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100000023

第23章 述而篇第七(1)

“述而篇”向我们阐述了真理无价,大道无言。真正的大道不是高高在上的叫嚣,也不是故弄玄虚的夸耀,而是默默无闻却又发挥实际作用的真谛。

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大道无言,能够影响世人的道理往往简单明晰,既不故作高深,也不虚华飘渺;总是争取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最深刻的道理。有些现代人,在学术问题上喜欢标新立异,毫不追求理论的精确度。孔子的思想告诫我们:文化思想的传承不在于刻意创新,而是在取精去糟的扬弃过程中得以继承和发展的。

7.1子曰:“述而不作①,信而好古,窃②比于我老彭。”

注释

①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造。②窃:私,私自,私下。

译文

孔子说:“阐述先王之道而不自己创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典籍,我自以为可以和殷时的贤大夫老彭相比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

解读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孔子对自己著作和教学思想的概括。孔子喜好古代文献并且加以证信,他能够仔细观察人生百态,深切体悟人情世故,选择民间轶闻中符合人性伦理的部分加以整理。简言之,就是孔子能在继承古代典籍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创出新的东西。

文化的发展是继旧开新的过程,旧文化有其精华珍贵的部分,也有其陈旧迂腐的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在扬弃之中加以传承。所以,人类发展进程中留下的文化思想,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洗刷,保留下来的都是晶莹透亮,光辉永驻的精华。对待古文典籍,我们应该怀着深信不移的精神,持有热爱推崇的态度。有了继承,也应该有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人类社会就无从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我们的创新能力,将文化思想更好地传承下去。

7.2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②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

①识:记住的意思。②诲:教诲。③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译文

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默识,谓不言而存诸心也。一说:识,知也,不言而心解也。前说近是。何有于我,言何者能有于我也。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

解读

一生游历列国,四处讲学,桃李满天下,所以他能深刻地理解“教”与“学”的关系。本章中他表明了自己对教和学的认识。他认为读书人学习知识应该勤奋努力而永不满足,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领会知识,运用知识,而不在于炫耀自己博学多识,所以学习应该默默地牢记所学知识,这是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为人师表的人则应该认真教诲而永不疲倦,老师应当敬业,对学生以诚相待,以身作则,教学相长。学习知识永不满足要以谦虚勤奋为前提,教育学生永不疲倦要以不怕劳苦为动力。孔子认为自己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并不困难,反映了其圣人应有的精神风貌。

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立身处世,样样都离不开勤奋学习。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们所学到的永远只是九牛一毛。要想获得更多的学问知识,就要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闻所见,默默记在心里,抓住一切能够获取知识的机会。人生因为学习而充实,生活因为博识而美好,让我们抓紧一切时间来求取新知吧17.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①徙: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译文

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却不能身体力行,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事。”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盖其好学无已之心,自视常若有不能耳。然此四者,在人君尤为切要。古之帝王或懋敬厥德,终始典学,或取人为善,改过不吝皆是道也。欲法古帝王者,宜三复孔子之言。”

解读

孔子忧虑的这些事情并不是发生在他自己身上,而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写照。人们不修养仁德,不讲求学习知识,听到正义的呼声不能及时前去伸张,不好的行为也不能自觉地加以改正,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春秋时期,而是历朝历代乃至今天都可能出现的诟病。面对这些缺点,圣人怎么可能不忧虑呢?

