疾之已甚③,乱也。”

注释

①疾:恨、憎恨的意思。②不仁: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③已甚:已,太。已1译文

孔子说:“喜好勇敢却厌恶贫穷的人,会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名家注解

朱熹注:“好勇而不安分,则必作乱。恶不仁之人而使之无所容,则必致乱。

二者之心,善恶虽殊,然其生乱则一也。”

张居正注:“夫好勇疾贫者,是身自为乱,固为天下之首恶,至于恶不仁者,本为正理,特以处之不善,乃亦足以致乱,而徒为祸阶。则君子之待小人,岂可以轻发而不审处哉。”

解读

没有人不厌恶贫穷,人过于憎恶贫穷就想要改变眼前的状况,为了摆脱贫穷会不惜为非作歹,自恃勇敢而烧杀抢夺,这便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如果整个社会都动荡混乱,那一定是很多人都处于贫困之中,这个国家已经到了道德衰微、经济衰落的时代。所以,无论什么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要体恤百姓疾苦,为政清明,多为百姓谋福利,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百姓安居乐业,心中有爱,才会同情弱势群体。由此推之,整个社会就会和谐融洽,政权才会得以巩固。

同样,如果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过于逼迫,也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嫉恶如仇是对的,但是也要注意给予改正的机会,不能得理不饶人。如果人犯了过错就永无翻身之日,没有丝毫的改过机会,这样势必激发起逆反心理,更加胡作非为。统治阶级应该注重百姓的犯罪心理,找到源头加以教化;而我们普通人也要对别人怀有仁爱大度的包容心,对有错的人不能太绝情,最好对之加以感化。

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①骄且吝,其余不足②观也已。”

注释

①使:假使,如果。②足:值得。

译文

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如果骄傲并且吝啬,那么其他方面也不值得一看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此甚言骄吝之不可也。盖有周公之德,则自无骄吝;若但有周公之才而骄吝焉,亦不足观矣。”又曰:“骄,气盈。吝,气歉。”

朱熹注:“骄吝虽有盈歉之殊,然其势常相因。盖骄者吝之枝叶,吝者骄之本根。故尝验之天下之人,未有骄而不吝,吝而不骄者也。”

张居正注:“夫有周公之才之美,而一涉骄吝,尚不足观,况无周公之才而骄吝者乎?人当常加自省而存抑畏之心可也。故圣如帝舜,而合己从人,功如大禹,而不自满假。诚知谦虚之受益,而骄吝之丧德也。然则孔子之言,岂徒在下位者所当知哉?”

解读

周公定制礼乐,德才兼备,是孔子很推崇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孔子看来,周公不但不骄不吝,而且是谦逊大度的典范。孔子很重视仁德的修养,认为君子似的人物,不仅应该才高八斗,更重要的应该具备良好的德行。所以,他说即便拥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技艺,如果为人骄傲又吝啬的话,就算其他方面再好也不值得称道了。其实,圣人是在告诫我们做人要谦虚、慷慨。

一个人要想成为可用之才就必须具备谦逊和乐于助人这两种品质。因为只有谦虚的人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教导,才能公平公正地处理事情;只有慷慨大方的人能乐于助人,有仁者之心去做善事。骄傲的人目中无人,吝啬的人心胸狭窄,这两种人都不是能成大器的人。我们应该才德兼修,谦虚谨慎地为人处世,大方慷慨地行善积德,做一个人为人称道的全面人才。

8.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①,不易得也。”

注释

①谷:古代以谷作为官吏的俸禄,这里用“谷”字代表做官。不至于谷,即做不了官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三年而没有产生做官的愿望,这样的人是很难得到的。”

名家注解

朱熹注:“为学之久,而不求禄,如此之人,不易得也。”

张居正注:“人君用人,于那有实学的必录用而尊显之,使得以展尽底蕴。若夫假学以沽名干进者,则摈抑而不用。庶乎贪位慕禄之徒,不至于滥窃名器,而无补于国家也。”

解读

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但是他更赞赏笃志于道的学习态度。认为读书人开始学习就立志为官,是不可取的。读书人应该立志于道,学问充足了,高尚品德修成了,再考虑做官为国为民出力。所以,圣人赞美努力学习而不想做官之人的高尚品德,鼓励人们专心向学,提高仁德的修养,不汲汲于出仕为官。

读书可以做官,做官可以发财。古人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其实,读书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达事理,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果读书只为了升官发财,抱有这种功利性的目的,对于学问的修成毫无益处。求学三年,仍然不为功名利禄而动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人才。现代社会,早已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读书并不一定要为官,但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应该潜心学习。

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①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②,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①危邦:濒临危亡的国家。②见:同“现”。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一生不离善道。濒临危亡的国家不去,动乱的国家不去居住。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事,政治混乱就归隐。政治清明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混乱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名家注解

朱熹注:“不笃信,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则所信或非其正。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盖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入可也。乱邦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故洁其身而去之。天下,举一世而言。无道,则隐其身而不见也。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又注:“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碌碌庸人,不足以为士矣,可耻之甚也。”