自古以来,君子忧德,小人忧利。品德的成就在于不断修持,学问的成就在于深入探讨。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时常担心,以避免孔子所讲到的四种缺点,使我们的品德日趋完善。作为平凡的百姓,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影响整个社会;但是我们可以为自己负责,鞭策自己建立完美的人格,能做到完善自己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注释

①燕居:安居、家居、闲居。②申申:衣冠整洁。③天天:行动迟缓、斯文舒和的样子。

译文

孔子在家闲居,衣着整齐大方,面色和悦舒展。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此弟子善形容圣人处也,为申申字说不尽,故更着天天字。

今人燕居之时,不怠惰放肆,必太严厉。严厉时着此四字不得,怠惰放肆时亦着此四字不得,惟圣人便自有中和之气。”

张居正注:“德性极其纯粹,故容貌合于中和者如此。门人此言可谓善形容有道气象者矣。”

解读

孔子在家闲居时,衣冠整洁,面色和悦。可见其内心安详自在,外表舒坦自适。一般人闲居在家时,不用与人交往,很少注重自己的仪态,往往松懈懒散。但是,孔子不是这样的,他能做到舒适自得,松而不弛,说明他持身严谨。也从侧面反映出,圣人不但重视言教,同样也十分重视身教。

成就事业十分重要,但是工作永远只是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适当的休闲娱乐并非是在浪费时间,反而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什么是适当的休闲娱乐呢?很多人平时匆匆忙忙,一旦有了节假日,便不知如何合理安排了。人们所谓的休闲往往是打牌唱歌,三五朋友聚到一起胡吃海塞一顿……这些活动不但无法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休息,反而弄得我们比工作还要疲惫。人生在世。要懂得享受生活,闲暇时刻应该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心境。休息的时光是美好的时光,这种情景下,我们要抛除一切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放松之中。人生不管遭遇什么,我们都应以平常心对待,潜心修德以保持心灵的平衡与美好。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①。”

注释

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所谓“圣人”之一。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厉害呀!我好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如或见之。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

“盖孔子生于周时,一心要做周公的事业。方其精力壮盛,寤寐不梦。及其既老,则自谅其力不能为,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可见贤才之生于世,其可以有为者,每在其强壮之时。

解读

孔子晚年感叹自己没有再梦见周公,表明了他对周公的怀念之情,也是在深深地感叹他文化传承的使命尚未完成。其实,所谓梦见周公,未必是真的说做梦,而是指未能推行大道的隐语。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他多才多艺,文武双全,摄政七年,平定天下,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其历史功绩尤其集中在制作礼乐方面,他把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化推向了发展的顶峰,孔子由衷地赞叹敬佩他。所以,孔子一心想把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可是如今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渐衰,大道却仍未能施行,他难免要为此感伤慨叹。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①,依于仁,游于艺②

注释

孔子说:“要立志求道,立足于德,行事靠仁,游乐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名家注解

朱熹注:“人之为学当如是也。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从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张居正注:“盖道、德、仁,乃人君修身治天下之本,必当深造其极,方可无歉,而凡游心于艺文者,又须务求实用,始为有益。”

解读

孔子认为做人应该立志高远,以美好的德行作为处事的依据,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大众,还要博古通今,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各种技艺。这些足以显示出孔子教育学生,以德育为主,并辅以智、体、美等教育要素。

修养道德是我们终生不能放松的功课,不论我们身处何地,身兼何职,都应该将道德的修持放在首位。志向是修养道德的基础,任何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要树立坚定而远大的志向。志向高远,心存仁厚,品德高尚,就能抵挡住外界环境的种种诱惑。生命之中只有“德”、“志”、“仁”三个要素还是不够的,闲暇之余,我们还应该多参加文娱活动,更多地接受美育和体育。

7.7子曰:“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自己主动带一束肉干这样微薄的礼品来见我求教的人,我没有不教他的。”

名家注解

朱熹注:“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

张居正注:“盖天生圣人,非徒使自圣而已,正欲其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而为时人之耳目也。”

解读

束惰就是十条干肉,古人相见,必执贽为礼,束惰是很微薄的礼品。孔子的意思是只要愿意向他求教的人,不管贫富贵贱,也不管送来什么样的见面礼,只要乐于求学,他都会给予教诲。这反映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春秋之前,“学在官府”,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贵族子弟。当时的教育只面向统治阶层本身,教育目的仅仅是为了给统治者培养接班人。孔子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这种局面,凡是年满十五岁的人,不管其出身如何,、他都愿意视作学生加以教诲。他认为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出身贵贱而受限制。事实上,圣人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学生很多都是贫民子弟,像“可使南面”,被认为有帝王之相的冉雍就出自贫贱的下层家庭。

子曰:“不愤奶F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①愤:苦思箕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②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圣人诲人不倦之意,因并记此,欲学者勉于用力,以为受教之地也。”

解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教育。学生不到百思不解时,不要给他提示去开导他,让他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到想要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时候,也不要去启发他,培养其表达事物的能力;并且要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变通知识的能力。这些教育方法非常值得我们现代的教师学习。

求学一定要善于思考,切忌老师灌输一点学生就接受一点。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要有动机,这样才能够加以引导。学习时善于思考,才能够不断深入去学习。老师讲课时,能够恰当地把握火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绞尽脑汁尽力思考的过程能够加深其对知识的认识,老师在这个时候加以指导启发就会对所得的知识记得特别牢固。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为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网络视频课程占据了相当地位。但是,不管教育事业怎样发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并不会因此而过时,现代的老师依然应该将其发挥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居丧的人旁边吃饭,没有吃饱过。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此乃是不忍之心,古之帝王见百姓之饥寒困苦流离死亡,则必为之减膳、撤乐,急急救恤,即是此心。有天下者能推此心以仁民,则无一夫不得其所,而仁覆天下矣。”

解读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因为同情其失去亲人,自己就会动恻隐之心而食欲不振,食不甘味,所以从来没有吃饱饭过。我国古代对于丧礼非常重视,它能够直接体现孝道,所以制度规定得严格。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不下饭去,便是礼的一种表现;同时也表明孔子胸怀博大,普爱众生。

我们应该像圣人那样性情纯正,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遭遇亲人去世的人,他的心理一定十分脆弱,感情也十分哀戚;我们应该对其抱有同情之心,这不仅是人性的体现,也是仁德的要求。

7.10子于是日①哭,则不歌②。

注释

①曰:这一天,作状语。②歌:唱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哭泣,就不再唱歌了。

解读

本章与上一章内容联系紧密,上一章讲丧与食,本章讲哀与乐。在古代,唱歌是士大夫阶层生活的一部分,孔子十分喜欢唱歌。但当他因参加丧礼凭吊死者而哭泣过,心理余哀尚存,所以一天之内就不再歌唱了,这是孔子具有仁爱道德的表现。同时也能看出,孔子为人处事都合于礼,处处按照礼仪规范行事。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合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②!”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③?”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①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②夫:语气词,相当于“吧”。③与:在一起的意思。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被任用就收起自己的主张,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子路说:“您若统率三军,找谁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而自己赤足过河,这样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共事。一定要用遇事稳重谨慎,好用谋略而成功的人。”

名家注解

朱熹注:“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大国三军。子路见孔子独美颜渊,自负其勇,意夫子若行三军,必与己同。”又曰:“言此皆以抑其勇而教之,然行师之要实不外此,子路盖不知也。”

张居正注:“子路好勇而无所取材,故孔子以是抑而教之。其实行军之道,亦不外此。”

解读

本章较为生动地说明了孔子的两个观点:一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如苏东坡所说的“取舍由人,行藏在己”,它最为精炼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人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另外一个观点就是统帅三军不能与只有匹夫之勇的人共事,而要与善于出谋划策的人共事。

同类推荐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罗素的幸福之路(相约在微博)

    罗素的幸福之路(相约在微博)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充满了哲理的语言和丰富的思辨。为了使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比较容易地读懂《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并能够从中汲取幸福的智慧,《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特采用“与罗素相约在微博”的这种当代流行的文化形式来拉近读者与罗素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距离,通过“微博式”方法,将罗素的精辟话语进行深刻阐述、剖示和拓展,让读者对幸福这个概念以及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实在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施设论卷