张居正注:“盖惟其不能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故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乃碌碌庸人而已,何足取哉?士之不可以无养也如是夫。”

解读

君子处世应该遵循原则,树立坚定的信念,并且持之以恒地勤奋好学,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国家有道、政治清明,就出仕为官;天下无道、政治黑暗,就归隐山林。如果天下有道而你贫穷卑贱,那就是你的耻辱;同样,天下无道而你富裕显贵,也是你的耻辱。君子的出与入、贫与富,都应该取决于国家大局的变动,并且都要坚定信念。

同类推荐
  •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该书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视为智慧的源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通过《论语》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孔子的智慧,将孔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智慧之师——孔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智慧起来。
  •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韩非子》共55篇,分为20卷,约10万言,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其中大部分为韩非子所作。纵观《韩非子》全书,构思精巧,说理精密,描写大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语言幽默。书中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
  • 世界大师侃幽默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世界大师侃幽默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收录了伏尔泰和马克·吐温的探讨人生的文章。包括了《天生的性格》、《常识与理智》、《先知的痛苦》、《变化的地球》、《宗教起源》、《尊敬的女士》、《劳动骑士团》等。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热门推荐
  • 爷有两杆枪

    爷有两杆枪

    爷不会武功,也不会魔法,可爷有两杆枪。上面长枪,下面短枪。长枪在手,江山我有,短枪在跨,征服天下。爷本仁慈,却杀戮苍生,爷本痴心,却泡美无数,爷本卑微,却君临天下。
  • 重生之草根奋斗

    重生之草根奋斗

    高中时,张若晨的父亲刚当上厂长便被同事构陷身入牢狱,一家人的生活也因此而改变。父亲出狱后身患重病,母亲因辛苦操劳快速衰老。张若晨则在逃避与放纵中混日子,直到离开学校在社会中工作了数年,才渐渐学会担负起责任,却被繁重的工作压跨了身体。幸运的是,张若晨重生了,回到了十几年前,可以改变这一切。…………重来一次,最想要的是什么?协助父亲管理工厂,成功将自己打造成富二代?跟曾经擦肩而过的女孩眉来眼去拉手亲脑门?或许,应该是让那些曾经的遗憾,不再成为遗憾。
  • 重生之凰途毒妃

    重生之凰途毒妃

    她是前朝遗孤。她是玉王府不受宠的小姐。当遗孤变成不受宠的嫡小姐,她玉瑾誓要逆天,复仇之路虽然坎坷,她这一世学聪明了,不再单枪匹马,她要组队打小怪兽。江山棋盘谁与争锋?于是双眼一凝,指着某人,就你吧,虽然是个残废之人,看在你绝色容颜上就凑合着玩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叶氏豪侠

    叶氏豪侠

    作者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我是华丽的分界线---------
  • 流金渔场

    流金渔场

    我是闲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放牧,放牧我的鱼群。我从家乡,把不断壮大的鱼群,放到了崇山峻岭,放到了各个景区,放到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人烟罕至的峻岭,一望无际的河流,漫无边际的大海。我是牛顶天。我是渔人!
  •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从体例上突破了《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却又未背离撰写一般通史的原则。在对古代小说进行分门别类的同时,使读者仍然看出时间上的发展顺序,真正落实了“演变”的前因后果。当然,有些小说是各种题材的融合体,在分类过程分很不容易为它们找到恰当的归属,因此本书的分类未必对每一部作品都区划得十全十美,无懈可击。但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毕竟是从新的角度来观察、考虑问题的,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我个人在审读书稿时,就感到它的内容既有纵向发展的脉络,也有横向联系的轨迹,实际上作者们只想在我国古代小说领域中尽量做到点、面、线的结合。可以说,这确是一次大胆而有新意的尝试。
  • 都市修真之王

    都市修真之王

    在高科技横行的时代,修真世界也渐渐打开了。自从开始修真以来,天才成长,废材逆天诸如此类的故事从不缺乏。冯轩的艳遇之旅也从修真时代开启!
  • 这个剑仙不一般

    这个剑仙不一般

    修仙讲究的是逆天而行,却没人知道飞升时会对天地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为保护世界不被飞升能量破坏,同时寻找消除飞升会伤害世界的方法,以无名为首的众人不停的行走在收集仙人的伟大道路当中。Ps:新人新作,望多多支持书群号:158819865(剑仙预备役)
  • 清史通俗演义

    清史通俗演义

    本书是以史实为主线,叙述了清朝的如何兴起与如何衰亡的全过程。
  • 魅宅

    魅宅

    漂亮的别墅中,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月的鬼故事,随着日子的推移,我却发现真正被吓着的,是我自己。他们的行为总让我觉得与常人有异。我开始疑惑,我们谁是人呢……寂静的房间里,我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我说过,我是个胆小的人。在寂静如坟墓的环境里,最容易滋生我那该死的恐惧之心。我听到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剧烈,就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般,我忍不住捂住了胸口,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缓缓在我的耳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