    施设论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洪武八荒

    洪武八荒

    谁是最强?没人知道答案。天地巨变,时间长河发生混乱,过去,未来乱入现在,天骄齐聚,百族争霸,死而复生的天骄少年莫问,将在这盛世中,一战到底!
  • 魔幻三国录

    魔幻三国录

    赵云勇猛无比,因为他是神将应龙转世;吕布天下第一,因为他是武皇巅峰的至尊强者;刘关张三兄弟合击无敌,因为他们修炼了三分归元决……这里没有排兵布阵,没有攻城略地,有的只是斗气、斗技,还有那终极强者的巅峰对决……
  • 穿越:我的野蛮王妃

    穿越:我的野蛮王妃

    当22世纪的女中学生白雨涵意外的回到了清朝。成了雍正的女儿,面对着那个曾无数次出现在自己梦境中的男子活生生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她该如何决断?轮回了千年却依然无法逃脱命运纠缠着的两个人,再次的相遇是否就可以化解心中堆积了千年的痴怨,当野蛮格格遇到儒雅内敛的将军,能否携手一生?"
  • 千年余泪

    千年余泪

    孤舟一片,激起千年泪。一场灭世的阴谋,一场跨越千年的斗智斗勇,一个个惨烈牺牲的人与神,终究如尘埃般散去~~
  • 魔帝独宠:嗜血狂妃

    魔帝独宠:嗜血狂妃

    曾经,她是杀手女王,如今她是夙府的受宠小姐;他是魔界的魔帝,冰山嗜杀是他的代名词。当杀手遇上魔帝,他们之间又会迸射出怎样的火花呢?精彩片段————夙影寒坏坏一笑:“殇儿,你是不是忘记什么了?”夙月殇一脸迷茫:“什么啊?爹爹?”“当然是——炼器了。”“爹爹,我错了,我不要,爹爹,求你了。”夙月殇一副谄媚的样子。。不过看着没戏,很狗腿的跑到轩辕景陌边上。轩辕景陌看着自家小媳妇儿委屈的样子,心疼的开口道:“岳父大人算了吧。”夙影寒见状,挥挥手,罢了。夙月殇吃醋了:“爹爹到底谁是你亲生的呀。”
  • 280天孕妇营养最佳方案(妇幼保健工程首推方案)

    280天孕妇营养最佳方案(妇幼保健工程首推方案)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不断更新、完整,及时地向人们介绍这些科学常识,就成了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正是基于这一点,尽管目前各种新婚必读、孕产妇婴幼儿护理及产妇保健大刘美红全等书籍很多,我们还是从更新孕产妇及育儿知识的角度出发,本着实用、全面、科学的宗旨,重新编写了这套《幸福爱巢丛书》图书工程,力求在书籍的包装制作上更上一层楼,帮助人们获得更多、更新的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我们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科学化生活的水平,满足现代化家庭高品质、高品味的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 天价为聘之嫡女

    天价为聘之嫡女

    她是个掉价的哑千金,却在媒婆前来提亲的时候,说出一句,“非天价为聘,不嫁。”仅此一句话,让天下大笑,却也引得四方好奇,哑千金会说话?从此,她开始了斗,斗庶母,斗庶女,甚至斗嫡长女。以斗为乐,以斗气人,以斗怡己。
  • 梅笑

    梅笑

    身为黑帮大小姐的侯默念因为性格要强使他一再被学校开除,她的母亲——侯帮现任帮主终究还是为她安排了学校,并下了最后通牒,“你要是再被退学,你就死定了!”情非得已,默念戴上天使的面具走进SⅡ,很快,她开始满意这里,因为遇见了十八年不见的故人。一切似乎都在她的预料之中,却又总是出状况,都是因为那个,“变态!”
  • 佛说菩萨十住经一卷

    佛说菩萨十住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